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由气功谈开去
清风:这就是“痛”之所在了。我们还是先来谈谈气功一词的由来吧,在古代并无专门的气功一词,其与之类似的名称十分庞杂,诸如吐纳、导引、行气、练丹、养生法、修道、禅定、止观法、六妙法门、六字诀、真气运行法、移精变气等等。以上名称各异,多为具体的修炼方法名称,但总属于当今气功所概括的范畴,即可理解为在东方哲学的理论指导下,个人修炼的这类功法的总称,即运用意和气的锻炼,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祛病延年,净化身心的效果。
新知:据我所知,气功一词的真正普及是到解放后的1953年,自己通过气功锻炼而恢复健康的刘贵珍医师撰写《气功疗法实践》一书,对气功一词作了详细的论述,并且数年后又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气功一词从此得到了广泛流传,可说是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清风:文革中气功活动沉寂多年,原因众所周知,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几乎一切传统文化都被无情地加以批判了。在80年代初气功热重新开始兴起,先有赵金香的鹤翔庄,郭林的新气功影响很大,后来海灯高徒严新出山在各大城市做过多场的带功报告,引发对全国性的气功研究与实践的高潮。但是发展到后来,各类气功大师如过江之鲫一般纷纷出山,出现许多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并产生了许多恶劣的影响,最典型的莫过于张小平、胡万林、李洪志之流,打着宣扬气功之名,行招摇撞骗之实而危害深远。尤其是李洪志创建的所谓“法轮功”,祸国殃民,举世瞩目,以至于许多群众现今谈气功而色变。而相关的各类报刊杂志被迫停刊,书籍停印,各地气功协会关门,使得中国这一自古沿承之民族瑰宝,竟然被无情淹没而不能造福于民,似又有因噎废食之嫌而令人痛心不已。
新知:据最新的报道称,健力宝公司总裁张海因涉嫌巨额经济犯罪被捕,而这张海出道之时竟是靠办气功训练班而大发横财,以后才摇身一变成为资本市场上翻江蹈海的“大鳄”。
清风:这个张海我当然知道了,还在为师上大学时,当时尚只有十几岁的这个奇人,号称进西藏受到某活佛亲传与加持,于是以臧密气功大师的身份出现,在全国巡回办班讲法,在众多媒体的炒作追捧之下影响甚大也。
新知:不过,对气功的全盘否定可说是因噎废食,是将赃水与婴儿一起泼掉是也,所以先生为之感到痛心疾首,不再提气功一词,而是只提修炼禅定,而气功态也用禅定态来代替。
清风:以上所说固然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另外同样重要的原因,姑且为你列举如下——
1.气功一词简化了以前古时那些修炼方法的名称,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并且它抓住了气作为人身体物质基础的这个核心,因为中国文化就是一种关于“气”的文化(汉语中有关气的词汇是极其丰富的),整个中医理论也是建立在气血经络之上的。但是在气功一词易于普及的好处后面也有其被严重地庸俗化的一面,这部分原因就在于许多人望文生义对之产生了许多误解。有的人认为富有表演性质的硬气功及轻功中的一些项目(如手掌劈砖,人踩气球等等)就是气功的精华内容,有的人则完全将外家功与气功混为一谈,比如说认定少林武术中的一些功夫以及一些筑基的功法(如站桩等)就是气功的全部了。一般民众也津津乐道于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之类的肤浅说法也。
2.许多人视气功为老年人专用的一种保健活动,其功效似乎与跳跳老年迪斯科或者说打打门球这类相当,认为此非青壮年所需为也。
3.一些人视气功为一种保健体操之类的东西,所以在以前常可看见百人千人在一个广场上一起比划,而尽管人头攒动煞是热闹效果却实在不敢恭维的场面。
⒋一些人将气功同特异功能等同起来,以为练气功就是追求神通、法术、超能力的出现,这当然也同一些流行功法对特异功能的过分渲染有关,比如有些功法里总是充斥着所谓“神仙一把抓”之类的似是而非的东西,对初学者产生极大的误导作用。当然个别大师或许是出于吸引练功者之兴趣而有意宣传特异功能,但客观上也对初学者起了误导作用,使许多人的追求本末倒置。殊不知练功者欲达之目的应是身心和谐,定境现前而超然于物外。至于一些特异功能的出现,历史上的高僧大德均认为此不过是修炼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副产品而已,从来不成其为刻意追求的对象。古人早就对此下过定论,“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
a) 5.那些年在社会上进行宣传推广应用之中,气功竟然也成了一些人牟利之工具,其商业化程度令人咋舌,并且其广告之虚假、夸大、庸俗常令人不堪侧目。比如许多广告开口便是“接通宇宙能量,开发透视、内视等诸多神通”等等,不少人也因此成为了气功暴发户。本来现代之练功大环境比之古代要糟糕许多,现代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古人的功力,并且从总体上来说是呈现一种一代不如一代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利益的推动下,日日有新出山之“大师”推出一些让人几周甚至几天就悟道的神奇大法,引无数爱好者误入歧途,危害之大实难以估量。
新知:我明白先生的一片苦心了,是的,气功一词使古老的东方修炼之术走进了大众,可是那背后的哲学基础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又常被人抛之脑后,这让先生这样的智者忧心不已,不知先生是否找到更好的词来代替了吗?
清风:其实不用气功这个词,暂时也感到没有更好的词来代替,这方面的工作只有将来靠你来完成了,哈哈。如你所言我喜用禅定一词来代替,它易使人联想到那意蕴深长的古文化内涵,这样有助于克服气功一词所带来的庸俗化的流弊。
新知:我知道先生研究气功断续算来长达十六年之久,自十八岁入大学时偶然接触到一个教授气功的骗子“大师”到目前34岁开始写作这本《经营生命》为止,即使说没有很大的成绩,积累的心得之充实生动也足以昭示后人的了,可否在这里好好阐述一番以飨读者诸君,特别是我呢?
清风:不能也,不能也,如果这样,那么这本《经营生命》的主题就被冲淡了,且篇幅也会拉得非常的长,恐怕是不太合适的。而如果仅仅简略地讲讲功法,而缺乏具体禁忌等等详细的开示,则难免会让一些人走不少弯路,甚至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特别是由于为师年轻时完全是一个人在黑暗中“路漫漫而求索”,其间承受的挫折与痛苦实在是非亲身经历者可以体会之,所以为师才如此小心谨慎,实在是不想让后学者走上一丁点弯路也。初步考虑在本书出版之后,休整一年后,根据情况看是否有必要推出一部堪称本书《经营生命》的姊妹篇似的著作来,专事讨论具体修炼之有为之法也。
新知:我知道先生曾经传授一个饱受痛风病折磨的年轻人仅一招,其依法练习后短期内即治愈其多年痼疾且附带还收减肥之奇效,因此我对先生的“浩然健身法”有着无尽的期待,期望它早日面世,从而造福于民。
清风:是的,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人活着,在我看来,给总是比得愉快的,总是想为世上留一点东西的。之所以取名浩然健身法,非惟其它,只因为我自幼欣赏孟子的名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新知:那先生在本文中将在什么样的层面上讨论气功呢?
