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雨对话录(四)
西方文化批判(四之上)
——两大关系和两大矛盾
玄驹步:这次北京奥运会办得不错。你看那个鸟巢,建得多漂亮,连外国人都说好。金牌拿了五十一枚,比美国还多拿十五枚!你再看看全国人对北京奥运会那股热情,简直没的说!中国这下可露脸了!太好了!
审雨堂丁:是否成功那得分怎么看。比如从算经济账的角度看,我看未必。就算是成功的吧,我的感受也比较复杂。作为一个中国人,奥运会办得成功,金牌多一些,我当然也高兴,但我更多的是沉重和忧虑,没有你那种兴高采烈。
玄:中国人都兴高采烈,你为什么忧虑呢?
审:因为我看到了文化自殖民化的可怕与可悲。
玄:你的意思是北京举办奥运会是文化自殖民化?
审:北京举办奥运会不过是文化自殖民化的一种表现、一个结果而已,最可怕、可悲的是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迷恋与狂热!
玄:你这么说我突然想起来了。奥运会无疑是西方文化中的东西了,可是奥运会我觉得就是好。你说西方文化没有精华,对其全盘否定。可奥运会呢?它难道不是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奥运会让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放弃差别对立,走到一起,一派祥和气象,这难道不好?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难道不好?!奥林匹克 “和平、友谊、进步” 的宗旨难道不好?!就凭这一点,也证明你对西方文化的批评太偏颇了。
审:你的这番话进一步证明了文化自殖民化的可怕可悲。我们以前谈过三次,我觉得我对西方文化的本质与危害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可是你到现在还在为西方文化辩护,可见中国人的文化自殖民化范围之广和程度之深!
奥运会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也是传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我这里不想具体讨论奥运会的好处或坏处,对你刚才的诘问我只简单回答几句。
第一,和平、友谊当然没什么不好,但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口号。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现代世界,奥运会从来没有增进过人类的友谊,也不曾有丝毫消弭战祸的效果。古希腊是奥运会的发明者,但丝毫未影响古希腊人的好战风气和对外进行战争。日本、德国、美国都承办过奥运会,可丝毫不妨碍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丝毫不影响德国发动对法国、英国、波兰、苏联的侵略战争,丝毫不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丝毫不影响美国在朝鲜、越南发动战争,丝毫不影响美国在南联盟、阿富汗、伊朗大打出手,丝毫不影响九一一惨剧的出现。北京最近举行的奥运会也没阻止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战争。;第二,更高、更快、更强不过是“无限度发展”这个西方文化特性在体育领域内的具体化;第三,奥运会的宗旨和精神之间存在着冲突。所以我并不认为奥运会是什么精华。人类应当摈弃奥运会,而不是迷恋它!
我知道,我这里否定奥运会,肯定会招来一片骂声。但是,我今天不打算专门谈这个话题。从一般人能接受的角度看,奥运会至少现在已经变成了少数运动员表现的机会,变成了一种商业活动,变成了政客们作秀和可以利用的政治筹码,变成与增强普通百姓的体质几乎毫无关联的豪华奢侈品……对这些,我想你也能看得到的吧?
玄:是的。可是你前面反对奥运会的理由我更感兴趣,你能不能稍微展开,论证或说明一下?
审:这个问题先放一放,以后哪天我们可以专门讨论奥运会的问题。我们宏观层面上的好多问题都还没没谈呢,今天就打住吧。
玄:也好。我记得你说过,不愿意用“先进”或“落后”来评价各种文化,因为那样就堕入了以西方文化标准的陷阱里。你愿意用“良性”或“恶性”来评价各种文化,那这个评价标准从何而来呢?这个标准既然不是西方文化,那就只能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其他非西方文化了?
审:不。作为文化评价的标准,应当是统一而中立的。也就是说,评价各种文化时应当采用同一个标准,也不能以某个或某类文化作为标准。唯有如此,评价才有可能是公允的,才能镜照各种文化的优劣。
玄:采用某种文化作为标准,对其他文化而言显得不公平,这点好理解。但说采用某种文化作为标准就无法镜照各种文化的优劣,似乎未必然吧?
审:一把尺子是无法度量自身的长短的。任何文化以自身作为衡量人类文化的标准的时候,当然它就无法看到自身的优劣。同时,其他文化相对于“标准文化”,就成了异端文化。凡是不符合“标准文化”的一切都会被宣判为“不合乎标”或“不达标”。这样,“标准文化”哪怕是魔鬼,都会金光闪闪,出尽风头,而被衡量的其他文化哪怕是天仙,也会灰头土脸,备受白眼……
玄:是这样。可是你也不能随便另创一套标准啊,否则不乱套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文化评价标准,可不不是那么简单的。你得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才行。否则,任何人都会声称自己创立了一套标准。
审:你说的很尖刻,但的确有道理。标准当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建,是得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我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就是用这个理论(现在只能说是形成了核心和大体框架家)所支持的新标准进行的文化评价。
玄:就算你有一套理论,可你的理论总不是凭空创造的吧。难道你能在西方文化和非西方文化之外凭空创造什么理论?
