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xulin123123 · 2010-03-01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前言:身为华夏子孙,面对中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混乱局面,以及价值观的严重走偏,倍感责任之重大,总觉得有义务要写点什么。宏扬民族文化,以刻不容缓。由于笔者见识有限,才疏学浅,本文指做抛砖引玉,望广大读者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汇。全面的说,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的许多文化形态,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阴阳家……;从核心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思想学说做骨架,辅之以道家文化和佛学文化为血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  

要想详细的解读儒、释、道三种学说对我们人生的影响,这三种思想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天的,以及它对社会的重大贡献,就有必要首先简单了解一下《易经》。  

(一)《易经》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与儒、释、道的关系:  

《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根,被誉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不仅对我国的政治,军事,农业,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武术、建筑学、民俗文化等产生过重要影响,当今人类科学的发展仍然没有超出易经的易理,是人类真正拥有智慧的宝典。它预言了《宇宙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果壳》、《明物质》、《暗物质》、《胶子》、《弦理论》等现代前沿科技成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进化论、量子论、相对论等在实际的“思维方式”无不自然不自然的受到了中国《易经》的影响。当然人类的智慧是允许存在“跨时代相通”的,即暗与古人合现象,但这不能否认中国人的前瞻性和智慧的深邃!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从源头上与中华易经、中华古史有一定的渊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是马恩等导师借鉴发展西方古典哲学的结果。而以黑格尔为主的近代西方哲学家学习继承的多为古希腊哲学思想,而古希腊哲学思维又来源于中华易经、老子学说,其中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说白了就是“易”,“易”本身正是变化、发展的辩证法。黑格尔在他的自传中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辨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易经》的启发。并且在《哲学史讲演录》上,赞叹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后来还曾经感叹地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  

西方古代哲学的“有”、“无”概念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和“纯粹的‘有’就是‘无’”的思想,都可溯源于老子,而老子思想,则是中华更古老思维“易”之充分体现。“易”的核心,就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和对立统一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宇宙观指导和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发展;更为有意义的是,孔子所向往的“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也就是《孟子•梁惠王上》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和谐社会,西方后来称之为“孔丘主义”,在此基础上再发展成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共产主义:Communism。  

为什么《易经》生涩难懂,充满了神秘色彩?《易经》的成书一直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易经》萌芽于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时期,那时候中国还没有文字,伏羲氏观天文,察时变,走南北,阅百态,明白了很多道理,通过画卦的形式,把他的认识表达出来,最早的八卦图就这样诞生了,这也是易经最早的起源;即使到了商朝末期的中古,中国的文字也刚处于形成完整体系的初期,使用的是甲骨文,文王拘而演《周易》,把伏羲的八卦推到六十四卦;到了近古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竹简文,此时《易经》是没有传文部分的,只有经文。那么究竟谁有这么大的本事给《易经》作传呢?当然就是当时学惯天下的孔子了。《易经的传文》大部分都是由孔子完成的,如果没有孔子的伟大贡献,《易经》也许就真的成了彻头彻尾的天书。孔子五十学易,韦编三绝,老圣人把《易经》不知看了多少遍,把绑竹简的牛皮绳都翻断了很多次,为《易经》做了传文。《易传》是解释经文用的,有浓厚的哲学思想“被后人称为“十翼”。另外,《易经》是用象、数、理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大到无形,小到无我,中间千变万化,不可语焉。没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要想解读《易经》,是很困难的,直到今天,恐怕也没有一个人敢说,我已经完全把《易经》所描述的东西全弄清楚了。《易学》自从经过孔子之手,时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也没有变化。  

《易经》尊重客观天体,强调观象取义。《易经》描述的太极是万物之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极是指阴阳。阴阳观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宇宙间万物不出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事实上,阴阳互用,道方产生;阴阳互孤,则无道可言。)阴阳运行于宇宙,道弥纶于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包括宇宙自身)的根本规律,即: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错则变,阴阳平则佳;把握阴阳则统御整体。在这里必须要指出,阴阳并非确指我们习惯认为上的一个或无数个肉体生命消失后所处的空间(阴)及一个或无数个肉体生命存在时所处的空间(阳);也并非专指物质结构(阴)和功能属性。阴阳本身具有广义、相对、动态的涵义,对于具体事物而言其含义会随之具体变化。如此来述并非说“阴阳”可以替代万物、任意变化,而万物则的确是由阴阳相互生发而成。因此,我认为阴阳是指存在于宇宙间万物的任何对立而统一的两个因素或者是对多个因素的大致归纳后的泛指。它具有广义、相对、动态的涵义,因所分析事物的不同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具体涵义。比如,优劣、美丑、大小等。道者,核心(首)之路(道的左偏旁),隐于事物之中而非显于皮相。  