清风:我主要将在哲学的层面上来讨论气功也,这也是本文取名为“由气功谈开去”的原因。虽然在以后讲述佛、道、瑜珈时会有一些具体方法的概述,但也会非常简略,主要是为了对它们的修炼方式加以区别。弟子能理解不能在这里加以详谈的一番苦心令为师甚感欣慰,不过考虑到你的求知欲是如此的强烈,我还是可以将其最最核心的东西透露给你,让你有一个初步印象。气功修炼的过程整个是一个“以有为之法入手而达无为之境”的过程,而大部分偏差之根本所在便是执着(又作执著)于了有为之法,误将手段(工具)当作了目的也。真正悟道之人将明白庄子所云“得鱼忘筌”之理,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弃舟上岸”之理也。至于说如何能将那有为之法与无为之境衔接,那就是秘中之秘了,为师一定会在以后的章节里再来进一步地点化你。
新知:先生的海量令人钦佩。我多次聆听过先生“予人越多己越多”之教导,因而也领悟到这世界上“给总比得愉快”乃是不变的真理也。我试着按照先生的开示来讨论一下“法轮功”何以令人“走火入魔”的原因——
在气功修炼中,讲究的是要入静,而基本的步骤则是通过意守的方式,以一念代万念,而最后归于无念也。比如常用的意守丹田等方法,都是一种行为诱导技术,通过简单而重复的刺激而导致大脑皮层局部区域兴奋,而周围区域则因排除了杂念即无相关的信息输入而呈现抑制状态。而意守本是手段,不是目的,它的兴奋度最后也要减低下来,所谓归于无念是也,从而体证高度入静,定境现前且其乐融融之境界也。
然而练法轮功的人因受法轮功本身的许多歪理邪说的影响而产生严重的执着,局部区域的兴奋不但不会减轻,还会更加亢奋。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局部的过度兴奋会反过来抑制周边区域,使之兴奋的更兴奋,抑制的更抑制,造成大脑的协调性变差,出现整合功能紊乱。在整合功能紊乱的状态下,外来的暗示,自我的暗示,潜意识深处的内心欲望、恐惧对象等均被整合成练功者的各种幻觉。
有的人会以为自己开了天目,因为他的幻觉中见到了法轮,见到了法身,看见了李洪志的人,听到了李洪志的声音,看见了天国的景象等等。这类人即使没有入魔的话,也已经是走火了,但他们还自认为是自己获得了特异功能而洋洋自得且陷之更深而不能自拔了。而严重的走火入魔的修炼者,则会出现自感鬼神附体等恐慌万状的情绪,还有的是听到李洪志命令去杀人或自杀等。有些人也就真的付诸实施了,结果造成了许多血淋淋的惨剧发生。
清风:很好很好,虽然属于弟子引用之见解,但能找到并恰当引用也说明你要悟性也。在修炼中一旦产生执着而不明“得鱼忘筌”之理,就难免会出一些偏差甚至走火入魔了,此在古籍中也多有论述。更何况以法轮功宣传的那些蛊惑人心的内容,更易使修炼者坠入火坑也。而你能结合近代巴甫洛夫的学说来重新阐发,更使我钦佩其用心之至也。当下你既正在状态,不如趁热打铁再往下谈谈气功与人性的关系吧。
新知:恭敬不如从命,弟子就先开一通黄腔吧。在一些学者看来,练气功要求清心寡欲,岂不是压抑乃至摧残人性吗?而与之相反的是在修炼有素的道中人看来,练气功恰好能修身养性,进而明心见性,恰好是张扬了真正的人性。这两派的认识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异,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双方的见解都对又都不对。人性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性未受后天的意识情绪所污染时,比如婴儿时期极其安详,因其先天之性得以保全也。人在成长过程中随着意识情绪的健全,继之受到环境的影响,必滋生诸多欲望烦恼,此也不能视而不见,此为后天之人性也。修炼气功即是一种由后天返先天之过程也,尽最大可能地消除后天之性的影响,然后此消则彼长也,先天之性则得以尽显。先生以为然否?
清风:很好,很好,你已尽得辩证法之精髓也。常人只认得后天之性,所以心随境转,内心难得片刻安宁。古代东方哲学以先天之性为真正之人性,故倡修行之道,如今所谓之的练气功也。在古代圣贤看来常人因向外寻求快乐,故常常迷失真正的自我。而修行之人是向内去寻求快乐与祥和,故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即所谓明心见性也。
比如佛教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说,一群人在追一个跑掉的女人时恰好路过佛祖身边,佛就对他们说“你们但怕女人跑了,却不怕自己的心真正跑掉了呀”。必须加以指出的是圣贤的话固然有理,但是他们所指引的理想境界对常人而言殊为难事,如果修行不得法而误入歧途,倒还不如如常人一样,尽去张扬后天之人性也。如斯,虽然难得清净之心境,烦恼虽时刻相伴而快乐也还常有,如此生活也还不算太糟。
新知:这样的话从先生口里出来实属难得,因为我知道先生对东方哲学是推崇倍至,但先生并不囿于一己之见而是非常客观地来看待问题,并不偏执一端,实乃难能可贵也。只是这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性实在是容易混淆,因为人们常说的本性一词,实在是由不同的人讲来其含义则是大相径庭也,此点令弟子颇为疑惑也。
清风:是也,是也,为师也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佛家中常用自性一词来表示先天之性,而师傅认为如以原性一词来表示则更不易引起混淆,今后在为师的书中概如此办理。若径讲本性,则即指后天之性也。
新知:可否这样认为,练功即是一种通过自我身心的锻炼,不断地找回身心融合的一种最自然的状态,其时人的原性自然显现,其乐融融。在这样的原生态下,人们能够收到强身健体之奇效,甚至一些沉疴顽疾也在不经意间化为无形。我朦胧中意会到此也可用全息论来解释,但要言传还得师傅出马。
清风:妙哉,妙哉,为师都听入迷了。越是潜态的信息,越具有全能性。比如,小时候我爱跟着一些大孩子去捉蚯蚓,然后一分为二,很快蚯蚓又重新变成了两条。越是低等的生物,则潜态信息量越大,则再生性(全能性在此时的表达)就越强也。同理,人通过练功,元气开始积蓄,则再生性开始大大地加强了,则驱邪外出的能力得到大大加强了,各种器官组织也得到了极大的修复与更新,免疫力也自然得到加强,恰如中医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了。
新知:如此说来,找回原性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端的重要性了。只是古时之人所受各方面干扰较少,且其自然环境未被怎么破坏,特别接近原生态的性质,因而较容易达成与自然的共振也。
清风:那反转来推论,现在的人其修炼之路要更漫长才对,古人用一年,现在的人也许要三年才能达到同样的境界。由此也可推知,以前那些诱人的广告“高功夫气功师带功给功一月内速通大小周天,获得最上乘法力”之类之荒诞不经了。这些混淆视听之谬说,总是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而为吸引人之眼球以广招学徒而玩之花招而已。
新知:说到这里,我特别想听听先生对特异功能的看法,尽管我知道先生一直对许多人本末倒置一味追求特异功能而脱离修炼的本质而深感不安。
清风:所谓特异功能,在我认为是由于通过练功搭建了从显态世界通往潜态世界的桥梁,因而许多潜信息得以被捕捉到之后得以产生的,这在佛家被称为“六神通”,它们是——
1.神足通,据说具有这种神通的人能够飞天入地,出入三界,变化自在,也即能够在一切场合无限制地自由活动。中国人所说的轻功,大概属于这种神足通中的一种的较低级别。
2.天眼通,据说具有这种神通的人能够看到六道众生,死此生彼的苦乐境况,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意观察任何地方的情况。中国气功中修炼有素的人所产生的开天目的情形大概属于这种天眼通的较低级别。
3.天耳通,据说具有这种神通的人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听闻、分辨六道众生苦、乐、忧、喜的语言及其它一切声音。
4.他心通,据说具有这种神通的人能够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想些什么,他们的思想如何,情绪怎样。
5.宿命通,据说具有这种神通的人能够知道自己前世,乃至千世、万世的宿命及所做之事,还能知道六道众生的种种宿命因果。
6.漏尽通,据说具有这种神通的人已经断绝一切烦恼,永远摆脱生死轮回,从此可以彻底解脱,抵达涅槃。
要完全用现代语言来解释清楚许多特异功能现象是不大可能的,但如果用一些物理学上的一些场的理论应该可以进行一些粗略的描述。作为一种潜态世界,在物理学上可理解成各种能量场。通过收音机能够收到电台节目,电视机能够收到电视台的节目,是因为听众及观众调准了频率,使之产生共振。当修炼有素的人高度入静时,也就相当于与自然界的能量场接通共振,从而能接收到在平素的显态状态下不能接收到的信息。
新知:自然界由各种能量场所构成,以全息论而论这些场就是代表一种潜态世界。任何生物都构成了生物场,尤其是在具有相当近的血缘关系情形下,通常所说的“心灵感应”的现象就会特别地显得明显。比如,新做母亲的女人对于婴儿的一举一动非常地敏感,即使相隔很远的距离,她也能知道婴儿刚从睡梦中醒来。又如,在双胞胎中,经常是一个哥哥心情郁闷的话常常会导致另一个莫名其妙地也开始心情不佳起来。所以,场的力量实际上无处不在的,只是通常的人不经过特定的修炼就无法感知而已。
