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大争之世”的前夜(3月6日更新)

道德和灵魂一起在左边 · 2009-03-06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大争之世”的前夜    

一、可以断言,今天,就是另一个“大争之世”的前夜。    

    [1]、历史上的“大争之世”——“轴心时代”与社会转型。    

    A、动荡而辉煌的“大争之世”及其后的社会转型。    

    两千多年以前,存在过一个今天人们所说的“轴心时代”,那是一个东西方都邦国林立的时代,那是一个“大争之世”,而那时的中国叫“春秋战国”时代。那是一个人心浮动,圣贤辈出,战争不断,社会形态正在发生转型的时代。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的中国出现了道、儒、法、墨、兵、纵横等等及相应的老庄、孔孟、商君、韩非、墨子、孙武、孙膑、鬼谷子、苏秦、张仪、鲁班、扁鹊的诸子“百家争鸣”的壮阔历史场面,同样,古希腊文明也十分昌盛,出现了中国人都熟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光耀千秋万世的大师级人物。    

    “轴心时代”过后,“天下归一”(中国为秦帝国,西方是握大维的罗马帝国),世界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称皇帝,西方称奥古斯都]    

      天下归一后,中国大地上出了秦汉两朝大帝国。西汉时在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董仲舒等的努力下,儒家博采众长,最终在真正意义上(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瓜熟蒂落而“内圣外王”,汉帝国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的正传地位得到确立。汉武帝时西汉帝国强盛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完全确立。(汉高祖刘邦时带有奴隶制影响的分封诸王的制度最终正式消除)。    

     而西方通过“希腊化时代”西腊化和泛西腊化运动,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也日渐深远;而古罗马帝国(大秦帝国)的功业同样可与当时的中国汉帝国相媲美。而基督教在奥古斯丁等的努力下,随着“宗教信仰体系”和“哲学理论体系”的合为一体,基督教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其宗教正统地位得到确立,西方进入封建的中世纪。    

    B、社会转型的实质。    

    “大争之世”及其后帝国的出现,实际就是社会形态的历史性转变。    

    社会形态转变的实质,包括以几个方面:    

    经济层面(工具为标志):由“青铜时代”向“黑铁时代”过渡
    政治层面(制度为标志):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文化层面(宗教为标志):由“多元信仰”向“一元信仰”过渡
            (基督教是一神教,而之前的多数是多神崇拜的各种宗教)    

    [2]、为什么说,今天,就是另一个“大争之世”的前夜    

    A、历史轮回到一个相似点(春秋人可知秦王会如何统一天下?)    

    在西周灭亡之后,相继出现了春秋和战国两个连续的分裂时期,合称为东周(列国)时期。春秋之际,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一百多个国家,通过诸侯国的兼并战争,到战国的时候,最终只剩下七个大国,称为战国七雄。而后来,由于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在西部崛起,秦王赢政又起用法家另一雄才(韩非)之策,继续推行法治,七雄中的秦国于是一路走强,最终秦王扫六合,用了10年的时间,一举统一了中国。这就是“大争之世”的最后结局——一统天下(形制上);随后的西汉,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确定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其实儒家为了适应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也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化而为一(精神上),由此实现了汉武帝的“大一统”,其实所谓“大一统”,就是“统一”和“一统”的高度结合,即做到了“统一”的“形神兼备”。    

     春秋战国至秦汉,整个过程脉络清晰,因为我们在回顾历史。而现在呢,却只能由我们来创造自己的历史——    

    此前不久,著名的《文明的冲突》的美国塞缪尔·亨廷顿与世长辞,不禁让人扼腕。因为亨廷顿留下了一个一些人所谓的他们认为的“可以自我实现的预言”——即世界各种“文明的冲突”,而如果文明的突冲演化得过于剧烈的话,人类的前途确实不容乐观。    

    而环顾我们的周围,当今之世界存在着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主导着当今国际格局的毫无疑问是当今的一些大国,如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所在以相当程度上国际格局就是“大国关系”,国际之间尚处于一种无政府治理或半治理状态(联合国并非是可以临架于主权国家之上的国际机构)。    

    事实上,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虽然由两极世界走向了一极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向多极转变的趋势。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的振兴和中国、印度的崛起都并未就此实现,2008年的金融风暴在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席卷了全球。 [因为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资本主义经济成份日益增长)、俄罗斯则是一个苏联解体后转化而来的资本主义化了的国家,印度早已是一个亲美的资本主义国家]   后起大国的强大之梦尚“遥遥无期”,而美国从本质上讲其治理世界的能力在不断下降,似乎整个世界的大国,都没有做到“大”的“形神兼备”。    

     2008年的金融危机宣告了资本主义“完美性”的再次破灭,所以资本主义既然并不完美,新自由主义失败了,“历史的终结”就是一个不攻自破的谎言。—— 似乎,时间进入2008年,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方向,因为整个世界的诸大国、小国其主流似乎都是自由着或向着“资本主义”的,而“资本主义”的“完美性”又再一次被经济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的本质)所捅破,虽然“人争上游”,可是人类的美好前途却大雾茫茫。那么历史将到底会何去何从呢?    

    B、历史又到了十字路口—— 一个“必争”(不得不争)的世界    

    之所以说,“今天”正处在另一个“大争之世”的前夜,因为:    

    第一,从形式上说:世界就像由几块颜色明显各异的积木拼凑而成
    a、一个边界清晰的封闭的“天下”已经形成。
    对于春秋战国时候的中国人来说,“四海之内”就是“天下”,华—夏—夷所构成的天下是可见的,再往外的世界谁也不知道(只能主观认为是不可逾越的茫茫四海),天下就是一盘菜,治大国如烹小鲜,“天下”之内,逃无可逃、躲无可躲。对于一个封闭的“天下”,天圆地方,国与国之间不得不争。
    今天,世界是球形的,地球就像一个乒乓球,全人类同住一个地球村,而对于“外星人”我们只能想像,人类向太空大规模迁徙也只能长期处于想像阶段。世界就这么大,国家“落后就要挨打”,而资源、能源、土地面积似乎一切都是有限的,很明显人类早已到了一个“不得不争”的时间点内,再也没有“新大陆”可供我们发现了。
    b、一定数量的大国。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战争只要是为了争霸;而战国时期,天下大象一览无余,大国之间,有的只有“你死为活”的争斗,争斗再也不是为了争一口气,争一点面子了,战国时期的所有战争都是“兼并战争”。
   今天的世界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界线分明,基本上都是所谓的“民族国家”,而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也已达到了一定的数量,这些大国各有优长,而其它的杂七杂八的一大堆小国相对于大国而言,一句话“实力悬殊”。
    c、地域政治突显。
    整个世界的格局,就像大陆板块一样,在明眼看来,连算盘都不需要,想一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d、文明冲突的边界日益明朗,宗教与意识形态就是这个世界的大色块。    

    第二,从本质上说——人类已经面临社会形态的再一次转变
     a、从经济上:
     资本主义的经济上的结构性矛盾已经走了三个阶段:贸易主导时期(商业经济与行业垄断时期)、产业主导时期(实体经济与国家垄断时期)、金融业主导时期(虚拟经济与国际垄断时期),资本主义经济上的矛盾已经一层层暴露无虚,可通过调整以规避经济矛盾的经济领域和层级已所剩为零。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经济层面上的固有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已经无可化解,如果资本主义持续下去,经济危机将无可避免。
     近现代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热潮: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工业革命——机械化(工作母机);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能源革命——电汽化(电灯);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知识革命——信息化(电脑)。如果把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科技革命所人创造的工具最终设想为一个为的话,显然,机械化完成的是人的骨肉的再造,新能源革命完成的是新人的体液的成功注入,而信息化将要完成的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再造,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信息革命的前一阶段的历史任务显然是——信息的知识化,而信息革命的正要经历的后一阶段可以猜想就是——知识的智能化,人类现在所要面临就是进入一个再造“新人”的最后点睛阶段。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的优越性已经有所展露,苏联的前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和毛泽东建设时期新中国的经济从本质上讲,其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成果是无法抹杀的。计划经济相应优势和平等社会下暴发出来的人们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与能量,是任何谎言无法湮没的。
    b、政治上:
    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20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在制度上进入了实践阶段。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亮起了鲜明的旗帜——1848年之《共产党宣言》,这一鲜明的旗帜的鲜明之处在于:一是坦言这一主义的阶级属性——无产阶级,二是坦言这一主义的根本批判对象是资本主义制度,它宣称人类的最后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最好入口,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毫无疑问,资本主义制度在确定其对全世界的统治地位的前后,资本主义形态就已经开始遭遇了将要取其代之的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压力,这种压力,是一种“绝对的挑战”,因为它不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挑战,而是一种社会形态之间的挑战。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历史地经历了自由贸易阶段、国内行业垄断阶段、国家垄断阶段、国际垄断阶段,政治制度不断挑整,政治制度所包含的倾向于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成份日益增长,资本主义调节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的能力和弹性日益丧失。
    c、文化上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私有制,虽然在初期大力批判宗教的神性和伪善,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远去,资本主义国家又统统拾起了宗教的外衣。资本主义强国对它国的掠态不断援助意识形态以为工具和武器。这一切,都是与科技的精神本质相去甚远的,是与科技使世界透明化的本质作用根本对立的。
    总体上,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私有制度所产生的“恶”随着人类现代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日益相悖,其产生的“恶果”不断膨胀,对人类的威胁呈现出几何数的增长趋势,在人类步入“核”时代的今天,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必将被明智的人类抛弃。    

     综上所述,历史不容假设,趋势势不可挡。人类面临着社会形态再一次转变的社会条件日益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下的一个最大判断是——人类即将进入一个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渡时期”,而每一个这样的“过渡时期”,都将毫无疑问是一个“大争之世”,这个“争”之所以“大”,是不仅因为它要求人类在规模上将动员所有成员(无论文明是分断阻隔的,还是文明是日益紧密联系着),还因为这是一次人类的“质变”,它意味着人类为向着更高的历史阶段(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跃升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与重大的诀择,这是一个必须的诀择,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可以断言,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大争之世”,都是“不得不争”(不是指个人的态度)的伟大时代,一个向着实现“终极目的”的“终极目标”前进的漫漫征程上的“过渡时代”,这样的时代往往暗流涌动、巨浪滔天,圣贤(人文大师)层出,人杰无数!而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又一个“大争之世”的即将到来!                           

二、历史上的各个“大争之世”的粗略回顾    

    [1]、粗浅的看,人类有过两次完整的“大争之世”    

    第一次是“轴心时代”,人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约500年)    

    第二次是“复兴时代”(意大利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完成)[15世纪至19上半叶],人类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约500年,形式上以复兴轴心时代的文艺为口号)    

    [2]、本质上看,人类应当有四次“大争之世”    

    第一次:英雄时代    

    英雄时代,是指由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向文明社会(从形式上讲/非本质上,即有相当数量的城邦或邦国或国家存在的社会)过渡的一个特殊时期。总体上来说,这个时期从绝对时间上来说也是比较长的,这个时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一个准备时期,技术创造、创新不断涌现,由于尚未进入文明社会(无正式、正规的相当规模以上的文字记载),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人类作出的诸多技术、社会礼制上的贡献大多和发生的相关的种种事件,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主要来源于考古发现和世代相传的神话和传说,而大部分的细部痕迹都已湮没或消散在了历史的风尘之中。由于这个时代是一个就要发生突变(质变)前的社会,但又没有高效的记录手段,因此,许多英雄事迹(包括发明创造)都大部分在传说的过程中归类到了相应的“寥寥可数的几个杰出人物”身上,所以这些“寥寥可数的几个杰出人物”在后来的世人心目中形成为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的高大的英雄形象,因此,这个时期被我们现在的人称之为英雄时代。
     中国的英雄时代,主要是指黄、炎、蚩尤之时,宽泛的讲还包括后继的尧、舜、禹之时,即三皇五帝之时,就是中国的英雄时代。在传说中,这些无比光辉的形象绝大部分都是后来轴心时代诸子所说的“神人”、“真人”“先知”和“圣贤”。所谓“神人”、“仙人”、“真人”、“先知”“圣人”,基本上都是“半人半神”的形象,或者与“神”、“仙”有接触并受命于“神仙”的伟大人物。相传的黄、炎、蚩尤都是这样的半神,但人们本质上讲多将这些形象归之于“人”,只是他们身上带有神性,在具体的身体形象上讲多为“人”与“动物”形象的结合。这些人都是有着非凡能力甚至法力的人,比如黄帝被称为轩辕氏,说他发明了舟车、宫殿等,而炎帝又叫神农氏,带有一个“神”字,炎帝为人民尝百草以增加人民的食物和药品种类,传说后来炎帝因尝“断肠草”而死,这些都是正面的光辉形象。当然也有蚩尤这样的被归为魔兽恶势力一边的形象。而射日的后羿在传说中也是一个正面形象,但经史学家考证,后羿实质上是当时的一个暴君。传说中炎帝和黄帝联手灭了蚩尤部落,炎帝和黄帝后又发生中原大战,炎帝败北南下,黄帝由于在逐鹿中原中取胜,因此留在了关东和关中一带发展。(现在湖南就有一个新修的炎帝陵。)
    就历史本质上讲,英雄时代是一个生产力快速发展提升的时期,由于它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也同是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走向瓦解的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部落人口开始大量上升,也由于当时生产力的局限性的难以突破,人们采取刀耕火种的方式,大片森林被焚烧,在耕种数年后肥力就不断下降,土地开始变得贫瘠起来,部落人口随之大规模迁徙,为了争夺土地,部落战争不可避免地不断地生,但在生产力相对低下条件的局限下,战胜的部落一般都将战败的部落人口进行清洗性的杀戳(因为相应相限的土地面积只能养活相应数量的人口)。由于人们当时并不太懂得使用绿肥(相当的原因是生产工具木器、陶器、石器等条件的限制下难以使用)和水利工程建设的艰难漫长,人们的农业生产方式总体上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生产形式。
    但总体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喜人的、是高度的,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生活资料不断增加(开始局部出现剩余),又由于残酷的对外部落战争的启示,人的私心开始产生,部落贵族由此诞生,一定数量的部落贵族在一定的时空内开始出现脱离直接生产和战争的现象,他们屯积粮食和武器,他们开始修建范护设施以保护私产。事实上,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从生活资料出现明显私有现象的那一天起,其生产资料的共有、公有性质也就逐步面临着被瓦解的危险。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的心理思维方式的可迁移性,一定部落的成员的较高能力,这一切都表明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那种生活资料公有和生产资料公有的生存方式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给压得粉碎。(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时至英雄时代的诸圣贤——三皇五帝的高贵品德,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事实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同样是一个大争之世。从部落之争到部落之内,争斗的现象不但早已出现,而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条件下,建立国家的超强制统治方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第二次:轴心时代    