因为《易经》编码的模糊观念,非常难以理解,却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是现代的模糊数学的理论基础。要使得这门高深的学问被人们所重视和应用,用以指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学习和实践,就诞生了诸子百家各流派对《易经》在不同方向的理解,形成了若干观点鲜明的哲学理论。这些学术成果一起构铸了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其中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以及受《易经》影响并改造了的外来的“佛家学说”最为主要,这三种学说并称为儒、释、道,也是传统意义上“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我是这样理解儒、释、道的,“儒”是生命价值观,“道”是生命质量观,“释”是生命之精神观,都是以“天性自然主义”的“易”为主体,其结果是儒、道、释分别达到最高境界时,就相契相通了。儒、道、释的自由追求之会通,便是中华民族的自由精神传统。这个传统既追求群体的自由,又追求个体的自由;既追求现实的自由,又追求理想的自由;既追求人身的自由,又追求精神的自由。
   

(二) 儒、释、道学说的本质及区别:  

1.儒家学说:儒家尊《易》之“天乾阳动”,贵刚健,主张积极入世,强调“有为”。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代表作《论语》,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圣人”,“才德全尽”止于“至善”谓之“圣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仁”、“义”、“礼”是儒家思想价值观的内核。“仁”是指公正,仁德,仁爱,仁者爱人;“义”是指天地浩然之正气,合乎“仁”;“礼”,是指健康的自然秩序和健康的社会秩序,“仁”和“义”都要合乎“礼”。在这个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会生成很多好的个人品质,这些也是孔子育人要达到的目的,包括“孝”“诚”“忠”“信”“敬”“恭”“宽”“敏”“惠”“勤”“恒”“智”“俭”“谦”“恕”“廉”“勇”“和”。儒家所主张的这些好的个人修养以及道德品质,均是建立在“仁”、“义”、“礼”的基础上,脱离开“仁”、“义”、“礼”,这些好的性格品质也就不存在了。以上这18种品格,无论你坚持哪一个,只要你坚持一辈子,不能朝三暮四,半途而废,那最终你都会受益非浅,绝对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利用这些好的性格品质,在儒家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就可以完成纵横天下、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远大理想。这就是儒家提倡的“有为”思想。  

看来孔子说的有为,不是胡作非为,更不是不择手段。是告诉大家名和利都是可以追求的,但是在你追求这些的时候,必须符合“仁”、“义”、“礼”的要求,更不能违背人伦道德。当今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严重跑偏,为了追名求利,简直无所顾及,不择手段!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不择手段去谋取私利,毫无节制的满足贪心私欲,根据“天性自然主义”原理,那人类必然走向灭亡。“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两句话揭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是先义后利,是光荣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小人则是挖空心思,背信弃义的去追求个人利益,是可耻的行为。试看当今的血汗工厂、黑煤窑、强制拆迁、非法占地、钓鱼执法、汉奸卖国、贪污腐败、转基因食品、毒奶事件、假冒猥劣…….,哪一样不是“先利后义”或者根本没有“义”造成的呢?说他们是小人都抬举他们,这些见利忘义的家伙就是丧尽天良!儒家过时吗?我们学儒家什么?中国人单是把这一句话做好了,社会也不至于到了今天这个样子!  

儒家倡导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立志为善,济世救民。立有“三立”,既:“立功”、“立德”、“立言”,自古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这一远大理想,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战斗着,为的是全人类共同美好的明天。人活着要有志气,要有尊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在世,要做有出息的人,要活出自己的价值,“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熊“。达则兼济天下,穷也不要去乞讨,要奋发图强,以求再战。正是这种自强不息,舍生取义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钢铁般的意志,凝练出了中华民族的国魂。  