清风:讲得很好。场的力量是一种感应的力量,虽然常人不可能觉察,但它却在时刻发挥着作用。很早的时候科学家们就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长期同居一室的女性之中,比如说住集体宿舍的女工、女生等等,她们的月经周期会渐渐地趋于同步。科学研究表明,这是人体的信息传递在起作用。人体有一种物质叫信息素,它以电波的形式传递给其他个体,再作用于其他个体的信息源,促使信息源产生同类型信息素,作用于身体各器官。信息素是动物、植物个体产生的挥发性微量化学物质,通常被人们忽略和无法感知。
新知:你讲的这些似乎属于物理学上的近距作用,实际上真正令人称奇的是超距作用,比如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光从太阳传递到地球上还需要8分多钟,而引力的传递连一秒钟也不要。对于这种超距即时作用的万有引力,实在令人感到难以理解。爱因斯坦为此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广义相对论,将引力描述成因为时空中的质量和能量而引起的时空弯曲。而日全食时观察到掠过太阳表面的星光确实发生了弯曲,因为成功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天才思想从而轰动一时。
清风:爱因斯坦将时空与质量、能量等完全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起来了,而量子力学则走得更远。有名的“量子纠缠”是指两个“同谋”的结对粒子,无论相距离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现象,即两个粒子之间不论相距多远,从根本上讲它们还是相互联系的。令人惊叹的是,这个现象在1997年得到了证实,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物理学家把两个光子朝相反方向发送到相隔 11公里 的位置,结果表明,只要干扰其中一个,另一个马上作出反应。关于这一点,中外学者有一些精彩的比喻——
这就好比你有两个相同的台球,一个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在斐济,当你旋转其中一个的时候,另一个马上以相反的方向旋转,而且速度完全一样。
就象一个母亲和她的女儿,分别居住在中国和美国。在美国的女儿怀孕了,当她生孩子的一瞬间,哪怕远隔千山万水,不用电话通知,远在中国的母亲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外婆。
关于超距作用的见解为现代物理学家所公认,即一个粒子可以在几万亿公里以外立即影响到另一个粒子,尽管这与狭义相对论的思想相悖。在狭义相对论看来,任何事物的速度都是无法超过光速的,但是在亚原子的层面上,粒子或者说是信息是可以以某种方法办到的。
爱因斯坦将这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但他无法走得更远,他与另两个科学家联合起来提出的EPR(以他们三人名字的第一字母命名)佯谬这样的思想实验,即是通过量子纠缠现象来质疑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
新知:爱因斯坦相信定域性和实在性的观念,而要合理解释量子纠缠现象则必须应用非定域性和非实在论的观念。实在论是说物性先于测量而存在,而在量子力学中有个著名的测不准原理,是说明观察者与观测对象之间有种互动的影响。
清风:严格来说,在微观领域,观察者无法纯客观的观察,他本身就是一个参与者。在量子力学中,主客观也统一起来了。所以,我们前面说过的,时空与物质、能量的统一还不是真正的统一,真正的统一是物质、精神与时空、能量的完全统一。
新知:很好,这就又回到全息论来了。同谋粒子间互动的即时性和距离无关性仍使人们深深困惑,“难道两个粒子知道彼此的距离并随时调整信息的传播速度?”现代全息理论之父、物理学家玻姆,用“鱼缸中的鱼”这个比喻给出了独到的解释——
在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里放进一条鱼,两台相互垂直的摄像机“观察”鱼的活动。图像直接在两台电视机上播放出来。在电视机里我们可以看到,“两”条鱼分别作着方向相反,速度相等的游动。如果其中一条鱼的状态改变了,另一条鱼的状态也立即随之改变。玻姆以此展开对超距作用的解释:“两个同谋粒子应该被视为同一六维现实的两个不同三维投影,在三维空间看来,二者没有相互接触,毫无因果关联;而实际情况是,两个粒子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非常类似于上面所说的鱼的两个电视图像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因此普遍地说,隐秩序必须被扩展为一个高维现实,这个高维原则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包含整个具有其全部‘场’和‘粒子’的整体宇宙。于是我们必须说,全息运动在高维空间中卷入与展出,其维数实际是无限的。”
在玻姆所构想的宇宙的本体论图景中,宇宙真空的高维隐秩序被激发而展开和投影为三维物质世界的显秩序,而这种物质显秩序又不断卷入为宇宙真空中的隐秩序。用简单的话说,就是我们肉眼直接可见的三维物质世界的独立个体,实际上是更高维整体的一个投映,我们由于不能理解更高维度的整体性而误以为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个人或物是独立的个体。
清风:人们都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人们似乎开始知道“牵一粒而动全宇宙”了。事实上,如果没有这样的超距作用存在,不仅许多特异功能无法解释,整个自然界的演变历程也会出现一些错乱的现象。或者简单点说吧,如果是宇宙万物的相互影响其速度受制于光速的话,这世界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或者就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宇宙的出现。作为一个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心理学大师荣格,他曾经提出一个“共时性”的概念,我认为是非常有真知灼见的。
算卦的理论基础是《易经》的感应原理,即在心诚的情况下,用任何物件生成的卦象的推演,可以预测占卜者所想要预测的事物的未来,或者说这种事物的未来和卦象是关联的。荣格受此启发,提出了与“因果原理”共存的一种“同时性原理”。荣格发现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通过占卜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论乃是常有的事。他认为,正规的占卜活动可以将人的潜意识以象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显示出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奇妙的对应性和平行性,而这是一种因果律完全不同的联系。
新知:我还要继续给你深化一下,是到了重新审视占卜术之类的时候了。伟大的《易经》虽起源于占卦,以今天的话来讲,可看作是一本预测学的名著。而西方大名鼎鼎的预言家
诺察丹码斯所著《诸世纪》、中国唐朝预言大师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推背图》都是被无数人追捧的奇书。质疑其神奇的学者认为,历史上有许多预测后世事件的书,《诸世纪》不过是其中之一。大多数逐年被淘汰了,而预测刚好与后世重大事件有所巧合的《诸世纪》之类便幸存下来了,并不能说明人类真的具有预测未来的特异功能。
清风:根据全息理论,时间也是全息的,也就是说过去就已经包含了现在及将来的一切信息,只是在过去中是以潜态方式存在而已。虽然绝大多数所谓的特异功能大师如同绝大多数的算卦先生一样都是些江湖骗子,但极少数人的特异功能和预测奇迹也是不能轻易否认的,全息论已经提供了其理论基础。我们在以后讨论道家的“术数学”时还可以再做进一步的探讨。在传统东方文化中,从来都是将世间一切从空间到时间、从主观到客观视为一体,从来也就不会产生如西方文化中的主客观二元割裂的情形,因而同量子力学及现代全息论惊人的吻合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新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诞生后,圆满解释了宏观高速运动的情形,而牛顿经典物理学则成为其宏观低速运动的特例。但是,适用于微观领域的量子力学却与适用于宏观领域的相对论有着不相容之处。爱因斯坦本人也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情况,尤其是不相信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他断言“上帝不会掷骰子”。在他的后半生一直在致力于建立一个包容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场论的研究,尽管这些努力在最后都没有获得成功。哦,对了,我突然想到老师此书却做到了打通东西方文化壁垒,建立东西方文化统一场论的工作呀。
