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VS政治经济学
周绍强
这里说的地缘政治学,是我阐发的广义地缘政治学。在广义地缘政治学中,地缘不只是静态的地表水土(陆地和海洋),尤其是从静态的地表水土生发的动态的阴阳二气;政治不只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是泛指人类社会一切人为事物。地缘政治学认为,包括经济在内的人类社会的一切,由地缘条件决定。
这里说的政治经济学,是指以《资本论》为学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政治经济学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人类历史的终极动因。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由经济条件决定。
两门学问的哲学基础都是唯物论,政治经济学是人本主义,地缘政治学是本为自然主义,二者乃两个不同时段的社会科学范式,前者是过去现在式,后者是现在将来式。在社会科学各领域,两门学问的理论和实践后果是不同的。
1、经济
A 政治经济学
理论上,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力由人这“第一要素”决定,而人又由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制度又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力又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因素决定……。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经济理论,难免陷入逻辑怪圈,它一会儿是制度决定论,一会儿是否定客观真理的价值选择(所谓“普世价值”)论,但制度决定论是难免要滑向价值选择论的,而价值选择论则是一种人类动机决定人类社会的一切的唯心史观。因此,由其人本主义属性决定,政治经济学的经济理论,终究难免有违马克思初衷地陷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格格不入的唯心史观。实践上,革命年代的制度决定论,尽管理论上多有不相自洽处,实际上却为当时势在必然的中国革命立了大功,但到了建设年代,制度决定论本有的理论不相自洽处,就给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一系列伤害:前三十年先有超英赶美的大跃进挫折,后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极左路线;后三十年先是唯生产力的猫论,后是社会主义这只猫不如资本主义那只猫的极右“接轨”论。现在的“特色”论,负面评价,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是在忽悠人;正面评价,则是因对政治经济学左(前三十年)右(后三十年)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后果都不满意而生的思想徘徊,新的经济理论,正在这种思想徘徊中孕育着。
B 地缘政治学
理论上,地缘政治学认为经济固然由生产力决定,但生产力不由人这“第一要素”决定,而由地球上的阴阳二气尤其阴气决定。因为生产力作为一种物理力量(生产力难道能够不是一种物理力量吗)不是别的,乃是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利用,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利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与纬度成正比,与气温成反比。实践上,迄今为止,地缘政治学的经济理论,虽然尚未被人类自觉运用,但自有人类以来,一直像只看不见的手一样左右着人类社会,这就是:纬度越低气候越热,吃穿住需求越低从而解决吃穿住需求的生产力水平就越低;纬度越高气候越冷,吃穿住需求越高从而解决吃穿住需求的由潜在到显在的生产力水平就越高。这只看不见的手,过去左右人类社会,现在左右人类社会,将来同样左右人类社会。不同的是,过去的左右,是自在的左右,今后的左右,是自在到自为的左右,此所谓“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当今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中的“科学”一词,含义正在此(不知不识此含义的发展观,无论把“科学”这个时髦词汇念叨一万遍,都是小和尚念经,声音节奏虽然好听,但内容肯定是不知所云)。
2、宗教
A 政治经济学
理论上,政治经济学认为宗教属于时间历史性范畴,乃低下生产力的产物,当生产力高度发展时,宗教就会在人类历史上消失。这一理论的正确性,过去难以证明,现在难以证明,将来也看不出能够得到证明的可能性。实践上,政治经济学的宗教观,在处理宗教问题时,除非作出一个具有宗教色彩的全球性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最后决战”和决战后的大光明世界在地球上出现的许诺,否则在争取民众方面,吸引力就不如宗教。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只是能源的大规模工业利用社会的产物,而能源的大规模工业利用,又只能发生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国家地区,在气候炎热的南方国家地区,永远不可能也无必要建起一个以能源的大规模工业利用为基础的社会。这样,政治经济学的全球性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最后决战和决战后的大光明世界在地球上出现的许诺,不仅事实上难以兑现,而且意识形态上亦陷入自己亦有宗教色彩却不愿意承认的羞羞答答窘境。
B 地缘政治学
