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为政第二》 |
白话:
子张对孔子说:十世可以知道了?孔子说:殷朝因袭了夏朝的礼仪制度,而有所减损与增益,这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因袭了殷朝的礼仪制度,而有所减损与增益,这也是可以知道的。即使是以后承接周朝的朝代,也会对前朝的礼仪制度有所减损与增益,虽然百世,也是可以知道的。
这一段话看似简单,然而仔细体会,其实含义还是很多的。首先,体现了一个“变”字, 未有百日不谢的花枝,未有千年不改的朝代。
中国如此,外国何尝不是如此,英国曾称“日不落”,然而,天下岂有不落之日。美国,虽然也强盛一时,称霸一世,有人觉得它的制度具有“普世价值”。然后可惜余音未绝,危机顿现,五大投机银行瞬间倒了三家,二家改头换面欲求自保,恐怕也将不久于人世。这位貌似强壮的美人气竭而衰,已经摇摇欲坠。
所以,要说普世价值,物极必反,“物壮则老”,中国这个古老的道理更具有普世价值——美国正在生动地表演着这个道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现在再来看孔子这段话的言下之意。
如果我们仍用上下连贯的方法也理解,就可以得到孔子所隐藏的深意。
在“子张问”的语录上面,是这样一段语录: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音倪),小车无軏(音月),其何以行之哉 。
——《论语·为政第二》 |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朝代十世、百世的变换,礼仪制度可以千百般地损益,但是,为政之道,“信”之一字,是亘古所不能改变的。
如果哪个朝代想以“失信”立天下,只能是自取败亡。眼前的美国就是例子,本来是“信用”担保发行的货币,一旦失去了信用,这个货币就是一张废纸,有谁会去相信它。美国竟然想长久地用废纸诈骗所有国家的财富,这能够行得久远吗?即便是愚夫愚妇,也总有觉醒的一天。即便是长期受美国愚弄的中国,也总有睡狮觉醒的一天。而现在正是这个时候。
由此可知,任何一种失信的行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如目前发现的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去年还有高级电视台为它吹捧,说它经过了一千一百道的检测关。现在看来,电视台也无信用,资本家也无信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怎么可以呢?人类社会如果失去了信用,尔虞我诈,为所欲为,这与动物世界有何异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