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流连忘返是教育改革的一大顽疾

梅花欢喜漫天雪 · 2014-10-12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新的一轮教育改革其实表现为换汤不换药,教育改革还需多思考,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而进行符合现代教育的改革。

  新的一轮教育改革,高考的独木桥性质几乎没有变,分值几乎没有变,功能没有变,教育产业化没有变,主要方向没有变,只是在内部进行了一定层次的调整修理,严格意义上难以称得上一场改革,如果联系到前些年的素质教育改革措施在走过场,根本没有落实到实处,那这场教育改革其实表现为换汤不换药。

  伤筋不伤骨现在教育改革步履蹒跚。如今教育改革:力度小得多,幅度窄得多。却在时间准备上翻了几番,2014年到2020年需要6年时间才能完成,究其原因,当然是不愿承认目前教育模式存在弊端,不符合当今教育的主流,沉浸在现成的教育中流连忘返、不能自拔,无以做到刮骨疗伤。

  有些执掌教育权力的教育精英对中国古代教育的科举制情有独钟,对其有很强的依赖性,抱着这棵大树不愿松手。不错,科举制是通过教育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曾今有过旺盛的生命力,在隋唐开考就具有历史巨大进步,比秦国“奖励军功”和汉代的“举孝廉”要先进,与世袭制相比可以说是跨越式发展,是优秀的人才选拔方式;但是时过境迁,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教育理所当然的也不例外,1300多年过去了,教育当然要与时俱进。与古代教育目的大相径庭的是我国现代的教育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四有”公民,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选拔人才只是教育目的和任务之一,这与科举制主要只有一项选拔人才的教育目标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所以不能以它来代替现代中国的教育内容,需要对其革命性变革才能运用。现在的 “高考制”继承了不少古代科举制的成分,继承的不一定都是精华,却以“一考定终身”的面目长期出现,要知道它的历史阶段性,经过三十多年它的糟粕显现了不少。这就需要改革,需要有勇气的改革,拿现代教育任务培养合格的“四有”公民,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评论,那我们的教育就应该进行忍痛割爱的改革,丢掉坛坛罐罐,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针对性的进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实处。

  郎咸平先生把现在的教育改革与美国教育相比,当然你不好与美国教育相比,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曾经走在美国的前面,美国现在的教育也吸收了中国教育的长处。纵观美国等西方现在流行的教育,无他,只不过建立在杜威先生的实用主义教育(或者叫做试验主义教育)的基础之上。追溯历史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教育实践探索甚至比美国等西方国家要很:我们在民国时期——也就是上个世纪20、30、40年代就行了这方面教育的大量有效探索,中国的民国时期教育界先驱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郭秉文等教育界名士,他们在上个世纪初在美国留学时恩师就是杜威,他们接受杜威的教育思想,回国后就以他们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中国试行。

  陶行知,梁漱溟,黄炎培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那个时候美国等西方国家还不承认杜威宣传的这种新式教育方式,而我国就在一片学习西方的浪潮中,开始了我们学习西方的教育实践新探索,脚踏实地地推行而硕果累累,出现了一大批现代令西方人羡慕的教育家,至今前任美国耶鲁大学校长施密德特对此还赞不绝口。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中国古代几千年教育文明和民国教育探索成果的基础上, “以我为主”、“取其精华”,吸收西方教育的教育优良因素,进行了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实践,并对此进行进一步提升,发展成党的教育方针,创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在与世界教育趋势进行接轨同时“以我为主”发展了现代教育,这些教育理念迄今在世界上还不能否认它的先进性。

  今天的留学热、出国潮也能从侧面反映这一问题。留学镀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认为人家西方国家的教育比我们先进吗,以为只有西方的教育才能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的大学生吗;以为比中国的“教学制”、“高考制”优秀,以为出国留学实际上比在国内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一定多,更多的受他们现代教育的方式熏陶,实践的多,实验的多,这乍看起来神乎其神,但一分析对比就明白不比建国后的教育理论先进,实行的教育实践效果好。

  可惜的是这种优秀教育实践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教育探索成果多数普通百姓没有弄懂,最后草草收场,把其许多合理内核改掉了,几乎一声不响被应试教育的声涛中湮没了。

  我们要轻声的说一句:求人不如求己。面对铺天盖地的留学潮,心安理得的做西方国家教育的学前班、预科还念念不忘创办世界一流大学,这种心态怎么能进行深刻的教育反思,从而实现国家人民需要的教育改革。

  新的一轮教育改革需要六年才能完成,就像小脚女人走了,不仅慢慢吞吞,而且摇摇晃晃,不知道什么时候跌倒,会一蹶不振。如此犹豫不决、彷徨不定教育改革给人的感觉就是缺乏力度,在实际中贯彻执行的一定折扣,到头来这轮教育改革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别在那里梦想成真了。

  中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根据几千年中国古代教育经验并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古今中外集大成的教育理念,属于当时名副其实的实践性的先进教育思想;90年代开始有根据西方的教育方式提出来“素质教育”,是再次吸收西方教育文明成果的一个产物,但是难以见到成果,检查考察到的是形式主义;近年来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针对恢复高考以来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又一次总结,是对症下药,纠正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轨道的偏离,本来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但是雷声大雨点小,磨磨蹭蹭迈不出坚实的步伐。相反“应试教育”,“教学为先”人们不知不觉中的一路走来,走的步子越来越大,越坚定。

  教育改革还需多思考,要全面深刻剖析现存教育,忍痛割爱,为了下一代,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而进行符合现代教育的改革。

  石台中学张新国 2014年10月12日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3.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4.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5.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6.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7.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8.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9.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0.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