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子天道论》-有关何为刍狗
肖起国
(2011-08-19 21:10:12)
《老子天道论》揭天道之秘,识老子天机。
看真实的老子,实际的天道,道德之真谛,道生的一二三。
何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般认为这刍狗就是祭祀用的草扎的狗,这几乎成为了定论,有庄子这个权威的论述在此,几乎没有人敢于质疑。
小子却不以为然,因为庄子的论述怎么也和“天地不仁”挂不上边,如果象庄子在《天运》中所说的那样:“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qie)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cuan烧火)之而已。”就是说,人们对待这类草狗采取了极端势利眼的态度,有用时以其贵,无用时视其贱。如果天地也采取这种态度,这还是什么天地不仁吗?这就是典型的极端个人主义,简直就是爱者欲其生,恨者欲其死了。
大道无感无情,天地无偏无私,阴阳无知无识,五行自运自行,不表现出仁与不仁,怎么会对于一个草狗有那么复杂的感情哪?
我以为,“刍狗”,理解的思路可以有三条:
1、刍狗,不是象庄子所确定的那样是草扎的狗。刍狗是两个名词的并列,就是草和狗。老子道德经中有多处使用了这种两个以上名词并列的现象,如金玉,明白,惚恍,清静,安平太,并不都存在互相修饰的情况,金玉就是金和玉,明白就是明和白,刍狗就是刍和狗,刍和狗就是草和狗,草和狗就代表了植物和动物,综合起来刍和狗就代表了世间万物。
2、草扎的狗,庄子的文章是最好的理论根据。刍,大概有两类含义,其一与草有关系的词,而且大部分是与草有关的;其二就是表示不成熟的和幼稚的,与幼小有关的部分非常少,这就难怪人们会先入为主的向草靠拢了。其第二种含义明显的和雏的幼稚的含义相同。
3、刍狗,既不是草扎的狗,也不是祭祀的狗,更不是什么其他的狗,刍狗就是雏狗,就是幼狗、小狗、狗娃子。
由于有了庄子的解释,几千年来文人们都认可了草狗之说,根本就不加思考,不予辨别,不顾其是否符合逻辑和道理。
所以,根据全面分析老子的全句,我认可第一种解释,刍狗就是野草和幼狗。万物对于天地来说,就象野草和幼狗一样。百姓对于圣人来说,就象野草和幼狗一样。
对于人的身体的感觉而言,不仁者即麻木也。对于人的情感而言,不仁就是对于他人的喜怒哀乐没有感触之谓也。
麻木即不仁,不仁即麻木,严重的不仁故曰麻木不仁者也。过敏就是反应,严重的反应就是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与麻木不仁正好是一对反义词,如果对待同一事物时喜时恶,有好有恶,那就不是不仁而是过敏了。
不仁,是指天地本身并没有仁与不仁的感觉与情感。天健运不息,地厚德载物,万物为天地所有,天地并不感觉到万物的存在,天地只遵自己的正道而运行,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没有任何特别的关照。
如果认为天地不仁、无感、无情、无私,那就不能认可庄子的草狗之说;如果认为天地有仁,那才会有如庄子那样的解释。
那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可以解释为:
大道无感无情,天地无偏无私,阴阳无知无识,五行自运自行,不表现出仁与不仁,对待世间万物就象对待任何一棵小草那样,就像对待任何一个小狗那样,不偏不倚,无爱无恨,视一切众生平等。天地自运行其正道,与万物的需求无干。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