    第三次:复兴时代    

    第四次:定性时代
     当前即将面临的一个“大争之世”    

三、对各“大争之世”时间节点的历史之思
       ——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阶段”    

[1]、对各“大争之世”时间节点的历史之思    

        A、文明社会的上限和下限。    

   大概在公元前21世纪的前后几个世纪,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大部分地区相继进入了文明社会,各大文明区域入,国家大批量涌现。
   大概在公元后21世纪的前后几个世纪,也就是今天,对私有制的挑战以不可抹杀的事实,在世界大范围出现过,并继续存在着这样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不是对简单的国家对国家之间的挑战,不是简单的私有制形态对私有制形态的挑战,而是公有制对私有制的挑战。
   是的,这大致是一种巧合,因为人类尚无法完全解释历史的全部细节(也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人类尚无法解释历史的许多重大事件和重大理论课题。然而,这并不能抹杀因果的关系,不能抹杀种种因果之间的必然联系。
   大致公元前21世纪的前后几个世纪——大致公元后21世纪的几个世纪,大致四五千年的时间内,就是人类的文明史,无论人们对文明和文化如何解释,但不容否定的是,文明史其主要的标志就是人类不断运用文字符号以促进人类认识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世界的历史,文字符号,是文明史的形式标志。这是一段“以文求明”的历史。
   因此,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广度与深度而言,人类无疑大体上一直在进步,更重要的是,这些不断积累的进步,为人类从根本上和主体上解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奠定了必要的、不断走向充分的厚实基础,所以它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野蛮的历史。
   为什么人类的文明史需要经历漫长的五千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偶然,一个形式上的偶然,一个表象上的偶然,一个认识尚不充分的偶然,而本质上它是必然的,是因果的,也是不将因果与过程相分裂开来的,是被历史所决定的,因为历史本身决定着历史的整个过程。任何一个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历史决定论是毫无疑问也毫不讳言的。    

  B、公元前5世纪前后几个世纪,东西方几乎同时处于“轴心时代”。    

   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几个世纪,东西方几乎同时处于一个今天人们所称之为的“轴心时代”,战国时期的中国通过变法开始正式向封建社会转型,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大帝国,汉武帝时,西汉帝国从根本上解决了奴隶分封制度的历史遗留问题。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盛行,并催生了繁荣的古希腊文化,然而,近千年后的公元后5世纪左右,古罗马帝国才崩亡,西欧最终步入封建社会。    

   C、公元15世纪前后,意大利开始走向文艺复兴,西方向资本主义社会某求转型。然而公元20世纪10年代,在辛亥革命的枪炮声中,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大帝国——清朝,才寿终正寝。    

   D、公元19世纪中叶,即1848年,《共产党宣言》正式发出了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挑战之声。20世纪前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公元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步入改革开放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巨变。    

   历史的质变如果与数字5有着某着隐隐的关联和暗示。(当然在没有充分认识之前,这些都尽可归之为偶然,因为这只是一种形式的外显。)    

   对5的一点联想:(此处纯供参考)    

     a、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提出“五百年一王,一圣人”降世的说法。
     b、西汉的儒家集大成者董仲舒提出了人体结构的数字问题与自然的某种联系,比如人的手掌有5个指头(汉军编队的最小单位是5人),比如360多天一年,一年12个月与人身上的小骨格与大骨格数等的联系。
     c、中国古时以20岁举行成年礼,男称弱冠;中国古人称人死为“百年之后”,而事实上是,中国古时男女结婚多在15岁前后并生儿育女,天干地支相配而得60甲子为一周期。唐时杜甫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见六十多岁为中国古人生命上限。孔子说“吾十有五,有志于学。三直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心所欲而不逾矩”,“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见70岁是人生完全解脱,走向自由的时间,是一种理想形式,而非一般人的生命形式(非常态)。可见古时人的入世作为时间大致为:60—10=50年上下,一般低于50年。而人的成年之年如果以20岁计算,那么生理上代代相传周期为1/5百年。
     d、中国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以来,被人们称为“一乱一治”相续的现象,即“一稳定时期一动乱时期”相结合。而“一乱一治”如果算一个小节的话,这个小节一般也在5百年左右。
     公元前200多年是中国秦汉建立的时节,公元200年前后是三国建立的时间;从西晋到唐灭大概在500左右;从北宋到明灭大概在500年左右;清朝大约500年左右。其基本脉络为:1、秦汉三国——2、两晋南北朝隋唐——3、五代十国宋元明——4、清朝(包括近代清末之乱)。其中清朝为中国真正意义上被少数民族“大一统”(疆域广而时间长)的时期。
    e、如果将一个朝代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段,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的话,由于中期是一朝的主体时间,设前期=a、中期=b、后期=c,那么则b>a+c,设a=1,c=1,则b>2,约b=3,则1个朝代=a+b+c=1+3+1=5。所以一个朝代兴亡的生命周期因当以5为节奏,其中常数为3,调节数为2。    

  其实,综上对各“大争之世”时间节点的历史之思,就是一个意思:宏观的历史,虽内容丰富无比,包罗万象,但当我们稍稍想对历史留给我们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感觉进行更深一层的把握时,感觉就上升为了感受——这是一种撞击心灵的,隐隐的历史节奏感!节奏感,是的,正是这种节奏感,似乎在告诉我们,历史的演进始终受着某种力量的支配!    

[2]、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阶段”      

历史具有某种节奏感,那么,这种仍处于经验层面的节奏感的背面是什么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演化的支配力量!    

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从一看到万,无非都是数,只是一种量变;然而,对于一个哲学家来说,从一看到万,可能就千变万化以至于无穷了,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表达着这样的意思。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学家,必然要从数量的变化中,看到各种各样的历史演绎中的质变,历史的演绎从来都是不断演进、演化的跃升过程。想到一个男人,就要想到不同的另一种人,女人;一男一女就要想到是否存在过一段爱情,一个家庭;想到一个家庭,就要想到另外的一些家庭,比如邻居、亲戚,还要想到家族的继承与延续、想到生儿育女等等……当想到一万个人的时候,土地数量的限制、村庄、集镇或者城市、战争、语言、政治文化宗教等等不一而足,就都出现在了脑海中,种种的不同情况意味着种种不同的质和不同质之间的联系或互动情况……历史是具体的,也是运动的,更是不断发生质变、不断跃升的过程。
    历史的质变,让历史呈现出阶段性,划分为不同的时期。    

人类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大阶段: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时期(原始社会)
第二大阶段:私有制社会时期或奴役社会时期(文明化社会)
第三大阶段:科学共产主义社会时期(文明社会)
其中,私有制社会时期前后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①奴隶社会
②封建社会
③资本主义社会    

我们常常说自国家在这个地球上出现以来至今这一漫长的时期,笼统地称为“文明社会”,而把原始社会称为“野蛮社会”,其实这是一种深深的偏见。“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首行来自于道德,我们不能把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或一个社会地位很高或一个精通了先进的现代技术或一个腰缠万贯的但就是道德沦落、做尽坏事、与民人敌的人称为是一个文明的人,这是一个连三岁小孩都应当明白的道理。
    我们现在所称的“文明社会”在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野蛮社会”,因为“文明社会”时期,正是私有制社会时期,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存在道德上沦落而走向自私自利的大量社会现象的基础性原因。自国家诞生以来,人类才开始讲“政治”,何谓“政治”,是“人心不正”才要政治。如果人心都是善良的,那对社会的治理就不能叫“政治”,叫“管理”就可以了。正是因为人心不足、自私自利、贪婪不止、欲壑难填,社会矛盾重重,以“正”压“邪”的课题才在人类历史上提上议程。
    事实上,现在所谓的“文明社会”时期,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存在的这段历史,正是人祸不断、人造灾难深重的历史,是“假恶丑”不断走向充分暴露的历史,是道德上不断沦落的历史,所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江河日下”就是说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所谓“黄金世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反映的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脉络,而现在,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就是真正的“货币时代”吗?这是什么样的货币时代,就是广大民众命如薄纸、贱似草根的时代,就是纸币时代。
    所谓“文明社会”,其道德灾难随处可见,让人瞠目结知    

A、如奴隶社会对奴隶的控制,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奴隶的概念,就意味着婚姻是完全被指定的,就意味着带着脚镣上班,就意着要随时可能遭受毒打,就意味着在角斗场上成为他人享乐的工具和人为野兽的“美餐”,就意味着一年不断艰辛劳作只有逢年过节很少几天可以回到家中,就意味着一年可能长期住在田间旁边的草棚里,就意味着生杀予夺的权力操之于他人之手,就意味着你只是一个会说话的工具,就意味着奴隶生命的价值形同井绳,就意味着处于地狱之中永世不得翻身。    

B、比如战争的灾难: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军40万;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这场所谓“十字对弯刀”的战争,长达二百年之久,大的出征达九次之多,最后西方人取得了胜利,对阿拉伯世界洗劫一空;抗日战争中日军报复性地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一次性杀我胞30万;两次世界大战,全世界在15年左右非正常死亡人口高达数亿之巨,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之间,仅法国减损的青壮年就达800万之多——事实上,在战争中,屠城的现象比比皆是。    

C、比如种族灾难:印度的半奴隶性质的种姓制度/瓦尔那制度,意味着印度在长达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存在着所谓的专职“贱民”,在这种“瓦尔那制度”下,“贱民”被称作“首陀罗”,“首陀罗”其实就是奴隶,是封建社会中的奴隶等级,以“种姓”命名,被人为规定,永世不得翻身;自“巴比伦之囚”以来,长达四千年的历史之中,犹太人国破家亡,流浪世界,居无定所,受到长期的种族歧视,犹太人命运之悲惨让人几乎丧失想像能力——公元66年罗马实行大屠杀,公元70年整个耶路撒冷血流成河,9.7万人变卖为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在全欧洲范围内对犹大人进行种族大屠杀,犹太人被杀达600万之巨;同样是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在波兰境内进行大屠杀,达600万之巨;中国在封建社会的二千多年时间里,一直存在着“半奴隶”性质的人群,叫做奴俾,比如丫环就是其中的一种身份,这种“半奴隶”的人口是绝对数量是非常之大的;在美国的历史上,从新殖民以来至西部拓荒时代至林肯时期为止,北美的原有的主人印第安人种族基本上被消失殆尽;在资本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时期,数千万的非洲黑奴被海运贩卖至北美,其中一半之数在海路上就被虐待至死;在南非的近现代史中,长期存在的种族隔离政策。    

D、所谓被我们现在新多人传为佳话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美国,其本质形象又是怎样的呢?——我首先要说的一点是,资本主义时代,从被奴役、被虐待、被屠杀的人口绝对数量上看,是人类道德灾难最深重的时代。其次,美国,从二次大战以来,一直接连不断地对外发动着战争,目的主要就是一个,控制世界以掠夺财富。再次,至于经济危机,从工业革命即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开始,那更是周期性地暴发,经济危机之中,百姓的生存状况如何,已无须多言。最后,资本主义社会,从本质上讲,仍然是剥削阶级控制下的等级社会。    

事实证明,所谓的“文明社会”一直就是道德败坏的社会,是野蛮的社会,“恶”的现象不胜枚举,“恶”的灾难“罄竹难书”,人类对“善”与“恶”的争论似乎无休无止、也似乎永远“争论不清”,是的,这是一个绝大多数的民众受奴役的社会,只不过在这个历史时期内,走向文明的科技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不断地积累着,人为地使人的受奴役的程度在逐渐减少、减轻,人在逐渐走向解放,权利在不断下放,知识在不断增长和扩散,所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段长长久久的历史,不是真正的“文明社会”,正确的命名,应当叫“奴役社会”或“文明化社会”,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通过文化的传播,逐步使“政治”成为真正的“正治”时期,“文明”尚未到来,真正的“文明社会”不是私有制时期,也不是原始共产主义时期,而是不久的将来的科学共产主义社会。
    真正的“文明社会”——即科学共产主义社会时期,人类的文化高度发达,文化结出了“文明”的正果,人们道德高尚,高等教育普及、研究机构林立,科学技术高度发达,财富极大丰富,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各种智能机构人从事着人们原有的体力劳动,人类的不再是内部争权夺利,人类那时的主要历史任务是通地自由联合,形成各种研究性组织,以普遍的脑力劳动为主,寻找人类的第二家园——并向茫茫宇宙太空的另一“伊甸园”移民,地球已经完成了成为人类第一个伊甸园的建立,完成了人类自身内部的自由之路,而走向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另一条自由之路的坚持探录,形成“社会自由与自然自由”自由联合的完整自由模式,自由相生相辅相长,人类才可能走向完整的幸福这一终极之地。    

(人类对人性善、恶之所以争论不清,从根本原因上讲,是因为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从形式上讲,是因为对哲学辩证法不够理解,人类总是认为,有善就有恶,善与恶的现象必然同时对称存在,人类总是只做着横向的理解,而没有做好纵向的辩证理解,事实上,恶,固然不可完全消灭,但善与恶从来就是非完全对称的,善与恶这一对矛盾体,是有主次之分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为的恶,人类社会自身恶,将逐渐无限地接近被消灭的状态,而主要的恶的形式,来自于自然。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主要经历的三大阶段,其实就是:善—恶—善的演进史,人类最终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自身的道德问题,人类社会自身的恶,将留在昨天的私有制历史之中。)    

     