2.道家学说:道家尊《易》之“地坤阴静”,主张柔顺,推崇自然恬淡,突出“无为”。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代表作《道德经》。得道成仙,道家的最高境界是“仙”。 道教谓人人皆含道性,“我命在我不在天”,皆可修道成仙。人与自然合,恬淡自然,无他无我,清静无为,人在无我的情况下,心智和能量会达到最高点。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指自然而然。道家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认为人不应该用主观行为去改变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这种崇尚自然的理论体系就必然导向提倡独立人格的价值观念。道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个性自由状态下的精神超脱。道德修养最高的人,会消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我境界;思想修养趋于完美的人,不苛求名誉地位。庄子认为,个体生命的首要任务意义就应该是自由生存,而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和功名利禄等,都不过是束缚这种自由的樊篱。为了实现个性的自由,人们应该摆脱世俗的精神奴役和羁绊,从思想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出于这种最高精神境界的追求,道家代表人物大多数过着闲适淡雅的避世生活,在平衡、祥和的气氛中,体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老庄道家所求的是“真人”境界。“真人”境界的要义是:见素抱朴,清心寡欲,虚极静笃,恬淡无为(不是真的“无为”,而是“无为无不为”)。老庄推崇法天贵真,顺乎自然,不悖于客观规律。他们提倡回到婴儿状态,回到原始的拙朴状态,守雌守弱,一派天真稚气。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知天乐命”,无疑也是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老子的养生之道亦为如此。  

3.佛家学说:我们说的佛家学说,是受《易经》自强不息的精神观、仁善观及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经过改造了的印度佛学,已经被本土化了的中国佛家学说,称为“释”。中国的佛教最典型的是禅宗。他们主张心性本净,佛性固有,直指本心,不假外求,所谓“明心见性”。佛教的创始人释加牟尼,代表作《金刚经》,把修炼佛法最高境界的人称为“神”。  

禅宗的思想,在我看来主要是有三大来源:佛教固有的传统自不消说,就来自中国的精神资源看,一是孟子的天命心性论,一是庄子的天性自然论。其结果是,禅宗也和儒道一样,同样诉诸本心、天性。禅宗作为佛教之中国化的最终成果,可以说是儒与道交互影响的产物。所以,理解了中国的儒、道,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的佛教了。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处于十二因缘的不断生死轮回之中。而众生之所以在十二因缘中轮回不断,原因在于众生自身所造的业力。“业”包括三种,即身业(行为)、语业(说话)、意业(思想),它涵盖了众生一切身心活动,这些活动的结果导致了轮回。即有情众生在贪、謓、痴的影响下,按照业的法则,轮回为天神、人、恶魔、畜牲、鬼和地狱里的生灵,并体验欢乐和痛苦。要想超越轮回,摆脱人世的种种烦恼,就必须通过对心理和精神的修持来达到。这种修持在佛教中被称为道,道的结构在三学,即戒、定、慧的程式中得到了清楚的显示。“戒”的基本意思是“行为举止”,引申为“善举”。佛教认为一切创造善业的行为举止都与健康的心态有关系,“戒”就是通过对情众思想、行为的约束来培养一种健康的心态。“定”本意指冥想,指修持者精神集中,心无杂念的思考状态。“慧”是指在“定”的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对人生的领悟,但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领悟,而是一种能断除妄惑,根绝无明烦恼,获得精神解脱的领悟。从某种意义上讲,“戒”、“定”、“慧”的修持过程就是精神净化、升华的过程。  

佛教作为一种信仰的力量来自因果报应、生命轮回的基本假设,而要求信徒放弃当世之享乐、七情六欲之力量是舍小欲求大欲,这个大欲就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应有尽有、是极完美自然景象、极美好的社会风尚、极美好的人际关系的整体,是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永恒的、最高的境界。而信众和僧人只要在世诚心念佛并循佛之伦理,追求人间真、善、美,也能见得到。只要你有诚心,佛是有求必应的。由于佛教关于因果报应、五界、极乐世界的假设缺乏证明的力量。信则有、不信则无。所以,当一个人心灵受到连续打击,靠自己本身的能力已经无法实现某种诉求的时候,那么佛总会给你寻找一种精神寄托,送子观音、财神、欢喜佛……  

综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的社会问题意识是不同的,儒家关切社会的伦理道德,道家关怀生命自然状态的保持,佛家关心人生痛苦的解除。与此相应,儒家重生命的价值,道家重生命的质量,佛家则偏重于生命的精神。故此历史上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家入世、道家隐世、佛家出世之评论,这大体上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的基本特质和彼此差异。
     

(三) 儒、释、道学说的现实意义:  

