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掘摩罗子
欢迎沟通交流
古代文人士子读书是非常苦的,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当然《三字经》中还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都说明条件很艰苦,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可能将四书五经的圣贤之道最起码在道理上还不敢说在行为上‘一以贯之’融会贯通。一般这个时间要多长时间呢?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基本上要十年时间。董仲舒读书‘三年不窥园’,那是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再精研专修,最后能给汉武帝献上《天人三策》这样的文章,不是随便偶然的。周总理年轻时赋诗言志,‘面壁十年图破壁,不酬蹈海亦豪雄’,‘面壁十年’已经不简单是读书了,借用佛教禅宗达摩祖师嵩山面壁九年的故事,表明已经是修行了。毛主席立意新奇,独领一格,作了副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最怕一日曝,十日寒’,老人家一辈子把读书当作了生命,临去前还在看书阅报,可见其毅力之佳,就如同其在革命战争中钢铁般的意志一样震撼我们凡夫俗子的心灵。
读书读好啦干什么呢?还是要走出去,有句话叫‘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就是‘学而优则仕’,多数还是要做官的,但从当时环境看,如果想做更多更大的事,就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公众平台,那仕途可能是一个大众化的选择了!不像现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首选是经商做个资本家。仕途到顶,是‘出将入相’,像古代的范仲淹,近代的曾国藩左宗棠都是这种典型,基本上这也是千古文人的极致梦想,所谓‘封侯拜相’是也!不能再往上了,再往上就是造反当皇帝了!但范仲淹也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如果做不了官,宁愿做个医生,目的呢还是一个‘济世救人’,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奔着功名利禄去的,北宋张载就总结了四句话,作为读书人一生的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气势很恢宏,但到毛主席这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就了啦!
大家都知道古代读书人要读四书五经,但这是台面上的,明明白白放在那的,其实古代读书人还必备床头一种书,是用来修身的,叫《阴鸷文》,本来是道家一本书,但我国古代儒道同源,到后来应该儒释道三家合一,所以古代读书人是三教都要有所了解的!《阴鸷文》通篇讲‘福善祸淫’的道理,古代很有意思,人干坏事不用‘恶’,用‘淫’字。究竟什么道理呢?杭州西湖有副对联:‘百善孝当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古代认为淫为万恶之首,其实小乘佛教也是首先要戒淫,儒家修身更是提倡君子如玉守身如玉。十年刻苦读书,一门心思读书,自然不会犯淫了,这无形中等于守了淫戒。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更是戒律,做好啦能到达‘仁’的境界。
天下道理相通,像传统武功的站桩,一般而言,一天站十二个小时,要站满三年,中间不可有间断,无形中也是守了个淫戒。一天除去吃饭睡觉都在站桩,没有其他时间干坏事了。关于这个道理,我问过很多老师,没有一个给当面直接点透,不是入室的亲传弟子不随便告诉你。随便告诉了,怕年轻后学者轻视糟蹋了这个法门。但如果你真苦读十年书,苦站三年桩,也等于守了这个戒,无形中也是个功德。很多练太极拳的练形意拳的当然也包括练少林武当的,为啥出不了功夫?为什么小孩子反而入道快?我们大人成年人一定在这方面好好反省反省!还有为什么年龄大啦就不适合再练外家功?必须练内家功补充元气,其实都是这方面的原因。你身体已经破漏亏损不堪了,如果还按外家的拳架消耗的话,只能是早死,不可不重视呀!