理论上,地缘政治学认为,宗教根源于人类本性,而人类本性是超历史的,因而根源于人类本性的宗教,是一种超历史的文化现象,但人性不是自本自根的抽象物,乃宇宙间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它们是:人缘条件、地缘条件、天缘条件。前一个条件属社会条件,后两个条件属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遵循的是随时而变、与时俱进原则,自然条件遵循的是“天不变道亦不变”法则。正如孙行者本事再大都跳不出如来佛掌心一样,任何时候,社会都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并以大地为基地家园的,因而任何时候任何地区的社会,都有由自己所在地区地缘条件决定的不随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改变的宗教文化。这种宗教文化在该社会中占有的分量,与随时而变、与时俱进的社会历史性非宗教时尚文化相比,极为厚重,可谓水下冰山;而那些随时而变、与时俱进的非宗教时尚文化,就不过是冰山一角了。二者关系,恰如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表意识和潜意识:前者是水下冰山般的潜意识,后者是浮露水面不断消融不断补充的冰山一角的表意识。宗教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抓住了人们潜意识层面的、源于天地自然因而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人性。这里的因果关系或逻辑顺序是:天地自然决定人性,人性决定宗教。因此,根本说来,宗教的决定因素是天地自然,宗教背后,有唯物主义大真理。实践上,因为深知宗教背后的唯物主义大真理,地缘政治学的宗教观,在处理宗教问题时,就既不会丧失自己应有必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科学立场(根本说来,我所阐发的地缘政治学,属马克思学派。此理,见“思想碰撞”拦目2008年9月21日登载的“三中全会以来唯物史观的学术危机与转机”一文),又能游刃有余地使中共1981年制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宗教方针得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真正落实(以唯物史观为法理依据的中共,若不在理论上找到唯物主义与“宗教唯心主义”的共同点,“肝胆相照”就不是肝胆相照,而是口是心非——“肝胆相照”提出以来即1980年代以来日趋严峻的西藏、新疆问题,正是这种口是心非带来的苦果)。
3、哲学(唯物主义)
A 政治经济学
理论上,政治经济学的唯物主义,是时间历时性唯物主义,其唯物之物,是以生产力为决定因素的“社会存在”,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力水平是判定一个社会是先进还是落后的首要标准。实践上,时间历时性的政治经济学唯物主义尤其关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制度问题,它先是许诺了一个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先进的前景,此许诺未能兑现后,又说资本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不能超越,已经超越者,得回头补资本主义这门课,并且许诺说只要补上资本主义这门课,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就会变得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先进。然而,补课的结果,是社会主义苏联的解体和极其腐朽的官僚买办势力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日益得势。
B 地缘政治学
理论上,地缘政治学的唯物主义,是空间共时性唯物主义,其唯物之物,首先是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基础的地缘条件,尤其是给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及发展潜力以决定性影响的地缘条件中的阴阳二气。在地缘政治学中,社会没有先进落后之别,只有阴阳二气是否和谐之别。实践上,空间共时性的地缘政治学唯物主义尤其关注人类与大地母亲的关系问题。在此问题上,它尤其反对以北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数据为指标的发展观,主张一种以阴阳二气的和谐为目标的发展观。比如非洲、拉美、东南亚、南亚等南方热带国家地区,阳光过多,旨在弥补阳光不足的能源消费和以此为增长动力的人均GDP,就不必向北方发达国家看齐,硬要看齐的话,后果不是自己指望的目标的实现,而是生态、人种和社会的全面灾难。
因此,在空间共时性的地缘政治学唯物主义看来,当今国际社会一直议论的所谓“拉美化”问题,乃是时间历时性的政治经济学唯物主义生出的一个伪问题——从这种唯物主义观点看,“拉美化”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历史现象。然而,从空间共时性的唯物主义看,所谓的“拉美化”,乃是一种合乎拉美地区地缘国情的正常自然社会现象(此理,同样适用于对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何以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道德评价)。
4、哲学(辩证法)
A 政治经济学
理论上,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从存在与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引伸出的辩证法,其内容是:存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存在又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然而,这里的“反作用”,说来说去,都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强调。固然,人具有人之外的它物所不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不清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客观自然来源,政治经济学辩证法只好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实践”概念,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践的产物,而实践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的“自觉实践”。可这里的“自觉”,不正是“主观能动性”的同义词吗?这样,政治经济学辩证法就必然有违自己唯物主义本体论初衷地滑向唯心主义自由意志论。实践上,由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政治经济学辩证法尚动不尚静,从而导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失误和当今的“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杀开一条血路”的错误的改革开放路线。
