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来历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名字叫"石年",石年诞生于烈山石室,其母安登,其父少典。少典的父母即是伏羲和女娲。石年意为其寿如磐石,万岁不倒,亦称之为万年寿。所以用炎帝石年的"年"字做为地球绕太阳一周约365日的纪年历法,并把此纪历演算到万年以后,叫万年历。
可是在民间的传说中,"年"是崑崙山爆炸后出来的一个兇猛厐大的怪兽,牠除吃飞禽走兽外,每隔365天要大肆吃人解馋。为此黎山老母.托塔天王.太上老君与之大斗,亦不能降服。而"年"见了法力不大.仙位不高的杨四将军,竟吓得望风而逃,杨四将军穷追不捨,将其收服,作为坐骑,原来杨四将军天生红臉,"年"怕红色,故为杨四将军降服。据说过年贴的门神中,红臉骑怪兽者即为杨四将军,另一位白臉骑麒麟者是唐代开国名将尉迟恭。
尉迟恭骑的麒麟原本是四角四腿,非狮非虎,非牛非马的怪兽,名字叫"夕",也是每到岁末要大量吃人的,百姓到处躲藏,多难幸免。然而隆冬寒夜躲在竹林中的百姓却安然无恙。原来人们燃竹御寒,爆竹发出噼噼啪啪的巨响,烟火冲天,"夕"见了十分害怕,不敢近前。由此人们掌握了"驱夕"的方法,当然更想"除夕"才一劳永逸。故每到年末,大家吃完年夜饭,都不睡觉,纷纷燃放爆竹,加入到"驱夕"."除夕"的行列,因久成习,如今爆竹已升级为品类繁多的鞭炮了。宋代诗人王安石有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了让人们平安地"过年",玉帝告示人间,大年初一在门前挂上红布,"年"就不敢来了。后来发展为文人展示才华的对联,大红的对联不仅充满喜气,也尽情表达人们的祝福和期盼。
如今,除夕和过年不再是与"怪兽"搏斗了,而是欢欢喜喜幸福的团聚,满怀信心.充满希望迎接新的春天的到来,除夕和过年是一年中美好的时刻,更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天堂。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