清风:我有这么厉害吗,哈哈。当代许多物理学家包括畅销世界的《时间简史》的,身残志不残的大名鼎鼎的霍金,都对统一场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提出了如量子引力论等新奇理论,但离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毕竟我们这本书不是专门讲述(自然哲学)物理学的,而是着重讲述“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的,所以还是尽快打住为好。
新知:古罗马百科全书式的学术权威亚里斯多徳的传世名著《物理学之后》,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在中国古文中有“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之说,因此用形而上学这个词来表达西方文化中“比物理学还进一层的最高抽象,即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抽象”这一概念是非常妥贴的。我们本书中都是在这个意义上来使用形而上学的,这与通常中国正统的哲学教科书是不同的。那些书上使用的形而上学的意义是来自于黑格尔,他将与其辩证法对立的孤立静止地看待世界的方式称为形而上学。
清风:你懂的可真多呀,比我同龄时强多了。我虽不才,对二十世纪物理学中最伟大的两大成就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仍有着十足的兴趣,今后可与你一起好好进修一下子。我的直觉告诉我,或许光速是一个临界点,在光速以内都适用显态世界的法则,而超光速的则是潜态世界的通行法则。当然,这就已经突破了爱因斯坦关于光速恒定且无法突破的假定了。由于我对探求真理的热爱,相信伟人们能够原谅我冒犯权威的大不敬了。
新知:我能理解老师欲说还休的心情,哈哈。很显然的,古时圣人如老子、释尊甚至包括创立基督教的耶酥都是特异功能大师,或者说是气功大师,他们的学说正是在高度入静的气功态下所领悟并总结出来的呀。但是,你还在纠缠速度这个问题,说明先生你对“鱼缸中的鱼”的比喻还是没有完全理解透彻呀。玻姆通过它想要表达的是根本世界就是一体的,我们感觉到的所谓相互超距影响根本就是一种“幻象”。这么给你说吧,高维时空的隐藏整体信息好比我网上发送给你的一个压缩包,反映在常人所见的四维时空的显态万象好比你解压后呈现图文并茂的庞大内容也。
清风:太玄妙了吧,赶快打住。为什么在一些非常原始的部落中,具有一定的特异功能的人是较为普遍的,这个道理同远古时许多人具有特异功能以及在儿童中很容易诱发特异功能的情形是一致的。因为后天的干扰越少,则先天的能与自然沟通的潜能就越能显现出来,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新知:我必须提到极力反对特异功能的人比比皆是,而在中国就有非常著名的“四大恶人”,即于光远、何祚庥、司马南、郭正谊等学界名人,他们被誉为是反邪教、反迷信、反伪科学的斗士。我认为这样的评价并无过誉之辞,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而在美国这样的著名人物则是著名魔术大师兰迪,他的魔术大师经历使他对于揭穿各种伪大师的骗术如探囊取物般轻松。兰迪先生与司马南先生还曾经发表过一个轰动一时的联合声明,即悬赏1000万元人民币征集能经过科学的确证和科学界的公认的具有通灵能力的人。这段声明的第一段用词非常的铿镪有力,我觉得实有必要在此照录以飨读者——
美国公民兰迪先生与中国公民司马南先生于 1999年11月12日 在北京首次会面。我们俩人像战士一样,在各自国家里从事着非常类似的工作,即用怀疑的思考和魔术的实践,致力于揭穿那些打着“通灵”(中国称之为特异功能)旗号的骗子们。文化背景不同,人生经历殊异,年龄差距很大,可我们却像黑暗中航行的两条船,令人惊异地走到了一起,并肩前进,我们志同而道合,在许多具体方面竟然也高度一致。借此兰迪先生访华之际,拟就共同声明如下……
清风:总的说来,我对他们是极其欣赏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努力,那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打着伪气功的谎子,而行欺世盗名之实呀。如果一定要说他们也有微小的失误的话,那可能就是在有的时候走上了另一个极端,犯了一概否定所有特异功能的错误。是的,诚然号称自己有特异功能的一百人中也许有九十九人都是骗子,但其中的那一个真正有功能的人也应该得到承认。我们通常讲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但是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不能走向极端。因为传统科学是建立在概念、逻辑的基础上的,而许多东西尤其是在生命现象领域又是科学所力所不能及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即使是象小孩踩气球这样的最简单常见的轻功表演也已经不是科学所能解释的了,对科学的迷信同样是一种悲哀。
新知:先生之言中肯之极,其海纳百川之博大胸怀更令弟子钦佩。说到轻功,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正好与它有关。在 2005年9月25日晚上 ,湖南卫视的“谁是英雄”栏目中有一对姊妹花表演了她们的绝活。妹妹脚踩在两鸡蛋上,而头上又顶两块砖头。姐姐拿起一把大锤向砖头砸去,砖头裂开掉地,而妹脚下的鸡蛋完好无损。
清风:我还在中央台的“参与挑战”栏目看过一个更绝的呢,一男子脚踩在地上固定的一行鸡蛋上前行,而用手同时又通过搭在肩膀上的绳子将一辆轿车拉着走起来。我年幼时并不理解轻功,但当我十多年前一次静坐入定时突然感到身体失去了重量,全身气化且与虚空融为一体时,一下就领悟了人是可以从显态世界回到潜态世界的,古人称之为“色身透法界”也。
新知:奇哉也。正好我想要与先生讨论一番这个问题,那就是传统的东方哲学思维方式是不能以传统科学的思维方式所能概括的,因为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修炼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上的。当然,其间区别大有展开讨论的必要呀。并且我相信,一旦展开此讨论,也就可破解近代中国落后之迷了。
清风: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跳出传统科学的桎梏而重新发掘东方哲学的内涵,则又将在另一个层面上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先进之处了,并且可能实现真正的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也。不过,这些问题我们还是留在下两节再讨论吧。
8.思维方式差异
新知:有关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比较的问题,真是无独有偶,前不久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在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正是一个绝妙的引子。他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近代科学没在中国萌生——
中华文化有归纳法,可没有推演法。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受《易经》的影响。而近代科学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而发展的。在中华文化里,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比如天人一物,理一分殊。《易经》中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人道,也就是说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中国文化所以受早年《易经》思维方式的影响,把自然跟人归纳成同一理。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点,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要把它混在一起。
杨振宁的这一番话一出来,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各方指责纷至沓来,尤其以著名易学专家山东大学哲学系刘大钧教授的话具有代表性——
杨先生的演讲“有许多常识性错误”。比如,杨先生说周易只有归纳,而没有推演。可是众所周知,周易是最早的一部算卦的书,算卦的方法就是靠推演,举一反三,怎么能说没有推演呢?另外,周易是一部“普世之书”。从这个角度,也是一种广义的“推演”。
先生对此二人的言论作何评价呢?