四、论本轮“大争之世”的战略与策略
——唯一的强敌和“争与不争”之辩。    

[1]、中西文明比较      

世界  

分化  

世界  

东  

西  

VS  

东方  

西方  

序号  

中国  

欧美  

     

文化    

文明    

     

体学    

科学    

     

良性循环    

恶性循环    

     

战略性    

战术性    

     

第一部分:纲领和核心命题    

1  

[1]、纲领    

     

儒释道文明    

基督教文明    

     

自然条件优越[物华天宝、地型丰富、雨热同期]    

自然条件恶劣    

2  

早熟    

晚熟    

3  

自给自足的历史    

侵略掠夺的历史    

5  

陆地文明[黄色文明]    

海洋文明[蓝色文明]    

6  

农耕文化    

海商文化    

     

成熟的农业文明    

成熟的商业文明    

7  

血缘性政治    

地缘性政治    

8  

宗亲文化[俗成性强]    

契约文化[约定性强]    

     

“性善论”    

“性恶论”    

     

“利他性”(无私)    

“利己性”(自私)    

     

“和谐型”    

“力量型”    

     

“君子”之国    

“巨人”之国    

     

“亲和力”    

“控制力”    

     

“和”文化    

“合”文化    

     

[2]、核心命题    

     

龙文化[强调优化组合与和谐融合]    

狼文化[强调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    

     

龙[理想化的神性圣兽,神性与天命,变通]    

狼[现实中的强势野兽,野性与野心,执著]    

     

《易经》——易·权变    

《圣经》——自由意志·选择与罪责    

     

人道[天不变,道亦不变。人道,人和天地]    

人性[顺从天性。人性,自然使然]    

     

“本”——>农本    

“末”——>商末    

     

“道”——>社会·道德[道法·德治]——人文    

“器”——>自然·科技[科学·技术]——方术    

     

“名”——形[符号][文与理]    

“实”——像[存在][自然与人事]    

     

“体”——国家    

“用”——利益    

     

“宗”——史学    

“法”——法学    

     

“纲”——规矩    

“常”——规律    

     

“义”    

“利”    

     

道·德[体学(综合哲学)——礼学]    

真·理[逻辑学(数学)——科学]    

     

中庸    

极端    

     

自然·无为    

奋争·人为    

     

禅定    

实践    

     

觉悟[造化]与智慧    

知识·应用    

     

风水[水]    

铁血[火]    

     

良心[善]    

良知[真]    

     

文化·工艺[人文]    

科学·技术[法理]    

     

感性·验·体验·体认——情    

理性·证·实证·确认——法    

     

体系——体统·体制[权势]    

体系——系统·法制[法度]    

     

规矩    

规律    

     

圆融    

率性    

     

[3]、基本取向    

     

正向思维    

逆向思维    

     

三分法[正反合][立][建设性]    

二分法[矛盾辩证法][破][利害性]    

     

形而上    

形而下    

     

强调“统一性”    

强调“矛盾性”    

     

理想主义色彩    

现实主义基调    

     

集体主义路线    

个人主义路线    

     

改造主观世界[心随所遇]——主观性强    

改造客观世界[随心所遇]——客观性强    

     

贵柔思想——阴柔之美[贵柔崇阴]    

朝阳文化——阳刚之气[向阳推刚]    

     

普适价值    

普世价值    

     

软力量[实力]    

硬力量[实力]    

     

目的化——整体性质[范式][定性]    

工具化——具体演变[模式][定量]    

     

对事物变化的态度:强调“结果”[实现目的]    

对事物变化独立:强调“过程”[操作细节]    

     

治本    

治标    

     

共性    

个性    

     

灵活性    

原则性    

     

同化    

异化    

     

强调“影响力”    

强调“作用力”    

     

战略性强    

战术性强    

     

[4]、文化取法——名    

     

心学——玄学    

科学——技术    

     

定性[性质]    

定量[数量]    

     

静态    

动态    

     

被动    

主动    

     

自觉    

自发    

     

消极    

积极    

     

大体    

细节    

     

全面    

片面    

     

主次    

先后    

     

轻重    

缓急    

     

策略    

方法    

     

舍    

得    

     

天使    

魔鬼    

     

     

     

     

     

     

     

第二部分:宗教    

宗教  

强调倾向[趋势],强调立场    

强调结果[成果],强调途径    

     

道·德    

道·理    

     

道德化    

宗教化    

13  

敬——奉[奉天承运]    

畏——罪[原罪遗传]    

14  

感触,感觉,感受,感应    

感触,感想,感念,感召    

15  

通感化,形象化    

位格化,抽象化    

16  

社会道德感    

宗教道德感    

17  

道德感强    

宗教性强    

18  

真善美—>善    

真善美—>真    

19  

强调改造主观世界    

强调改造客观世界    

21  

普渡众生    

上帝选民    

     

宿命论    

预定说    

22  

天—>天子    

上帝—>基督    

     

第三部分:政治    

     

[1]、大政治    

     

政治强势—>政教分治,政治性强    

宗教强势—>政教合一,宗教性强,宗教化    

     

政治化——上纲上线(赤化)    

宗教化——四处干涉(锐化)    

     

集权主义路线    

个人主义路线    

     

帝国型    

邦国型    

     

集权    

分权    

     

统治    

分治    

     

专制    

牵制    

     

寡头政治:一人独大[孤家寡人,专断独裁]    

府院政治:三权分立[独立分设,平衡制衡]    

     

君主[共主性]    

民主[合众性]    

     

民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人本[民治民有民享]    

     

强调中央权力    

强调地方权力    

     

统一,一统[大一统]——权力、权势理论    

分化,自治[放权、普选]——权利、利益理论    

     

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联合[苏联,美利坚合众国]    

     

道德仁义慈悲    

自由平等博爱    

     

德治——礼制    

法治——法制    

     

内圣外王    

放任自流    

     

修养、涵养    

治理、管理    

     

下层:强调满足需求——自给自足,知足常乐    

下层:强调满足欲望——尽情挥洒,消费主义    

     

上层:(自身)腐败,挥霍浪费,对外软弱    

上层:(对外)破坏,勤俭节约,(对内)放任    

     

     

     

     

     

     

     

[2]、国民性    

40  

A、性    

     

共性[推己及人立人立己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个性[自主主见、特点特征、风格时尚,特立独行]    

     

B、情·人情·人际关系    

41  

情理法    

法理情    

     

强调人际人情关系[人情世故]    

强调个人自由空间[自由平等]    

]  

盘根错节[强调“关系、关联”]    

条块分明[强调“边界、界限”]    

45  

老成、老到、老练、老奸巨滑    

天真、幼稚、稚嫩、真诚坦诚    

46  

C、谁来主宰?    

47  

老人当政:老人地位高,德高望重,强调资历    

年轻人的世界:热力四射,强调能力,青年当世    

48  

强调地位    

强调成绩    

49  

D、德性·价值取向    

50  

性善论    

性恶论    

     

利他思想    

利己主义    

     

强调“做人”    

强调“做事”    

     

强调“生活”    

强调“生存”    

     

强调“人生·命运”    

强调“生命·理性”    

     

强调“意义”    

强调“价值”    

51  

E、性格——国民意识倾向    

52  

圆融    

率性    

53  

心随所遇    

随心所遇    

     

“和谐型”——“亲和力”    

“力量型”——“控制力”    

     

玉石品质    

黄金质地    

     

君子之国    

巨人之国    

     

庸人和懦夫,比比皆是    

强盗和歹徒,随处可见    

     

好好先生,老好人    

守财奴,吝啬鬼    

     

国家至上,领导中心    

利益至上,个人中心    

     

官本位,权力,强制地位    

利本位,财富,自由平等    

54  

性格内敛,行为收敛    

性格张扬,行为放纵    

55  

强调内心的“幸福”    

强调外在的“快乐”    

56  

强调“愉悦性”、“宽慰性”    

强调“刺激性”、“娱乐性”    

57  

一生积德:幸福真实持久,快乐是虚妄易逝的    

即时行乐:快乐短暂、幸福是连续不断的刺激    

     

感性    

理性    

     

悲观主义[热爱喜剧]    

乐观主义[热爱悲剧]    

58  

强调“义”    

强调“利”    

59  

内向    

外向    

60  

严肃    

幽默    

61  

严谨    

活泼    

81  

万物通用    

个别利用    

     

第四部分:学术    

95  

正向思维    

逆向思维    

     

发散思维[跳跃性]    

逻辑思维[严密性]    

     

具向思维    

抽象思维    

     

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    

     

诗学发达    

哲学发达    

     

强调“自省、觉悟”    

强调“调查、研究”    

     

时间——历史学发达    

空间——建筑学发达    

     

厚黑学发达    

心理学发达    

     

伦理学    

社会学    

     

高纯度:艺术性    

高浓度:思想性    

     

审美倾向性——意境情境    

质疑倾向性——怀疑主义    

     

“格局”观念    

“范畴”思想    

     

信念    

信仰    

     

理想    

理念    

     

品质:品性、品格、品味    

理质:速度、数量、质量    

     

第五部分:泛文化部分    

100  

贵族文化,经典文化[精英文化]——朝廷    

平民文化,大众文化[草根文化]——民间    

101  

劣根性    

局限性    

104  

解脱、解放[自救]    

拯救、救赎[解救]    

107  

超脱性    

现实性    

108  

大气,强调人的风范    

大数,强调物的测度    

109  

神性[强调不可测、非人为因素,万物相通]    

人性[强调可测性、人为作用,万我皆数]    

110  

女性化[雌]    

男性化[雄]    

111  

业    

力    

112  

轮回    

现世    

113  

积德行善[学业、家业、事业]    

成事成功[事业]    

115  

人心[灵魂]人心即宇宙,良心即上帝    

宇宙[自然]认识你自己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    

116  

升华    

发展    

117  

雅    

俗    

118  

曲线    

直线    

119  

丝绸    

皮毛    

120  

象形文字[方块字][体面性][四方连续]    

字母文字[圆体字][线性][二方连续]    

121  

面子    

里子    

122  

圆满    

成功    

123  

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末日审判,洗礼赎免    

124  

安稳    

折腾    

125  

整体一致    

外部平衡    

126  

因果报应    

森林法则    

127  

历史循环论    

生物进化论    

128  

聪明    

精明    

129  

聪,聪慧    

明,明智    

130  

来世与当下    

未来与时下    

131  

把握、把控,方向性,目的,终极关怀[目的]    

掌握、掌控,操作性,目标,现实利益[目标]    

132  

途径    

手段    

134  

和平    

战争    

135  

根基思想[一切在“轮回”之中]    

归零的思想[随时可能遭到“失败”]    

136  

整体、审美功能[整体]    

局部、实用功能[具体]    

137  

各就其位、物尽其用、各司其职    

人尽其才、货畅其流、各尽其责    

138  

“水”文化,“树状”    

“舟”文化,“剑状”    

139  

“忍”文化    

“游”文化    

140  

“家”——家天下,国家,宾至如归    

“队”——船队,马队,商队,团队[商天下]    

141  

任劳任怨    

尽职尽责    

142  

微妙    

精细    

145  

强调普遍性    

强调特殊性    

146  

体验    

实验    

147  

势能    

动能    

148  

智慧与造化    

知识与应用    

149  

变通利用    

创新创造    

150  

模糊性[笼统、含糊、大概、随便]    

精确性[确切、明了、具体、随意]    

161  

贯通    

联通    

162  

感动    

移动    

163  

迷信    

迷恋    

164  

差等    

平等    

167  

人神圣——>世俗    

世俗——>人的价值神圣化    

169  

对“无限性”认识深刻    

对“有限性”认识深刻    

171  

草食性[水稻、小麦]——面目清秀    

肉食性[牛肉、牛奶]——身材高大    

172  

防御性强[长城]    

攻击性强[十字军东征]    

173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174  

社会风气[风俗]    

个人风格[风貌]    

176  

想法,改善想法    

方案,优化方案    

180  

不露山不显水    

锋芒毕露    

181  

凤凰孽磐    

贼心不死    

182  

计划    

市场    

183  

宏观    

微观    

184  

政治    

经济    

185  

识大体、识时务,历史趋势    

讲细节,讲修正,操作规范    

186  

强调“教化”    

强调“本能”    

187  

人民    

公民    

188  

韬光养晦,休养生息    

强兵尚武,富国强兵    

189  

修生养性,崇尚养生    

强身健体,崇尚运动    

190  

风雅[阳春白雪]    

庸俗[下里巴人]    

191  

农业、牧业    

工业、商业    

192  

田园性    

机械性    

193  

流浪者[被动离家出走]    

观光客[主动外出旅游]    

194  

故乡情节,家园概念    

猎奇心理,观光概念    

195  

强调政府与民间的一致性,强调政策“贯彻”    

强调政府与民间的互动性,强调自由“集会”    

196  

适可而止    

得寸进尺    

197  

面阔几间,浅尝辄止    

一门深入,深入探讨    

198  

内能,练内功    

热能,练硬功    

199  

化解    

突破    

200  

通达的智慧    

选择的智慧    

201  

心诚则灵    

分毫不差    

202  

改过[道德感,负疚感]    

忏悔[宗教感,罪恶感]    

203  

强调“新罪”的严重性    

强调“原罪”的深远性    

204  

和亲政策——联姻,民族大融合    

移民政策——通婚,种族混居    

205  

解决“民族”课题    

解决“种族”课题    

206  

自残,克己(复礼),压抑自己,自欺欺人,自缚    

自虐,自由自在,伤害他人,害人害己,自负    

207  

自豪    

骄傲    

208  

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功德相当。细水长流。    

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急功近利。饮鸩止渴。    

209  

好客    

好强    

210  

世外桃源    

上帝之城    

211  

隐士文化    

牛仔文化    

212  

坚忍精神    

骑士精神    

213  

作茧自缚,画地为牢[自溺]。咎由自取    

引火烧身,玩火自焚[自焚]。自取灭亡    

214  

善良    

优良    

215  

优秀    

优异    

216  

信义    

得失    

217  

友谊    

利益    

218  

地理学发达[风水五行]    

天文学发达[地外探险]    

