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以《老子》观点略释《周易》四组卦——试论文武周公、老子、仲尼与毛泽东

余画洋 · 2008-05-03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以《老子》观点略释《周易》四组卦

——试论文武周公、老子、仲尼与毛泽东

余画洋   初稿写于2008年五四青年节前

提要

本文从《老子》的观点出发,用“有”和“无”、“有为”和“无为”这两对关系解释了《周易》中关键的乾坤、泰否、坎离、既未四组卦。本文还认为,《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对《周易》人生观、历史观的阐发;《老子》得文武、周公之“所以迹”,而孔子礼教不过是周公之“迹”而已;《周易》表达了文王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就如同晚年毛泽东的一系列讲话一样。

一 《老子》的“有”、“无”和“有为”、“无为”

《老子》上下篇所推崇的是君主与“道”相合的品格。他写书的对象无疑是君主,他心目中理想的君主便是“圣人”,即深孚众望的国家领袖。圣人的品格如果用一个词来总括,那就是“无为”。

我们在下面分述在《老子》里“无为”的意义。辞句后面括号里的数字是拙著《老子寻绎》中的章节数。

(1)谦虚柔和,不为私利,不突出自己。“上德无为,而无以为。”(1.1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35.2)“爱民治国,能无为乎?”(43)

(2)秉要执本,知人善任,不事必躬亲。“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7.2)

(3)清静无欲,不扰乱人心,不过于苛察。“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5.31)“为无为,则无不治。”(36)

(4)慎为,不恣意而为,不超越阶段,不违背事物自身的规律。“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5.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20.1)“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20.24)

    所以“无为”不是叫君主无所作为,只有“有为”的君主才谈得上无为。《老子》里面讲到君主要怎样“为(治国、处事)”的地方很多,这里略举于下。

    (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20.22)

(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20.23)

(3)“民之从事,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0.25)

(4)“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24.2)

(5)“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餘者损之,不足者补之。”(31.1)

(6)“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36)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寿。”(63)

所谓“实其腹(充实知识)”、“强其骨(增强意志)”、“强行者有志(坚决沿着大道前进的才真正有志向)”等等,无疑都是“有为”的表现。

    《老子》反复称说的“无为”之德乃是从世间万物的“无”领悟而来。《老子》中“无”字的含意主要是没有、不存在、空无、中空等。有如下一些例子:

    (1)“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21)有,萌生。无,不存在。

(2)“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5.2)无有,即无,就是没有。从“无有”联想到“无为”。

(3)“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34.2)这里将有无作为第一组对立统一关系举出,可见有无是宇宙间最基本的矛盾。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44)无,中空,空无。有,实体,实物。由各种器物的用途取决于它们的中空部分而得到启发。

(5)“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47.12)无,没有。

《老子》里与“无”意思相近的词还有“冲”、“虚”、“中”等,其例有如“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37),又如“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38.2),启悟君主效法虚空的道,取法天地之间的空无,内守无心,外守无为。

我认为,以《老子》的观点来看,八卦和六十四卦的两个元素“—”和“--”(《易传》分别称之为阳爻与阴爻)既可以代表“有”和“无(空)”,也可以代表“有为”和“无为”。马克思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老子》是人体,而《周易》则是猴体。我们这样试着来理解《周易》里关键的四组卦。

二 《周易》乾坤及其它三组卦之本义

第一组:乾、坤。

乾,音前,前进、进取,即有为之意。《老子》有言,“进道若退”(3.1),“建德若偷”(3.22),“进”和“建”可用以解释“乾”字。卦画为八卦乾卦相叠,意思也与只有三爻的乾卦一样。

第一句爻辞,“初九,潜龙勿用。”潜,潜藏。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即德才兼备的国家或部族领袖。勿用,还没有发挥才干。这句是说年轻有为,藏器待用。王安石出山以前,曾写诗以言志:“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

