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著名的变法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等。下面简单介绍这三个变法,总结历史经验。
商鞅变法。变法使旧贵族丧失了原有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因此说商鞅变法是历史惨胜的变法。
王安石变法。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史称“新旧党争”。但是宋神宗既用改革派,又用保守派,并在改革与反对之间摇摆不定,导致变法失败。保守派不断用社会的极端问题反对改革,如开封百姓为逃避保甲,出现自断手腕现象;天大旱,久不雨,朝内外守旧势力以“天变”为借口,又一次掀起对变法的围攻;免役钱激起群情汹汹、民心不稳,神宗忧形于色,寝食不安等等。
戊戌变法。新政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维新派光绪皇帝在没有把持住军政大权的时候,也就是说军政大权仍然在顽固势力手中的之时,就开始变法,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以上的改革经验证明,要想改革(或者变法)成功,必需具有以下三个关键点。
首先必需有正确方向和改革目标。改革方向要维护广大基层人民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调动社会全体人员的生产积极性。这样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如商鞅变法中奖励耕战、贵族不再世代相传等,这样调动了广大基层人民的参军和粮食生产积极性,消除了旧贵族的特权,让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他们也积极参军和抓好粮食生产,实现了强兵富国之路。
其次必需有坚定的支持者,有国家绝对领导权的支持者。在商鞅变法中,秦孝公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并且有绝对的领导权,使变法取得成功;在王安石变法中,宋神宗举棋不定,老是拿不定主意,容易受人蛊惑,变法最终失败;在戊戌变法中,虽然光绪帝是坚定的变法者,但是他们没有绝对的领导权,在关键时候被慈禧拿下,连自己都保不住的改革者能成功吗?
第三必需有改革的执行者,这些人必需在重要的领导岗位。在改革中,选拔重用改革派是成败的关键。如宋神宗在用王安石的同时,也大量用保守派人士。如保守派积极向宋神宗上报开封百姓为逃避保甲,出现自断手腕现象,用特例来证明变法遭到人民的反对;如保守派利用“天大旱,久不雨”,朝内外守旧势力以“天变”为借口,用自然现象加以神化来反对改革。保守派极力用一些反面材料证明变法是错误的。保守派还将上面的变法政策进行曲解,借机蛊惑群众,或者把变法进行歪解,故意激起民变。假如这些地方换成了改革派人员,这些问题就不会存在的,他们会选择改革有利的一面。
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正在继续深化改革,我们大力支持其深化改革,但是有两个问题还不明白。
第一:改革方向和目的。全国上下都在高呼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应当消除谁的特权?应当维护谁的利益?是该缩小贫富差距,还是继续加大私有化呢?迟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第二:执行者是改革者,还是既得利益集团。在改革中,从国家各部位、省、市、县、乡,改革的执行者还是原来的那些领导,有多少从内心坚定支持习总书记的改革者,有多少是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才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果是改革派,他们会想方设法贯彻执行,正确宣传改革,正确解读改革,正确引导改革;如果是反对派,他们会歪解改革,扩大改革的负面影响,蛊惑不明真相的人阻扰改革。各级领导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改革者,有多少是既得利益集团?党中央是否应该把坚定的改革者选拔到重要岗位呢?如秦孝公选拔商鞅等一批坚定改革者一样,这样更有利于深化改革,贯彻执行改革,也是改革成功重要保证。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