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罗建军:反思大学扩招 实施拨乱反正

罗建军 · 2014-10-08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对1998年以来狂热的教育扩张进行拨乱反正,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998—2012年,中国进行了史无前例、超大规模的大学生扩张。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到2012年685万,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75%,基本上凡是想进入高校就读的都能进入高校就读。高校扩招有何合理性,但是在短短的14年内,中国高校扩招了550%以上,不能不说存在着极大盲目性和片面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甚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沉重负担。反思这场高校扩招大跃进,可以看到教育领域存在着崇洋媚外、贪大求洋、哗众取宠等盲目因素。我们应该重新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对1998年以来狂热的教育扩张进行拨乱反正,重新调整和确定高等教育规模,重新调整和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使教育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协调配合,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大学盲目扩招给中国教育带来巨大不良影响

  1998年11月,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建议中央扩大招生数量。在这份建议书之中,他指出5点扩招的理由: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国企改革带来的大量下岗工人如果进入就业市场与年轻人竞争会出现恶性局面。国家提出经济增长8%的目标,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扩招可以拉动内需,激励经济增长。高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当时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振兴。 建议被中央采纳之后,中央很快制定了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扩招计划。

  全国1998-2012高考录取人数。1998年:录取108万人。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按当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2000年:录取180万。2001年:录取260万人,录取率首次突破50%。2002年:录取320万人。2003年:录取382万人。2004年:录取420万人。2005年:录取504万人考生867万 。2006年: 录取530万 考生880万。2007年,高校计划招生567万人,与30年前报考人数极其接近,但是录取比例约为2:1。2008年,高考招生人数创新高,计划录取599万人,考生1050万。录取比例57%。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人,比2008年减少3.8%,其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约750万人;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数则比去年增长4%,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629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名,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85万名。

  高校扩招带来的问题极其严重

  扩招政策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以北大为例,1999年,扩招导致北大宿舍吃紧,部分学生需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5%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所以没有能力继续扩招,86%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

  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以湖南为例,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师数量仅仅增加了2.1倍。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但是如果快速扩大教师队伍又会严重的影响师资水平。

  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大学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就进入了就业市场,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和薪水的下降。2009年,中国将有700万大学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除了庞大的就业需求之外,扩招导致的教育质量下滑,专业与课程结构不合理,不适合市场需求也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

  由于2009年中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严重就业压力,政府开始将一部分大学生安排在基层工作,此外,还采取扩招研究生的办法解决就业压力,但是由于之前扩招的影响,很多人对此政策并不赞同。就业压力也让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待遇水平一降再降,很多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已经降到了和农民工一样的地步。很多大学迫于就业率低的压力出现了就业率作假的问题。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扩招之后大规模扩建,掀起了高校基建热。结果因为基建规模太大,导致很多学校背上了巨额债务。截止2007年9月,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到2000多亿人民币。为了偿还贷款,一些学校不惜提高学费,降低分数录取。由于债务问题,很多高校的信用评级大幅度下降。

  二、高校扩招对于广大学生风险巨大

  对一个学生说,你在上大学与不上大学之间选择,你会选择什么?回答无疑是肯定的。他愿意上大学。上大学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自身的规律,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拔苗助长,注定对国家、社会、个人百害而无一利。在专家们的鼓噪下,个别决策者头脑发热,拍板决策进行大跃进式的大学扩招。扩招后的大学,对于广大学生有什么变化呢?上学的人多了,但是上大学之后和不上大学,对于学生就业并没有什么帮助。学生本来读完初中就可以自己打工挣钱,专家们却要忽悠学生上完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呢,挣得钱比农民工还少,广大学生、众多学生家长就被专家们这么一个大忽悠给骗的团团转,除开掏出巨额的学费、宝贵的青春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读完大学之后就业前景不理性,那就接着读硕士吧,结果怎么样?原先本科就可以干的工作,现在硕士也得好几个人抢一个位置。那就接着读博士嘛,读完博士,发现自己年纪已经一大把,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更少。整个人生就这么悲剧了,剩下的就是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

