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毛泽东面对困难要敢斗敢胜
《周易》在大有卦的九二爻辞中说:“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这大意是说,九二本性刚健,在为实现大有的奋斗中,其担子像大车载满了物资一样沉重。但不气馁,而是悠然自得,勇往直前,并认为这样做才“无咎”,显示着在困难面前应有的敢斗敢胜的信念和精神。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是怎样做的?比如每遇革命低潮,是革命进入极端困难的时刻,毛泽东总以他独有的“藐视对手的巨大优势的意志力量”(注1)渡过难关。像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很多同志对革命的成功失去信念,而毛泽东根据当时形势则能看到,革命的烈火虽小,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形成燎原之势,于是他写下了他的名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使人们从他的文章中看到了希望,提高了对国民党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勇气和决心,从而使革命很快出现了新的局面。又如抗日战争初期,当时亡国论的气氛很浓,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对敌我双方形势又进行了全面而具体深刻的分析,同样满怀着胜利的信心说:“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注2)就在这种敢斗敢胜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能够组织起浩浩荡蔼的抗日大军,最后获得了抗日的胜利。对这种情况,梁漱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他第一次和毛泽东谈话,是一九三八年一月,当时他对抗日的前途“失望”、“悲观”,毛泽东耐心地听了他的倾吐之后,向他讲“国内、国外、敌、我、友三方力量的对比”,和“强弱的转化,战争的性质,人民的力量,等等”,最后指出:“中国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观,应该非常乐观!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只能是这个结局,别的可能没有!”粱漱溟对此赞道:毛泽东“说得头头是道,入情入理,使人很是佩服。可以这样说,几年来对于抗日必胜,以至如何抗日,怎样发展,还没有人对我作过这样使我信服的谈话,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文章。蒋介石的讲话,文告我看过,看过多次,个别交谈也有若干次了,都没有像这一次毛泽东那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注3)就这样,使的粱漱溟在强敌面前的“失望”“悲观”中产生了敢斗必胜的信念,从此梁漱溟也就很自然很自觉地成了这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中的一员。再比如,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又气势凶凶地要发动全国性的内战,这时毛泽东对形势分析之后,同样产生了敢打敢胜的信念,他说:“蒋介石要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他的方针已经定了,我们对此要有准备。全国性的内战不论那一天爆发,我们都要准备好。早一点,明天早上就打吧,我们也在准备着。” (注4)由此可见,敢打敢胜的信念,正是毛泽东能战胜一切困难力量的泉源。
注:
(1)(美)理查德,尼克松:《领导人》。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北京第二版,第4 5 6页。
(3)《粱激溟问答录》
(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北京第二版,第1500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