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比附美人可知羞”,说的是中国因为一时落后,就想到西天取经,本为了迎头赶上,结果却附其骥尾,以至于仰人鼻息。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屯>难中的世态。
<屯>卦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屯>卦的卦象是:风云会聚,雷雨交加,天色昏暗,洪水泛滥的情景。用古文概括描述就是:“雷雨之动满盈”。几十年前,作家曹禺写过一本剧本——《雷雨》,其比喻的含义即于此相同。一场普天盖地的“雷雨”当中,演绎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我们就来看《周易》这部最古老的人生剧本吧!
大凡一个变革的时代,必然积蓄二种不同的力量,当二种力量积聚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好象天地阴阳二股电流发生碰撞,于是轰隆隆一声惊天雷鸣,顿时间一场劈天盖地的雷雨如期而至。
我们看<屯>卦的卦象,水雷 屯,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震、为雷,雷从地起,雨从天降,又称之谓“云雷屯”,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又称之为“天造草昧”,是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唐朝杜甫有一首<重经昭陵>的诗,开头几句是这样写的: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草昧英雄起”:社会到了荒草遍地,混乱昏暗的时代,就会有草莽“英雄”起来革命。这时候,李渊父子也趁势率兵争夺天下。
“讴歌历数归”:在群雄几番逐鹿之后,天下终于被李家夺得,“胜者为王败者寇”,于是天下是一片赞叹唐朝英明的“讴歌”之声。时代便把晋朝翻了过去,天启了唐朝新的“历数”篇章。
“风尘三尺剑”:无数次的血雨腥风,夺争天下,凭得就是“三尺剑”——武力。
“社稷一戎衣”:夺得天下“社稷”,凭得就是一件“戎衣”——武力。
说过了唐朝,再来说周朝,在周朝以前,《周易》不叫《周易》,《易经》还有二种,一种叫《连山》,一种叫《归藏》。《周易》所以叫《周易》,是因为周文王被纣王拘在羑里,深感忧虑,于是把一生的思想寄托在《易经》之中。重新排列了《易经》的顺序,以表达社会发展的过程;在六十四卦中写上文字,以表达人生“吉凶悔吝”的来由与趋避。而在这一个<屯>卦之中,则寄托了他改朝换代的理想,最后通过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看文王的卦辞:
“有攸往,利建侯。”
文王的意思是说,这一卦、这一个时候,有利于有所往,有所行动,有利于建侯——建立国家。
而文王一家,经过祖宗几代人的积善行德,已经深得民心。这时候,商朝到了纣王手上,已经变得残暴无德了。虽然纣王的祖宗,也是靠积善行德,推翻了夏朝无德,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商朝。而夏朝的祖宗,更是为有名,就是九年治水,德被天下的大禹。祖上因积德而得天下,末世因失德而失天下,所以古人说:“得道者昌,失道者亡。”
这时候的文王,因为积德行善,已经是大得民心,这时候,有一个叫宗侯虎的人,暗地里报告纣王,说文王这样大得民心,恐怕对商朝不利,有可能是想夺商朝的天下。纣王一听有理,就把文王给关押起来了。由此可见,行善有时候也会召来不测之祸,或可以称之为“无妄之灾”。“无妄”,就是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自己做得很好,但结果也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灾难,这就是“无妄之灾”。在《周易》当,就有“无妄”这一卦,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人世究研得是多么的透彻。
文王就是在这个时候“演《周易》”,把自己的一生学问思想寄托在其中,成为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千古流传的《周易》。
我们来看<屯>卦的卦象,这一卦有二个阳爻,其他都是阴爻,这就好比是有二股大的势力,相互对峙,其他都老百姓,随风而倒。第五爻——“九五”,就好比是当时的纣王,居“九五之尊”,既有权势,又有地位,一言九鼎,掌握天下。第一爻,位居最下——“初九”,则好比是当时的文王,虽然处在最下面,但是“志行正”,而且“以贵下贱”,大得民心。
从上面可以看出,文王的力量非常强大,是未来王者的形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老百姓虽然是水,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文王得到了百姓的支持,老百姓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历史的结果也是这样: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那么,从现在的世界来看,也已经聚集了二种力量:一种是以美国为首的霸王;一种是仍屈居底下的中国。美国就好比是<屯>卦的“九五”,盼顾自雄,不可一世。而中国则象是当时周文王,暂时被美人绑住了手脚。
那么,纣王与美国为什么会最终失败呢?
我们来看九五的爻辞:
“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屯积财富,屯积民脂民膏,少屯积一些,还是“吉”的,因为国家要税收。如果大量屯积,就“凶”了,还要不要百姓活了。社会的财富有限,都屯积到少数人手里去了,这叫老百姓还怎么活啊!
美国现在已经丧失了人心,为了一个“钱”字,不惜对世界一骗再骗,一欺再欺,现在已到了纸老虎戳穿、打倒的时候了。所以世界必将经历一场大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