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诠释十四
六、大道哲学八条目的轴心是宇宙的最高原则——大道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之格,此谓知之至也。
【释诠】 所谓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必须学习继承前人的科学理论、进行艰苦的科学研究、亲身从事丰富的社会实践,说的就是要取得真知,不被假象所蒙蔽,只能通过实践经历和科学实验的途径,反复体会琢磨,才能获得那些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即自然规律,也就是我们所常称的:道德。
没有一个人的思维是不能直观事物的(否则就是植物人),而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又没有一个不隐藏着自己固有的变化规律。只是因为理性存在不可感官量裁的形而上的无限性,所以人们对它们的认识才总是没完没了地重复着差不多同样的实验或实践过程。
因此,大道哲学才是真正需要上行下效的第一哲学。必须让学子们从一开始就懂得,因为要了解掌握宇宙间的所有事物的变化规律,经验的常识就不足用了。所以,才需要科学的手段,更多、更深入地进行研究,才能达到彻底准确地认识宇宙基本原理的目的。
当然,要达此目的,仅凭蜻蜓点水,朝三暮四的飘浮与躁动,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只要矢志不渝、心无旁骛、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那么就会一朝醒悟,豁然开朗,一气贯通,使你对万事万物的现象表现、内在机理、粗犷架构、精微组织,无不有着总括性的理解和通晓。这时,你对整生逻辑思维导示《易龙图》的普适功用、超拔精炼,就会再清楚不过了。
这就是以大道为轴心的位格品质体系。大道,就是宇宙的总原理,一切知识体系的第一原理,哲学的基本范畴归属。
【把握】 盖:语气词,多用于句首。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教:jiào,《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指某种学说或学术派别。
人们常说老、庄、易为三玄。但因其诗化的形象性,以及范畴的朦胧感,故,反倒很多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反正文本自身就言称“恍惚”、“混成”、“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既济未济”,那么用对了是神秘的天命所归,用错了则“错不在我”、“难得糊涂”,哪儿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嘛!“不争论”、“辩无胜”。最终大不了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出大价码招揽如蝇逐臭为财而死的“海外人才”、重金聘请国际知名“大师”,往大家的脑袋里灌浆糊就是了。不然,怎能显出武大郎这老板的红火来?
不管无知和无良的人们如何地咒骂儒家的愚忠和愚腐,可是,但可是,真儒学真的就不顺着无赖霸主们的性子来,不惯着强盗头子们的臭弹性,真的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了弄清世间真相,不惜身背千古骂名,不计现实中活脱脱如“丧家犬”,还是极尽忠诚之求真、完在、发得道之论之能事,抖擞着毛泽东“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伟岸气魄,把人之为人的根本,完整地表达出来!
以至于这种表达不但不能让以往的学人能彻底明白,即使现在的法老大师,也只不过仅从“断章取义”和对“字”、“词”的“探讨”中,获得一点点的学术良知和智慧。
所以,“翻译”时不头疼是假的;落笔时不颤栗是不可能的;收官时为孔门高徒的大智慧拍案惊奇、赞不绝口是不由自主的;最终不自信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那是说啥也不行的。
套用《乡村爱情》中刘大脑袋的那句话就是: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华民族文化复不复、兴不兴的事儿,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全世界人民的幸福必然要求赶紧干的事儿。还商量啥呀,必须的!
《大学》诠释十五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之,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了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释诠】 所谓要树立远大目标,必须博学多才,就是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讨厌恶劣的行为、难闻的怪味儿,就像喜欢善良美丽的女人和愿意欣赏奇异的景色一样,这是每个人的本能和常识,算不上学问和才能。所以,有道德的人是很少把从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称做是自己的见解的。
不良之徒无所营生,就整日琢磨鬼点子,损招用遍,坏事做绝。见到才子佳人之后自惭形秽,就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丑恶,极力美化自己的德性。殊不知,从他的装腔作势中,别人早就认识清楚了他的心肝肺,看出了他肚子中那几根拐股肠子。如此作为,于己于人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有什么样的思想动机,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达。所以,有道德的人是非常注意独居孤处时的行为举止的,以警惕稍有不慎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气。
曾子说:“十双眼睛盯着,一千只手指着,这难道不是令人恐惧的严厉吗?”
财富可以装饰你的房屋,道德却能够滋养你的身心,使你胸襟宽广,身强力壮。所以,有道德的人总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量力而行,不自卑自贱,也不攀权附贵抢功夺利。
【把握】 谦:通慊qiè,满足。
古贤所谓诚其意,不是思维西化后的人们所指的宗教式“信仰”,或不计代价的忽悠“理想”;而是指人对知识和真理的态度,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恰当掌握。这是中华整生逻辑思维与西方理念逻辑的根本区别。
不相信真理,而又惘顾事实,就谈不上“诚”。不诚,也就找不准当下的范畴之“意”。诚,是思与做、知与行合一的表现,不是宣传鼓动活动上的演讲辞,也不是例常会议上庸劣官员的讲话稿。
《大学》诠释十六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释诠】 所谓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必须先端正思维,是因为心里面有所愤怒,思维就不会完整;心里面有所害怕,思维就不会全面;意识上有特殊的喜好或偏爱,思想就会受到局限;心里一旦有忧虑,思考就不会周全。
只要思维与行为不一致,眼睛就看不到所视之物,耳朵就听不到所闻之声,舌头就分辨不出嘴里食物的味道。这就是为什么说要做到言行一致,必须先端正思维的原因。
【把握】 懥:zhì,恨;怒貌。
此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如果说仅仅是经验之谈,是对现象的描绘,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的话。那么,以思维直观,取代通常所言之眼见的“直观”,则是我们与其共同的认识:只有思维直观,才能真正描绘出完整而传神的事物原生象。而不是眼观的“象形”。
所以,当代的形式本体论,如果认识上升不到这一层,那么,必然不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