219  

了解他人——强调社交    

认识自己——强调独处    

220  

沉默,沉思——深沉    

雄辩,演讲——口才    

221  

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强调循序渐进。    

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强调快速发展。    

222  

恰到好处    

具体解决    

223  

灵魂[淡性色变]    

肉体[性开放]    

224  

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先发制人。以动制静,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225  

平面性质    

立体性质    

226  

多极化    

单极化    

227  

一以贯之,始终如一,浑然一体[化而为一]    

各为其主,各执一端,各行其是    

228  

井然有序,井井有条,有条不紊,有条有理    

乱中取胜,混水摸鱼,落井下石,过河拆桥    

229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230  

强调“秘密”性。保密,保守,保护,保全。    

强调“透明”化。公开,公平,公正,公义。    

231  

四两拔千斤。“借力打力”。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自强自立”。    

232  

神仙。神秘[不可测]神奇[超能力]神圣[道德性]。    

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处不在。[超能力]    

233  

善于“通过分类、分层整体解决问题”,纲领思维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掘井思维    

[2]、历史上最大的争论课题——道·德之争及其实质和解决之道  

A、人性的本质——善恶之辩——左右分类法  

首先,让我们从中国的名言古训中看中国人是如何解决善恶之辩的:  

一、四字成语                      

1)、道    

[1]“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说明“道”有如下几层意思:    

其一:道,是指自然规律和法则。    

其二:道,应当是指人用以“安身立命”(修身和处世)大智慧,使人与自身、人与环境(自然、社会)自然和谐,进而 “道” 应当包含着使社会长治久安、和谐健康发展的治国安邦社会法则。    

其三:道,是大智慧,是大体,自然浑然一体。大智不割,道是心性、意志、品德、知识、勇气、行为的高度相融的统一体。    

其四:道,是自然的,自然也就“道不远人”,道与人是亲近、亲切的,道统一体是内在、内隐、内化的,是客观自然存在的,不是外在强加的。    

一方面,道具有自然亲切的面貌,道不远人,道无所不在;另一方面,道的内在性和普遍性、统一性又使道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对于一些缺乏悟性的人来说又难于理解和把握。    

其五:道是大智慧,道法自然,自然有“大道”和“小道”之分,“小道”是“大道”的自然有机成份,不应将“小道”割裂看待。    

[2]“大智不割”    

“道”是“大智”,真正的大智慧是不能自相矛盾的,“大智不割”,它高度统一而富有层次,条理清晰而环环相扣;先道佛而后儒法,先出世而后入世,道佛儒法“融于一炉”而“融会贯通”。“大智不割”,道学在本质上憧憬着一个完美的社会图景,个人幸福、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以致国家繁荣昌盛。为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仁人志士、先圣前贤、英雄豪杰坚持不懈地努力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顺其自然”与“明心见性”    

道佛是有关天地宇宙、世界人生的大学问,倾向于内敛,问候的是人的身心,追求的是恒久的幸福与安适。    

道佛,讲求出世无为,道讲求“顺其自然”,佛讲求“明心见性”。道与佛,一观天地,二观人生、人性,观之于外再到反观自身,循此以往,叩问福乐,求得安康。    

道佛的最高境界是“安贫乐道”、“宠辱不惊”,即在最艰难的境况下人也能幸福快乐而不患得患失,道佛并非不思进取,其理念实质是“无为而无不为”,“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其逻辑原理是“无为自化”必然“无为而治”。    

[4]“内圣外王”与“治国安邦”    

儒法,是有关社会治理、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儒是人治(德治),讲求礼制;法是法治,讲求法度。儒法,最初承启于道学,其后又吸内和发扬了佛学的优点。    

儒法,讲求入世有为,儒的最高个人境界是“内圣外王”,内圣缘于道佛,外王借用法墨。儒法的机理是“外圆内方”,方是规矩、是原则,圆是变通、是灵活。儒法,倾向于外放,推己及人,求诸自身而放诸四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主张人生应有所作为的逻辑顺序原理,儒仁爱而法无情,但目的一致。    

[5]大道小道    

道佛儒法墨,五者皆为“道”,都是学问。道佛是无为学问,儒法是有为学问,墨是补充。道佛修的是基础原理,儒法修的是治理应用,墨学的要义是社会人生的最低底线,“兼爱非攻”“克勤克俭”。    

道佛是大学问,儒法是小学问,墨又等而次之。道学是大学问、大智慧的基本原理,道佛儒法墨等融会结合、百家一体是大学问、大智慧的实质,学问有差等,互为补充。    

2)德    

[1]道德一体    

“德”,即相当于现在的“道德”,是在“道”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主要概念,“道”法自然,“德”法于“道”,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有着天然的秩序,那么百家推崇的“德”就为了使天下国家像自然一样富有合理、健康的社会秩序,通过“德治”使社会井然有序、井井有条、有条不紊,为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奠定基础。    

“文以载道”,纵观道佛儒法墨百家学说,都可以归结为“道德文章”四个字。中国古代的“德”与“道”是高度结合在一起的,即“道德”一体,符合接近“道”的思想行为就是“德”,即我们现在说的人伦“规则”应当合理,“善”以“真”为基础并融为一体。由于“道德”一体的模糊性,使人们对“道德”的理解趋于狭隘和扭曲,并最终导致中国古代百家学说其主流基本上没有超出社会政治学说和人生哲理学问的范畴,这也是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像西方一样的近现代“科学”体系的原因所在。古代中国,如同打入冷宫,自然科学长期被轻视、压抑而未能充分发展。    

[2]、德不相伤    

“德不相伤”,效法于“道”的“德”,大德——真正完善完美完全完整完备的道德,也是不能自相矛盾的。从社会治理的公德到个人修养的各种私德是相互补充、相互增益的。各种美德内容丰富、功用各异又互益互补,形成一个严肃、严密、严格、严谨、严实的道德文章体系。    

A、       公德    

公德,这里是指为建立美好和谐的社会、繁荣富强的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公德的主要内容,其一是建功立业、精忠报国,报效和服务于国家社会,为天下苍生谋求福利;其二是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并进一步努力使自己成为和谐社会的道德楷模。    

B、       私德    

美德,这里是个人心性修养及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各种具体行为规范。    

无论是公德还是私德,二者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而互为一体的,它们紧密联系、完美融合最终构成百家所要追求的美德体系,这个体系力求完美无缺、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3]无为之德与有为之德    

①出世无为的道佛,其道德诉求是无为之德,体现出两个明显特点:    

其一,以说服感召为主,走言传身教、感化濡染的路线,其对人的道德要求努力避免强迫性,力求“宽容”“慈善”最大化,一方面主张“以德报德”且“以德报怨”,主张积德行善而不求回报,另一方面又主张“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其二,其内容以私德为主,避免出世,即主要强调个人的修身养性。道佛力主的各种美德,取法自然、明心见性,富有哲理底蕴。    

无为之德的核心体现是“与世无争”,主张“隐退”、“放下”。    

②入世作为的儒法墨,以道佛学说为大前提,其道德诉求则公德与私德结合,表现出一定的强迫性,诉求上更加积极,体现出入世的特点。儒法墨主张的美德更加丰富、具体、细致,界定明确而易于操作,这是为入世治理的目的服务的;但宽容性有所降低,其中儒家主张国行仁政,人行义事,主张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有为之德的核心体现是“天助自助”,目的性强。    

无为之德以“个人觉悟”“自律自觉”为特点,所为“坐以论道”、“禅心佛法”即以引导个人开悟、最终自觉走上内修身而外行善的道路,有为之德则具有“统一规范”的特点,即建立“礼制”并形成强势舆论,最终通过明显具体的教育体系促使人们相互督促、行善相爱并建功立业。    

③“无为之德”与“有为之德”    

其一、在机理上,无为之德是有为之德的基础,二者又有着共同的基础“道”。有为之德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无为和有为的“德”都是在“人性论”的基础上生发开来的,其“德”的能量释放、能力作为的过程,都是由内而外、推己及人即由此即彼的过程,这种道德文章讲求 “反诸己” 、“将心比心”、“感同身受”,然后再推己及人、放诸四海。如“天助自助者”、“爱人者,人恒爱之”、“自尊”然后赢得“他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    

其二、“无为之德”与“有为之德”有着一定的不同分工    

“无为之德”主要侧重传教感化;“有为之德”主要侧重礼制规范、舆论督促。“无为之德”主要侧重个人开悟,“有为之德”主要侧重社会性普适和推广。    

其二、“有为之德”统一于“无为之德”    

“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无为之德”在理论上统辖着“有为之德”,“无为之德”是建立在承认人的“觉悟”能力具有差异性的基础上的,对于“人生”和“道德”的觉悟和追求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道德建设不能一日成功,否则欲速不达。“无为之德”有其存在的深厚理论基础,但其影响能力也有着相应的不足之处,因此“无为之德”给“有为之德”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3]功德一体——崇高的事业来自崇高的品德    

“何德何能”,被人们经常连用,足以看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功德从来是一体的,德主要体现在内修上,功主要体现在外治上,功往往是德的结果之一,功德一体则“功德无量”。中国人努力实现“立德”“立功”并最终“立言”,力将三者高度结合一体,“文以载道”以立言,“道、德、文章”高度浑然一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建功立业而懿德流芳,最终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正因为对“功德一体”的向往与追求,才会有杜甫在《偶题》中像“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样的概叹。中国人一向将一个人的作为和成就与他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因为中国人认为“德”是“功”的基础和前提,这样的言说不胜枚举,如“财散人聚,人聚财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富靠勇、中富靠智、大富靠德”、“得道多助”、“天道酬勤”“天助自助者”“得人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正治国”、“内圣外王”“海纳百川、壁立千仞”。    

[4]传统美德    

a.勤奋与立志    

天道酬勤;一生之计在于勤;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勤劳致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励精图治;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b.人和与团结    

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团结就是力量;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众志成城;民齐者强;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心专,石山穿,人心齐,泰山移;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c.朴素与节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坐吃山空;    

d.平淡、谦和与宽容、忍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拿得起,放得下;百川归海;求同存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着风平浪静;忍是心头一把刀;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谦受益,满招损;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和气者心常乐,能忍者身自安;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天高地阔;怕小人不算无能,敬君子方显有德,肯吃亏不是犯傻,能受屈乃为贤士;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e. 慈孝、善良与仁义    

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善天不欺;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劫富济贫;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君子成人之美;    

f.坚持    

水滴石穿;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聚沙成塔;半途而废,功亏一匮;五十步笑百步;    

g.果敢:果断与勇敢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两者(军)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强者胜,两强相遇智者胜,两智相遇先者胜;狭路相逢勇者胜;    

3)智    

[1]智力    

     

[2]智慧    

(1)获得智慧的基本方法    

1》全面——大智不割,绝学无忧。    

1.整合自身个人优势。[知、情、意、行合一]    

将自己的知识、优良品质素质(勇气、定力、恒心、冷静、美德、能力)和践行结合起来。    

2.看事想事做事要全面。要三思而行,不要挂一漏万。多想多做少说。    

3.整合并利用好各种外部资源。将亲属、朋友、同事,钱、权、物、信息、时机进行整合利用。    

4.坚持就是胜利。    

不要轻言放弃,放弃往往是最大的失败;要学会顶住压力,抵住诱惑,坚持不懈,坚之以恒。    

通过坚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将各阶段的努力整合成有效行为和有效过程;通过坚持,实现历史的、动态的整合。    

5. 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要孤立地看问题。    

2》学习和积累。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要勤于学习书本知识,经常整理实践经验,整合提炼出高效的为人处理的知识和方式。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归纳、提升,实现厚积薄发。    

3》学会选择和取舍,扬长避短,学会统筹互补平衡。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4》用中庸拒绝走极端,冷静而有效地控制人与事,避免失控和失当,努力做到恰到好处。    

凡事有度,物极必反,    

5》早做准备,积极、主动、自觉。    

上帝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早做准备,才能使有利条件更加充分,才能减少失误,才有更充足的回旋余地和机会。    

6》作一个有心人。    

学会察言观色,努力做到明察秋毫、见微知著,掌握控制局面的主动权。要多注意事态发展中的异常情况。    

7》经常训练思维能力,凡事多换个角度想想。    

将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使用,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使用,多做换位思考,力求举一反三。    

8》做事前要想到抓重点、要点、关键点,学会分析事物的要素、结构和性质,分析事物在系统中的地位、所处阶段和发展趋势,努力寻找事物支撑点、切入点和突破点、临界点,要有比例、节奏意识和循环周期意识。    

9》在使用眼睛时,要多想到使用耳朵。    

10》要休息好,多肯定自己、增强信心;要戒骄戒躁,遇事冷静,使自己的能力能充分发挥出来。    

11》学会做备案。凡事多往好处想,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要有两手准备。    

12》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13》看事做事要有针对性,学会分类和划分阶段。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事物的衍生过程都有阶段,是不断发生部分质变的过程,要按发展阶段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学会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分析问题    

16》学会归零的思考方法和抽象物外的思考方法    

事情往往从简单变得越来越繁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5》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知白守黑    

6》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8》因果循环,善恶有报    

9》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凡事有度。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循序渐进,欲速不达。    

12》知常曰明,知小曰明;见微知著,明察秋毫;耳聪目明;    

13》哀莫大于心死;大患若身;防患未然;大喜大悲;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多易多难;不心不足,蛇吞象;大恩若仇;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人言可畏;文人相轻;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百无一用是书生;    

14》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好事多磨,难能可贵;物以稀为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5》家和万事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16》外圆内方,外儒内法,内圣外王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8》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事在人为;不进则退;    

19》明心见性,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0》满招损,谦受益    

21》轻诺寡信;巧言令色,鲜以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厚积博发;扬长避短;    

23》罚不责众;    

24》多行不义必自毙;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常走夜路哪有不碰鬼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5》最坏的情况就是失控,因为失控后不知会发生什么    

26》知足常乐,少思寡欲,福由心生    

27》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28》求人不如求己;上帝可以拯救世界,但不能拯救你,你不能拯救世界,但可以拯救自己;    

