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力量建设关系到中国长治久安
康晓光
摘要:传统精华的丧失,道德的沦丧,对当下中国发展道路正当性的缺乏自信,表明软力量是今天中国的软肋。软力量建设深系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否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否有有效的意识形态、是否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制度。中国在软力量建设上,最大的缺口和资源在文化领域,复兴儒家文化,开创新的普世性体系,是中国软力量建设之本。
一、硬力量建设步入了正轨,软力量建设刚刚起步
美国国际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指出:20世纪的最后20年,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享有7%~9%的高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令人瞩目地增长了三倍,这提升了中国的声誉和软力量。然而,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在发展中遇到诸多困难。21世纪初始,美国经济仍然是中国的两倍多。约瑟夫·奈的论述虽然简单,但很中肯,简明扼要地道出了中国力量结构的基本特征。
约瑟夫·奈这段话的意思是,虽然中国的硬力量已经获得了巨大发展,但还不足以与美国匹敌,更何况中国的软力量与美国的差距更大,这是正确的判断。打个比方,权且把国家看作一个人:近30年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扩大了中国的经济总量,这就相当于这个人的肌肉增加了。然而,目前中国的经济质量并不高——自主创新不多,掌握的核心技术很少,对战略产业也没有多少控制权——这相当于这个人的骨骼还不发达,甚至患有软骨病。但是,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是这些,而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缺少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意识形态、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制度,这相当于这个人由于没了灵魂,遂处于精神分裂、六神无主的状态。从目前来看,对中国这个人来说,继续长肉,似乎问题不大,再用个20年或30年把骨骼发育健全也完全有可能,但是要把灵魂和精神发育健全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没有半个世纪的努力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发育肌肉和骨骼就是建设“硬力量”,那么发育灵魂和精神就是建设“软力量”。正是在这层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硬力量建设已经步入正轨,而软力量建设还刚刚起步。
作为一个世界头号强国的战略分析家,约瑟夫·奈着重关注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层面的软力量。实际上,一个国家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外部,也体现在内部,而且国内力量和国际力量是相互影响的。一个贫穷、落后、缺乏公正、道德堕落、文化分裂的国家,既不可能拥有什么国际影响力,也不可能拥有国内凝聚力。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大国,中国不但要关注软力量的国际层面,更要关注它的国内层面。实际上,对于今日中国来说,后者更为重要,但这一块也恰恰更为软弱。
今日中国的道德沦丧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破坏,传统文化的精华已经丧失殆尽,但糟粕却留下不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折腾,来自西方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华也所剩无几,但许多糟粕留了下来;改革开放这30年,引进了不少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糟粕,但好东西又没学来多少。可以说,今日中国的道德是三大文化源流糟粕的“集大成”,可谓“礼崩乐坏,道丧学绝”,这使得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我们都不拥有来自价值观和道德的软力量。
除了道德这块,软力量的匮乏还体现在当下的中国模式或中国发展道路缺乏正当性,不仅缺乏来自国际社会的应有的认同,更缺乏来自国内的应有的认同。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乃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中国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成就也非常突出。如何理解它?如何评价它?这种发展模式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它为什么能够成功?对于这些问题,不仅国际社会缺乏认识,就连我们自己也都缺乏认识,不仅老百姓如此,就是党政干部甚至领导人也如此。这种认识不清的结果就是,严重地缺乏自信:缺乏对自己成就的肯定,缺乏对自己模式正当性的论说。这尤其表现为,我们对自己的政治体制严重缺乏信心,过分地渲染了它的弊端,而对于它的长处几乎不置一辞,主要来自官方的辩护不仅软弱无力,甚至令人生厌。若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根本的扭转,软力量建设就无从谈起。
综上,就中国国内软力量建设的关键主要是两个层面:一个是道德建设,一个是制度建设。道德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提出我们的价值观,并论证这种价值观的优越性;制度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探索中国模式以及如何完善这种模式,更重要的是要确立这种模式的正当性或合法性。
二、重建中国文化,确立新的普世价值体系
如何建设中国的软力量?我认为,关键是文化重建,而文化重建的关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重建价值体系或道德体系,二是重建政治哲学或意识形态。
说到文化重建,有一种说法似乎很动听:通过把中国的传统、西方的社会主义传统和资本主义传统融汇贯通来重建中国的文化。很难说这种说法是对是错,因为具体如何融汇,在融汇过程中以谁为主,并不清楚,这也就等于什么也没说。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融汇是一个现实,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没有人敢说哪一种文化在今天可以独霸天下,当然,人们的争论并没有停止,人们争的是全球文化融汇的过程中应以谁为主。在这个问题上,我主张“中体西用”,即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主,吸收外部世界的文化要素,重建今日中国的文化。这就涉及到“中国文化复兴”,更确切地说是“儒家文化复兴”这一主题,这也是我这几年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复兴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复古,复兴也不是一个轻薄的概念,它有严肃的内涵。如果仅仅是从儒家文化中汲取某些成分,或是泛泛地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不是我所说的“儒家文化复兴”。我所谓的“复兴”,是对文化的核心精神的保守、继承、发扬光大。文化的枝节可以抛弃,形式可以改变,但核心精神不能丢掉。这是一个大原则!
