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三十河西三十东”,说的是天道循环,兴衰相续,无论是古代、现代,还是美人、丑人,都不出此一规律。
现在再来从《周易》看人事,起初中国因为比武失败,后来逐渐迷失方向,结果变成比附他人,再终弄得不能出头。
《比》因《师》而起,《师》因《讼》而起,《讼》因《需》而起,《需》因《蒙》而起,《蒙》因《屯》而起。
有关这个话题,上几回已经说到,现在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师》就是军队,出师就是战争,近代的二次世界大战,兴师动众,就是因为《讼》。讼是口舌之争,师是刀兵相争,起因都是为了《需》,需就是生活所需的财富、资源。而需则因《蒙》而生事,为了利益,不惜杀人放火,就属于蒙。而蒙则因《屯》而生变,商人屯积,资本垄断,所以造成了经济危机。
因此,追究战争的原因,是因为强梁掠夺财富,中国舍命与人比拼,为的是保家护国。然而到了后来,这一个“比”字,渐渐变成了比附,比拼为了独立自主,比附则成了别人附庸,从主人沦为奴才,这一比有如天壤之别。
现在来看《周易》的《比》卦如何说。
《比》的卦象是:“地上有水”。比的含义是:“辅”。辅,是辅助、依附的意思。水与水在地上流动,必然会互相聚集;人与人在社会上活动,也必然会互相聚集。军队与军队相互争战,也必然要互相结盟;国与国相互交往,也必然会相互建交。所以,在这里真是佩服古代的祖先,看到“地上有水” 这样一个卦象(一种自然现象),居然能够想出一个名称,可以用来形容人事,而且十分巧妙形象,真是了不起!
一卦有六爻,六爻有六种《比》的现象。
第一种:“有孚比之”,“有孚”,就是有信用。依辅有信用的人,没有坏处。孔子感叹:这样的比附,“有它吉也”。是吉利的。
第二种:“比之自内”,内心与人相比,但并不顺从别人,能够独产自主。孔子赞叹:“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三种:“比之匪人”,附错了人,与坏人同流合污,最终伤害的仍然是自己。孔子感叹:“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第四种:“外比之”,向外依附于别人。孔子提醒:“外比于贤,以从上也。”应该依靠贤德之人,才是吉利的。
第五种:“显比”,非常显耀,有王者风范,这时不是自己去比附别人,而是别人要来比附自己了。孔子感叹:“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已经掌握了主动权,舍逆而取顺。
第六种:“比之无首,凶。”没完没了地依附别人,没有出头之日,凶。孔子感叹说:“比之无首,无所终也。”没完没了地跟随,没头没脑地依附,到底要干什么?没有自己主见,如何立足于世上?所以结果是凶的。
现在的中国,好象是第六种情况,所以十分凶险。
其实,中国应该学习第二种的“比之自内”,能够自我反省,独立自主。最好是第五种的“显比”,一派王者风范。
有感于有人说:中国不做第一。套用一句古话:“天下者,非美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中国用不着自谦,难道上帝已发了证书:“天下第一,非美人莫属。”所以,中国不须要作茧自缚,中国已经遭受了百年的屈辱,中国的复兴,是顺天时、应人和的。
《周易》中有这么多的智慧,我们应该好好吸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