  专家们这个时候又会出来忽悠了,人家美国就是这样的,美国那么先进的国家,难道会有错吗?我们不得不说,防火防盗防专家,尤其是那些食洋不化,不知道中国国情的专家。一旦被他们给忽悠了,轻者浪费青春,重者倾家荡产, 比起你在大街上丢了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人民币还要严重得多。人家美国有美国的国情,美国的国情是什么?高度工业化、城市化,就业基本饱和,尤其是在二战之后,大量的退伍军人无法安置,所以美国大量扩招,其实就是把广大青年圈在高校之中,让他们不要出来闹事,以防社会稳定受到影响。而中国的国情是什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青年都是农村出身,急需通过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你这一进一出,浪费了多少学生的青春年华,带来的多少巨大的社会包袱。当然专家们会说,以后大学教育大众化了,任何职业都需要大学教育,我呸,原来花一块钱能办的事情,现在经过专家们一忽悠,需要一万块钱才能办了。专家们还拿这个来当做自己的成就,真是脑残至极。

  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因为大学盲目扩张而受到严重扭曲

  关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的问题,和大学扩招看起来是两回事,但是实际上深受大学扩招的影响。大学扩招之后,发展最快的主要是普通教育,最受影响的是职业教育。大学扩招的一个途径就是学校的升格,大专升本科,中专升大专。原本中专都是职业教育的,这么一升格之后,职业教育不办了,都去办普通教育去了。反正怎么简单容易,怎么来钱快办什么。中文、英语、国际贸易、行政管理、法律这些专业发展尤其快。这些专业反正成本也不需要太大,多招几个老师、把人家的教科书哪来照本宣科,学生们平时该干啥干啥,考试的时候划下重点,基本上考试通过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专家们拿了钱自己去消费得了,谁管你就业问题?你说一个企业除非脑子有病,他不去找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职工去管理企业,非得找个刚大学毕业的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来管理企业?

  四、反思中国大学扩招狂热性与盲目性,清除片面政绩观、崇洋媚外和贪大求洋、主观主义与瞎指挥的不良影响

  短短的14年间,中国大学招生人数从108万增长到685万,扩招了550%以上,这在全中国、全世界历史上都找不到先例,估计以后世界上也很难出现这样的规模。每年700万左右大学生毕业,他们都想干白领工作,这和中国的产业结构完全不相符合,中国从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就业结构必定也只能以蓝领为主,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不要说中国一个国家难以消化这么多的大学生,就是让全世界的白领岗位都让中国人干了,估计岗位还不够。不能不说,中国大学扩招得太盲目、太狂热、太离谱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盲目性和狂热性,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片面的政绩观。有些人没有注意到教育是一项事业而不是一项产业,为了短期政绩,把高校扩招作为所谓扩大内需的一招来推行,而没有充分考虑到由此带来了大学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学生就业压力。有些人不考虑大学生的质量和就业前景,不考虑大学就读的性价比,把大学花的钱越多越好,消耗的时间越多,以此来作为自己的政绩。

  二是崇洋媚外、贪大求洋的不良思想。中国之所以大学扩招得如此狂热、如此盲目,很大一个因素就是过分迷信美国,脱离了中国实际。在很多人心目中,美国的东西天生就是正确和无可置疑的,只需要模仿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质疑和自己探索。要是谁质疑美国的东西不好,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很多人觉得,美国就是大学普及化,所有中国搞大学普及化肯定是对的。他们没有仔细的分析中国和美国的国情存在很大不同。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就业基本饱和,在这样的背景下搞高等教育普及化,等同于国家出钱把青少年圈在校园内,不至于他们走上社会上惹是生非,不管怎么闹,在校园闹总比在社会上闹要好不是?这也算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招。再者,二战之后退伍军人一下子难以安置,于是先期把退伍军人放到校园里培训,美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就是这么来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的性价比并不高,但是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后也只能是这样了。中国则不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存在着很大的劳动力需要就业,尤其是需要大量的制造业的蓝领工人岗位,白领不可能扩张的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理所当然应该以发展职业教育为主,高等教育可以扩张,但是不能扩张太猛,2008年108万,2012年扩招了216万,这个幅度也不算小了。哪怕再扩大一点,招个324万,扩招两倍,这样最多了,怎么会一下子扩招550%,招685万人呢?哪里去找这么多白领岗位?