第二句,“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田,比喻培养锻炼。稻田为种稻谷的地方,丹田是炼内丹的地方。大人,其意与《老子》里的“百姓”相同,原指氏族头领,后转为百官之意。这句是说,经受了艰苦的磨练之后,增长了才干,积累了经验,就好与部族内部各氏族的首脑们相见了,意思是将要得到重用了。

第三句,“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部族领袖的继承人,将来的部族领袖,前面称为“龙”。乾乾,努力奋发有为。惕若,警醒的样子,指反省、检查自己。厉,砺,砥砺,兼有“乾乾”和“惕若”的意思。咎,过失。这句是说,君子每天都奋发有为,到了晚上就检查自己一天的言行。不断努力,不断反省,这样就不会有过失。

第四句,“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跃,腾跃,比喻进取不息。渊,深潭,比喻困难和危险。咎,灾殃。这句是说,在奋斗过程中,在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艰难险阻,但是总能克服。

第五句,“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在天,比喻自由施展才能。这句是说,已经锻炼成熟了,将要在部族大会上正式接班了。

第六句,“上九,亢龙有悔。”亢,躁进。这句是说,在权力的巅峰,如果不知敛抑,就要犯错误,后悔也来不及了。

总结句,“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九,其音近鹫,鹫是猛禽;又音近赳,成语雄赳赳;拗(方言音),拗不过。所以“九”字如同“乾”字,也传达了生气勃勃、奋发有为的含意。群龙,部族的领导集团,等于上面的“大人”。首,首领。这句是说,有为的君主如果懂得在领导集团里恬退谦虚,不刻意突出自己的领袖地位,就能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尽量把事情办好。无首,不是真的没有领袖了。就像《老子》德经末说“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实际上总是执右契而不是执左契,因为右契代表控制权,说“执左契”是为了比喻君主谦虚柔和。故“群龙无首”是“亢龙”的反面,“吉”是“有悔”的反面。有为必以无为驭之,才不至于“有悔”。《老子》说,“弱者道之用”,《老子寻绎》解释为“因此柔弱处事啊,那就是君主运用道的一般原则。”无为的含意之一便是“弱”。

综上可知乾卦的主题便是“有为”。因为乾卦各爻都是“—”,则阳爻必表示有为。

坤,音空(方言音),中空、空无,转成无为之意。卦画为八卦坤卦相叠,意思也和只有三爻的坤卦相同。

第一句爻辞,“初六,履霜,坚冰至。”履霜,脚踩着了寒霜。坚冰,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河水结了厚厚的冰。这句是说,看到脚下的寒霜,就知道天寒地冻的季节就要来了。比喻小心谨慎,凡事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老子》里刻画善于守道的君主的形象,说他“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缓慢迟疑啊,像冬天趟过结冰的河面;谨慎小心啊,像害怕会吵扰了四围的邻居)”(48.1),又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20.23),可以参考。范仲淹平生喜欢弹奏的曲子名为《履霜》,他是一个谨慎庄重、明白进退之机的人。

第二句,“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习,从事。“直、方、大,不习”,即“不习直、方、大”。是说不要过于执着耿介、方正,更不要自恃有权,这样便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事情没有办不好的。《老子》讲“大直若屈”(6.22)、“直而不肆”(16.3)、“大方无隅”(3.23)、“方而不割”(16.3)、“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64),足以解释这一句。

第三句,“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含,含藏。章,花纹,彩饰,比喻才华。含章,比喻收敛才华,“玉蕴珠藏”之意。贞,通正,国家或部族领袖。《老子》“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王弼本为“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可以证此。王,君王,古代国家联盟的元首。从王事,谋求成为普天下的君王。这句是说,雄才大略,却谦冲自牧,便能担当领袖的重任了。如果在此基础上谋求成为普天下的君王,即使一时达不到目标,也会有个结果,有所收获。

第四句,“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括,扎起。囊,口袋。扎起口袋,比喻不乱讲话。誉,称誉,赞誉。这句是说,不乱讲话,就像紧紧扎起口袋,这样虽然无人称誉,却不会招来祸患。《老子》感叹道,“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5.2)

