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 先生(1895-1984),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早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1926年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1954年选为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金 先生授课常常晦涩难懂,学生望而生畏,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个学生听他讲课。 金 先生的学术造诣应该是很高的,否则不会有那么高的学术地位。但让笔者疑惑的是, 金 先生好像对哲学“玩世不恭”。有一次,一个学生问他为什么会对云里雾里的逻辑学感兴趣, 金 先生居然回答说是因为“好玩”,于是这个故事流传了开来。
哲学(包括逻辑学),称之为科学的科学,对大部分人来说高深莫测,对一般听众, 金 先生要说清楚喜欢它的道理不易被理解,但是这种高深的学问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可以挑战人的思维能力的极限,对于喜欢思考的人来说,哲学思辨如同一种智力游戏的总决赛,因此说它好玩,给它除去神圣的光环,倒也能让它接近百姓的普通见识。
但是如若流连于哲学这种“好玩”的学术精神,仅此裹步不前,那哲学就大材小用,那就成为哲学的悲哀。哲学变成象牙塔里的好玩学问,就如同玩物丧志,百无一用。
哲学其实是派大用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哲学就是思考任何问题的工具,即利其器的“器”,哲学是任何学问的认识论、方法论,是它们的基础理论。离开了哲学精神,就会坐井观天,就成为不了思想大家。
当代中国,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学科,很难出现思想巨人,简直是难于登天,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当代文化的哲学精神极其荒凉,而没有哲学精神,要想产生思想伟人就只能是天方夜谭和海市蜃楼。
没有思想巨人,这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也相应的死气沉沉,乌烟瘴气,因为这是一体的。参天大树离不开生机盎然的原生态的森林。
有人把思想伟人的产生,寄希望于中国的后来者身上。那么思想巨匠产生的根本必要条件是什么?
我认为它的起点是独立思考的精神。
这种独立思考还必须有持续的动力不断的将它推进,这个动力虽然离不开物质欲望,但它不能源自物质功利,因为物质欲望的功利是外在而不稳定和容易幻灭的,甚至会常常把人引向虚无主义,这个动力只能牢牢的依靠和抓住精神的绝对永恒的信仰。
这种精神信仰,就是民族的哲学精神。
西方文化产生的众多思想巨人,是源自西方文化的哲学精神,而中国是它的反面情况。
世界各地都有犹太人和中国人,但是彼此的精神创造力贡献却是天壤之别,根源就是精神的不同信仰气质,也即哲学精神的多寡。
在孔子身上,也有深刻的哲学信仰精神,但是孔子信仰的无条件性,又被孔子学以致用的入世精神对冲了,甚至被后者淹没了,并且被埋的很深,只有深入的挖掘,才能领悟到孔子最宝贵的信仰精神。
现在人们议论中国的教育问题很多,忧心忡忡,而它的根源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信仰精神,丧失殆尽。
没有信仰,任何知识的教育,都进入不了学生的心灵,知识成为一种异物,而人的躯体只是知识的临时口袋。知识不能融入进人的生命,知识只是如同一件普通物质,只能满足人的一次性可怜的自私性物质消费,这有多大的意义?
因此新的读书无用论像瘟疫一样的迅速蔓延。读书不再是代表精神的进取,因为不读书的人和只为了物质意义而读书的人,灵魂没有高下。
知识的掌握离开了信仰价值,最终会成为没有意义的无的放矢。就如同科学技术脱离了人类高尚的精神,还不如赶紧把科学技术毁灭掉。
为什么古代中国道德文章的科举学习,代代相传,中国文化一直对其乐此不疲,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学习是以人的精神价值的教育为核心。
同样是海归派文化大师,人们记住了鲁迅、梁思成、钱钟书,但是知道金岳霖的人不多,其他海归哲学家几乎是同样的命运。
这是什么原因?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哲学对人的信仰气质要求最高,而这恰恰是中国人的弱项。
哪一天,中国出现了哲学巨匠,我相信那一天中国会同时出现很多的,各个人文和自然学科的思想巨匠。
信仰的人有强大的意志,有信仰的哲学家,必定会以哲学的认识武器,去改造身边的世界,而这种改造的精神,才匹配哲学精神之最高的声誉。马克思就是这样的伟大哲学家。
让哲学停留在书本上,把哲学混同于为稻粮谋的普通实用知识学科,这就是今天中国哲学的凄凉处境。
不改变这种情况,而去大谈中国文化的振兴,就如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独立思考 阅读经典—— 苏州雨果书店与您交流思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