一种学说能否成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决定于它是否能适应全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价值需要、精神需要和情感需要,而社会有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有治理者,有被治理者;有高层人士,有底层平民;有有文化者,有无文化者;有成功者,也有默默无闻者;有失意者,甚至失败者,每个人的一生还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阶段,不同的人,不同人生阶段的人,各有所需,可以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充分适应了不同人的不同阶段的需要,或者是同一个人不同方面(事业、名利、身心、生活、生死等)的需要。  

儒、释、道三家的不同传统,各有所见,也各有所蔽,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如能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就能成为指导我们人生的宝典。让不同的人都生活的更有意义,让每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境遇都找到自己的坐标,找到自己灵魂的支点!实现普渡众生的目的,为我们的心灵构筑一个丰富的多资多彩的精神世界,借以实现中庸和谐的人间大道。  

只要人类存在,它们就会永远存在下去。即:为解决所需要而争的“儒”,为惑之不解而托为“佛”,为心灵自由而追的“道”。作为人类行为、思想的主要“类型”将永远存在下去。

  

人活着总要保命,生存是人类第一所需。活着就要吃饭,穿衣…,努力使自己的生活过的美满,做一个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人。那你一定要遵从儒家的“有为”思想,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学有所成,建功立业,借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我们知道,有很多事情,你不去做,是绝无成功的可能的;那么你做了,也不见得一定就能成功。当付出的心血和收获成反比的时候,就会在人们的心里形成巨大的落差,有很多人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垮了下来,一蹶不振。范进中举疯掉了,没考上大学跳楼了,情感的失落会让人走上歧图,事业的失败会把你击垮在人生的路上…..。  

怎么办?这时你一定要想起道家的叮咛,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你学习工作遇到困难挫折,或者研究学问课题钻了牛角尖,走向了极端,那么请你暂时放下手来,走出去,回归大自然,在森林里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走上高山之颠大声的呼喊,去拥抱大海,暂时忘掉自我,忘掉一切,把自己置身于山水之间,超脱于尘世之外,洗涤一下自己的心灵,把自己完全融于自然之中。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你在重新回到现实,重新面对眼前的困难,你就会豁然开朗,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马上就迎刃而解了。儒道结合的现实应用: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确定;养精蓄锐;以进为退,进退自如;夫妻面对矛盾的分居思想;游击战术、革命根据地等军事思想的形成;静以修身,检以养性,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待时而动;以柔克刚,刚柔并济…。  

因为人受认识水平和本身能力所限,用儒家的方法不能进,用道家的方法不能退,但生活还要继续,怎么办?相信佛吧,只要你虔诚,不做坏事,佛主会保佑你,它会给你找到精神寄托,给你希望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即使面对死亡,佛也会让你安然面对,相信轮回吧,死就是再生,只要你积德行善做好事,那么死后面对的仍然是个极乐世界。  

有的学者把儒家比喻成“粮食店”,把道家比喻成“医药店”,把佛教比喻成“杂货店”。人活着总要吃粮食,那就要常去粮食店买。但人吃五谷杂粮,生病了怎么办?那就去医药店,买药治病。如果粮食不够吃或者生了病治不好,那就去杂货店吧,那里一定有你要寻找的东西。我认为这个比喻非常形象,也证明了儒道释和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 儒、释、道学说的融合:  

儒、释、道三家虽各有所重、两相径庭,然仍能融合会通、相济相补,构成彼此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概括地说,三家的融会主要有几个方面:
   

1、是人的生命价值的关切,构成三家融会的基础。  

儒家以积极的入世精神,教育一代代志士仁人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并在现实世界中成就最高的道德境界,实现人生的价值,给无数英雄豪杰带来精神鼓舞和巨大满足。  

道家重视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主张因顺自然,不计荣辱毁誉,平安地走完生命过程,最终复归自然。为不重功名利禄者或默默无闻者提供精神支持。人的生死现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严酷现实,道家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佛家关心人的生老病死,关心愿望与现实之间永远无法消除的反差所带来的痛苦,给有深切痛苦感的人以心理的温暖和情感的慰藉。在历史上,三家各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质发挥着各家的优势,弥补着各家的局限。  