第五句,“六五,黄裳,元吉。”黄,古代帝王服饰的颜色。黄裳,黄袍加身,说明继承了君主的权位。元吉,大吉大利。这句是说,才德堪当大任,是时候接班了,不必有太多顾虑。

第六句,“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野,郊野。玄,深远。黑色深远,所以用“玄”表示黑色。玄黄,鲜血浸透泥土,变成黑黄色。这句是说,君主率领军队在敌人王都的郊野作战,战斗将是激烈、残酷的,“流遍了,郊原血”。无为的目的是大有为,而不是无所作为。

总结句,“用六,利永贞。”六,其音近漏、篓(方言音),有空隙、孔洞才会漏,有中空处才能做成篓子,才能盛物。又音近鹿、鹭(也是方言音),这两种动物都给人轻巧柔和的感觉;“柔”并不等于“无为”,但“柔”近于“无为”。所以“六”字与“坤”字一样,兼有“无(空)”与“无为”二义。这句是说,做到了无为,就能永远做天下的君王。

综上可知坤卦的主题便是“无为”。因为坤卦各爻都是“--”,则阴爻必表示无为。

所以乾坤两卦必须对看,才能相互对应,彼此发明。“元亨利贞”一语原放在乾卦之下,现在看来应该是乾坤两卦总的结论。元亨,就是大顺,贞即君主,意思是既有为(乾)又无为(坤),在有为的基础上设置了无为这个对立面,就能管理好国家了。明朝末年,陕北李自成称王于西安,号为大顺,亦即元亨之意。

过去坤卦的所谓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贞,这里通占,即占卜,是说此卦所得的征象有利于母马,母马长得肥壮,就能多产马驹,日子越过越兴旺。主,主宰,上帝。出去放牧,先迷路,但上帝会指引方向。朋,古代用贝壳作货币。如果出门做生意,西南面会赚,虽然东北面会亏。看来这位头人关心牧马、经商之事,这段卦辞可能产生于商民族,因为商民族畜牧业发达、善于经商。)鄙陋不堪,无非是讲宜忌方位之类,与乾坤两卦本无意义上的关联。

第二组:泰、否。

泰,通泰,顺畅。卦画为下乾上坤,即无为居上,有为居下,是以无为驭有为的意思。

否,坏事,败事。卦画为下坤上乾,即有为居上,无为居下,是以有为驭无为的意思。

这组卦的含意是:君主自身以无为驭有为,就会事情顺畅;君主自身以有为驭无为,就会败事。君主之德一定是有为和无为的对立统一,而且无为应该是起统帅作用的因素。

第三组:习坎、离。

习坎,三爻的坎卦相叠。习,累次。复习,温习,都有累次的意思。坎,陷坑,比喻险境。从三爻坎卦的卦画来看,上下都是“--”,代表陷坑内外的空间,中间为“—”,代表掩盖陷坑的浮土树叶等物。习坎,比喻一次又一次面临凶险的困境。

离,三爻的离卦相叠。通丽,明亮,光明。从三爻离卦的卦画来看,上下都是“—”,中间为“--”,表示只有空心才能持续燃烧,这是来自于人工取火的经验。故三爻离卦代表火,比喻光明与希望。六爻离卦则比喻一次又一次怀着希望,迎来光明。

这组卦的含意是:人生的征程漫漫,坎坷不平,但凭着信念,总能战胜困难。

第四组:既济、未济。

既济,已经渡过河,比喻取得了成功。未济,没能渡过河,比喻还有遗憾,事业的完成还要寄希望于将来。

既济的卦画为下离上坎,未济的卦画为下坎上离。从三爻坎卦的卦画来看,还可以理解为“无为”之中含“有为”;从三爻离卦的卦画来看,也可以理解为“有为”之中含“无为”。下离上坎,则君主无为(含有为)而百官有为(含无为);下坎上离,则君主有为(含无为)而百官无为(含有为)。