29》人心隔肚皮;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日久见人心;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真水无香,香水有毒;    

30》三岁定终生;    

31》心静自然凉;人死如灯灰;时间会改变一切    

32》方法决定成效;态度决定一切;知识改变命运    

33》知易行难;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4》三思而后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35》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36》要学会分享;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37》坐怀不乱;宠辱不惊;临危不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8》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  

————————  

现在再来看一下,古人道儒是如何“一统”和“统一”的             

————道者万物之奥————  

第一章、圣人之道  

——颐情养性,顺其自然;看淡人生,看开万事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一节:淡定人生————看淡生死、别离  

[]平常心,开口笑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尘归尘,土归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人老如蒿草,人死如灯灭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人死不能复生  

[]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人死一掊黄土  

第二节:淡泊名利————看淡贵贱、贫富  

    []钱财乃身外之物  

[]花无百日好,人无一事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去也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富不过三代  

[]富贵于我如浮云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  

第三节:淡于得失——清心寡欲,无欲无求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应有所得。  

[]人心不足蛇吞象  

[]心静自然凉  

[]春暖花自开,功到自然成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饮  

[]知止可以不殆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第四节:忍性慈宽  

[]以德报德,以德报怨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冤冤相报何时了  

第五节:顺其自然  

   []随心所遇,随遇而安  

[]捆绑不成夫妻,强迫不成买卖  

[]强扭的瓜不甜  

   []女大不由娘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第二章、君子之道  

——务本固本,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立志报国  

君子有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第一节、修身之道——务本固本  

一、以小见大之道  

1.从小时做起  

[]三岁定一生  

[]三岁看到老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从小事做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从小我做起  

[]求人不如求己  

[]天助自助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一以贯之”之道  

1.“表里如一”之道: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始终如一”之道:慎始慎终,善始善终  

3.“德能合一”之道:德才兼备,品学兼优  

4.“胆识合一”之道: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5.“才情合一”之道:才情四溢,相得益彰  

6.“文武合一”之道:文韬武略,文武双全  

7.“功德合一”之道:劳苦功高,德高望重  

8.“名实合一”之道:名实相符,名符其实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苟,草率)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善始善终,坚持到底  

[]半途而废,功亏一匮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人生三重境界(成功):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在明明德  

1.自知知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辱,莫大于不知耻  

[]知耻近乎勇;知耻而后勇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感恩之心  

[]上天有好生之德  

[]知恩图报,感恩戴德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3、身怀美德——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详见《论语》]  

[]仁者爱人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方便为本,慈悲为怀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满招损,谦受益  

[]和颜悦色,温婉动人  

四、忧道好学  

[]君子忧道不忧贫  

[]朝闻道,夕死可也  

[]安贫乐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五、通权达变  

[]识时务者为俊节  

[]成大事者不居小节  

[]待机而动,见机行事  

   

第二节、为人处世之道  

一、修身养性,达于君子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无所争。(争礼)其争也君子  

[]君子不忧不惧。(君子)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贞而不谅。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德意志(愆,过失;瞽,喻无观察能力)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二、区分君子和小人,明辨是非曲直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上-下;仁义-财利;道-器;天理-人欲;修己-随俗;高明-污下)  

   

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  

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  

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  

君子周而比,小人比而不周  

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8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9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0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13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4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5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小人之过也必文。  

16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巧言令色,鲜以仁!  

17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三、“相人知心”之道——凡事多留个心眼,要有警惕心  

[]听其言,观其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同富贵,共患难  

[]患难见真情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谎言说三遍就是真理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瘦,隐藏)(所以,动机;所由,途径,手段;所安,情态意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无巧不成书(都是编的)  

[]狡兔三窟  

[]食言而肥  

[]为富不仁  

[]人是经不起考验的  

[]马无野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以小人之心肚君子之腹  

[]大人不计小人过  

[]相逢一笑泯恩仇  

[]大人有大量  

[]宰相肚里能撑船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天下没有白费的午餐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四、“明哲保身”之道  

1、不轻信人,防范凶险小人  

[]人心叵测,人心险恶  

[]人心隔肚皮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守口如瓶,以免祸从口出  

[]隔墙有耳  

[]以讹传讹  

[]言多必失  

[]人言可畏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3、不敢为天下先,不强出头,不逞强好胜,不自作聪明  

[]枪打出头鸟  

[]木秀于林,风必吹之  

[]聪明反被聪明误  

[]好汉不提当年勇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弄巧成拙  

4、不与富贵争斗  

[]官官要护  

[]天下乌鸦一般黑  

[]穷不与富斗,民不与官争  

[]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5.职场官场万事小心,低调收敛,懂得进退收放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要想到妻儿老小和后果)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侯门一入深如海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主坐门生,沆瀣一气  

[]一丘之貉;狼狈为奸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打狗还得看主人  

[]不看僧面看佛面  

[]恶人先告状  

6.不要过分相信文人(除大知识分子)  

[]文人相轻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百无一用是书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7.谨小慎微,防患未然  

[]小心使得万年船  

[]未雨绸缪  

[]积重难返,尾大不掉  

[]谨小慎微,谨言慎行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祸莫大于轻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不轻易许诺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骑虎难下  

9.“忍”字当头  

[]忍是心头一把刀  

[]忍一时,争千秋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得一时之气,罢却百日之忧  

10.不越权僭位  

[]不在其位,不谋其事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君子思不出其位  

11.注意扬长避短  

[]厚积薄发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隔行如隔山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12.凡事要留有余地  

[]话不要说得太满,事不要做得太绝  

[]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  

[]上得去,下得来;拿得起,放得下  

13.遇事冷静,三思后行  

[]三思而后行  

[]坐怀不乱;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了然于胸,勇于面对  

五、多交好友  

1、交友之益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蓠芭三个桩  

[]兄弟如手足,朋友如拐杖  

[]远亲不如近邻  

2、交友的原则和方法技巧  

A、远离小人,远离是非  

[]亲贤臣,远小人  

B、重义轻利,以心交心,保持一定的交往距离  

[]君子之交淡如水  

[]礼尚往来  

[]距离产生美  

C、推己及人,非礼勿动:尊重他人,帮人他人,不思回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大恩不言谢  

D、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做个惜缘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他人是拿来赞美的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D、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勉为其难,不差强人意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人人都有秘密,人皆有难言之隐  

E、包容别人的缺点,不轻易揭人伤疤  

[]求同存异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不知者无罪  

[]器之,无求备于人  

[]不拒人于千里之外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容是别人,欲是自己  

F、不搬弄是非,不惹是生非,不落井下石  

[]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人前常思己过,人后莫论人非  

G、坚持做人原则,不随波逐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来而不往非礼也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不要相信一个不诚信的人两次)  

[]朋友妻,不可欺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H、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身不足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隔行如隔山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后长的胡子比眉毛长  

[]后生可畏  

[]武怕少壮  

I、与朋友共患难,同富贵  

[]苟富贵,勿相忘  

[]不抛弃,不放弃  

J、与朋友交,重在真挚诚实、重诺守信  

[]一言既出,四马难追  

[]明理诚信;一言九鼎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K、与朋友交,态度要谦虚、姿态要低调,风格要直率大方  

[]君子坦荡荡  

[]光明磊落,落落大方  

L、对不同特点的人交往,要讲究不同的策略和方式方法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投其所好  

[]男人要捧,女人要哄。婚前挑缺点,婚后看优点。  

M、对于朋友不足要进行适当、适度、适合的教育或暗示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N、其他  

[]兼听则明,偏听则信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  

六、其他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  

   

第三节:齐家之道  

一、  家和万事兴  

二、  勤俭持家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  

三、  生财有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小富靠勇,中富靠智,大富靠德  

[]君子先慎乎德。…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种粟  

[]和气生财  

[]买卖不成仁义在  

[]难能可贵  

[]富有千亩良田,不如一技在身  

[]物以稀为贵  

[]奇货可居  

[]货比三家  

[]薄利多销  

[]银不外露  

[]高利润必有高风险  

四、  子不教,父之过  

[]龙生龙,凤生凤  

[]有其父,必有其子  

[](溺爱)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  

   

第四节、立志报国之道  

(一)治国的个人素质  

一、人生要有理想和抱负  

[]哀莫大于心死  

[]云随龙,风随虎  

[]好男儿,志在四方  

[]青山有幸埋忠骨,人生何处不青山  

[]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要自信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激水三千里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麒麟本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二、要有吃苦精神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  

三、要有节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要有方法和智慧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凡事豫则立,不预则废  

[]磨石不误砍柴功  

[]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然而)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君子之不耕而食,……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  

[]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相无相生,难易相成  

[]无三不成理  

[]分清敌友,划清界线;团结同志,统一战线  

(二)治国之道  

一、治理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治大国如烹小鲜  

[]高以下为基  

[]得民心者得天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仁者无敌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清静无为而民自化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清静为天下正  

[]上天有好生之德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柔弱胜刚强  

[]以天下观天下    

[]以无事取天下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道常,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与民同乐也。……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二、治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法不容情  

[]罚不责众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三、治势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众志成城  

[]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大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天无二日,人无二主  

[]一山不容二虎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朝代一重天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四、治军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五行不清,输得干干净净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兵不厌诈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打蛇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不打没把握的仗  

[]枪杆子里边出政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强将手下无弱兵  

   