清风:西方人重理性思维,而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就是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而古代中国人在这方面确实是很缺乏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确切地讲是“类比思维”,反映在易经中就是“比卦取象”。何以看待算卦占卜等,我们前面以用全息论、荣格的同时性原理等进行了说明。何以一个卦象,既代表自然事物,又代表人间事物等,这是因为中国古代从来都是将“天道”与“人道”统一起来的。以今天的全息论来理解,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是将全息相关度高的事物,通过类比的方式排列在一起。这点我们以后在讲到中医的时候,会理解得更清楚。
杨振宁主要是想表达这样一层意思——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理性思维,以至于影响了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导致了近现代中国的落后。这一个观点非常有代表性,中国许多受到西方科学知识熏陶的人士对传统文化大都持有类似的看法,并且客观而论,也很大程度上说到了“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这个问题的点子上。近代即使是象鲁讯这样的文坛大家也曾对建立在天人感应模式上的传统中医学嗤之以鼻,这也不奇怪因为他是弃医从文的,早年在日本受到的是正统的现代西医学的教育。
但是,杨振宁之流的话只是说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落后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其先进的一面。是的,正如为师前面章节给你分析的一样,对于这么一个常人所见的显态的世界而言,建立在逻辑分析思维基础上的科学必然有其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并且建立了无比璀灿的现代文明。但是,另一方面科学越是发展到今天,越是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上,人们在开始对科学进行反思。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学技术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恶果与困境,因而将目光又重新投向将自然与人视为一体的中国古代文化。
在上世纪联合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宣言中,就有这样的话出现,“从现在起至2000年,是人类拯救地球和拯救人类自己的最后机会。”1988年1月,在法国巴黎,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开了会,并发表了宣言,其中有这样的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汲取中国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新知:除此而外,在生命领域这样一个复杂的领域,由于其更多地牵涉到潜态领域,所以西医学在解决许多慢性病时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因而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将目光转向了扎根于东方哲学基础上的中医学,连联合国卫生组织都认为21世纪医学的希望在中医。这是因为在中医学中从来都不是如西方那样建立在分析思维上的“头通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进行整体的辩证论治。
另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现代人在享受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精神空虚与危机。针对这样的危机应对,同样的有着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面向东方哲学中寻求其精神上的支撑。早在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就极力推崇道家、佛家的学说,其本人曾经在晚年身体力行地实践道家的生活方式,并且专门撰写著作介绍道家思想。禅宗更是风靡大洋彼岸,连足球明星如巴乔,NBA著名教练“禅师”杰克逊等人都是其非常热烈的追捧者。至于说瑜珈则早已在各国遍地开花了,并且已经成为许多都市青年女性的时尚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人是否一定要追求外在的对无止境欲望的满足,许多人开始寻求从内心寻求安宁的方法。
清风:从根本上来说,正如我们以前所讨论过的,东方哲学都是建立在统合思维上的研究潜态的学问。比较简明的一种说法是,西方的学问为显学,研究的是关于差别的学问,而东方的学问研究的是隐学,研究的是关于无差别的学问。比如中医是调理气机,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而西医是建立在显态上的,故常规治疗方法是杀菌消炎。东方修炼术强调的是身心调和,天人合一,锻炼的是自我对意识的控制力,追求的是潜态层面上的东西。而西方的体育强调的是增进心肺功能,发达肌肉,提倡竞技,追求的是显态层面上的东西。
比如说文化艺术方面,书法、绘画等等,西方求实,东方写意也。至于说现代人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也是由于西方固有的思维方式,是建立了解剖自然的科学技术,然后要无限的认识客观,征服自然所造成的。所以道家哲学能够一度风靡现代西方学界,是因为它从来都未曾将人与自然对立过,它寻求的是与自然界的妥协与和谐。其实整个东方文化都是这样,从来不曾如同西方文化那样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进行对立起来。比如印度的经典著作《奥义书》,其地位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易经》吧,其核心思想便是要人们通过修炼以求得梵我一如的境界,类似于中国古人所要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何以能天人能合一呢,那是因为古人看来天与人之间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感应的,在中国古代连皇帝发个诏书,第一句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新知:先生,我必须打断你一下,我马上给你举一个文学中的例子,中国最杰出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便有这样一段薛宝钗对常备身边,用以治疗自己先天热毒的奇药“冷香丸”之制作过程的描述——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且不说这样繁琐制成的奇药是否真正管用,古人根深蒂固的天人相应的观念由此也可窥见一斑也。我特别注意到先生并不象一般学者那样泛用“天人合一”这个词,而是平常用“天人感应”,而将“天人合一”作为东方文化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我是这样理解的,天人之间是时刻感应着的,但是人必须经过修炼,方才能够达到同自然的高度和谐的。如同电视频道发射的信号是时刻作用着那个电视的,但是你必须恰到好处地调到那个频道,它才能非常清晰地收到那个信号。
清风:这个比喻很好。谈到这里,顺便要补充一句的是,时值 2005年2月17日 ,电视上正好播出消息说,旨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异常趋势的《京都议定书》当天正式生效,而它将是让全球退“烧”的特效药。可见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与自然环境进行调和已得到了各国政要的高度重视了。
新知:有趣的是,如杨振宁之类的自小生长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可能是深切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中的落后一面,而对西方的东西顶礼膜拜。而象荣格之类的人可能又深刻体会到了西方文化的局限性,而反过来从东方文化中吸取精华。正如荣格所言,现代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已陷入困境,而只有从东方思想源头中才能寻找到解脱之道。在近现代,对《易经》《孙子兵法》、道家及禅宗等的研究都曾在西方掀起过持续的研究热潮。这也不错,由不同的人换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正好起一个互补的作用,使得我们能够对东西方的文化特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不至于犯偏执一端的错误。这也许就如苏东坡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清风:很好,很好。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近代以来开始蓬勃发展起来。魏源、林则徐等人有感于老祖宗被动挨打的被动局面,提出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大声疾呼。而西方如莱不尼兹等人也在东方文化中受到启发,比如他通过对易经的研究而创立了以后成为计算机运用基础的二进制。当然最能够体现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还是表现在对量子力学的研究上,令人称奇的是几位量子力学的奠基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薛定谔、海森堡等都是东方哲学的忠实拥趸。以玻尔为例,他自己设计的一个盾形纹章上就选用了著名的中国太极双鱼图,并且他用此图案中的互补性思想来阐述自己的量子论观点。