2、心性和精神的修养。  

    “仁”是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根本原则,也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但就达到“仁”的途径而言,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即是克制自己的欲求,通过对个体道德的自觉培养,使一切视、听、言、动的行为都符合“仁”的要求。而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中,“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只有自己的内在修身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修己”以安百姓的愿望。但无论是“克己”还是“修身”,孔子认为都必须通过学习去实现,学习是儒家修养心性和精神的主要手段。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吾善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指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可见,儒家所强调的是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来培养自己心底无私、一心为天下苍生着想的精神境界。  

  

佛教认为诸法无我。“‘法’,指世间存在的事物。‘我’,是主宰、自性、实质和实体的意思。诸法无我就是说世间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没有起着决定作用的‘我’或灵魂。”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单一独立的、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合成的、相对的、暂时的、虚幻的。因此,佛教世界观强调世间万物一切皆空,这与我国儒、佛两家强调虚无的世界观具有本质的相同意义。三教这种近乎相同的世界观就必然导致它们会追求一种相同状态的最高境界。  

道教的修行大力倡导养气论,在“精”、“气”、“神”的修炼活动中,“气”的修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从“精”到“神”这一质的飞跃的关键所在。内丹是道教最普遍的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跟外丹借鉴仙家思想不同,内丹以行气、守一为手段,借助内气的运化达到修养的目的,其思想本源多出自道家,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就修行的目的而言,道教强调通过心性的修炼,使精神同于天地宇宙,因此带有神秘的虚幻色彩。从儒、佛、道三教的修行方法上看,三教都比较注重心性和精神层面的修行。从本质上讲这是由三教虚无的世界观决定的。

3、是对人生超越境界的追求,是三家相通的理想目标。  

儒家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计个人的得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道家不刻意人为,追求自然、完美。  

佛家无私无欲,超脱自在,这都是在不完善的社会环境中,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和保持完善的人生境界。  

三家追求超越是同,具体境界是异,三家相通,和而不同。

  

4、平静、祥和的最高境界。三家一道归结为同心,心性修养是三家成就理想人格的根本。  

道家自始至终最崇尚的精神,是自由精神。道家思想的自由精神关爱个体生命,顺应自然,在政治上尊重个人基本权利,在精神上追求“与道逍遥”的超然境界。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涅槃寂静”是佛教的最高理想。从心理上讲,“涅槃”是一种彻悟、极乐、无量慈悲、寂静和无限的精神解脱状态。作为精神意识的最高产物,“涅槃”是大慈大悲的体现,包含着无量功德与圆满道行。要达到“涅槃”的境界,就要求人世间的有情众生,在长期的修行过程中,坚定对佛的信仰,断除欲念,根绝烦恼,使精神超越肉体的束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脱。  

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止于至善。这其中包涵了一种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的人生观和一种积极进取、无私无畏、与人为善的献身精神。儒家以“公仁义礼”为基础,实现人生功成名就的追求,而目的是恩泽天下,造福苍生。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毫无私欲,自然就会使心静如水。用这样平静、祥和的心绪来考虑问题,自然会产生超乎常人的大智慧。用这样无私的心态来看待身边的世间万物,自然会产生一种包容天下的广阔胸襟。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儒、释、道三教在本质上的相同特点。儒、释、道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各自做着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在发展中互相融合。 佛教与儒道有合拍也有冲突,佛教吸收了儒教的“孝”,儒教则借鉴了佛学的心性,道教则引进了佛学的禅宗以丰富自己的内丹修炼,儒道佛三教互补,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统一和强大的重要力量。  

(五) 儒、释、道学说融合的现实意义:  

1. 儒、释、道学说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儒家的大同世界、道家的天堂、佛家的极乐世界都不约而同的指向了将来以公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以至于将来的共产主义。  儒道释都寄托着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那就是公正,和谐,平等,自由,繁荣,昌盛,反对剥削和压迫。  

2.儒、释、道的融合给我们人生确立了最高的理想。  

圣人、神和仙,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道德高尚,心怀宽广,恩泽四海,普渡众生。如果说佛和仙是美好而虚幻,可以是心灵的寄托,那么儒家则给了我们明确的指引,圣人是完全可以做的到的。  

