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是本质的运动变化之迹
——《大学》诠释之八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讠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释诠】 《康诰》载:“互轭共生的本质运动,显示的是自然规律。”《大甲》录:“循环往复,明确的是大自然共通性的必须规定。”《帝典》记:“自然规律,必然性,是形而上的第一知识法则。”以上典籍讲的都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整体生成下的自在、自发性。
【把握】 克:约束,制服,完成,能,识。德:性质,规律,属性,道德,品行,节操。明:分辨,通晓,清楚。峻:高超,大,长,独特。讠是:理,是,正。
这里让笔者释放出心头一个沉重的压力之所在,就是“克”字的传神之功。它使我们在太极阴阳原理规范定义中所用的“轭”字有了原形的转换之根,且互为发明。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生象文字的造字之功。就是说,汉字本身就是整体生成性的,它的构形不离事物生生之境的规制要求,使其“文”(基本笔画、字根)的纲领、纲要性的作用能够实现老子所言的“长生久视”。从而不但令汉“字”的范畴性不但有清楚界定,且内涵、外延均是随事物的情境而发展和丰富。解“字”,既能知史,又能深入生活。所以,我们看到中国最早的“辞典”不是“词典”或“辞海”、“辞源”等等纯粹的储藏性工具书,而是《说文解字》(只是遗憾在于其对“六书”的造字原则认识上亦有偏差(艮人所言),而导致了人们对汉字的很多误解)。
什么叫自然语言:能恰当地运用已经精准地刻划了事物要素、并通过序次排布显现事物之间关系的自然规律性的文字语言,才是真正的自然语言。也就是说在当今世界所存在的各种语言,只有汉字才基本上具备了自然语言的根本表征。
字母文字,口头语,各民族流行的日常用语,只能是传达规定理念的“符号”语言,而非自然语言。
所以,“现汉”以字母“拼音化”,使用“简单化”为目的标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不仅”是西化那么“简单”,更为悲惨地是抛弃了生象文字因其整生逻辑思维可以使人类向文明进发的大智慧,只能自我戕害,成为弱智的低能儿。
中华民族的祖先智慧,决不是那些机械唯物论,或自我中心主义的野蛮低能儿所能想象得到的。
朴素清新,是文明的至高境界。无根的没有规律思想的花里胡哨,那是在污泥中取乐的猪也能够做到的。
就像一些没有头脑的文人,利益熏心,附庸风雅,对此段文字进行的离题万里的“翻译”一样,表达的只是一己无知的意识罪孽而非儒学思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