新知:弟子打断先生一句,我想这决不是偶然的,因为在量子力学中所探索的领域是属于微观世界,而这暗合先生所说的潜态世界也。所以,古代东方圣人在高度入静状态下所顿悟直觉的东西,能够与现代物理学家(须注意其思维方式已不是传统的科学及逻辑所能涵盖)通过实验且加以理性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与吻合。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讲的一个正向的由潜态到显态的过程。老子对此的认识是通过“静观”与“玄览”,是一个逆向的过程,是通过入静入定的功夫,认识到缤纷多彩的世界必回归于“一”的过程,正如他所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清风:你太令我吃惊了,简直可以被称作大师了。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由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而随着认识的日益微观化,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也在不断减少,如“细胞à分子à原子à原子核à质子à夸克”的不断递近,而这正反映了万象物界归于一,归于道的过程。在量子场论中,场是连续的,在空间中无处不在,同时它又是不连续和具有粒子性的。这种场的概念与东方哲学中的气、无、空、道等概念极其相似。
而场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它的波粒二象性永远不停地相互转化,在运动过程中体现着它们的统一,这也正好吻合佛家“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呀。
新知:现代量子场论已经证明了“真空非空”的道理,对东方古老哲学的精髓增添了新的诠释与注脚。量子场论是用以描写微观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运动状态的理论。量子场有波动,量子场的激发和退激,就是粒子的产生和消失。量子场系统既然有各种激发状态(它们代表处于不同运动状态的实粒子),那么它必然也就有其对立面——未激发的状态,即能量最低的状态(基态)。这个基态不是别的东西,正是自然界的真空。按照量子场论,在真空态中各种量子场也不停地振荡,这就是所谓的真空雾点振动。而且由于相互作用,真空中不断有各种虚粒子产生、消失、相互转化、循环往复而不绝(真空涨落)。形象地说,真空就象是各种虚粒子组成的波浪起伏的大海。确切地说,真空就是以量子场形式存在的物质系统的一种特殊的(即能量最低的)运动状态(基态)。
清风:你什么时候又偷看了我的一本关于现代科学成果运用的书,不过你能恰到好处地用上也说明你实在是一个具有慧根之人呀,“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简单地说,就是物质有两种基本形态,即实物与场,或者称其为颗粒与波。当颗粒物质的振动频率达到一定数量级的时候,颗粒将以波动的状态存在。反过来,当波的频率降低到一定数量级的时候,波又恢复到物质的颗粒状态。实际上,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是潜在的物质。
说一千,道一万,潜态世界与显态世界实在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呀,古代圣贤早就在气功态下对此道理了然于心了,比如佛家中“性空妙有”之类的绝妙好辞就是绝佳的证明。同样是古代圣贤在直觉顿悟中所领悟的对微观领域的认识,易经八卦中所揭示出的思想也被现代化学及生物学的发现所陆续证实。
比如说,易经八卦与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有着惊人的对应关系早已为世人所瞩目。近来研究认为八卦中的六十四卦,与生物学中遗传密码是一致的。决定遗传机制的分子有两种,分别叫做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这两种结构相同,都是磷酸基、糖碱基组成。DNA和RNA中的磷酸基是没有区别的,只有一种。但糖有两种,一种核糖,一种脱氧核糖。每种可分别接四种碱基,两种糖可以得到八种。这样,每三个DNA和RNA能决定一种遗传密码,八种碱基每次取三个,重复组合,只能是64种。它和八卦的结构及生成的六十四卦一模一样。
我们知道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测不准原理,它讲的是“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就是说对于原子现象而言,没有不依赖于观察方式的观察结果。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主体与客体从来就是相互渗透的,只是在宏观状态下此种相互影响不显著从而不为人所观察与意识到,而在微观世界里,这种互动影响被实验观察所放大,因而出现测不准的情形。而如我们前面所说,东方哲学从不将主体与客体割裂开来,因为东方的圣人很早就在定境中深入到微观世界中去了。
新知:为什么东方圣贤通过直观玄览的方式能与西方学者通过实验仪器观察然后由理性思维所提炼之结论常有惊人的吻合之处呢,这里面是否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清风:这样的殊途同归实际上并非偶然,在这里又用得上全息论了。我们前面反复谈到了全息思想,而从全息思想必然推论出全能思想。既然宇宙万物都是宇宙全息胚,那么每个小宇宙或部分就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育为宇宙或整体,展示出与整体和宇宙相同的功能。人的全能性是宇宙或物质全能性的最高体现,而人的全能性根本上是由精神的全能性来实现的。人的精神的全能性主要表现在它的能动性上,精神不仅可以知道过去,也可知道未来,它并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自由地翱翔。精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知宇宙,小知粒子。可以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可以从事宇宙飞行,在地球上就能控制飞出太阳系的非常遥远的宇宙飞船。
新知:师傅实在是中“毒”太深了,这些都是全息论一书的现成观点。我要给你补充清楚的是,精神的全能有两种体现方式——一种是外化,通过制造一切机器及仪器来实现人的功能的延伸。比如汽车是人之腿的延伸,机器是人之手的延伸,非常精密的仪器是人之眼的延伸。所谓科学就是这样的不断外化的发展从而能够上天入地,从而能够深入到量子世界中去呀。而另一种方式便是内化,这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炼,能量内敛,高度入定入静,从而最大限度地回到潜态世界中去,从而激发自身与生俱来的巨大潜能,因而同样能够上天入地,同样能探幽入微,无所不能。
清风:如何得了,到底你是老师还是俺是老师?哈哈,你别怕,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效果,你能经常显出一些比老师还高明之处,非师之耻,实师之荣也。
新知:老师,我前段时间好好读了你那里的一本美国学者的畅销书,顿感获益匪浅呀,此书即是《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卡普拉曾在书中引用擅长密宗的佛教徒噶文达喇嘛的一段话,他认为这段话看来极为恰当地概况了从原子物理学中产生的宇宙观,特录于此与你和读者诸君共享——
佛家不相信独立或孤立存在的外在世界,不相信自己能加入到外在世界能动的力量中去。对于他来说,外在世界和自己的内在世界只是一块布的两面。在其中,各种力量和各种事件,各种形式的意识和它们的对象,都被织入一张不可分割,没有尽头,相互制约的关系网中。
清风:很好很好,看来你很快便要超过为师了。在东方哲学中从来不曾孤立地研究事物,它总是通过事物的相互关系来整合统一地把握事物。为什么现在许多研究佛经的人从中能够找到许多与现代科学尤其是相对论相吻合的地方,就是因为在佛教中,从来都是将时间、空间与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来就不曾产生过如牛顿所说的那样的绝对时空观。总结起来说吧,就是在相对论所主宰的最宏观的领域与量子力学所主宰的最微观的领域,东方哲学恰好能与现代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接轨,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整体关联思维也。说来好笑的是,中国人在社会上不管办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想到动用“关系”,自古皆然也。以至于在大学念书时,给我们上课的外籍教师都对此非常不解但又饶有兴趣,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无法在英文中找到一个与之接近的词给他们进行细致的讲解。
新知:哈哈,看来中国的关系学真是源远流长且又蔚为大观呀,这也难怪谁叫我们“人治”社会的历史这么长呢。接下来我想说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东方哲学的认识,通常的学者一般会有两种基本的认识。一些学者用西方人习惯了的哲学模式来衡量东方的思想,此是决然体会不到东方哲学的真正妙处的。这种错误按中国古话说来是一种“圆凿方枘”之错也,即“若凿圆穴,斫方木内之,必参差不可入”,即必然地格格不入也。
另有一些学者虽然认为不能抛开东方民族本身的思维原则去理解其观念形态与思维体系,但却也认为不能完全沉浸于其中,而犯当局者迷之错。比如《禅宗与中国文化》书中评论日本著名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时就如此说——
从禅中看禅,有禅的体验,这是铃木大拙的优势,所以他对禅的心理机制有不少深刻的分析,可是“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却也是他的缺陷。他把身心投入禅的体验,用“内省”方法感受禅的境界,但不能跳出来客观地“反观自身”,也没能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分析它的渗透、变形与影响,所以又有“当局者”之“迷”。
老师又是如何来看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问题呢?