中国古典中记载的、著名的、比较受认可的圣人主要有:伏羲、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皋陶、舜、禹、伊尹、傅说、商汤、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柳下惠、孔子等;到孔子之后,中国文化就没有公认的严格意义上的圣人了。但还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精英被后人尊称为“某圣”,代表有——酒圣:杜康 ,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史圣:司马迁,文圣:欧阳修,医圣:张仲景,武圣:项羽 岳飞 关羽,乐圣:李龟年,茶圣:陆羽,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药圣:孙思邈,兵圣:孙武 吴起,谋圣:张良,木圣(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剑圣:裴旻,塑圣(雕圣):杨惠之,字圣:许慎等人,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以圣人的评价标准,凭借毛泽东主席的人格、智慧以及开创的事业,绝对是新时代的圣人。  

3.儒、释、道的融合明确了人生价值观,那绝对不是权和钱,而是善良、仁义和公正。极度私心,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本源,一致把矛头指向惩恶扬善、反贪倡廉上。  

4.儒、释、道对人性价值做了明确的界定,那就是善良。  

儒家,人之初性本善,从善如流。道家,广积善德,从天人感应。佛家,积德行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5.儒、释、道的融合筑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真诚,仁义,诚信,宽厚,博爱,仁慈,聪明,勇敢,谦虚,勤劳、俭朴,廉洁,自立,坚韧,团结,自强不息,气节至尚,情不越礼,理以节情......  

6.儒、释、道的融合诞生出的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是文学创作,诗歌创作的思想源泉。  

(六)儒、释、道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启迪:  

人与人,人与社会,阶级与阶级,集团与集团,充满个性差异,充满冲突与斗争,但作为社会稳定和进步力量的并不是斗争,而是聚合的力量,是相互的依存,分工与合作。每个个体都在这种聚合中获得巨大的支持力量,从而享受着社会生活和谐的福祉。
    

现代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切努力是在于人与人、人与生物、人与资源、人与社会之间求得一种积极的平衡,既使人在不断满足自身需求、求得自身的幸福和发展中,实现与环境的协调,从而避免相克相抵的能量损失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求和,就是积极求得协调和统一,是化解影响事物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这是人类进步的正确取向。
    

现代社会和谐的力量主要来自:市场主体间的自均衡力、行政力量、道德力量和法律力量。社会的行政力量,只有是一种服务于公众的民主力量时,才是进步的力量,才是全社会福利的正向的作用力。也即代表最大多数公众利益的政府的决策力、领导力和执行力,使其社会组织的行为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民利益的最大维护,使社会公众的个体利益聚合成一种公共利益,并使这种利益使最大多数人受惠。调节社会的不平衡、不公正、不稳定,达到高度和谐的境地。
    

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无形力量。它建立起社会的基本价值标准,使社会中各个体行为有利于社会而不是危及社会。诚信、仁慈、平和、对仁者的敬畏和对弱者的同情、贡献精神、公德意识,都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道德观。人人都相互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则人人都受到他人尊重,都得到他人关心,这样的社会不就十分和谐美满吗?社会坚持不懈的用这种道德观去开导和影响公民,在每个人内心深处建立起这样的标准,打造起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则不需要更多法律、警察而天下太平。
    

然而,现实世界中物质利益的诱惑实在太大,功名利禄谁人不求?而在争取自身利益和损害他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当损人利己并没有任何代价时,当存在极少数人不遵循这样的标准时,天下就乱了,因此需要有法律制度,需要道德惩罚。法律制度下进行的各种社会治理,是在社会危害与惩罚之间建立一种因果联系。从而使危害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使企图损人利己者望而却步。然而法治并不是万能,法律赋予其执行审判机关以特权,但权力的公平使用和有效约束常是法治社会最难处理的问题。因为权力带来利益,利益带来诱惑,诱惑则乱性,权力就失去了公平。同时所谓法不犯众,众生普遍的行为是法治难以作为的。此外执法是要有成本的,如果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行为都靠法律来调节,没有一个社会能支持起法制的尊严。
        

尾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有些人自己碗里有好东西,偏偏不吃,扔掉,去吃那些洋玩意,不闹肚子才怪!我们中国人相信圣人、神仙,而不会相信什么上帝,但是必须尊重我们中华民族的信仰!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如今一直活跃着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他们和他们的主子私下达成协议,说:“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如果没有锋利的锯子把它锯倒,那么如何让它枯萎呢?那就是往它的根上深深的楔入橛子,破坏它的根系。”  

   

笔者在这里我郑重宣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光辉灿烂,她已深深的扎根于我们中华儿女的心里,融入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肉之中。中华文化仍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中华文明万古长青!  

        Xulin1231    于北京       2010年2月28日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邓选》学习 (十)
  7.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