君主无为而含有为,则合泰卦之意;君主有为而含无为,则合否卦之意。百官有为而含无为,则张驰有度;百官无为而含有为,则各怀心思。

君主自身既有为又无为、且以无为驭有为,而百官戮力同心、且张驰有度,则事业蒸蒸日上、计日程功。(《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篇说,“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不妨作为既济一卦的参考。)等到事业有了很大的成绩以后,领导集团往往松懈下来,耽于逸乐,不思进取,这时即使领袖一人积极推动事业继续前进(有为之中含无为),但官僚习与性成,各有各的盘算(无为之中含有为),于是时机很可能转瞬即逝,最终的成功就更加茫茫无期了。

三 文王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解释《周易》的《易传》“系辞下”篇说,“古者包牺氏……始作八卦……”,我们知道,“包牺氏”就是伏羲氏,代表人类早期的捕猎时代。我们已经阐释了八卦中的四卦,再来看看其余的巽、兑、震、艮四卦。

巽,即顺。卦画最下面一爻为“--”,三爻整体颇像水往下流。水性柔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41.1),所以就以“顺”来称呼此卦。

兑,其音与“阻”字相近(方言音),卦画最上面一爻为“--”,三爻整体颇像沼泽地形。沼泽泥泞难行,比喻艰辛险阻。

震,霹雳。卦画最下面一爻为“—”,上面两爻为“--”, 三爻整体象雷电劈开云层。比喻威慑震恐。

艮,通亘。卦画最上面一爻为“—”,下面两爻为“--”, 三爻整体象窑洞之形。用山上的窑洞来借代山,山势连绵,故称之为“亘”。走在群山之间,即使眼睛望得见的很近的距离往往也要几天时间才能走过去。所以此卦也比喻艰难困苦、梗塞不通。

以上四卦都代表自然界的事物。兑、震、艮三卦都表明在大自然面前,原始人类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只有巽卦意味着顺心,可见人类在原始时代就已认识到“上善若水”了。难怪《老子》书中有那么多对于水的体认和称颂。

上一章的坎卦代表陷坑,离卦代表人工取火。陷坑用来捕兽,人工取火来把兽肉弄熟。这两卦传递的正是捕猎时代的信息。因此《易传》的见解是非常正确的。

八卦反映了在这个伏羲氏的时代,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的历史。在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先民总结了斗争的经验,“乾”、“坤”便是这些经验的精华或总原则。“有为”和“无为”就是这样来的。

《易传》“系辞下”篇还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这也是深思熟虑之后才得出的体会。不过,语气还是很不确定的。

到了汉武帝时代,司马迁作《史记》,他说,“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周本纪》)“盖”就是大概,语气仍不完全肯定,但人、事、时、地都交代清楚了。

据赵明德的看法,到了商朝后期和西周,筮例已经大多呈六划了。(蘭丁,《周易:追寻失落的文明》,人民出版社,2007年)所以我推想,文王的工作是将六划的筮例予以归纳,总结成彼此不相重复的六十四卦,并将六十四卦与八卦对应起来,把六十四卦以八卦的重叠形式进行表达。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报任安书》),“演”就是指的系统整理的工作吧。

文王所作的还远不止此。即便在牢狱之中,他也丝毫不曾忘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文王回顾周民族的历史和他一生奋斗的历程,通过八卦卦画的重叠和六十四卦卦序的编排以及卦名的确定,寄寓了他对历史、人生规律的深沉思索。

赵明德说,“真正同周文王有关的只是《周易》的文辞,即今传本的卦、爻辞。”这个论断是站不住脚的。早在唐代,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就说过“卦爻辞多是文王后事。”所以各卦的爻辞和卦辞大都在文王身后经多人之手选编而成。但我推测,六十四卦基本的卦序和卦名(即卦义)以及乾、坤两卦的爻辞可能都是文王的贡献。

