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泉读《寒山子》293
[原文]昔日经行处,今复七十年。故人无来往,埋在古冢间。
余今头已白,犹守片云山。为报后来子,何不读古言。
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浪迹天涯,如今已经七十个年头。亲戚朋友也已经没有来往,不是我绝情,是他们都作古,都归于一代又一代的墓地之中啊。如今我老了,不再有能力云游四海结交新的朋友,只能孤独地蹲在这山坳里,看看天上的浮云,听听溪唱鸟鸣,瞑瞑回味从前,无聊地打发日子。为告诫后来人,闲着的时候,读读先贤之言吧,我自己也身体力行,写下些诗文给你们。
[万泉读书]
人生于世一睁开眼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之初,外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模糊的,一切以自我的感觉为转移,吃喝拉撒睡、冷热明暗噪。这是一种孤独,以本能意识为中心的孤独。随着外部环境的逐渐清晰,自我意识的逐步建立,这种孤独也开始被“自我”意识到了,当母亲不在他身边时,他就会感到恐惧,于是哭。由母亲而父亲以及相关亲人延伸开去,从此他就踏入了人类社会,并且再也离不开这个社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照道理讲,孤独感会渐渐消失,然而恰恰相反,孤独感会越来越深。这是因为,当他真正步入社会,人际交往越过血缘关系之后,与他交往的人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知己型的,二是陌路型的,三是敌对型的。敌对型的会使你感到社会的人际关系很丑恶,如果你受其压力甚大,你便会感到孤立无援。陌路型的也会使你感到社会的人际关系很冷漠,尤其是当你需要他人的理解的时候,人们对你漠不关心,你会觉得天地人世之旷而你却细微渺小。当然在社会上总还是有善良之人的,虽说是人生难得一知己,不过问题又来了,哪一位知己包括你的配偶能真正伴你白头到老?因此孤独感始终缠绕在你的心中,尤其是失去知己(配偶、亲人),更深层的孤独将会使你感慨莫名。还有屈原式孤独,“举世皆浊独我清”;还有哥白尼式孤独,“地球正在绕着太阳转啊!”智者之病也,更加无可言状。于是,人到老年行将就木时,孤独感犹如初生婴儿,所不同的是,婴儿是空白的孤独,老人是雍塞的孤独。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一言道破:人生就是孤独。他用这个人生观写了一本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因此获诺贝尔文学奖。
哦,人到底是社会整体构成的东西,是孤独意识和整体意思的矛盾结合体,人离不开社会又孤独于社会。那么,怎么摆脱孤独感的烦扰呢?寒山子先生提出了一个不错的秘方:多读那些过来人写的文章,自己也把孤独的内心对话写出来。他老人家在最孤独的时候,想到了后来人,把他的孤独抛给了我们,自己轻松而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