审: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人类各种文化而凭空创造理论。我的理论当然是在人类现有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理论是基于某种文化的核心观念而建立的。
创立一套理论虽然很难,但创立理论者仍然很多。作为文化评价工具的理论,必须是中立的。也就是说,它不能以任何一种文化的核心观念作为核心。它必须找到一个清晰的、为全人类所共同关注和认同的东西作为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只有这样的理论,才是中立的,才能担负起文化评价的任务。但是,就我所知道的各种形形色色的理论、主义来看,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无法跳出以某种文化的核心观念为基础的“黑洞”。这样的理论是没有资格去创立文化评价标准的。我自认为我的理论跳出了这个“黑洞”。
玄:那你就介绍一下你的理论吧。
审:作为理论体系,现在离完成还早。即便如此,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透的。我就粗略介绍一下吧。
玄:好啊。你先说说你的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终点”是什么?
审:让人类作为人类能够尽其天年。
玄:这个话你以前说过,现在你说得更清楚点吧。
审:作为个体而言,人固有一死,但除非情势所迫,没有人喜欢中途遭遇不幸而死吧?既然难逃一死,我想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文化都会承认和追求“寿终正寝,自然老死”吧?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当然也免不了灭亡。既然如此,让人类不要中途死于来自人类自己制造的灾难而得以“寿终正寝,自然老死”,难道不是各种文化所关心并认同的一个观念吗?有利于人类作为人类尽其天年,这难道不是人类的最大利益所在吗?
玄:我注意到你一再强调“人类作为人类”如何如何,为什么要用这样拗口的说法呢?难道你另有深意?
审:可以这么说吧。你肯定注意到了一种现象:一个语词本来特指某一类事物,但随着社会发展,这个语词所指称的事物范围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概念的变异。比如“同志”、“小姐”、“婚姻”……
玄:哈哈。“同志”、“小姐”的确含义变化了,“婚姻”含义有什么变化我倒不知道。
审:你知道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已经承认了同性可以结婚,组织家庭,中国也有李银河之流的无耻或白痴之徒也在为此呼吁。婚姻几千年来都指的是男女异性之间的关系,可在同性也可以结婚的情况下,婚姻的含义显然就发生了变异。“人”这个概念也是如此。不知你能否接受这种同性间所谓的“婚姻”?
玄:在我看来这纯粹是瞎胡闹!是人类道德极度沦丧的表现!看来有些名词概念是不能随便改变其含义的。我有点理解孔子为什么强调“正名”了。
审:还记得我关于人的本质的命题吗?“当且仅当在一定程度上离开自然动物界的产物”。一旦某种动物与自然动物界拉开了适当距离,它就变成了“人”。作为“人”,这种动物必须保持这个适度的距离。一旦这个距离过大或过小,那就意味着它不再是“人”,或者说,它就不再配称“人”了!可是,由于惯性的作用,我们却仍然把这种已经不再是人的动物继续称作“人”,正如所谓的同性间的“婚姻”仍然被称作婚姻一样。我之所以强调“人类作为人类”,就是强调人类必须保持其本质,保持其与自然动物界的适当距离。一旦离开了这个规定性,所谓的人类就不过是一种徒具人形的动物而已,那就不在我所关心的范围之内了。
玄:的确如此。赞同!这么看来,把是否“有利于人类作为人类尽其天年”作为你的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终点,作为评价各种文化的标准的确再合适不过了。你赶快介绍你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吧。
审:我的理论有三个支点,我戏称为“三维理论”。第一维,两大关系理论;第二维,四境界(层次)理论;第三维,中和理论。我建立这个理论的目的是:对人类所有的精神产品也就是形形色色的文化和文化现象进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构建“有利于人类作为人类尽其天年”的新文化。
玄:口气的确很大。那就先说说两大关系理论吧。
审:自人类诞生以后,就产生了两大关系。两大关系就意味着有两大矛盾。这两大关系和矛盾涵盖了人类所不可逃避的所有关系和矛盾,始终伴随着人类。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如何处理两大关系和解决两大矛盾而进行的,任何文化都是人类在处理两大关系和解决两大矛盾的过程中产生的。
第一大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第二大矛盾是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可以简称为天人关系、天人矛盾。
第二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大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存在于个人、团体、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都属于这种关系和矛盾。
玄:不错。
审:尽管第一个关系和矛盾实际一直存在,古今中外好多人也意识到了它的存在。特别是在哲学中,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和矛盾有最集中的关注和思考,但总的来说,人类对此必要注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何况,西方文化在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存在三大缺陷。一是极度关注个体的人对自然的关系,基本没有明确地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人类这个整体与自然的关系;二是把人类作为自然的对立物,而忽视了人类本身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三是狂妄而愚蠢地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也就是所谓“人本主义”,把自然当作征服和掠夺对象。可以说,“人本主义”就是相对于自然的强盗主义。正是这种强盗主义,造成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环境资源困境。而对第二个关系和矛盾,人类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思考。可以说,所谓社会科学就是对第二个关系和矛盾的思考研究体系。什么阶级斗争学说啊,什么军事科学啊,什么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啊……无非都是研究分析人类社会关系和矛盾,研究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关系和矛盾的。这方面的理论学说纷繁复杂,典籍资料浩若烟海。
玄:是这样。与对第二种关系和矛盾的关注和研究相比,对第一种关系和矛盾的关注和研究的确显得薄弱了些,那是为什么呢?
