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孔子的儒家学说足以开万世之太平
最近看到一段为孔家礼制招魂的视频在大学生中间转发,某大学一位老学究在一次访谈里扬言说,在中国重建孔庙,同时培养出一百个孔子,而国家主席也带头学习儒家六经,那么国家就有救了。而这段视频也在思想比较浅的爱国理科生中间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然而,我却以为孔子的学说不足以治国,不足以开万世之太平,因此我却对这一个老掉牙的东西谈一谈一位80后自己的思考。
众所周知,随着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时代的产生和成长,随着各种大众化的,慷慨的,革新的,进步的文化被有步骤有计划的广泛抑制,民智已渐渐被封,真理也渐渐褪去。而一些曾经被打回原形的糟粕,近年来又沉渣泛起。由于真理褪去,谎言和谬论也不失时机地来到人间,而在各种谎言和谬论庇护下的妖魔鬼怪,也渐渐地手舞足蹈,威风八面了。
孔子的学说就是这样一种曾经被打回原形,而今又缓过劲来的东西。诚然,孔子本无罪,孔家思想里面有许多好东西是值得后人领悟的。然而孔子无罪,尊之者却有罪。当孔家学说已经逐步被尊他的人演化成“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和“专制政治之灵魂”的时刻,孔家学说于民族而言已经是一种弊端极多的学问了。中国尊孔几千年,孔子学说就帮助贵族统治阶级愚弄和奴役了中华平民几千年,而一个奴性深重的,痴呆谦卑的,顽固守旧的,循规蹈矩的民族性格,就是开孔家店的人对贵族统治阶级做出的最杰出贡献。
孔子生于春秋,是当时的百家之一。他主张复非世卿,反对贵族世袭,提倡均富,并且积极从事平民教育,这一切都扫除了一些封建统治的弊端,是被广大平民所欢迎的,而他的这一思想也是足以震动当时的。在这种进步性学说方面,当时能够与之一角长短的,就只有墨子的“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和兼爱的思想以及老子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的大公无私思想。在当时,有指出他的学说不足以兴国安邦的有齐之晏婴,楚之子西等。到后来他的学生将它推崇至贤于尧舜的地步,他的学生有的革命,有的如子贡等家累千金,孔子学说才得以发扬。倒了秦始皇独尊法家而灭他家,孔子学说经受了一定的打击。到秦二世昏聩残暴,把法家推向消灭人性,崇尚权和力的极端。这种环境下,孔家学生就相应的有贴近人性的进步性了。而在当时孔子学徒也是主张革命的。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当时的许多孔子的学徒就前去投奔。孔子的八世孙孔鲋为一儒生,也“持孔氏礼器,往归陈王”(史记-儒林外传),以坚其革命之志向,到后来他为陈涉博士,与之俱死。到刘项争天下,不事诗书的刘邦最后马上得天下,鉴于秦王朝的教训,对孔子学徒礼遇有家,孔子学说又得以重放光彩。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受一统思想的影响,武帝沿袭秦皇欲一同思想的本意,而选择了独尊儒家以灭他家,进而闭塞天下之聪敏,以愚百姓,以便君主用这孔家神来牢牢控制并垄断国人的思想,这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为从此以后孔家学说的解释权都归了贵族统治阶级所有。而当时的董仲舒等,为了完成贵族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就把古的,今的,朝廷的,民间的,凡是对维持贵族统治秩序有利的东西,都通通堆在了孔子身上。这些东西里面有一些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然而从此以后孔家学说的继承者却偏偏在长久的做着贵族统治阶级的附庸阶级,其安生立命的原始出发点偏又是以贵族为中心,以平民为卑贱的。孔家将君主封为天子,而自己站在天的地位上,协助维护剥削的贵族统治秩序。到后来魏文帝曹丕以及后来的武则天明清王朝等,许多统治者都尊孔有加,封其为圣侯,修旧庙,办孔校,尊孔的事业倒是办得风风火火。而他们的各种典礼搞得越浓,民族之奴性就越重。而在被狭隘解释了的和的思想统治下,在一个奴性深重的民族里,威吓长官,欺压平民,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官土匪”势力诞生并光荣成长了,一生志在敛财,刮地皮,逢迎权贵,并自称有良心有道德的有中国特色的官老爷成长壮大了,盘符于各种权贵的一些黑恶势力也成了奴隶王国里很吃香的东西了。而孔子是不可能复生,来辩解说,“和为贵”的真意在于合理的,及时的从骨子里解决各种矛盾,而不是忽视矛盾,为一时表象的和平而谦让迂腐,助纣为虐的。
自尊孔之日其,中国人就渐渐在不知觉中走进了统治者用孔家学说编制起来的金丝牢笼。孔子学说是有利于维护贵族的不合理剥削秩序和各种封建的落后的尊卑贵贱秩序的。而随着孔家学说的长期统治,中国人的奴才性格也渐渐养成了。而随着他的牢固统治,所有对其质疑,实际上就是对贵族专制质疑的东西,都被无情地打进了大逆不道的深渊。
中国两千年来首发之尊孔者必为统治阶级,至于他们尊孔的用意,我在此略作思考。