在重建文化中需要重视的是,真正的全球性的软力量一定是具有普世性的。因此,如果我们在建立自己的软力量的过程中,向已经存在的西方的现代的普世性体系看齐,那就是被别人同化,这恰恰说明我们不具备软力量,而在这种被同化中我们建立起来的能不能叫软力量,值得商榷。我认为,中国真要建立自己的软力量,真要建立自己的价值和制度的吸引力,那就要建立一种新的普世性体系。也就是说,伴随着自己的崛起,重新确立一种新的普世性体系。这种新的普世性体系的诞生,不是向已有的普世性体系看齐,而是用一种新的普世性体系取代旧的普世性体系。
这种新的普世性体系从哪里来?从儒家文化的复兴而来,这对于我们的道德重建,对于社会秩序的重建,对于中国人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于政治正当性重建,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对外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已经把外交政策建立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之上了,大量海外孔子学院的开设,大量地方文化节、民族文化节在他国的举行,就是例证。对外传播儒家文化,意义并不局限于文化领域,不仅可以宣扬我们的价值观,也可以强化我们的制度的正当性,从而对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全球竞争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文化复兴对中国的软力量建设至关重要。
对于中国来说,文化的发展与政治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未来中国的文化如果彻底西化,那么中国的政治也将彻底西化。如果中国的文化能走上自主选择的道路,那么未来的政治发展也会别有一番天地。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不能掌握文化发展的自主权,那么也就不能掌握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主权。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决定命运!
今天,中国在软力量建设方面的最大缺口正是在文化领域,但同时其最大的资源也在这个领域。我们有一个富有魅力的文化,它有5000多年的历史、13亿的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遍布全球的华人,加上汉语这种独特的语言,这些都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如果这个资源运用得当,中国的明天就不可限量。
中国文化赋予中国人伟大的抱负。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雄心的民族,中国人的自我感觉并不比以上帝选民自居的美国人差。日本人把这称之为“中华情结”,意思是说,中国人无论多么落魄,都坚信自己应该成为最好的。我认为,这就是中国文化5000年不绝的根本原因。这是非常重要的,要是没有这份自信,就不可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无数次沉沦,又无数次重新崛起,而且一步步走向新的高度。你说中国最大的软力量是什么?就是这种民族的自信,甚至是一种非理性的自信。
三、软力量建设关系到中国长治久安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正是由于硬力量的发展成功,才使得我们能够提出软力量建设的问题。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中国今天不解决软力量的发展问题,硬力量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可能。
软力量建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重要、非常紧迫。不解决道德和价值观问题,不解决政治合法性问题,而经济、社会还能持续发展,是难以想象的。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国际地位也很难进一步提高,也无法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说,如果中国不能解决软力量的问题,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国际发展,很可能都难以为继。在这个意义上,软力量建设关系到中国长治久安,乃至生死存亡。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建设中国的软力量这一伟大的使命,需要有人为之献身。那么,谁应该担此重任?谁应该做出牺牲?就是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当年,面对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夫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当此民族复兴之际,我们更应该“当仁不让”,继往开来。
在《论语》的开篇,至圣先师为我们描绘了君子的三种人生境界:其一,“学而时习之”——树立了伟大的理想,而且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君子的最高人生境界,他应该为之由衷地喜悦,故曰:“不亦悦乎!”其二,“有朋自远方来”——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还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也不错,吾道不孤,故曰“不亦乐乎!”其三,“人不知而不愠”——既没有机会实现理想,也没有人理解自己,但是不怨天,不尤人,坚持理想,独善其身。这是君子最不幸的处境,但是却最能体现君子人格的光辉。正因为君子有着这样的三种人生境界,孔夫子才发出由衷的赞叹:“不亦君子乎!”
君子的人生也许是壮烈的,也许是寂寞的,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丧失君子本色,就像三代圣王、孔子、颜渊那样同乎一心。让我们铭记先师的教导,做一个地地道道的真君子,并且把君子之道弘扬于天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