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诗11]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我骑着马儿走过一座荒无人烟的破败之城,那凄凉的景致使人触目惊心。坍塌的城池溃散着锯齿状的墙垛,城内外满目疮痍,看见的只是大大小小的坟墓。当我乘着乌蓬船在河中行驶的时候,凝思细听,冥冥中感到有什么在敲嗑船底板。喔,河道里满是世俗百姓的枯骨,这些人在历史上不曾留下任何名字呀!
[万泉读书]
当万泉初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真想向寒山子先生三跪九磕。他老人家真不是通常的佛教大师,他对大千世界的观照已经超越了很多宗教的一般教义。佛教传播最广的口号是“普渡众生”,同志们请注意,这个“普渡”可不是对整船人的悲悯关怀,而是一个个考察合格后,渡你去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以圣经为圭臬的一些宗教(犹太、基督、天主、东正等教派),有世纪末日说,好像是对整船人的悲悯,其实也是要一个个通过考核才能升入上帝的天国的。若亚方舟挽救的人就十分有限。无论是佛祖还是上帝,都是任凭他们看不顺眼的人下地狱的。悲天大爱的宗教是没有的,所有宗教都青睐对它顶礼膜拜并有奉献的个人。
佛教讲“有情世间”,有六道众生存在于“欲、色、无色”三界之中。三界以须弥山为中心,成一须弥界,是为一小世界。无以记数的小世界遍存于虚空。集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成为一个中千世界,集一个中千世界名为大世界,因为其中重叠了三个千数,所以统称“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万泉以为,寒山子关注的是一个世界(哪怕是一小世界,一座城市吧)的毁灭问题,覆巢之下没有完卵,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无论道教信徒、儒教信徒、佛教信徒,他关注的是一个世界的完结,不是个人的修炼成败。
万泉和各位一起来感受一下寒山子的心灵:叹人生之渺茫,天地之悠悠。历史上有多少城池被毁灭了。或战争、或饥荒、或瘟疫。寒山子先生虽然没有考证这座城市荒废的原由,也无须考证,他这首诗的情怀也不是表达对这单一座城的哀悼,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足可让我们感到,时间之苍茫,人类之脆弱。
这种死亡令人无限恐怖,它不像寒山子在“谁家长不死”、“归西如轻风”那几节里讲的个体的死亡是一种有机的自然更替,人们应该轻松以对,我们如何面对三千大千世界的毁灭?
西方典籍、传说中的有关高度文明的大西国(大西洲、亚特兰蒂斯),如今早已无影无踪,有学者认为它是在数千年前的一场大灾难中沉入大西洋海底的。
在南美洲,曾一度存在过高度灿烂文化的玛雅文明,如今也销声灭迹了。今天只有在考古学家的指点下,才能隐约看见玛雅人在美洲大陆上留下的痕迹。
还有一个更小一点的“世界”——复活节岛。在岛上荒芜的景致中,仅有几尊石像,空洞的眼神望着无边的大海,曾经创造了这个文明的人呢?没有了。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长期饥荒、战乱,死了上千万人;十七世纪,疫病流行欧洲,导致数百万人伤生;两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死亡人数四、五千万(也有统计说七千万,问题不在数字本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人类时时刻刻处在彻底毁灭的边沿:世界核武库中现存核武器足以将地球上的生命毁灭十数次。这些可怕的东西70%以上控制在某一超级大国手里。
人类随时可能遭到毁灭的警告决不是故作惊人之语。除了上面提到的现存核武库对人类是达摩克利斯之剑外,还有如下因素在威胁我们:
首先是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这是属人类慢性自杀的进程,没有像核武器那样急速暴亡而令人瞩目担心,但是环境的不断恶化亦已让我们寝食难安,如不及时解决,很可能无法挽回,其后果并不亚于核武器对地球的威胁。
其次是我们人类尚无能为力的天文变化。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生命大规模灭亡的事情已经多次发生,六千万年前恐龙家族的突然大灭绝就是一例。有许多学者甚至认为,今日人类属于再生文明,数千万年或者数亿年前,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生命和人类,由于意外的缘故毁灭了,生命又重新由低级演化向高级至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见本博客《首图解读》栏目中的文章。本博首图即是一幅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情景模拟图。)
寒山子先生由于历史的局限,他老人家不知道什么小行星、什么核武器,但是,他从一种历史纵深的思考中,窥探到了人类的脆弱——人类的纵欲必将导致自身的灭亡。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匆匆过客。地球人类从宇宙尺度看,还属花蕾期,如果要在这个宇宙中开花为时尚早,我们每个匆匆过客都有责任珍惜她呵护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