审:对两大关系和矛盾的关注和思考之所以悬殊如此之大,那是因为在人类产生后的绝大部分历史时期里,人类相对于自然界都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人类就像是蚊子在大象身上使劲折腾,而对大象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危害,所以人类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因为破坏和掠夺自然而造成自身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人类面对自然界所思考的基本上就是如何向自然界获取或掠夺,发展掠夺手段,而丝毫不会想到这种获取或掠夺一旦无限度进行,最终会毁灭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最后走向整体毁灭。因为这个原因,极少有人关注和思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矛盾问题,这方面的成果少得可怜就不奇怪了。
玄:我有一个疑问,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难道不是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中产生的吗?它应当归到人类对第一大关系和矛盾的关注和思考中去。这样看来,人类对第一大关系和矛盾的关注和思考也不薄弱啊。
审:所谓的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的确是人类在这方面思考的结果。如果简单从数量上考察,人类对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关注和研究未必逊色于对社会科学的关注和研究。
但是,应当注意到两点。第一,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旨在征服和掠夺自然,它只是人类对抗自然的工具和手段。自然科学和技术无限度发展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能力无限增长,最终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最终葬送人类。第二,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仅仅是帮助人类对抗自然的手段,它没有、也不可能去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处理人类与自然界关系、解决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矛盾的办法。
作为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或学说,必须要深入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研究这种影响对人类反过来会产生什么影响,研究人类的某些活动如果大规模、长时间的持续进行,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副作用乃至灾难,研究人类活动是不是应当有个“度”,这个“度”是什么,如何把握?……一句话,研究如何才能使人类能尽其天年而不是中途死于“自杀”!但是,很遗憾,人类在这方面的关注和思考的确薄弱得可怜。
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虽然是人类与自然两者关系和矛盾运动的产物,但是,它只是一柄人类对付自然和同类的“凶器”,它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哪怕是试图去解决我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而指导和推动它发展的西方文化基因只是给它一个简单粗暴的指令:征服!因此,不要简单地认为,自然科学就是人类关注第二大关系和矛盾的思考成果的证据。
其实无论是西方所谓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来源于西方的),其实都有一个共同指向:竭力向自然界进攻,如同强盗一样肆意掠夺破坏。自由、民主、平等、人本这些西方社会科学中的价值观念与制度体系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体系都是西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是天然高度适应的。这两者勾结起来,相互促进,无限度发展,必然导致人类与自然的力量对比发生质的变化,使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就是这种矛盾激化的具体表现。可以说,西方文化根本缺乏适当处理第一大关系,有效解决第一大矛盾的诚意和能力。人类要想走出目前环境资源带来的生存困境,就不要指望带来并继续疯狂加剧困境的西方文化了!
玄:你说得有点绝对了吧?现代中国兴起了环境保护的浪潮,产生了环境学、环境法学等等,而这些本身是从西方学来的啊。西方有个罗马俱乐部,科学家们还写了《增长的极限》,可以说,西方文化在进行自我反省,对征服掠夺自然的思想,对科技发展的副作用进行了深刻批判。记得恩格斯早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曾经讲到,了人类破坏自然导致自然报复的问题。这些都说明,西方文化还是能够关注并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矛盾的。
审:如你所说,西方的确有个别人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矛盾问题,提出了某些思想,但那不是主流。恩格斯明确地提出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问题,但那已经是在工业革命导致了较为明显和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情况下。而且,恩格斯也仍然是站在征服自然的“人本主义”立场上的,只不过强调要按客观规律征服自然而已,征服自然的基调并没有变。环境学、环境法学、环境伦理学的确最早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的确深刻怀疑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然而,他们都仅仅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困境,对此表示悲观、困惑和无奈,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更没有能力提出真正的彻底的解决之道!原因很简单,他们所尊奉的仍然是西方文化,而一种文化绝对不愿意自己否定自己!他们不愿也不甘放弃“民主”、“自由”、“人权”等核心的价值观念,不愿也不甘放弃西方的那种生活方式,不愿也不甘放弃科学技术带给他们的享受和便利,更重要的,西方文化根本无法放弃它那种生产方式!要知道,生产的不断膨胀,是西方文化维持生存的前提条件,而不断膨胀的科技正是不断膨胀生产所不可或缺的。一旦这个膨胀停止,现代西方文化所营建的社会就会轰然垮塌!指望西方文化自己解决自己制造的困境,就好像是让“万能的”上帝造出一块连它都举不动的石头!
玄:嘻嘻,这阵好像扯得远了些了吧?
审:还不是你招的!不过也不算离题,我们还是在讨论两大关系或两大矛盾引出的问题。我有点累了,可好多话我还没来得及说。这样吧,今天就暂时到这里,改日我们再接着说这个话题。
玄:好吧。咱哥俩喝茶休息一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