B 地缘政治学
理论上,地缘政治学辩证法之“辩证”,乃中国传统哲学说的“阴阳二气的辩证关系”之“辩证”。这种辩证法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阴需阳,阳需阴的社会生态动力学”这条地缘政治学基本原理(见网站“中华文化”栏目2008年9月25日登载的“地缘政治学基本原理”一文)。在这种阴阳辩证的辩证法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由阴阳二气尤其阴气决定,它因此与纬度成正比,与气温成反比。实践上,为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地缘政治学辩证法尚静不尚动。具体到当今中国的文化问题,它不推崇尚动不尚静的时尚文化,而推崇尚静不尚动的以礼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更具体到当今中国的教育问题,它不看好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认为尚静不尚动的礼教若不进校园,学生就难以静心学习;心不静,“动手”时就会心不在焉;心不在焉,高层创新能力就差;高层创新能力差,动手(工作、做工)就没有效率,所得往往不如所费,最佳状态,不过照外来订单干活,为西方发达国家培训更多的廉价劳动力:欧美日本当老板,我当打工仔。
5、军事
A 政治经济学
理论上,政治经济学的军事理论,是经济实力决定论,认为经济“落后就要挨打”。这种理论的正确性,过去不被证明,现在不被证明,将来也不会被证明。实践上,这种理论在当今中国造成的后果是:借口“韬光养晦”,国防战略被经济繁华的东南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左右;军队战斗意志,大受繁华温馨柔弱人在其中特别能够找到“你就是心太软、心太软”感觉的东南风气熏习,渐趋减弱;党和国家军队最高领导,甚至把“不知咋吃咋玩”、趣味低级、专门写书吹捧蒋介石这位曾经的东南利益集团总裁的方永刚树为全军乃至全国人民的楷模(此举纵然不是利令智昏,也是大事糊涂)。
B 地缘政治学
理论上,地缘政治学的军事理论,是阴强阳弱论。这里的阴阳,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看。从空间维度看,北方为阴,南方为阳(南半球相反),因此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军事较量中,北强南弱(此理,与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相反)。从时间维度看,同一地域同一国家社会,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生活中能够享受到的热量太少的那部分人为阴,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生活中能够享受到的热量太多的那部分人为阳,在双方的军事较量中,每一次,都是生活中享受到的热量太多的那部分人被热量享受不足因而对热量享受有着难以克制的追求的那部分人打败或取代,而得胜的这部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热量享受越来越多,再后,又会被热量享受不足的他人打败或取代。实践上,在国际上,地缘政治学的军事战略,力避北方大国与北方大国的全面军事对抗(地球上的北方大国有四个:中、俄、美、欧)。当然,假如对方不认此理,硬要与你作对,此时,你得拿出毛泽东那种“原子弹与关云长大刀谁厉害”气魄,不怕与它决死一战。对同一国家民族的内部冲突,地缘政治学力避诸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人那种扶南抗北“义举”。在中国国内的军队建设中,地缘政治学的建军思想,力拒东南风气对军队的浸习(“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价值在此);成长壮大于环境苦寒的西北地区的中国军队,西北是它的圣地,西北地气是它的风骨,形成于环境苦寒的西北地区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尤其毛泽东军事思想,难道可能形成于风俗柔弱的东南地区吗)是它的灵魂。
6、历史
A 政治经济学
理论上,政治经济学认为历史是生产力的发展史,是社会制度的变革史,是阶级斗争史,国家是阶级调和(右派政治经济学家)或阶级斗争(左派政治经济学家)的工具,历史的根本动力或是生产力(右派政治经济学家)或是阶级斗争(左派政治经济学家)。实践上,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根本动力的历史观,曾经导致“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文革混乱;认为历史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历史观,引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一说,使得当今的中国社会,完全被赚钱经济绑架,欲罢不能,巨大的社会危机,正随着起动起来就刹不住车的赚钱经济的狂奔而日益逼进。
B 地缘政治学