一,便于贵族统治阶级独裁专制,特别是君主独裁。古代中国对统治者的权利限制有两类。一类称之为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这个意思。对于这个天,中国人没有具体的解释,然而历代都不乏替天行道的活动,其实国人在迷糊中已经把这个天和人类追求真善公平正义的本性联系起来了。这个天,其实就是来源于“人君善恶,天为赏罚,虽有强权,不敢肆虐”的墨子学说。而对贵族统治者的另一类限制就是法律。天子犯法于庶民同罪,就是这种思想。它来源于法家“国君行动,以法为轨,君之贤否,无关治乱,法之有无,乃定安危”。这两种限制都对避免贵族反动的落后的专制独裁有积极意义。但孔家学说,却偏偏缺乏对贵族统治阶级权利的有效限制。孔子主张君就是天,民不可一日无君,尤不可一日无天,天子者,继天理物,改一统,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养万民。因为缺乏对统治者的限制,他的学说对贵族统治阶级的道德败坏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寄希望于贤臣明主的产生,以安黎民。而一旦遇到道德败坏的贵族统治者,孔家学说就成了他们心爱的遮羞布和庇护伞,从而一些伪善的东西也得到了长期的发展。他主张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处于尊位之贵族官僚对处于贱位之平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压迫,看来应该是理所应当了。卖炭翁如果冻死途中,那自然是他命贱所致了。难怪历代统治阶级都喜欢孔子的那一套。没有什么凭据来治君,治统治者,这是他的学说的致命缺陷。而孟子论国民关系时说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唯物史观,是对孔子的君主为天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做了相应的否定。然而孟子的学说也缺乏有效制衡贵族统治阶级的东西,这也就注定了他们的学说不足以安邦治国,开万世之太平。
二,孔子只重精神不重物质,重道之求索而轻谋食,重做官当如何作为而不重劳动,而学也禄在其中则成了孔子学生心中的一种深刻的人生观。这为几千年来知识分子脱离于劳动平民大众,而高高在上提供了不灭的根据地,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长期对立提供了有效保障。而孔子眼中的人才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人才结构和奴才结构。孔子赞易,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从而产生了儒门六艺。看看孔子的人才观: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致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静,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巫,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试者也;疏通致远而不巫,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矣;洁净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静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由此看来,儒家培养出来的人才,谦谦君子也许有不少。但是儒家人才一不重视发展农业,促进商业繁荣和良好经济秩序的建立,不能解决中国几千年来的吃饭问题和各种社会不公平引起的种种矛盾。二不能拿起武器,平寇御敌,保障民族免于亡国之祸。三不能广泛联系群众,与百姓同甘苦,不能破除民族奴性,造就勇于进步的敢打敢拼敢闯敢干的民族性格,只一味谦和守旧,助纣为虐。四不能保障中华科技事业之人才投入,只知修身养性而不知研习科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种单一的人才格局,对民族而言是一种灾难。
三孔子学说多为中庸,许多时候他的学说都没有绝对,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孔子主张省刑,却又说重罚;他提倡忠君,却又说不必死结;他不答鬼神之问,却有说祭鬼祭神……,他的学说,由于其不定型,常常被贵族统治者拿捏成自己需要的样子,而后将其示之于众,这就为孔子成为贵族违法乱纪的庇护神提供了可能性。而他的那一群中庸之道的学生,则常常成为历史上的滑头分子,墙头草。这其中时不时地还要冒出一两个遗臭万年的东西来,而象姜子牙,商鞅,李斯,张良,刘伯温,周恩来等才堪济世安邦的济世之才,倒是没有一个将孔子推崇之极的。而恰恰却又是一些满嘴引经据典,好像经纶满腹的,专攻雕琢的粉饰的贵族文学之雕虫小技的,遇到国难家难却常常胸无一策的精英名流,却往往出自儒家,而且常常对孔子推崇备至。
四,孔子学说之要义在于尊卑贵贱,满篇秩序,很利于维持贵族特权,因此常常被处于剥削金字塔顶端的贵族所喜爱。孔子学说支持并维护尊卑贵贱的落后的剥削统治制度,由天尊地卑到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妇卑,官尊民卑……,而这一系列的尊卑贵贱坚定地保护了不合理的剥削制度和贵族特权。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所谓“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里面没有一件不饱含封建性的尊卑贵贱性的奴隶思想的。而随着这种奴隶思想的深重,中国几千年来的贵族剥削体系,都没有被铲除掉。所有的王朝更替,都只是推翻旧的尊卑贵贱,建立新的尊卑贵贱。而只有彻底地向这尊卑贵贱宣战,并打破这层枷锁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孕育和缔造了一个中华民族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才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三十年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国家。然而可悲的是,随着这种尊卑贵贱的的落后思想的不断腐蚀,一系列旧社会里的黑暗东西又积极涌现了。
以上是我对孔子学说的简单思考,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以为21世纪中国不必把孔家学说摆在极其尊贵的位置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