B、工具的地位——道器之辩——上下分层法  

目录    

[第一章]文化与工具    

第一节:人与巨人    

1.1.1.人与巨人    

1.1.2.智慧与力量    

1.1.3.文化与工具    

第二节: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    

1.2.1.中华民族复兴与崛起的本质问题    

1.2.2.中华民族复兴与崛起的路线问题    

[第二章]东西方文化    

第一节:东西方文化类型比对    

2.1.1.西方文化类型特征略论    

2.1.2.东方文化类型特征略论    

第二节:东西方文化的缺失    

2.2.1.西方文化的缺乏    

2.2.2.东方文化的缺乏    

[第三章]全球化条件下,打造全球性的新型文化    

第一节:文化类型批判    

3.1.1.树状文化批判    

3.1.2.网状文化批判    

第二节:全球性的新型文化    

3.2.1.全球化问题    

3.2.2.球状文化的塑造与构建  

[第一章]文化与工具    

   首先说一点老掉牙的观点: 
   人高于万物的主要在于人有头脑、有意识、有思想,这一点我想是勿庸置疑的。而这一区别和高度的外在主要标志有二:硬的方面,主要标志——工具(人对工具的发明与使用);软的方面,主要标志——语言&文化。 
   人类社会自然是人构成的,是人的放大与延伸:政府决策、法律、教育、文化等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大脑,传媒和当今的互联网等IT技术构成的网格相当于神经系统中神经网络,市场与运输交通网相当于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军队和人民的民族国家信念相当于人的脊梁,家庭相当于社会的细胞,金融系统(钱)相当血液,各种经济单位相当于肌肉。由此观之,人类社会和个人的生存法则是有着极大的相似与共同点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高度一致的。 
   总而言之,个人以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终是否能长期(我强调的是“长期”)立于世界之巅、称雄(非称霸)于世界、领袖于世界关键看是否具有两大法宝:1、头脑(先进的文化体系)、2、力量(强大的工具体系)。 
   (二)、文化与工具 
   文化与工具,辩证来看,皆有其“利”与“害”两个方面,取其利则无往不胜,文化与工具体系“和”之而同构,产生的“利”的结果,即良性的结果,我们称之为“成果”(修成的正果),文化与工具的利的方面及其成果,我们统称之为“文明”。(泛而视之,“文化”高于“文明”,且包括“工具”) 
   所以,我们就可以这样说,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否能最终成为世界最强且引领世界,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创造出“高度的文明”。而要看懂“文明”的高度层次,就必须看懂这一国家、民族的“文化”与“工具”体系。 
   在这个世界上,我想至今有两种主要的文明,这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
   当今世界,美国是独一无二、独占鳌头的超级大国,但美国代表的是西方世界,那么中国将来是否能够强压美国、取而代之呢?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答案很简单——中国所代表的东方文明优越于美国所代表的西方文明。(当然,要论证这样一个命题是高难度的,限于篇幅,这里只能大概而言)
   [1]、谈一个事实——西中强弱悬殊
    然而,我们谈中国要强大,在卓尔不凡、要独领骚,首先就要有勇气,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美国现在拥有全世界约1/4的经济总量,美国具有在所有大洲同时发动世界大战的军事能力,美国的政治制度现在的确有其足以服众的先进之处,再外加欧盟,再加北约的东扩,还有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还有资本主义化了的俄罗斯,整个西方世界,因政治制度、价值观取向上的相似相同,他们在某种大的程度上是抱成一团的(今年的中国奥运、西藏暴乱问题就可见一斑),而力量是强撼无比的;相形之下,中国虽正在崛起,却显得弱小了许多,(2007年)经济总量虽说已超越德国,却不及日本一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在也并不突出,中国在民族复兴与崛起的过程中压力与阻力之大,我们是可以大体预见的。中国与西方就现今而言仍相去甚远,而前进的道路上将困难重重,超乎想像,这就是我们要直接面对的基本事实。
   [2]、谈一个基本命题——崛起与突围
    既然谈到了一个基本事实,那我们就可以说中国的民族复兴与再次崛起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但很棘手的命题——即“突围”。我们困难重重,就像处于包围之中一样,而美帝国主主亡我之心不死,就是这一包围圈的主线圈。
   [3]、智慧问题——选择
    面对巨大的困难,中国崛起能否就终实现,这是个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最需要的是“大智慧”,如果只是埋头努力而缺乏智慧,问题是难以得到根本解决的,弄得不好,中国将永无出头之日!
    “智慧”的根本标志性的问题,其实是“选择”问题,选择的目标方向、路线对了,只要不断努力,目标就能实现,“选择”错了,再努力也是白搭,比如南辕北辙的笑话。
   [4]、“大诀择”——大智慧如何彰显
    “选择”,在这个世界上,需要选择的问题太多,那么有关中国崛起与突围的问题,我们最需要做出的大的选择在哪里呢?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我想“中国崛起”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和塑造什么样的文化来立国的问题!
   A、静态而言——在当今世界有些什么样的文明、文化可供选择(孰优孰劣需比对,择优从而)
   B、动态而言——我们需要创造、塑造一个怎样的文明和文化(真正的大智慧,创造与整合)
  [5]、东西方文化问题(这里主要是指非物质文化部分)
   A、东西方文化大对比——静态观之,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
   观乎历史和放眼当今世界,谈到文明与文化,首先说明的一点是,这是所说的东方文化就是指狭义的中国文化,而不是历史上所说的中东、阿拉伯世界所代表的东方。
   我们要想突围,要想拥有大智慧,首先要弄清楚整个世界大体上是怎么一回事,这是很重要的!
   我想整个世界其实质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部分:1、自然;2、人类社会;3、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要拥有的智慧,大致也包括这样几个部分:1、关于自然的本身学问——自然学;2、关于人类本身的问题——人学(社会学);3、关系问题——哲学
   由此而言,我们面对主要是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 自然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我想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器”,即“工具”问题。
   第二层次:人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法律、经济学等——我想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治”,即“治理”,也即“秩序”问题。
   第三层次:哲学——宗教和近现代哲学——我想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化”,即“文化”、也即“文以化之”的问题。
   关于谈到东西方文化与文明的书籍,不可谓不多,因此我想很多东西,我在这里不必赘言,我只挑要害讲一下。
   1、西方文明——动态文明;东方文明——静态文明;
   2、西方文化——狼文化;东方文化——羊文化(个人认为不太准确);
   (如果大家对以上两种观点能有一些了解和整体感受的话,我想那么你对东西方文化大体上是有一点底子的,会方便对我的观点的理解)
   纵观东西方历史及其文明与文化,我们总的说一点的就是:西方文明的特点在于富有力量;而东方文明(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于包容、以柔克刚。现在我展开进行说明:
   ————————————————————————
   西方文明与文化:力量型+自由民主型
   西方文明我想概括起来就是两样东西:1、发达的自然科学+2、自由民主人权理论及法制。
   1、自然学方面:发达的自然科学——A、经济上富裕+B、军事上强盛===>显彰“力量”
   西方在自然科学方面大有所成,这是众所周知的,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让西方世界创造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人均6000美元是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门槛(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发达国家。),中国至今距此标准还有太长的路要走,而西方国家大多早已越过了这一条基本线,西方国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但使西方国家富裕,而且使他们拥有了“坚船利炮”。以美国而言,就拥有世界1/4的经济总量,且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半个兵工厂。
   自然科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使西方财大气粗、船坚炮利,腰杆子硬、胳膊子粗,充满了力量,且常常四处出拳。
   2、人学(社会学)方面:自由民主人权理论及法制——个人主义+有限政府===>显彰“人性”
   许多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本质上不甚了了,却非常羡慕西方的富有与强大(更有甚者大肆骂中国自己人和自己的国家、甚至不惜偷渡去美国,对祖国缺乏热爱和建设性,可以说可怜可恨之极),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他们的力量,却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方面、人学方面的建树缺乏系统了解。
   其实,西方在人学(社会学)方面的建树也是很大的,在这方面,西方国家溯其历史,走的是一条“个人主义”的路线,才最终有了现在的这一切的。
   A、人学的建设使得使方自然科学发达。
   个人主义,最终强调对个人自由的追求,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对自由的追求,又使西方自然科学最终昌盛发达。自由其本质是一个政治哲学的命题,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甚者成为个人中心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崇尚对个人的尊重,首先一点强调对外界力量对自己干涉干扰的排斥问题,即自由问题,“自由”在西方人心目中是有着极高的地位的,“不自由勿宁死”,“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生命和爱情)”。然而“自由”关乎“自然科学”什么事呢?
   事实上,对“自由”的追求,可以说是西方人(最起码表面上)放在第一位的追求目标,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说了,不自由勿宁死,而美国最显著的标志特征,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自由女神像”,这些都是有其内在道理的,而法国大革命的口号中“自由、平等、博爱”,“自由”就列于口号之首。
  西方人对“自由”的推崇与热爱,可以上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据称,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生活的国家是最自由的国家,而著名的古先圣之一“柏拉图”办了一个“阿卡德米”学园,学校门口就写着“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的话,因为不懂“数学”就不能真正理解何为“自由”这一理念,众所周知,“数学”是逻辑学中的一个大部类,而“哲学”也是很讲究逻辑性的,而逻辑是存在“自由”之理念的,逻辑世界是一个自由的世界,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念而转变,是真理,是可以自我演绎的,为了加强对“自由”的理解,西方人分科治学,产生了科学体系,它们的科学就是用来理解“自由”的工具,由于对自由的热爱,最终导致了科学的昌盛,关于这一点,这里只能点到为此。
   B、走向法治
   另外,个人主义强调自由,自由主义(关于自由的理论体系)最终形成,自由主义推崇对个人的尊重,自然在学理上就是关于“人性”问题(“人性”是指人所普遍具有的本质和特征),强调个人的“自主性”,对外界力量(首先和主要看到的就是来自于集体、来自于国家、来自于政府的力量)干涉的排斥,本质上就是政治问题,要“自由”就要有足够的个人“权利”、就要尊重“人权”,这就是“自由”主义的一个内在的、本质的逻辑问题及彰显。
   个人主义,导致了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导致了关于民主、法制、人权、平等等西方其它的理论体系。而所有这些理论,有几个比较重大的理论是要提及的:其一是言论自由问题;其二是社会契约问题(契约自由和普遍意志);其三是有限政府问题。
   自由主义认为,应当尊重个人,没有个人就没有人群、没有集体、没有国家的存在,个人是这一切的基础,尊重个人,就要尊重个的自由、尊重人性、尊重人权,就要讲民主、讲平等,自由主义者认为,财富固然重要、权利固然重要,但自由更为重要。
   自由主义认为,为了保障人的自由、尊重人性,人应当拥有种种权利,使自由得到保障,为了使自由得到保障,自由主义者强调了几点:
   1、言论自由是人的自由的底线,如果一个连言论都不自由的政府,这个政府就已经专制、专权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自由主义认为人最基本的自由就是意识自由,而意识自由的外在直接表现就应当是言论的自由。
   因为人在社会上可能因为某些原因、遭遇某些力量而不公,因为不公而导致某些方面的不自由,这个时候其最低的底线就是保持言论上的自由,这是来自于个人自身为其追求其它自由的最后底线、防线和最后一点力量,如果一个人在其它方面不自由、遇到不公平待遇,却连说话的权利都丧失了,那么这就已经是最糟糕的情况了,因为他个人自身等于无力反抗,或者说等于被剥夺了最基本的反抗的权利(申诉)。
   2、契约自由。
   西方文明是基本于地缘政治的文明,自由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在空间、地域上的自由活动,基于地缘关系的西方人际关系自然多是契约关系。自由主义者认为,应当尊重人们的契约自由。
   3、有限政府
   有限政府理论在自由主义理论中是有着举足重的地位的。为了保证个人自由,就必须排斥来自于政府对个人的随意干涉,有限政府理论应运而生。有限政府理论,其本质就是要限制政府权利,保障个人的自由和各种权益。
   有限政府理论有几个比较著名的分支理论:
   其一是“三权分立”理论
   政府内部的分权,相互制衡,在西方是有着攸久历史的,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学者那里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持。它们认为,政府如果不得到限制,政府本身就是一个大怪物,是吃人是怪兽,没有限制的政府势必欲壑难填,会不断侵害个人权益,破坏个人的自由状态,大肆缩小个人的自由活动空间。为了限制政府的权力,于是将政府部门一分为三、使其内部相互制衡,从而能有效地限制其权力无限增长的趋势。
   其二是“小政府”理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小政府”理论也浮出水面,自由主义者认为,应当保障人们的自由,尤其是经济活动上的自由,建立自由市场这一大市场,而政府做为管家婆是为公民社会服务的机构,不能太大,应当“简政”,成为“小政府”,以减少无谓地花销纳税人的钱财。大市场和小政府是民众相应一致的要求。
   4、法制理论
   为了保障个人自由,为了民主权利,为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限制政府权力,三权分立理论得以成熟运用,而其中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有拥有成熟的法律体系才能得到有效有力的保障,法庭和法官的地位在西方自然就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了。自由主义者强调“法治”,强调法律系统的独立性。
   西方文明在人学中有重多的理念:自由、平等、民主、权利、人权、人性、人本、博爱、法治、共和等等,然而仔细分析,其中为首的应当是“自由”的理念,而最终的是有关“法治”的理念,居于其中的则是“民主和三权分立”的理论。无论“自由”、“民主与分权”还是“法治”,其根本都在于强调“个人主义”,在于所谓的“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权”。
   以上综观,“自由主义”是西方人学理论中最要紧的和最厚重、厚实的基础理论部分,是西方整个理论大厦的地基。
   ——————————————————————
   中国的文明与文化:(儒释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型+水型    

   1、树型文化    

   中国的文化,首先是树型文化。    

   A、一元首发、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儒释道三位一体,生根生长、开花结果,树形竖向生长    

   中国传统文化,归结就是三个字,“儒释道”,道学与儒学本是主体,层次分明又一脉相继,二者接洽自然,融汇相通,一以贯之,佛学后来,却本质上与儒道相通,本质趋一,三者虽有一些区别和矛盾,却都是表面上的,根本上是一致、相同的,可谓三位一体,相得益彰,佛学西来就像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样,都是相通的,其学理、学旨高度一致。    

   道学讲无为而无不为,即“无之以为利、有之以为用”是也,道学与儒学虽几乎兴起于同一时期,但就学理的逻辑先后顺序来说,“道学”为先,“儒学”其后,“道学”讲无为,是有其理论基础的,“无为”不等于“不作为”,道学的“无为”是有辩证法基础的,这一点大家应比较熟悉才是,道家深知“无为”与“有为”的关系,然后选择在“无为”上下了功夫,最终成就了道学这样博大精深的学识学问体系。“道学”先于“道家”早就存在着,“道家”学派又先于“道教”产生,这一点大家也应知道的。但大体而言,终有所成,我们还是应当看到位于其中的“道家”在其间所起的作用。现在说一些具体的观点和内容:    

   道家的道学,综而观之二人是也,一是老子,二是庄子,但学问主要在于老子的《道·德经》或《德·道经》,《道·德经》短短5000字左右,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且难以最终估量,区区1/2万字,老子的学问却深不可测,可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成为中国传统所有学问的众妙之门,区区1/2万字,其含盖面之广(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无所不及且精辟入理),体量之大,却非一般人可轻易评判的。道家一元首发,大作“无为”文章,以“春秋”笔法写就,传于万世,从而奠定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学问的理论基础,道家深知人的有限和自然宇宙无限的关系,主张无为,将主要精力用于治学、治理上,将入世“有为”的历史任务留给了儒家、法家、兵家等其它学派。然而“道学”在所在传统学问学识体系中起到的“纲举目张”的作用是不用置疑的,很浅显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道学有着哲学的系统思考,对辩证法谙熟得很。    

   道学讲“大智不割”,《道德经》5000字,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美学诸多学科观点,但文章书写得却潇酒自如、骨血一体。儒家的儒学后于道家,但是对道学的继承和扩张,儒学的主要成就在于伦理学,伦理学是关于“德”(即今天说的“道德”)的学问、是典型的社会学。儒与道是一体是,儒学的伦理观点其理论基础显然在于道学,孟子讲它的学问是“一以贯之”的问学,不但说明了儒学治理的严密、体系的完整、完备,且说明了儒学与道学的关系,道学讲阴阳辩证,儒学对此其实并不陌生,这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和学理原因与根据的,对国学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只要翻开《伦语》,其中的辩证之言,比比皆是,其中最精彩的要属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论述。    

   儒学与道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儒家学派主要用功的地方在于“伦理学”方面,并以此为工具,学而优则仕,欲入世“有为”,以德治国,即“治世”是其根本。而道家学派的根本在于“治理”,主张无为,主要是指不入世、不仕,其有为的方面在于“治学”、“治理”,使其文章学问成为中国文化的纲领性理论。    

   论历史承启、学理关系,道学与儒学都是一体一致相通的。从内容主旨上讲,道不远人,儒为人需,其本质是相同的,就连董仲舒也讲“天不变道亦不变”;从形式上讲,虽然儒道分家,但都讲不作而述,老子只区区留下了一本《道德经》,而孔子的《伦语》亦不过是其弟子的听课笔记而已,其学问学风之相同在形式上的一致性也可见一班了。    

   佛学西来,始于汉。如果说《易》是中国第一次哲学的系统化、体系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学说的已经成型的种子的话,那道家学派的学问则是中国传统学问的根系部分,儒学则是已经生长于地面之上的主干、主体,而到佛学西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学问则已然枝叶茂盛、体系完备、部类齐全了。佛学给中国带来了“世界”的观念,道家讲“自然”、儒家讲“宇宙”、佛学则讲“世界”,真可谓个个精彩纷呈、融汇相通而又相得益彰。佛说世界,普渡众生,中国传统文化学问可谓至此修成正果,体系完备,开花结果也是自然之事,颐养修治平,隋唐盛世接踵而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树一经生成鼎立,便是数千年,所以说新文化运动时鲁迅对国学旧书的全盘否定和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打倒孔家店的不成熟之见和不成熟之举、有着莫大的危害,所以必不长久就是显而易见的了!生命力如此长久的事物,不辩证地看待和对待,不管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儒释道,随着历史的变迁,在中国最终形成三位一体的大势,其学问、学识、学理、学术、学法盘根错节,参天之势、自然而然!    

   B、内圣外王,用夏变夷:中国文化根深叶茂、盘根错节、枝理相连,树形横向同心生长    

   其一:内圣外王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但不是全部。然而东周百家纵横,汉后百家何在?    

