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和毛诞
谢小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两千多年前的今天﹐一个人在伯利恒诞生。今天﹐数以十亿计的人在世界各地纪念他的出生。为什么﹖可能理由很多﹐我想﹐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他向人们指出了一条脱离苦难的新路﹕信仰。
人生难免会有种种艰辛和磨难。脱离苦难的路很多﹕勤劳﹐奋斗﹐发家﹐致富﹐以至争抢﹐掠夺﹐杀戮﹐还可以欺骗﹐投靠﹐出卖。但耶稣告诉人们﹐还有另一条路﹕信仰。信﹐同样可以使人获救。信﹐同样可以使人脱离苦难。
在基督教典籍中﹐没有耶稣13—30岁的记录。据一位德国历史学家的考证﹐认为这一阶段他到印度学习佛教﹐曾到过克什米尔。这位历史学家认为﹐佛教人物观世音菩萨与耶稣是同一个人﹐其共同特点是强调“慈悲为怀”。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参看《耶酥在印度》,凯斯顿(Kersten,H.)(德国)著,此书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5月翻译出版。)
耶稣认为信仰可以使人获救。佛教讲“立地成佛”﹑“回头是岸”。从此看﹐耶稣可能确实从佛教中得到过某些启示。
我想﹐人们纪念耶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为人们指出了一条获救的新路。
一百多年前的明天﹐一个人在湖南农村出生。今天﹐尽管经过当权者们20多年的非毛化努力﹐仍然会有一些零星的纪念活动。一百年以后﹐是否还会有人来纪念这个日子呢﹖我猜想﹐还是会有的。为什么纪念他呢﹖我想﹐很重要的理由是他向世人展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一个人可以不仅仅为自己而活着﹐还可以为他人而活着。一个人的生活中不仅可以追求功名利禄﹐还可以追求“解放全人类”﹐追求乌托邦的理想﹐甚至可以为了乌托邦的理想而牺牲眼前的物质利益。
我们是他所创造的那个时代的见证人。我们是他所造就的那种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的见证人。终究﹐会有许许多多诚实的人用文字记录下曾经有过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从孔子、柏拉图到陶渊明、穆尔﹐乌托邦理想在人类历史上已经绵延很长时间。我相信﹐乌托邦理想会继续在人类历史上绵延下去。只要人类还存在乌托邦理想﹐就会有人对20世纪中叶在中国曾经有过的那样一种生活方式感兴趣﹐就会对倡导和造就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毛感兴趣。
还有一些人会以其它的理由来纪念他。他曾使一个被“君君臣臣”等级观念浸淫了两千年的民族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把“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梁山英雄们狠批一痛。他号召他的下属要具有“不怕丢官﹐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老婆离婚”的“五不怕”精神。他曾使一个精神萎靡﹑在外族入侵面前常常逆来顺受的民族焕发出“宁死不辱”的气概﹐涌现出不计其数的黄继光式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让世界对这个民族刮目相看。
想一想﹐1950年﹐刚刚经过残酷内战的中国﹐筋疲力尽﹐千疮万孔﹐百废待举。这时候﹐面对世界第一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对不成比例的力量悬殊﹐却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每每想到此﹐我都想到他的一句名言﹕“人﹐要有一点儿精神。”
写出以上的话﹐纪念圣诞和毛诞。
2002年12月25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