道家总结人修行的时间,大概需要十三年多一点,‘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其中‘百日筑基’的过程尤其重视人要守淫戒,身要不漏,连丝毫的意淫也不可以,这样才能打好牢固的基础,其实就是‘炼精化气’的过程。为什么道家用‘炼’而不用‘练’呢?普通习武都是用‘练’,原因何在?从象形文字上讲,‘练’字五行属木从‘丝’从‘东’,而‘东’属于太阳升起生机勃勃的方位,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练习武功就要如丝缠树一样绵延细腻,而且一定要越练越有生机越得生趣。很多人习武,神气不足,不能得生趣,搞得枯燥乏味硬撑强行坚持,这肯定是出了叉子,这就不是‘练’了。而‘炼’就不属木了,属火,告诉我们修行就是要将自己放在熊熊烈火之中锻炼锤打,结果同样不能是烧死了,而是更得生机。道家有句话叫‘火中生莲’,这句话不得了,不只要经受住烈火焚烧的锻炼,还要生出清净的莲花。那什么是‘火’呢?其实就是‘意’,我们普通人起心动念,中医上叫‘相火’,道家讲‘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这个‘意’就是‘相火’。还有‘君火’之说,讲‘无意之中是真意’,其实就是讲人去除杂念私心的状态,当然这个杂念首先包括淫念。其实古书上也把‘意’称作‘龙’,所谓‘意如游龙’,神龙见首不见尾,可大可小,钻天入地,本事很大,《西游记》中把它人格化为孙猴子,会七十二变,还要做‘齐天大圣’,但最后‘悟空’之后才能修成正果。关于‘意’的正面作用,儒家有句话,境界很大,叫‘道出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意’可‘思入风云’,另造一天地世界,发展而来就是现在的艺术创作,写小说画画都是再造一个天地。既然‘龙’是‘意’,那‘虎’呢?‘虎’是欲,在道家尤其代表‘淫欲’,龙虎一旦出来,是要吃人的,其实就是讲人一破了淫戒武就白练啦行也白修啦!但古代不直接给你点破,原因何在,主要怕太容易得到的不会珍惜。大道本来至简至凡,但那都是过来人给咱们说破以后明白的。
这个‘炼精化气’的方法和过程,是任何人无论修习何种武功何种法门都要必须经历的,不可能跨越的。不论什么功什么拳,你早知道这个戒律,就早一点进步,晚一点知道晚一点进步。守不了这个戒,过不了这个关,要想到达‘一气贯通’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反反复复,最后可能连最初的意志都会消磨干净的。‘一气贯通’这个‘气’一定是‘炼精化气’这个‘气’,不是我们日常呼吸的这个‘气’,但与我们日常呼吸的这个‘气’有密切关系,古代道书武书上叫‘炁’,说文解字中也没有解释,通俗的说法就是‘能’,能量的意思。
现在医学已经证明,人的丹田部位是会呼吸的,只不过普通人在一般情况下感觉不到!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可以验证证明,很多人不承认人有丹田呼吸,用这个法子可以体验,那就是尽可能的憋气。在人强行停止肺呼吸的情况下,丹田会加强呼吸,补充能量。‘炼精化气’的过程一定要将肺呼吸慢慢变缓变慢,一步步转成丹田呼吸,形意拳大家薛颠在其《象形术》一书中详细描述了由外呼吸转成内呼吸的方法过程。其实佛教也有类似的这种法门,叫修安那般那,也就是修‘息’,‘息’就是人外在肺呼吸行将停止时身体五脏六腑呼吸的状态。
简单来说,人的生命就两种要素构成,一个是‘形体’一个‘意念’,但链接这两种生命要素的就是‘呼吸’。《佛说四十二章经》记:‘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可见从佛家看来,生命的关键在于呼吸。
调形,净意,锻炼呼吸,这是‘炼精化气’不可分割的三要点。究竟到最后怎么样才算‘一气贯通’?打个比方来说,‘一气贯通’后,人体就像一个充了气的皮球,气通了后就停了,不会再乱窜了,充了气的皮球,不会动不动漏气,也不会随便补气。套用佛家禅定的境界分类,应该是二禅的‘气住’,但此时练武者的心理是否到达二禅定生喜乐的境界,那就不敢说了,因为练武者并不是求得生理的解脱,而恰恰是执着于这个身体的能量,执着于运用这个身体的能量。一般习武者谁不希望‘劲透指端’一根指头定乾坤呢?!但历史上有很多武术名家超越了这个境界,给我们后人示范真正的以武入道!远一点如元明之间太极拳的张三丰祖师,以武入仙道,留下著名的《无根树》诗词,彻底点明了生命的真谛!近点如民国时期汇通形意八卦太极的孙禄堂先生,临终前欲知时至,对其妻子曰:仙佛约我一游,即安然而逝。八卦掌的董海川更是奇特,临终前躺在床前立起掌势口念阿弥陀佛而去!嘿!原来他还修佛教的净土法门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