清风:对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必须辩证地来看待。以下棋为例,旁观者因为没有对局者那种胜负悠关的心理压力而可以抱一种比较超然客观的态度,因而要显得清醒一些是有道理的。但,这种“清”也是在一定的层面上而言的,试想如果一个根本不会下棋的人来观战,那有如何谈得上“清”呢?更何况许多事情带有极大的实践性,不进行实践而是纸上谈兵,那样的客观又有何益呢?比如毛泽东就说过要学会游泳的关键是要下水,马克思则说布丁之证明在于吃,都是强调了亲身实践的极端重要性。
新知:是啊是啊,在修行这样的领域,是特别特别地适用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呀。可是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在我等没有充分地实践领略之前,仍然冀望先生有一些善巧方便之法对弟子开示一二。
清风:好的,我先给你讲一个物理学的定理吧。物理学的惯性定理即牛顿第一定理是说,假使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物体要么永远地静止,要么永远地匀速运动下去。而常人的观念虽得之于日常经验但却是错误的。常人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实际上力只是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已。当然没有外力的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在实验中也只能去模拟他,逼近它。
而禅定态的情形是一样的道理,通过修炼可以无限地逼近它。如果没有任何后天的意念情绪等的作用,人的原性显露,本身的祥和状态就是极其美妙幸福的。而我们后天的意念情绪等一样的不是让我们幸福的原因,而是改变了幸福的程度与状态而已。以上当然是一种大致的类比,关键在于你要自己去实践,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任何描述都是与事物本质隔了一层的,都是不可能准确的,描述的文字也只能是一个工具,如果执着于文字本身也就会停留在表象之中了,佛家称为着“文字相”也。
新知:我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那种禅定之境是难以用语言来言说的,任何比喻也都是蹩脚的。但是言语、文字的功用就在于让你能够理解一个朦胧的东西,然后等到真正进入那种状态的时候能够恍然大悟,然后能够确认它并可能终身都去实践它。好比你给一个读者讲述喝普洱茶的妙处,他还是不得究竟。但是当他那一日真正喝了普洱茶的时候,他此时可能就回想起了你的讲述,然后深刻理解了那个滋味。而没有听你讲过的人,也许虽然喝了它,但没有开悟,以后没兴趣再喝,从而也就与它擦肩而过了。
9.近代中国为什么会“落后”
新知:我们在经过了前述的讨论之后,再来解释这个问题,已是水到渠成了。我注意到先生在落后两字上面加了一个引号,表明所谓的落后,是在一个特定的层面上而言。确切地说,这就是一个关于显态的层面。
清风:是的,是的。为师在80年代看过的书比如说《颤动》,以及当年比较轰动的《走向未来》丛书,以及电视系列片《迎接挑战》《河殇》等等,这些作品都反映了面对同西方国家巨大的科学技术差距,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之情。我那时受这些新潮思想影响,也就认同中国文化已全面落后之定论。不过,后来经过对古典哲学的深入钻研和亲身参禅实践,终于完成了对古典文化的否定之否定之过程,这也就是我现在要在题目上的落后一词加一个引号的原因。
新知:先生,我对你是由衷的钦佩,不仅是因为你学贯中西,更由于你的宽广胸怀。有不少人对传统文化盲目崇拜,堪称是民族虚荣主义者;另外的人则是矫枉过正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堪称是民族虚无主义者。关于中国后来的落后在以前曾经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最著名的就是以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巨著而享誉世界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他提出了一个经常被人引用的“李约瑟之迷”,即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
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显然的问题,因为在远比西方繁荣的古代中国,在一个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数不胜数的发现、发明的中国,近代却突然停止了脚步并从此一蹶不振多年。西方一个学者说,在中世纪的欧洲极为黑暗的时候,中国的官员已经在宽阔的驿道上巡视奔驰了。几乎所有的现代发明无论是蒸汽机还是足球运动,都会有人提出许多证据来证明中国为先,或者说是至少先有了发明的雏形,但是最后开花结果都却在西方。
按照李先生的解释,最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封建主义与欧洲的封建主义是根本不同的。中国社会具有某种自然趋于稳定平衡的倾向,而欧洲则具有与生俱来的不稳定性格。从地理上来说,中国是一个内陆农业国,而欧洲是多岛地带且有海上贸易传统。这种情形,导致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平缓的缓坡般的曲线,而西方则是一个大起大落的陡坡般的曲线。峰回路转,当中世纪黑暗过去之后,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立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清风:这里面的原因可以举出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李先生的论述也堪称精辟, 但我认为最根本在于自古以来国人理性思维的缺乏。比如一个众所周知的曹操之子曹冲称象的故事,此说明曹冲其实已经不自觉地在运用西方阿基米德发现的浮力定律了。此事固然一直被传为佳话,但也就到此为止了,不仅是曹冲也没有后人来将它总结为浮力定律。如果曹冲能够捅破这层纸,那么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同样的中国人有勾股定理,也总结出一些几何知识,但却不能象西方的欧几里德那样写出《几何原本》,总结出完备的欧氏几何体系出来。中国确实出了许多能工巧匠,否则就难以出现四大发明了。但是中国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即使是象精确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发明预报地震的地动仪的张衡等人他们的贡献也是同样地在于一种技术的发明与改进上,而不是在理论上有什么建树。
而这种欧洲人普遍具备的理性思维在古希腊的时候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比如浮力定律,欧氏几何等等都是在那时候建立起来的。当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的黑暗之后,文艺复兴运动又重新唤醒了发源自古希腊的理性思维意识,从而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反观同时期的号称思想最活跃的中国春秋战国时候,其百家争鸣思想都是一些什么思维方式呢?不管是道家、法家、儒家、还是墨家之类,都缺少一些对自然的总结,缺少理性逻辑的思维推理。中国的经典著作都不是推理性的,都是一种以格言或者散文来进行断论、定论性质的。
这说明即使是抛开东方出世的哲学而论,单讲入世的学问而言,中国古代的学问都是以实用而著称的,它以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少有特定的对自然进行观察且从来都不曾建立任何一种学术体系。所以,中国有火药,但不能变成炸药。因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而产生了练丹术,但却不能形成化学。西方人是重自然而轻人文,并且人文也有自然化之倾向。所以西方的学问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客观化与定量化。而中国人是重人文而轻自然,并且自然也有人文化之倾向,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观化与定性化。
新知:如你所说,弟子略有所悟。从显态的层面来说,客观与量化就是一种重视科学的体现,所以能促成西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但从潜态的层面而言,视万物为有情从不把主客观截然分割的东方文化,能够在生命科学领域大显身手,并且成为医治现代人精神危机的良医效方。平心而论,中国古代之灿烂文明是举世无双的,且中国是世上唯一一个其文明发展史没有被中断过的文明古国,其为世界文明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即使以四大发明而论,其价值也在其实用性方面。中国文明对后世科学发展以及理性思想体系的建立而论,则难以与希腊文明相提并论,应该也是不争的事实。
清风:是的,相比之下中国古代产生的能工巧匠远远多过科学家。很好,你接着神侃一通吧。