   众所周知,汉代儒家大才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其后似乎百家蔫然,销声匿迹,其实不然!虽说罢黜百家危害甚大,但儒家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要知道,孔孟之道在东周列国时期并不受欢迎,推崇就更谈不上,孔子极力主张入世,周游列国,其目的就是一个字“仕”,以将其学术用于实际,产生“有为”的效果,然而结果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么董仲舒凭什么提出这样的主张并这样去做并得到大力支持呢?其中一定有着深刻的原因。而“内圣外王”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何谓内圣外王,其本质从学理角度看就是儒家在东周之后大势地吸纳了其它百家的观点,完备自身的学术理论体系,使儒家学说能做到“自圆其说”、“放之四海皆准”。道家为“圣人”之学,“儒家”为“君子”之学,“法家”为“帝王”之学,“内圣外王”“和”而说之,说明了儒家的胸襟,也说明了百家的去向。对于儒家的融纳百家,这里只点到为止,具体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细查、细思!    

   其二“用夏变夷”    

道家学说,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无为恬淡,取法自然;儒家思想,勇者不惧、仁者不忧、智者不惑,仁义爱达、修齐治平,胸怀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佛家则普渡众生。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中国的文化是“我本善良”的文化,显示出所谓“羊文化”的特性来。    

   道佛虽慈悲善良,但主张无为出世,只有儒家主张入世治世,儒家文化最终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和核心文化圈(儒释道文化)中的主体和核心。儒家铁肩担道义,道与义皆收,治平与仁爱双管。在这样的一个文化倾向上,“用夏变夷”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大命题,这一命题虽非只是儒家兴赞,但儒家也是这样主张和这样去做的。    

   何谓“用夏变夷”?    

中国古代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已经形成很久,又进一步因战争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汉代以华夏族为主干最终形成了我国最大的一个民族即汉族。即汉前中国的主体主导民族是华夏族,汉以后则为汉族。然而无论汉前还是汉后,“用夏变夷”的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一个重大命题。古人认为,四海之内,内圈为华人之地、外为夷人(少数民族)之地,而介于其间的地带则是夏,华夏是中国的主体,由于内圈“华”的高度文明和先进文化,“夏”深受“华”的影响,基本上已走向同化、趋于一致,因此中国的事业和版图的扩大、扩大的过程,就是“华”同化“夏”并通过“夏”再影响“夷”、同化“夷”的过程,是一个同心圆的不断扩大的过程,而事实上,这个过程历史上确实存在,且始终伴随着中国的古代历史,可见古人的努力没有白费、其命题和做法的正确性,以及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生命力的强撼!    

总而言之,中国的文化呈树型特征,其主体儒释道,一脉相承、“和”为一体,有着生根发展、开花结果的过程,儒释道的融合与发力,又进一步使得以此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呈树冠横切面状不断同心发散扩张外传、不断改造着外部的世界,最终“文而化之”成为了一个“中国”。    

2、水型文化    

如果看说中国的文化具有树型的特征,那么其实只看到了一些表象,中国文化其本质的特征是“水型文化”。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主体文化——儒释道文化,其主要的内容和展开的多数命题都是围绕人来展开,注重的是伦理学方面的学术建设,强调的是人伦秩序的合理性,人际关际的和谐构建,所以“上善若水”这样一个大的主导性的命题就成为了中国整个传统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命题之一。    

那么如何理解“上善若水”这一命题呢?我想我们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诠释它:    

A、上善若水:构建“美德”学问体系,为塑造“礼仪之邦”服务。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体用和功能之一,即构建“美德”学问体系,为塑造“礼仪之邦”服务。在中国传统的价值理论体系中,真、善、美三者,善,也即对道德的追求始终是排第一位的,是首要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说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主要成就在于伦理学、社会学方面,其终极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和“和谐”的世界,有关“一统(或统一)”与“和”的命题,是“儒释道”文化的两个重大命题,而建立“礼仪之邦”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一个主要形式之一(或外壳)。    

第一,关于“统一”或“统于一”的命题。    

大家知道,世界是一个大矛盾体系,由无数的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矛盾所组成的,矛盾是不可避免、永远存在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两极)既有统一、又有斗争排斥,我们人作为矛盾体,存在于世界这个大的矛盾体中,人与世界之间也是矛盾的关系。矛盾对于我们既有利的一方面、又有害的一方面,所在人类生存于世,大的智慧往往体现于“如何处理好矛盾关系”——1、对于人自身而言:A、取长补短(取长补短有两层含义:一是取其长以补其短,二是肯定长处的同时克服短处以增长长处)、B、扬长避短;2、对于人与世界(或环境)的关系:A、趋利避害、B、变害为利,当我们转向良性的方面时,其实就是我们在处理自身与世界的矛盾关系中走向“人与世界”和谐统一的一面,是向矛盾中“利”的方面运动的过程,而这正是人的一种选择的智慧的终极体现。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体系中,不凡有关“统一”或说“统于一”的大智慧:    

其一:学术上的“统于一”问题    

逻辑空间取向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真正的大学问、大智慧是统于“一”的,这个“一”就是“体”、“一体”、“整体”,即在逻辑空间上,就是要求中国所有的学问、学术相互之间是互为一体、融会贯通、互不矛盾、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即辩证统一、融于一炉;一方面中国古代传统各种学派(百家)有着同样的终极命题,另一方面各学派有着相互无论在学术内容、还是在学术逻辑上的相互紧密联系最终构成一个大的学术体系。这个大的学术体系有一个特点,一方面它极力要求自身在“系统性”上密不透风、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完美无缺,极力作到严格、严密、严谨、严实,另一方面它又由核心圈层不断向外发散、扩展,沿着建构——解构——再建构的路线运动发展着,类似于阴阳八卦图一般,一层层、一圈圈建立、夯筑,不断膨胀着它的学术版图,就在这种“圆形扩展”发展运动过程中,它相继不断地留下各种学术缺口,这些学术缺口都几乎在一开始就是有意识留下的、已经预见的,带着历史预见性、宗教式的、一心安排好的这种学术缺口,我们感受到它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学术出口”。    

历史时间取向上: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就极力有意打造“大学术”体系的源头阵地和核心圈层,使学术源头阵地的学派学问本身成就为“大学术”体系的学术核心圈层,从而预见性地、有意识的、明显地起着对尚未演绎、将要建立出来的各种学术内容在学理上具有统辖力、有效控制性和可派生性,从而使中国传统数千年的主流、主干、主体性的各种学术、学问能够做到虽一宗百支却也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一体统系、自始至终神貌合一,表里如一、前后一致,在学问、学识、学术、学理、学法上相通不悖,在宗与派、宗与教、宗与法上,在体与系、体与统、体与用上,在治与理、修与养上,在教与学、教与育上相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学术上的“统于一”,我们对于老子的《道德经》的“大智不割”的学术理论诉求和追求、孔孟的仁义之学(仁者无敌)以及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内圣外王”的学术命题须得有足够深刻的研究把握与重视。    

其二:政治上的“大一统”理论    

关于政治上的“大一统”理论,其本质上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学理内容上的内在本质要求相一致的,而这种要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又得到了最终发力并使自身学术内容更加完全、完备、完整、完善、完美。    

其中政治上“大一统”理论,不可不认真对待和深入了解的就是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关于“天不变,道变不变”的思想等。关于法家等学派有关的其它理论观点在这里就不再多谈。    

其三:关于人的统一,“一个完整的人”的命题。    

关于人的统一,主要可以关注的有几个方面,一、人自身在性、情、理上的统一;二、男、女的统一;三、人一生动态的统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遇而不愈矩”问题等;四、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五、人与自然的统一;六、灵与肉的统一;七、理想的人与现实的人的统一(亲情、友情、爱情;学业、家业、事业;法、术、势等);    

其四、其他的关于统一的一些重大命题和分支命题,在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学术正是通过在对矛盾的处理上的智慧性选择于“一”、“统于一”“体”的这一方式、方法,最终构筑着一个“和谐完美”的愿景,一元首发而又万宗归一。    

学术上整体性地看待问题、整体性地构筑体系、整体性地解决矛盾,这就是中国古代“大智不割”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关于“和”的命题    

“和”的命题,是“一统”或“统于一”命题的一个学理上的分支命题。    

如果说“体”“体统”要表达的是有关“一”的完整性,是指“一”本身;那么“系”、“系统”要表达的则是有关“一”的完备性,是指“一”的架构;而“和”、“和谐”要表达的就是有关“一”的完美性,是指“一”的状态。“体”、“系”“和”三者最终表达的便只能是有关于“一”的完全性,是“一”的概念与命题的动态的一贯、整体的一致,是“一”的全面、全体表述与表达。    

而其中“和”的命题是有关于“一”命题体系中的分立命题中的最高命题,是真、善、美三个意旨取向上最后一道终级性命题,它既须有理论与现实的基础,又须有实用与审美的功效,可以这样说:“和”的命题是“一”的命题在现实展开上的要求,是“一”的完美的历史性显现。    

第三,关于“礼仪之邦”的命题    

关于“礼仪之邦”的命题,其实现的途径和手段之一(即“器”用的层面),便是建立“美德”体系,实行“以德治国”。德,即今天所讲的道德,是指国家所推行、公众所认同的人的行为规范,规范是人为造出来的或历史形成的(即“约定俗成”),所以“德”不是向来就有的,而是人为造出来的“器”,而这一这“器”,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终极指向上是为了“达”与“和”,是为了构建美好的社会图景服务的,所以被冠以“美德”之称,“德”本属于“善”的范畴,即最终具有了审美性,所以一个有德的人,我们往往说他(她)具有心灵美。    

中国传统文化将美德的外壳,即品德在表达与行为上的表现形式固化成“礼制”,“礼制”具体展开之后就是我们所说的各种“礼仪”(即“礼”与“仪”及其结合)。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有为君王贤士都为建立“礼仪之邦”而努力,视其为重大历史使命来履行。    

关于“礼仪之邦”建设的具体历史内容,在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B、“上善若水”:礼仪之邦“美德”体系的一些具体内容及其理解    

第一:善(美德)的最高标准——上善若水    

对于“阴阳”的态度:尚阴尚虚、贵柔贵雌、尊本善始———上善若水    

第二:善(美德)的整体倾向——水的体悟    

内敛而卑下自我的道德体系。    

第三:善(美德)的具体展现——水性几何    

其一、处之于世也淡然    

①取法淡定的人生状态    

心静自然凉    

②倾向淡泊的人生态度    

君子之交淡如水                 

                                

      C、自由的意义——自由与道德之辩——内外主客法  

D、文化的方向——文化与文明之辩——前后因果法  

[3]、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地位——论马克思主义给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社会问题提供了主要答案但并非全部答案。  

[4]、论现代条件下三大学问的合流——哲学、历史学、逻辑学的融合——无神“新宗教”学问的创生

(该部分,本来有很多图,不太好表达,只好先暂且略了)  

[5]、论现代化技术的恶果和碳水化合物:金属与矿物资源的原罪及解决之道——尘归尘、土归土与上善之水

 人,首先是生物,是有机物,这是人要生存的学理底线.生物,就是碳水化合物.只要成份,水(H2O)和碳(C),分解一下,就是主要适合于人的基本元素为氢(H)、氧(O)、碳(C)。
   近代现文明做了件什么事呢?从本质上讲,就是将“地狱之火”弄到了人间来了,主要是将煤、石油、天燃气和各种矿物资源捣腾到了人间。毫无疑问,如果过于急于求成,没有科学节奏,没有适当的节奏的话,就不是走“人间改造地狱”的路线,而是走了“地狱改造人间”的路线,最后人类不但上不了天堂,建设不了美丽、幸福的家园,反而可能是坠落地狱,断子绝孙,永世不得翻身,不是非人性化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由于历史上,太多的人受着贪婪欲望的支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杀鸡取卵,没有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犯了“极左”的建设路线,使得各种地狱性的元素充斥到大气、河流、土壤之中,从而最终渗透到人的生命体之中,使人类的生活遭受到了巨大的伤害,甚至有可能使我们人类建设到最后,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这些错误,在历史上,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犯下的,是资本家这个阶级过快驱动的。 

 非人性化的元素所对应的物质,我们把它搬到地面上之后,应当用首先发展绿色科技,将其实行“有效隔离”、“绿色包装”为“健康产品”并“科学使用”,要一步一步来,要健康有秩发展,确实在历史条件下不能改造的地狱性的垃圾性产物,不应当随便释放到大气、河流、土壤之中,也不应当堆积起来不管不顾,而应当“深挖坑”进行掩埋,置于土壤层以下很深的地方,让地狱的归于地狱,人间的归于人间。 

   

————————————文章最后的论述——————————  

唯一的强敌——对美国的“灭国之战”(正文):不争之争
(这是我的一个大构想,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在通过前面长篇的论述中,我们应当得出几个基本的结论:1、“大争之世”已经来临——只能面对;2、从价值体系上看,中西双方核心价值理念迥然相异,决定了此次大争的性质为——神魔大战;3、中国是大中华区的代表,美国是西方的代表,决定了最后的战略决战——中美之争;4、此轮“大争之世”之争,有别与以往的战争,其形式为——不争之争(为全人类健康地向科学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奠定基础);5、核心战场为——百炼成钢之后的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对诀自由主义和基督教;6、中国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因此,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争之世”完全可以借鉴于今天;7、大争前沿——以马义为指导的大众民主条件下,以巨大人口基数为基础的,庞大人才队伍兴起的教育科研VS美国堕落的自由主义和军事立国;8、直接交手——中国吸纳古今中外,纵横捭阖之道。  

下边讲一下,第8点“直接交手”的具体内容——纵横相论对诀美国的战略:  

一、登高望远,坐看全球,覆手天下——版图及相关谋略  

当今天下,又一个春秋战国而已!  