  三是主观主义和瞎指挥。到底要招多少大学生,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需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归根到底要以中国的产业结构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可是我们有些决策者呢?根本不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先扩招了再说,至于扩招后出现的问题,那得过段时间看看再说,基本上也不属于我任期之内的问题了。

  五、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是否合适的评价标准

  一是看是否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产业结构的需要。如果说产业结构比较高端,社会化大生产得以形成,专业化、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得以实现。那么就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教育体系与之适应。如果说第三产业比例比较大,那么相应的一般性的职业教育可以减少,反而多发展普通教育。如果说产业比较低端,那么教育结构中普通教育过多反而是一场灾难。对于中国来说,虽然也有部分高端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目前来存在大量的技术含量比较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尤其是我们考虑到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其中绝大部分的产业结构都是比较低端的。因此,中国目前的普通教育比例过高是非常不协调、不合适的。

  二是从家长、学生的投入产出比来看。即我们必须把教育也看成是一种投资。他需要一定的成本,也会获得一定的收益。评价教育是否合适的标准是投资收益比是否合适。前文已经论述过,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学制过长,普通教育过多过滥,学生通过大学教育并不能学到一技之长,并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教育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合算的投资,而是一次失败的投资,甚至可以说出赌博,或者说成一场灾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不对教育体系打上一个问号。

  三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到底是增加了社会的负担,还是减轻了社会的负担?1998年那次高校扩招,一个所谓的理由就是拉动投资,这个理由应该说是极其荒唐的。教育本身并不是产业,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何以以扩招为借口拉动投资?你这里拉动了投资,那边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急剧增长,这个帐又怎么算?高校扩招之后,增加的师资、校舍等各种资源,这些资源都需要整个社会去负担。学生的教育年限长了,相应的工作的时间就短了,这也从另外一方面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负担,减少了财富的增长。

  我们必须明确,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一个大学学历的人,不一定能力水平超过高中生,高中生、甚至文盲也可以成才,甚至比大学生更好的成才。这个在古今中外屡见不鲜。我这么说,不是鼓吹“教育无用论”,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的说教育万能论,不要简单的以为扩招大学,整个社会的能力水平就会得到整体提升。这种思维是极其简单、极其粗暴、极其不负责任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问题,教育年限问题,教育层次问题,并不是越高越好,关键在于“合适”二字。

  这几条评价的标准,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客观、比较公正,甚至有些大白话,可以称之为常识,并未有什么高深的知识。无奈这些标准专家们、以及被专家们忽悠的个别决策者们硬是看不到。人家一开口就是什么“和国际接轨”、“国际通行做法”、“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未来发展趋势”,而且贯之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名义,听起来都是满腹经纶、气冲斗牛,要是你没有那么一点判断力,那是很容易被他们忽悠的。拍脑袋决策、拍肚子保证、最后拍屁股走人,剩下一个烂摊子叫整个社会承担。

  六、采取坚决措施进行调整,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合理均衡

  我们看问题,想办法,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经过科学的认真的分析研究,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凡是主观主义、崇洋媚外、贪大求洋的所谓改革,没有不失败的。面对中国盲目、狂热的大学扩招,我们也同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立足于中国国情,走中国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使教育与经济、社会更好的协调配合,互相促进。

  一是合理确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例。目前普通教育基本上一统天下,职业教育则裹足不前。关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官方确定的比例为1:1。但是这个比例基本上没有得到落实,办普通教育容易,反正照本宣科就可以,办职业教育,真正要办得好,倒是需要很多挑战。其实这个比例还是明显过高,理由很简单,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达不到那个水平,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人。在此基础上,提高技术工人比例,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中普通教育过多过滥必须得到彻底纠正,以利于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至于到具体比例,个人建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可以达到3:1,甚至4:1。哪怕就是这个比例,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是极其巨大的。

  二是建议将的三本及以下的高校普通教育全部改成职业教育。专家们动动嘴,某些领导拍拍脑袋,高校一下子就大跃进了。但是已经覆水难收,想再改回来难上加难,甚至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巨额的高校校舍已经建好,并且背了一屁股的债务,如果废弃不用的话损失更大。再加上师资已经增加了很多,不可能将他们全部解散回家。这个烂摊子虽然麻烦,但是还得收拾。收拾的思路就是基于现有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这就需要一个突破口,而三本及以下的普通教育就是这个突破口。原因如下:三本及以下的普通教育量大面广,他们的普通教育方面的竞争力不如二本及以上的普通高校,导致学生的就业前景不理性。因此,将三本及以下普通高校全部转变成职业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就业门路。再者,三本就以下普通高校很多都是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来,他们的办职业教育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