新知:在先生看来印度这样的国家是唯一能与中国媲美的东方大国,堪为双壁。但是它与中国文化还是同中有异的,应该说中国人的思想更联系实际生活一些,而印度人有着思考的精神,有着沉思默想的习惯,有着思辩的风气。这一点西方学者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著名的美国学者卡普拉就认为,“以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一方,以印度人为另一方,这两方面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被认为代表着人类思想的两个极端。前者讲求实际,看重实效和有社会意识,后者则富于想象力,形而上学和先验论。”关于古印度人的思辩成风,可举唐僧在印度取经的一些故事作为佐证。
唐僧西天取经的素材被吴承恩改编成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因而他与虚构的孙悟空、猪八戒之流成了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生动人物。他法名玄奘,是我国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和佛教哲学理论家,为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玄奘历尽艰险到达印度后,曾长期住在印度的学术文化中心那烂陀寺进行学术研究,并且声名远播。一天,那烂陀寺的门口,高悬着四十条教义,原来这是相信顺世论的一名外道写的。他来那烂陀寺与人辩论,声称“若有破难一条者,我则斩首相谢。”无人敢应战,唯有玄奘挺身而出,侃侃而谈与其辩论。最后该外道理屈词穷,缄口认输,甘愿按约被杀,玄奘宽宏大量饶过了他。后来戒日王专门为玄奘在曲女城召开了一次学术辩论大会,大会以玄奘为论主。会场门口照例高挂一牌,上面写着“如有一字不通,能被驳倒,愿斩首相谢。”连续18天,无一人敢出来辩难,玄奘取得了完胜。
先生,只是我所不太明白的是在古印度,何以如此有这样强烈的哲学思辩情结,并且另一方面有如此强烈的苦行意识,这也同样是在世界历史上所绝无仅有的。
清风: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童年时的影子,这也是我如此欣赏你的地方。我童年就是一个惹老师生气的问题迷。你说这个问题倒还一下子使我有点语噎,不过我想可以从气候与地理环境两方面来说。古印度地属南亚次大陆,主要是属于热带地区,一年只有冷、热、雨三季。在印度即使是冷季其气温也相当高,更何况热季了。当风季到来时又极度地干燥,而雨季到来时又极度的多雨。极度的炎热,极度的多雨以及极度的干燥,使得人们面临的大自然的挑战显得十分严峻。于是,有的人以纵情享受这种极端来应对,而有的人则以禁欲甚至是带有自虐性质的苦行这种极端来应对。
最应当与气候、地理有密不可分关系的也许是古印度人善于思索的性格,这是因为雨季的时间相当长,连绵不断的雨水将人的足迹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使得人们自动地去思考这个世界的本质、本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如何掌控自身的命运等。而终年炎热尤其是热季的时间也很长,因而人们也只好减少外面的活动,也使得有许多时间适合人们去沉思默想,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心静自然凉”嘛。从地理上来说,古印度北部正是喜马拉雅山,它一方面有着屏障作用,使得从地理上和气候上都自成体系。另一方面,居住在山脚下的古印度居民终日看着雪白的雪山,使得人们自然联想到雪山的意义。此雪山向世人昭示着永恒不变的法则,人们也就希望也能与自然的永恒和圣洁融为一体。
新知:我好象在什么书上看过,古印度人是从欧洲迁徙过来的一支,且印度的语言也与欧洲比较接近,同属于印欧语系的范畴,因而我想古印度人在讲究推理逻辑方面与西方人有近似之处是不难理解的。而中国的古汉语全是由一个个的单音节的字(同时又是词)所构成,这在一些汉学家看来此种语言结构阻碍了逻辑思维的形成。
总括起来说吧,西方人具有善于分析、区别,偏向于抽象化、条理化、层次化的思维方式与习惯于将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考察的哲学观,它清晰准确,但也不免机械刻板。西方人的文明起源于古代希腊,而希腊人受到希腊的驳杂地形如海湾、贫瘠的多石山地等的制约与影响,他们对于大自然感到恐惧、崇拜,同时也感到愤怒与反抗。这样逐渐地形成了站在自然界对面冷静地观察辩析客观物质世界,习惯于把精神与物质对立开来的思维方式。这种原因,促使自然科学如航海技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等的迅速发展,也促使了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完善。
清风:整个西方民族总的说来最初是游牧民族,这也就养成了其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独立,人与人之间的独立倾向。而中国与印度民族都具有将自然与人统合起来看待的整体观念,但区别就在于印度民族仍然喜欢将直觉顿悟出的宇宙观、人生观概括成逻辑严密的庞大体系,而中国人则是一直沿承《易经》的思维方式,以比类取象的原则,将天道、地道、人道层层重叠起来进行直观外推式的思考与运用。归根到底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肥沃的黄河流域为主要栖息地,属于以稳定的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民族,所以建立起来的思维方式也是亲近自然与追求和谐的方式,同时也使得中华文化里追求现实实用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当然这些问题一旦展开而论的话,又可以写成洋洋大观的一大本专著了,限于本人的才疏学浅不再深论下去。
新知:点到为止即可,因为在接下去各章的具体介绍中读者诸君自可加深认识。不过老师倒是难得的谦虚起来了说什么才疏学浅之类的话来,好象不大符合你的风格吧,哈哈。不过就此打住,实在让我太过扫兴了,还是让我再发挥一二吧。农耕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造就了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追求。追求人与人的和睦,但也造就了儒家文化的流行和对个人人性的扼杀,个人意志完全淹没在家族意志中,淹没在皇权之中,因为在家国同构的模式下,国家就是一个大家族,而君王就是一个大家长也。在这方面,我倒是觉得先生可以好好看看台湾当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著作,我在这里姑且摘录《晚学盲言•群与孤》中的一小段以启发你的思维——
人生有群与孤之两面,不能偏无,但亦不能无偏向。为求平衡,于是尚群居者转重孤,尚孤住者转重群。姑举农业社会与工商社会,或乡下人与城里人为例说之。
农业社会以乡下人为主,工商社会以城里人为主。似乎乡下人常见为孤,而城里人必群居聚处。其实不然。农村人都以家庭为本,又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死而葬于斯。又有宗族乡党,户宅与坟墓相毗连。又仅与生人为群,亦复与死人为群。故农业社会实是一群居社会,而城市工商社会则不然。
工业人各操一艺,如梓匠轮舆,皆封闭在各自之工作场所,可以互不相关。农业人,同此田野,同此耕耘。在双方心理上,农业是和合的,群而不孤。工业则分散的,孤而不群。商人更甚。各是一店铺,同卖一种货品,如药材等,可以一条街尽是药材铺,而相互孤立,有竞争,非合作,不成为一群。
清风:小子真狂妄也,教训起为师来了,不过为师也肯定是有盲点的,不可能无所不知,我会抽空去看钱穆的书的。从内心里我为你感到高兴,你能开始与我叫板起来,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呀。当然游牧民族因为对个人的意志特别张扬,自然地容易发展起工商业来,而群居的农业社会注定容易淹没掉个人的意志。这一点我还在中学学英文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西方人写信,信封上必然是先收信人名字,然后住处,然后街区,然后城市,然后州,然后国家,而中国人则顺序是完全的反过来,最后才落脚到个人。另外,英文中所有的单词中只有“I”是大写的,它的含义正是“我”。
新知:很好,象老师这样个性鲜明的人真的如生活在西方可能才如鱼得水呢,虽然老师却又对东方文明推崇倍至。当我们探讨至此后,突然发觉也许这一节的标题如改为“近代东方为什么会‘落后’”,也许更为妥当的了。而实际上所谓落后是就其对显态层面上事物研究的落后,其对事物潜态层面研究的先进之处正等着我们去一步步的发掘呢。
说到这里,我想谈点八十多年前的趣事,给师傅开开眼界吧。上世纪“五四”运动之后,
梁漱溟为抗衡当时全盘西化之说而开“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系列讲演稿。本书将中、西、印文化概括为三种不同的人生路向——西方文化所走的是第一条路向即向前的路向,也就是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路向;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由此解释何以西方的科学技术发达,印度的出世、禁欲观念发达,而中国人的“住世”观念发达。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根本变革,即“由第一路向改变为第二路向,亦即由西洋态度改变为中国态度”,因为“住世思想之最圆满者无逾于孔子”。
清风:梁漱溟本身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人也,以后我还将几次引用他的一些观点。他关于中、西、印文化三路向的说法虽然只是一种直觉,但在当时却起到了“震撼”的作用,尤其是他对中、西、印不同文化路向的分析与说明,一下子避开了“全盘反传统”的锋芒,使力主全盘西化的一些知识分子不知道应该怎样作出反应。
新知:以下我们将开始对东西方主要思想流派进行展开介绍,相信读者诸君研读后也会受到一些“震撼”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