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我是中国人绝不走这条路
:崔向华 2008-02-06 12:03:0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中,马本斋这位土生土长的平原人率领的回民支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马本斋的名字并不仅仅是一个革命者的标志,而是整整一代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身为八路军冀中回民支队创建人,他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为创建共和国而奋斗的先驱者队伍中。
生平
家庭贫寒,上过四年学堂。17岁背井离乡,步入军界。
三十出头就当上团长,并且还有晋升机会,但旧军队无法实现他救国救民的理想,于是弃官归田,严辞拒绝日军和国民党的高官利诱。在家乡组织了两个连兵力的“回民抗日教导队”
马本斋,190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回族。家境贫寒,种有几亩薄地,从小随母到子牙河那片盐碱地去扫碱土熬盐,听母亲讲《岳母刺字》、《苏武牧羊》等故事。上过四年学堂,聪明伶俐,好打抱不平;17岁时背井离乡,步入军界。谁知他投奔的东北军是军阀部队,不能实现他救国救民的理想。尽管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并且三十出头就当上了团长,且还会有晋升的机会。但是,当马本斋看清自己的地位和所追求的爱国主义理想是背道而驰时,便毅然弃官归田,另找救国救民的出路。“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正苦于寻求为民效力机会的马本斋踌躇满志,他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教导队”,约两个连的兵力,杀向了抗日战场。从此,冀中平原杀出一支威镇八方的回民支队。当时有的败类想引诱他去给日本人干事,说像他这样的人物到了日本人那里官小不了。马本斋痛斥道:“我是中国人,绝不走这条路!我组织队伍,就是为了抗日救国。”也有的人想拉他到国民党军队去,当时有个六路军请他当参谋长。马本斋果断地说:“这些军队腐败无能,怎么能抗日救国?给再大的官也不去!”马本斋认为,只有共产党、八路军才是真正爱国的,才能领导人民抗日救国。因此,当共产党员肖秉钧派回族共产党员刘文正找马本斋商谈联合抗日时,他欣然同意,毫不犹豫地带着队伍到了河间,与“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回民教导总队”,1939年,改称回民支队。从此,中国大地上有了一支中国的夏伯阳式的旋风部队,他们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1938年,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表示:“我决心为回族解放奋斗到底,而回族的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帮助和领导下,才能实现。”1939年,他任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1942年6月,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令兼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运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作战机动灵活,在他的率领下,冀中回民支队打遍了冀中平原,并转战于冀鲁豫边区,创造了辉煌的战绩。1941年,冀中军区通报要各部队“向回支看齐”,并奖给他们“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也颁令嘉奖了马本斋。
1941年8月,敌伪军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逼迫她写信劝马本斋投降,马母给敌人以严厉痛斥,最后绝食而死。马本斋也因积劳成疾,1944年2月7日不幸逝世。
背景
从最初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从入党至生命终结的五年里,回民支队成为冀中平原的铁军。
早年黄河上游泛滥成灾,西域回民无法生存,就朝着太阳向东方逃难而来。难民们绝对想不到,在他们的后代人中,一个伟大的人物出现在冀中平原上。
马本斋不是神仙,却是超人。日军斗不过他,日军的附庸更对他无可奈何。马本斋过早谢世,是由于鞍马劳顿,积劳成疾。他逝世于1944年2月7日,也就是离抗日战争胜利不远的时候。马本斋既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由于他在旧军队里的一段经历,使他深深体验到旧军队的腐败没落,他曾形象地把旧军队比做“黑洞”。当他投身革命队伍以后,他认准的道儿,可谓风吹浪打不动摇。1938年,他率部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本斋从入党到生命的终结,只有五年多的时间。这五年,是他由一个爱国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在他生命旅程中写下了最光辉灿烂的一页。他始终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坚定不移。
故事
日军抓马母要挟他,马母绝食牺牲后,马本斋挥笔“党就是我的母亲,为了她我可以献出一切”在马本斋坚持下,回民支队请了阿訇,设海里凡,负责宰牛羊等事宜。
在与日军的斗争中,马本斋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1941年夏青纱帐期间,回民支队给了日军山本联队以沉重打击。山本妄图以“高官厚禄”动摇马本斋抗日救国的决心。马本斋则针锋相对地放话出去:“八路军的政策是不杀俘虏,山本只要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保证留他一条命。”叛徒哈少符向山本献计:马本斋是有名的孝子,只要把马母抓起来,马本斋会不战自降。马母被捕后,山本亲自诱劝马母:“你要写信叫马本斋来河间谈判,要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复。”马母痛斥山本说:“讲条件,就是让本斋不要管我,好好带着回民支队打你们这群强盗。”马母坚贞不屈,至死不写劝降信。马本斋虽是有名的孝子,但更是立志为中华的解放战斗到底的共产党员。马母在进行绝食斗争之后,英勇殉国了。
马本斋愤怒挥笔:“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祖国就是我的家,党就是我的母亲,为了他们,我决心献出我的一切!”
1937年底,日本人在北平成立了回教总会,在回民聚居村镇成立回教分会或支会。他们利用回民的宗教信仰进行挑拨离间。支队里有的同志,说出汉族欺压回族的糊涂话来。对此,马本斋说出一段朴素而深刻的话语,“‘七·七’事变后,是谁烧毁我清真寺,杀我阿訇?是汉奸、回奸、特务,而不是汉族。是谁在领导我们抗日救国?是毛主席、朱总司令。毛主席、朱总司令是汉族而不是回族。绝大多数汉族人民和绝大多数回族人民是阶级兄弟。我们是革命战士,不要当敌人的义务宣传员。”
在马本斋的主张下,回民支队聘请了阿訇(我国伊斯兰教称主持清真寺教务和讲授经典的人),负责屠宰牛羊和安葬阵亡战士的事,允许回族战士到清真寺做礼拜,过回族的节日。许多回族青年还自动投奔到回民支队来。
回民支队转移鲁西北遇大旱三年,马本斋缩减口粮,有时一天只吃一碗黑豆或半斤花生饼,省出粮食接济群众规定再大伤亡也不许哭,可汉族政委郭陆顺牺牲时,马本斋不禁失声痛哭
1942年,回民支队转移鲁西北。这个地区已是连续三年大旱不收了,群众吃饭困难。马本斋带头勒紧裤带,从口粮里缩减一部分接济群众,他自己有时一天只吃一小碗黑豆或者吃半斤榨过油的花生饼。
回民支队的第一任政委郭陆顺到任,马本斋高兴地说:“政委就是党代表,有了党的直接领导,回民支队就能建设成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马本斋虽规定再大伤亡大家也不许哭,但当1941年4月28日,郭政委在战斗中牺牲时,他为失去可信赖的汉族亲密战友,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马本斋鞍马劳顿、操劳过度,在他病情急剧恶化,处于昏迷状态时,冀鲁豫军区派一个连的兵力护送他去医院。途中,他醒来看到用一个连送他一个人,心里很不安,坚持只让留下一个班,其余同志赶快归队。马本斋知道自己已时日不多了,但他还坚持写他那本《战斗札记》。1944年2月7日的黎明,马本斋手握钢笔半坐在床上,腿上摊开那本《战斗札记》,悄悄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回民支队。当时他才43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