理论上,地缘政治学认为历史是追求光明的文明史(光明之“明”与文明之“明”是同一个概念),历史的根本动因是自然界的阴冷之气,国家是追求光明的社会集团,。因此,气候越冷的国家民族,历史感和追求光明的文明潜力越高越强;气候越热的国家民族,历史感和追求光明的文明潜力越低越弱。实践上,地缘政治学认为,国家民族的文明潜力,无论高低强弱,都是“大道自然”的,它坚决反对高耗能的北方文明(主要是现代西方文明)对低耗能的南方文明的“榜样作用”;像中国这种纬度不高不低的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以此为增长动力的人均GDP,没有必要更不可能与冬季时大部分国土被冰雪覆盖的欧美日本俄罗斯攀比;尤其目前的中国,面对日益逼进的巨大社会危机,从攀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观价值选择角度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口号,必须被尊重客观自然规律的“弄懂阴阳大道,科学和谐发展”口号取代。
7、道德
A 政治经济学
理论上,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道德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个人道德由个人的经济地位即阶级地位决定。根据这个理论,无产者即无产阶级都是大公无私的,有产者即资产阶级都是自私自利的。根据这个理论,“仓廪足则知礼节”,经济搞上去了,人的道德水平就自然提高了。实践上,政治经济学的阶级道德观,必然伤害也曾经伤害了无数有较高经济地位的道德高尚人士;而其“仓廪足则知礼节”道德观,则使当今的中国社会,一切向钱看,原来的阶级道德观崩溃后,社会笑贫不笑娼,诚信难得,礼崩乐坏。
B 地缘政治学
理论上,地缘政治学认为,一个人,是大公无私还是自私自利,与他的阶级经济地位关系不大,而与他的思想境界关系极大;他的思想境界,不来自他的阶级经济地位而来自宋儒说的由天地自然决定的人的“气质之性”。因此,无论无产者还是资产者,其中都有大公无私的人;无论资产者还是无产者,其中都有自私自利的人。甚至可以说,越是能够做成一番大事业的有产者,思想境界越显得宽广无私;越是做不成什么大事业的无产者,思想境界越显得狭隘自私。因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有道德相通点的,这就是:只有无产阶级大无心,才做得成资产阶级大有业;一颗资产阶级贪财心,从来装载担当不了任何大事业。实践上,地缘政治学的道德观,把马克思主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观点与中国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相结合,既推崇改造外在客观世界的民族战争英雄和劳动模范,也推崇“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张载)的儒家圣贤人格。
8、文学
A 政治经济学
理论上,政治经济学从“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观点出发,认为文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主张从“典型环境”和“时代背景”塑造和分析文学形象,而“典型环境”又主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政治经济学的文学理论,重视人的社会性轻视人的自然性。实践上,由于重视人的社会性轻视人的自然性,在塑造和分析文学形象时,政治经济学的文学理论,就显得苍白呆板不丰满,概念化、公式化、板块化倾向严重。
B 地缘政治学
理论上,地缘政治学从“人是第四纪冰期寒冷气候的产物”、“人性乃阴静直立的植物性和阳动横立的动物性否定之否定的综合”、“人性中的植物性乃第四纪冰期寒冷气候的产物”(见“中华文化”栏目 2008-9-21 登载的“《广义地缘政治学》第二章(1-5)”一文)观点出发,认为人性中最深刻的东西不是人的社会性,而是由第四纪冰期寒冷气候熏习而成的自然性中的植物性;“时代背景”的背后是地缘背景,“社会环境”的下面是地缘环境;而地缘背景或地缘环境是不随社会历史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同一文明区域(文明主要是一个共时性空间地域概念,而非历时性时间历史概念)创造的文学形象,不分古今,都有其同一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实践上,地缘政治学主张从对地缘环境的把握入手来塑造和分析文学形象,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见“中华文化”栏目 2008-10-7 登载的“《广义地缘政治学第六章 二等地缘政治力量》”一文)。此外,《红灯记》、《沙家浜》,其成功处,都是“时代背景的背后是地缘背景”原则的体现:
沙剧的故事地点(地缘背景)在中国南方,红剧的故事地点在中国北方。二者时代背景都是中国八年抗战时期。前者为南人戏,后者为北人戏。前者最能反映南人气质,后者最能反映北人气质。前者关键戏是《智斗》,核心人物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阿庆嫂;后者关键戏是《痛说革命家史》,主要人物是“无产者一生奋斗求解放”的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一家三代。前者敌我关系错综复杂,后者这种关系直接了当。前者人物心眼极多,性格复杂;后者人物性格单纯质朴,直来直去。前者斗心智,后者比意志。前者唱腔优美婉转,似江南水乡风景,即便《十八颗青松》唱段,也如东南沿海夏季台风,虽高亢激越却似天空电闪雷鸣持续不久;后者燕赵悲歌,慷慨激昂,唱腔苍凉悲壮,有地火蕴聚奔突涌出大地直冲云霄之势,代表唱段为《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血债要用血来偿》、《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雄心壮志冲云天》等。因此,沙剧与红剧,于各自的“革命的政治内容”或“时代背景”的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是由不同地缘环境决定的南人与北人“天不变道亦不变”气质,单单这一点,就保证了它们在中国戏剧史上不朽的“样板”地位。
……
地缘政治学与政治经济学,可比的方面还很多、很多。言不尽意,到此止笔。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