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当我对佛教稍有了解后,对老版《西游记》就产生了颇多的疑问。真正的佛教徒不仅善良,而且充满智慧和勇气。而老《西游记》把唐僧塑造了一个软弱无能的形象,突出了徒弟孙悟空的形象,怎么想来都是有点本末倒置。特别在2004年我去四川峨眉山,走在唐僧走过的路上,在将近40度的车厢里受着炙烤,更加理解了唐僧路上所遇到的艰辛,感受到了他的执著和伟大,对老西游记里的唐僧形象更不能接受,心中期盼着能重拍西游记。现在新《西游记》终于拍了出来,也算了了我的一个心愿。
我对新版《西游记》基本满意。我认为首先他充分理解了原著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第二基本上理解了佛教精神,并通过各种形象把它表现出来。里面把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纠正了过来。唐僧是救赎者,而孙悟空是被救者。唐僧的形象是慈悲为怀,舍生救命,临危不惧,一路走,一路宣传和救度所有众生(包括妖魔鬼怪)。而三个徒弟代表了人类的三种本性:好斗,贪婪和无能。孙悟空一路在同各种妖魔鬼怪作战,而这些魔性都是他曾具有的。说他同身外的妖魔斗争,不如说同自己身上的魔性斗争。从猴到人要经历多么艰难的斗争,磨砺和痛苦,每个人都能从孙悟空身上悟到什么。人身上不仅有先天的弱点和不足还有后天环境造成的恶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要战胜这些种种的弱点,不足和坏习惯。成人的过程是充满痛苦的,不苦成不了人。第三,通过唐僧师徒的对话,较全面地宣传了佛教思想。而这些是许多人喜欢新《西游记》的原因。
我儿子推荐我看新《西游记》的目的是他认为里面唐僧讲的哲理最该看。他还说里面的打斗场面太长,没意思。他说在电脑里看可以把那些打斗的场面缩短。我儿子离开我上大学后就基本不看那些有关人生哲理的书了,每天守着电脑电视。我想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如此,都不爱看书,而接触最多的是电视剧。从我儿子喜欢听唐僧讲哲理,让我从中看到中国人在变化。在经历了30年的精神空虚,在狂热的追求金钱过后,希望得到精神的营养。中国人开始寻找和追求精神的皈依。而新版《西游记》的上市,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传播佛教哲理,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业。
几年前,当各省争先打造文化大省时,我问过他们,什么叫文化大省,是塑造几座古人的形象,把古典的戏剧文化恢复和保护起来吗?不是,而是在人的精神内涵。在于我们是否传承了古人的精神情怀,是否懂那些古老的文化戏剧所起的作用。不管多么好看的喜剧充其量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形式。而现在的形式比那时方便和普及多了。但他们传播的是什么?许多年来,充满了浮躁,空洞,浅薄和媚俗。最近几年出来几部宣传人生价值的优秀电视剧。例如《士兵突击》,《南下》等等。我想这只是个开始,中国的文化教育界会真正担负起自己的使命。
新版《西游记》很好,但还有那么一点点瑕疵。有两点:一是对佛的认识不够准确。孙悟空在被如来佛封赏后,大叫“我成佛了,我成佛了。”真正的佛是无像的,修到最后是“无我”到“本我”.以成佛为目的修炼,必定会进入魔道。二是唐僧的扮演者庄严不够,有时出现笑容。佛的笑如阿弥托佛的笑,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而真正的出家人是没有笑的。他们和基督教徒一样,背负着人类罪恶和苦难的十字架。他们偶有欣慰和稍许的轻松。最多的是悲和慈,还有威严。三是还能看出商业的性质。本来可以一集解决的问题拉长两到三集。老版《西游记》的可贵之处是对艺术追求的精益求精,这也是所有老艺术家最珍贵的地方。看不出任何商业的痕迹。艺术一旦沾染了铜臭,就失去了永恒的价值。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sh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