赵明德估算文王逝世时享年八十二岁左右。《史记.周本纪》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其囚羑里”是指他在羑里的整个时间段,那么他出狱后大约生活了十年。(“后十年”之前还有“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云云,是司马迁引用《诗经》关于文王称王的不同说法。在计算文王生平年表时,不必考虑。)文王在羑里关押了七年,则“纣囚西伯羑里”(《史记.殷本纪》)当在他六十五岁前后,他回到西岐大概在七十二岁左右。

这个时候,文王演卦的用意还很有可能是要以六十四卦来比拟人的生命历程。虽然“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周本纪》),算是“既济”了,可是纣王暴政不除,仍然是“未济”。到了六十多岁的年纪,又下在牢狱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辞别了人世。“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文王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验,用乾坤两卦的爻辞精炼地概括出来,他期望接班人不畏艰险,把推翻暴政的伟大事业继续下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利永贞)。他还勉励年轻人,虽然前路不免有重重险阻,但是光明总在前头(习坎、离两卦)。

文王身居虎穴,演卦或许也有“巧借闻雷来掩饰”的作用吧。他从羑里脱困、回西岐后,“阴行善”,暗中寻访到才能出众却长期不得志的吕尚(姜子牙),借“太公望(先祖的期盼)”以抬高他的地位,让他辅佐武王。(《史记.齐太公世家》)文王在羑里的时候,以声色犬马献之纣王的是“闳夭之徒”;等到“太子发立,是为武王”之时,则是“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周本纪》)可见文王在最后的岁月成功地调整了领导集团的成员(除姜子牙外,周公、召公、毕公都是武王的手足兄弟),武王因而能够牢牢地掌握住政权,使事业朝着文王规划的方向前进。

《周易》的“周”必定是指周民族,“易”指的是什么呢?赵明德认为早期的“易”字“象两酒器相倾注承受之形”,左旁表承受,右旁为倾注。从这个字形我们可以感受到满溢、饶益、增益、进益的意味,饱含了将来会更加美好的希望与祝福。易,一个倾倒美酒的动作,表示周民族一代一代都有远大的前途。就是在年老而又身陷囹圄的时候,文王深深担忧事业中辍,然而他还是坚信、祈愿青年一代终将成长起来。

《诗经.大雅.大明》描绘了牧野之战的壮阔场面:“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姜子牙),时维鹰扬(犹如雄鹰在展翅飞翔),凉(辅助)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年轻鹰扬的一代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打败了自恃“有天命”(《周本纪》)的纣王。

四 文武周公与老子、仲尼

   

    武王伐纣胜利后,只过了两年就去世了。此后“周公行政七年”,他稳定了局面,创立了制度,然后功成身退,让武王的儿子诵来掌管天下,这就是成王。

    孔子一生最崇敬周公。“周公之才之美”是他眼中最完善的人格。到了迟暮之年,他有一次感叹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朱熹解释说,“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如或见之。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程颐的解释是:“孔子盛时,寤寐常存行周公之道;及其老也,则志虑衰而不可以有为矣。盖存道者心,无老少之异;而行道者身,老则衰也。”不论“存道者心,无老少之异”或“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是心”(朱熹的说法比较可信),孔子盛年亟行的“周公之道”所指则一,那就是西周初年周公确定的礼制。孔子对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湖北郭店楚简常写为上从身下从心的字形,我推断就其本义而言,“仁”字可释为“全身心的”。在孔子心目中,只有全身心地依循“礼”才能算做到了“仁”。既然“仁”是儒学最高的德目,那么“礼”就是儒学的核心,儒学即礼教。

    贯串古代礼仪、制度的精神是维护等级制。在任何社会,一定的等级差异都是必定会存在的,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过于强调流于仪式化的“礼”,特别是这种繁缛的礼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那就不合时宜了。《庄子》“天运第十四”篇老子告诉孔子:“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史记》记载孔子到周去向老子问礼,老子却回答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几百年前制作礼乐的详细情况已无从查考,也不必弄清了,因为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桑巨变。