  将三本及以下的普通高校全部改成职业教育,初听起来似乎骇人听闻。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这样做,我国的高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才能够合适,才能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我们很难想象,如此众多的三本及以下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能够顺利的找到适合他们、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事实上,三本以及以下普通高校就业竞争力是极为糟糕的,管理类岗位竞争不过二本及以上高校学生,技术类岗位竞争不过职高、技校、甚至农民工。如果继续目前的三本及一下高校的普通教育,对于全社会是个巨大的资源浪费,对于学生本人具有巨大的风险。只有这样大刀阔斧而不是修修补补的改革,才能够真正做到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

  希望我们的教育部门认真静下心来好好的研究一下中国的教育发展现状,好好的研究一下中国的就业结构,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在基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修修补补,前面有些措施是错误的,不要重复以前的错误,立即改正过来。希望教育部门拿出智慧、勇气和决心,认真的对高校的职业教育做出决策,不要一面大喊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面无动于衷,只知道随波逐流。将三本及以下普通高等教育全部转变成职业教育,难度很大,但是只要我们教育部门下定决心,明确方向,措施有力,假以时日,这项工作是可以做好的。反过来,如果无所作为,那是说不过去的。

  三是建议较大幅度压缩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在高校扩招的同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也扶摇直上。2009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达到了创纪录的41.5万,招收博士生达6万人,如果按照5%的扩招幅度,2010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43.6万,如果按2.5%的扩招幅度,2010年的招生规模达6.15万人。高等教育如此“大跃进”式的发展,已经使教育的含金量急剧降低。基本上目前的硕士研究生就相当于十年前的本科,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就相当于10年前的硕士。现在的人不混个研究生都感觉到不好意思。

  事实上,这种拔苗助长的所谓跨越式发展,表面上成就喜人,实际上效益极其低下。老师还是那些老师,摇身一变变成而硕导、博导。原来一个老师招几个研究生慢慢的搞研究,现在好了,一个老师招几十个学生,大呼隆的教学。层次高了、花费大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效益。因此建议教育部门对于硕士、博士进行较大幅度的压缩,是硕士、博士真正成为研究型的专业人才,真正可以做些尖端的高科技的东西,真正可以有所突破有所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大呼隆的一般人才。具体数字方面,我提个大概的数字,硕士招个10万、博士招个1万,这个数字其实也不算少了。希望教育部门不要把人越招越多、花费越来越大作为自己的政绩。而是要思考如何用更少的资源,办好更多的事情。

  四是建议从中学开始加强职业教育。这个本身也是喊了多年,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就其原因很多。比如,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身就是农业生产,很少工业生产,教师都不知道什么叫技术,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操作机器设备,你怎么去教学生?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政府只保基本的教师开支,根本没钱投入机器设备。而职业教育离开了机器设备的实际操作,职业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基本上都办成了普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升学前景基本没有,职业教育无形之中被边缘化。如果我前面所说的,将三本及以下的普通教育全部转变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将不复存在。关键看教育部门的智慧、勇气和决心。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方面,建议达3:1或者4:1,目前确定的1:1的比例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在投入方面,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以巨大的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建设校舍、引进人才,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师资培养方面,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实训力度,多选拔一线的具有较高实际操作水平的技工进入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方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直接面向生产一线设置课程,较大幅度减少文化课程教育。

  五是采取坚决的结构性调整,将大量普通教育的资金转用于职业教育。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回答是,从削减的普通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而来,这是一个结构性的改革。总体上来讲,中国对于教育的投入还是巨大的,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已经超过了公务员的待遇。但是从结构上来说,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普通高等教育投入过剩的问题。这个原因在于,中央财政的钱太多,所以相应的拨给教育部的经费也很多。而教育部主要负责高等教育—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教育部不把这些钱花掉都感觉对不起观众,所以拼命的扩招本科、硕士、博士,哪怕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不适合社会的需要。但是基层尤其是县以下的财政严重紧张,而县一级恰好要负责职业教育,导致财权与职责严重不匹配。

  个人郑重呼吁教育部,功不必在我,教育部要来钱是好事,但是不一定要自己花掉,你们毕竟是中国的教育部,建议把要来的钱,其中至少50—80%的资金,专项用于县级职业教育,这可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实现产业升级、乃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这是真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