[1]、“远交近攻”之道。  

当今之世,大部分似乎都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天下,美国就像当年的中国战国时的“赵国”——国富兵强;加拿大就像是“齐国”,西欧就像魏韩,印度和日本和俄罗斯就像是“楚国”。  

A、“远交”之道  

美国,远在太平洋的东岸。西欧是美国的天然盟友。美国势强,不可以强敌之,应当“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采取“远交近攻”之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与美国修好,平日“投其所好”,给点“小恩小惠”还是要舍得的。但又不要忘记毛泽东思想的斗争哲学,在重大原则上“当仁不让”(比如收复台湾、孤立日本),一句话,尽量与美国在较长时间内不至于撕破脸皮而直接大规模地兵刀相见。  

西欧,本由为分裂,目前却有统一之势,对中国不利。中国应当表面上与其和好,但应当抓住他们本来就一直处于分裂这一历史传统,不断地寻找条件,离间、分化、挑拔德、法之间和英国与西欧大陆之间的关系,“以利分化”是上策,中国可以通过不断加深与西欧的合作,一方面加强中欧之间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又时偏时倚分化加深它们之间的鸿沟。  

和欧美之间的交往,毕竟不可能成为真心实意、推心置腹、开诚布公的真正朋友,因此,要学会毛泽东的斗争之道,交往“不要过于密切”,学不时地做到“有礼、有力、有节”地与之斗争周旋,从各种“大战略”、“小战役”中腐蚀对方、蚕食对方、分化对方、瓦解对方。要“站得高而看得远”,谁把美国当成中国的真正朋友,谁就是中国的叛徒、是中华民族的败类!  

继续一如继往地和非洲、中东、拉美国家搞好关系,加深这一“友好传统”,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这是惯性,不断友往交往,这种惯性就越大。要努力想些办法使拉美和非洲发展起来,尤其是拉美是反美的前沿基地。我充分认识到非洲、中东、拉美地区是地球的三大板块或区域,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在今天就为中国将来的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国内的资源毕竟有限,去直接抢美国、俄国、西欧的资源都是不现实的。要坚持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千万不要因为交了美国这个“假朋友”而忘了广大的好朋友,这是中国崛起来的群众基础,中国千万不能头晕,站错了队伍,毕竟中国和美国之间,从根本上讲是“一山不容二虎”,虎口上夺食是不现实的。  

B、“近攻”之道——经营东南亚,构建自己的势力范围,是中国首要战略任务。  

大国之争,不可能一开始就大战三百回合,真刀真枪杀个天昏地暗为止,动不动就不惜与其他大国开战的头脑,是简单的头脑!  

为了最后决战的最后那一次胜利,苦心经营才是首策。“远交”之道,就是“近攻”战略的展开!  

所谓“近攻”,是指大国之争,首先是从边缘地带争起的。中国的要争的四个最为重要的边缘地带依主次带序为:a、东南亚——中国南院;b、中东;c、印度洋;d、拉美、非洲。  

大国之争,首先是“势力范围”之争,只有做到自己膀大腰圆、虎背熊腰、铜墙铁臂了,才能更好的出击!  

第一:经营南院  

东南亚是中国传统的势力范围,是中国的天然盟友,经营中国的南海、南院,也是毛泽东的主要战略之一和当时就已经营的着力点,20世纪的美国侵越战争,就是毛泽东伟大战略胜利,引诱美国发动侵越战争,是诱敌引入之策,在天时地利的条件下,通过越南战争战败美国,就是要让美国深刻地意识到这是中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警告美国永远不要轻易染指该地。  

经营南院,首先就是要收复台湾,这既是主权原则问题,更是战略利益问题,台湾不收复,经营南院就千难万难。收复台湾,可以至少可以一举多得:其一,为中国突破第二岛链奠定天然的基础;其二,轻易限制日本的发展;其三,让中国的自然条件最好的南海海军安稳顺利发展;其四,可以夺得南海丰富的资源;其五,为中国进军印度洋,保证中东利益做好准备。台湾不收,南院不稳,东南亚经济圈难以顺利构筑,向北无法抗日,向南无法进军印度洋,收复台湾之日,就是中国这只千年老龟抬台之日,为了收复台湾,任何国家前来干涉,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与之血战到底。不收复台湾,东南亚各小国归附中国之心难起。  

不断加强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构筑东南亚经济圈,扭转中国改革开放的不良格局,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进军中东  

进军中东,就是加深与巴基斯坦这友好朋友的关系,一可以限制印度,二可以进军中东,三可以通过巴基斯坦挖西方的墙脚。巴基斯坦,是中国将来综合国力真正较为强大之后,彻底打碎西方在中东的战略的中流砥柱。要大力支持伊朗,伊朗不能垮,伊朗如果垮了,中东阿拉伯世界就如釜底抽薪。要加强与中东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大进口石油的力度,大力加强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大战之时,靠新能源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第一个要“灭掉”的大国,就是印度,印度是中国的邻居,又是大国,文化与中国有教大不同,战略上倾向西方,印度在美俄之间跳来跳去,以求发展并制衡中国而极为危险,因此,印度乃中国的心腹之患,印度,就相当于中国战国时候的楚国,矫情而刚愎自用,虽为大国而外强中干。在核时代的今天,“消灭”印度,并不是从军事上直接消灭,而是:一要采用各种手段适当限制印度的发展而不露痕迹,二是要大力加强与印度的各种联系,影响改造印度的文化价值体系,使之认同中国,重归亚洲,三是要把印度洋变成中国的海洋,中国大力发展蓝水海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大力进军印度洋,直接控制马六甲海峡,为彻底保证中国的主要石油战略通道两条中的南边一这一条而奠定扎实、厚实、墩实的牢固基础。从战略上成功包围印度,让印度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只没有力量的大乌龟那一天起,是中国对诀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第四,拉美和非洲,永远应当成为中国的好朋友;不断与之加强政治、文化、经济等各种联系,多管齐下,苦心经营,是不容放弃的战略之一。中国永远是第三世界的主心骨,是他们的好朋友,这是为中国将来对美的最后一次决战前早早做好孤立其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经营拉美和非洲,不能全面出击,一定要有分清重点和散点。这是一盘围棋最高妙的地方,也是毛泽东当年在坚持抗日时又不失时机地对付蒋介石,建立敌后根据地的办法,是毛泽东将同一战略在国内和国外有效运用、非常着力的一笔,是非常高瞻远瞩的一笔,是真知和大智慧的成功迁移和贯通运用。  

[2]、太极之道:“又拉又打,借力打力”——论中国对俄日的战略外交  

A、对俄、日两国,采取又拉又打的战略,制造俄日矛盾。  

俄、日两国,都有着侵占另国的传统,都有着专制的传统,都在历史上和现在对中国构成重大的威胁。在历史上,俄日两国,都是善变性的国家,在近代,俄国一直想着“脱欧入亚”,日本一直努力“脱亚入欧”。日、俄都是大国,实力强悍而各有优势。日俄之间,在历史都有血海深仇。  

因此,在战略上,对俄日两国,只能长期采取“又打又拉”的战略,不断制造两国矛盾,长期利用一方,打压另一方,使两虎相争,两败俱伤。(如北方四岛)  

日俄,都是大国,又是邻国,中国要崛起,要复兴,要强大。一山不容二虎,何况有俄又有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而敢于卧榻之旁鼾睡的又往往有相当的实力和资本,这就是日俄的形象和与中国的本质关系。  

“又拉又打,边拉边打,制造矛盾,借力打力”,是中国同时削弱日、俄两大国的上上之策,是对付日俄的主要战略外交政策,而且是长期政策。  

B、“联俄灭日”,让日本永远活在蚕蛹中。  

日本,长期是中国的心腹大患。要“灭”日本(当然不是指军事上直接扔颗核弹过去),是中国的主要战略之一。日本之所以气焰嚣张,最得要的就两个原因,第一,成为了亚洲甚至世界的经济军事强国;第二,军国主义的政治文化传统。  

日本在历史上与中国、俄国和美国三个大国都结有血海深仇,因此,离间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在战略上要有深刻、成熟而详尽的措施方案。要不断加强日本的亚洲认同感,从西方回归亚洲的价值体系。中国要长期联合俄国,在各个方面又时不时打压日本,从战略上入手,限制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到釜底抽薪。因此,要加强与日本的各种经济、文化、政治上的联系,尤其是要强调中日的儒家传统文化。中国要早日收复台湾,控制南海各个战略通道。这是让日本缠如蚕蛹、斗如困兽的策略。  

[3]、“不争之争”的一种最先进的武器——语言&文化和对外传播事业  

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各国人民学习中文的热潮。大力发展对外的中国文化传播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大力传播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  

语言,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战略武器,是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外壳。中国,要在美国多办孔子学院这样的文化传播机构,加大在美国宣传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思想,加深美国对中国的古文化了解度,要在美国有意无意中多宣传一些过时的、迂腐的、有害无利的中国的古代所谓的一些文化知识观念,解构美国的好战传统,瓦解美国的民心士气,混淆美国的舆论视听,加深美国对中国的亲和度。  

要拉美、中东、非美加强中国型的马克思主义理念宣传,传播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难,要和第三世界搞好关系,统一战线,加强团结,促进发展,扶持当地共产党的发展,一致反美抗美,加强对欧美的不良印象,加强对西方反动殖民历史的温习回顾,通过长期的传播渲染加深反美反欧的文化与舆论气围。同时,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部分,努力成功输入第三世界。  

中国要高度重视相关的对外文化传播机构和途径的引导与运用,如基金会、对外学院、新闻机构、出版公司、公司广告等。  

二、韬光养晦,内修法治,苦练民主硬功。  

[1]、以目前的中国综合实力,远没有到四处出击的时候,适当地韬光养晦是有必要的。韬光养晦的主要方要有:  

A、加强教育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在科教兴国战略上一定要务实:  

第一:学习德国,加强职业学校的建设,从而从根本上加强夯实国家实业经济建设的领域的基础;  

第二:加强大学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一批世界级的名牌大学;大力了研究各种研究机构,尤其是科研机构,大力发展各种社科基金会的建设;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促进大学、研究机构、基金会、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  

第三:大力加强机械工程、IT、新能源新材料学科的发展和整合。加强高新农业技术学科的发展。加强航空航天学校的发展。  

B、大力推进创新和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  

C、迁都中国中部地区(建议迁都武汉一带);促进中国中部崛起,平衡统筹好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向内需要型经济发展,加大产业升级的力度;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发展,经营南海;  

D、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的健康有秩发展,打击哄抬房价,逐步使房市向消费经济规划。  

E、统筹规划好大工程、在项目的建设  

[2]、内修法治——论法家的再次崛起。  

纵观横看古今中外,大凡法家受到重用的时候,国家多般将走向崛起和强盛。战国时,秦国运用法家而崛起,最后“并吞八荒、包举宇内”、“扫灭六合”、“一统天下”。西汉时,儒家被确立为正统,但实质上采取的是“外儒内法”的统治策略。明朝前期法律极其严格,也是明朝前期官僚相对清廉、国家走向强健的重要原因。相对近现代的西方国家,之所以强大,法治传统、独立法院是主要原因之一,10世纪前后,西欧隶农因法律上的产权问题的有效解决,是自此西欧开始走向强盛的重要原因,12世纪前后,西欧数量众多的城市在法律上获得了城市自治权,是西欧自此城市大势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有力的法治建设,也是当今许多后起国家的成功秘诀。  

中国要坐地崛起,重用法家,是不可回避的道路。法律是最讲究逻辑和实证的,是国内政清民稳的最有力手段。中国的法律建设主要要加强三个方面:  

A、加强对官僚系统的监督的立法  

B、加强有关民主权利的立法  

C、加强经济领域的立法,尤其是金融领域  

[3]、加强大民主建设  

所谓大民主,就是大众民主。是彻底的民主。  

为什么要实行大众民主?  

第一,这是私有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私有制退出历史的入口。  

第二,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理想和现实两个层面最终走向完美结合的必然要求。  

第三,历史发展到今天,实行大众民主的历史条件日益成熟。  

[4]、反腐倡廉,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高薪养廉,同时严格法治。  

三、“不争之争”的重要战略措施——移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通婚  

历史的发展,终将是要实现男女真正平等的,国家各成员真正平等,世界各国真正平等的历史,只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加上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整个人类才能走向大同,走向全球统一治理,实现全球一家,全人类的平等,意味着西方“自由主义”世界搞“双重标准”的历史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全人类的美好愿望的,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历史的发展,也将是“好女儿志在四方”。中华儿女多壮志,在这个世界上,最符合历史发展的文化,就是中国的文化,最符合历史发展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二者的结合都在中国。中国要改变世界,除了发展中国自身的经济水平等等之外,将中国的先进文化理念远播四方,也是势在必行的。  

毛泽东的时代,“天下”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中国之内这一视野,他们只想着报效祖国,因为中国还在不断遭受侵略的苦难。然而今天,我们中国人的胸襟和视野,要逐渐放开来,“天下”就是全人类,就是世界各地,就是全球万国。中国人要统一天下,就是要肩负起相应的历史责任。这个过程,不可能只是中国人在自己家里探讨来探讨去的过程,而是同时要在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数亿的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过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从低到高统一起来,再也不要只将天下视同中国或大中华地区,“走出去”是必由之路,相对于当今天下,中国本身只是一个“小家”而已,只不过中国的文化发达。  

要走出去,中国自身就要实现社会转型,从根本上说是什么样的社会转型呢?我们总是一说到无产阶级,就想到工人阶级,当历史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无产阶级,主要的不是现代的产业工人,而是大量的知识分子。中国的将来,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天下”,这个“知识分子的天下”,不再是指少数精英的统治,而是指知识分子的数量遍布天下,这个知识分子,不再是粗放型的知识分子,而是绝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现代研究能力的知识分子,是可以引领世界的知识分子。我们的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向着这样的方向努力。中国人的社会转型之要任务之一,就是教育、科研领域的转型,今天已经明确地显示出了知识经济所拥有的巨大能量,哪个国家拥有绝对优势数量的知识创新人才,哪个国家将扛鼎世界。当然,中国要实现这个社会转型,没有至少上百年的历史,是根本无法想像的,但我们要有高远的视角、视域,我们要在今天就看到未来的方向。  

[非常抱谦,本文没有写完,很多内容还没补充好、完善好,结构条理也有待调整完善,各种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海涵;另,文章中引用的一些封建时代留下来的古训,有相当还是不科学的,希望读者逐情分辨,辩证对待]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星话大白|越南
  3.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4.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5.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6.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9.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0. 戴雨潇:疑似国家公务人员雇水军散布假信息操纵舆论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8.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9.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0.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