西周初年清平和乐的盛世并不是实行礼治的结果,毋宁说,那时优美和畅的礼乐是自由的时代精神的舒放。孔子觉察到了这种自由的精神,他赞同曾皙抒发的志向。曾皙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春夏之交的季节,人们到河里游泳,在荫凉的地方乘凉,唱着歌回家去。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境界应该是有为的政治家追求的目标。但太平盛世不是礼治带来的,那是在文武周公领导下人民大革命的成果。

一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貌是上层塑造的。文武周公的品格(“德”)就决定了周初社会清新俊逸的时代精神。“踪迹大纲,情怀小样”,他们的气质襟怀就反映在文王《周易》的几组关键卦里。我们已经看到,《老子》领会了六十四卦的真意,并且用新时代的浅近的语言阐发了出来。《庄子》“天运”篇或许是寓言,但的见地确是超卓的。孔子试图掌握的不过文武周公的“陈迹”而已,《老子》得到的才是他们所以建功立业、为人怀念的真正原因。

   

结语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讲话里,他说,“在一些人的眼中,好象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象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348页)他深知,中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中国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那么青年人是否做好了准备?他们是否愿意“下决心一辈子艰苦奋斗”?正像《周易》六十四卦始于乾卦而终于未济,此时的毛泽东内心充满了忧虑,他担心他的追随者们“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但是,他对青年,对未来,依旧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这年的11月17日,六十四岁的毛泽东在苏联参加世界共产党会议及庆祝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期间,特意来到莫斯科大学,接见3000多名留苏学子。面对这些年轻人,他情真意切地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http://www.366gg.com/Article_67768.html)

    童道明(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当时就坐在莫斯科大学礼堂里,他在2003年回忆说,“这是在一个小小的停顿之后,毛主席稍稍提高了音量说出来的。好像他就是为了说这一段话才来与我们见面的,好像面对这一片青春海洋,老人家顷刻间在精神上回到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

    “在我经过了四十多年光阴过滤的记忆里,当毛主席形容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时候,他既像个有信心把握住未来世界的伟人,也像个有能力洞悉情感世界与理性世界的诗人和哲人。”这是一位研究文学的专家的亲身感受。(http://www.zjgxw.cn/html/zhoumo/tebiecehua/20031226/5818.html)

    同年12月,毛泽东要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有关《楚辞》和屈原的著作尽量收集给他。第二年的1月16日,在南宁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中,他写道“学楚词,先学离骚,再学老子。”诗人屈原,哲人老子,这便是那段日子毛泽东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便是他期望中国日新月异的情感波涛。(参看《老子》的“道”“德”智慧和毛泽东哲学思想一文)

    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他说,“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这就是一位“有信心把握住未来世界的伟人”的准确预言。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已经七十二岁了,他在与陈伯达、艾思奇的谈话中说,“今后的几十年,对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是多宝贵而重要的时期!现在二十来岁的青年,再过二三十年是四五十岁的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将亲手把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将亲手参加埋葬帝国主义的战斗,任重而道远。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一定要为完成我们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终身!”(《毛泽东思想万岁》第630页,香港科技大学藏书)这是一段我们的父辈耳熟能详、曾经铭记在心的十分著名的话,这番话用在我们今天,恐怕更加贴切吧!

    如同文王在《周易》里寄望于周民族的年轻一代,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的讲演也是“智慧长者在与年轻一代作彪炳史册的青春对话”。 四十多年后,花甲之年的童道明说,“只要地球旋转,就有冬去春来,就可朝花夕拾,就永远存在‘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归根结底,毛泽东寄托希望的‘你们青年人’,乃是‘无穷匮也’的子子孙孙,乃是无穷无尽的永恒青春。”

    是呵,无穷无尽的永恒青春!

Email: [email protected]

Mobile: 13720889591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金刚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