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庄周的梦想

夜莺 · 2024-02-02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忘我即自然,自然则不逐外而动,乃内不化也。无我即舍己从人、舍己而从众、舍己而利人利物,最大程度上忽视本体的存在,应时随潮而动,则己亦是弄潮人!

  1、《庄子·知北游》“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 其易也其唯大人乎!”儒家所倡导的“礼”制俨然已经背离了道德而自成体系,则现存的这个体系包含着依附、投降、屈节、谄媚、奸谀、狡黠、欺骗、自大、残忍等等与道德相违背的东西,它们已经彻底背叛了初衷,渐行渐远,而于此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返本归根、寻找本源或者出发点的氛围和机遇,无疑等同于痴人说梦,等同于千方夜谭,除了具备了鲜明的欺骗性的因素之外,鲜明的透露出它们丑恶的自私的欲盖弥彰的卑劣本性。这与历史上有名的“白马论”何其相似,故而可知它们的腐朽、没落、死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或者彻头彻尾地沦为别人的附庸,即新殖民地的奴婢思想和现实范畴。

  2、“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 犊而无求其故。”被衣的这句话中,正汝形,言正身也;摄汝知,言去有为、妄为、乱为也。如果忽视了这两个基本条件,即使能够做到“一汝视”“一汝度”那也是在正道之外、邪道之途,胡乱作为、每况愈下、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掩耳盗铃式的行为的由头,越发沉沦而不能自拔。那样则如何能自美于德行,如何能够自处于道行呢?

  3、《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普罗大众终生承受着别人的役使剥削却一定不会成功,一辈子困顿疲劳却永远不清楚自己的最终归宿,难道不可悲吗?人们说上面这种人不会死亡(存在的必要性和客观性)但这于自身而言又有什么益处呢?这样的人,代代相承,前赴后继,无止无休,所以谓之不死,充分反映了庄子对人们生活命运的慨叹同情之心。与这种理论相对立的便是所谓的“心灵鸡汤”一旦被“心灵鸡汤”侵蚀则自省觉悟是非常困难的,正所谓泥足深陷、难以自拔,因为“心灵鸡汤”就是陷阱,而人如果坠入陷阱,就会成为井底之蛙,满足替代了自知,狭隘替代了眼界与胸怀,自知和眼界与胸怀恰好是一个人觉悟开化的充要条件。弱势群体的弱点正是统治阶级或强势阶级严格防范控制、无限放大、精准发力、限制发展和壮大的焦点。它们需要的是恭顺和服从,它们反对的是抗衡与革命。

  4、“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隐即隐藏隐匿、乔装伪装之意。它们隐匿了真实意图而以虚假的诱惑的言辞让人陶醉沉迷而不自知不自觉不自省不自醒,它们处处炫耀自己的成就却决然不谈自己奴颜婢膝、见异思迁、自甘堕落、腐朽黑暗、被动挨打的事实。一个隐字成就了它们高高在上、耀武扬威;一个隐字奠定了人们忍辱含冤、孱弱无力;一个隐字才有了真伪、是非、善恶、正邪之分,所以大道被束之高阁,问题被稀释淡化,正所谓道隐而身屈。如果想是是而非非,那么就必须用事物的本然去分析、观察而求的明鉴,这便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革故鼎新的毅力、辩伪存真的智慧、光明正大的天性。

  5、“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有分别就因为存在同一性而不能分别,有争辩也因为存在同质性而不能争辩。本源上是没有分别的,也不存在争辩,但接下来的一句话是“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争论发生的根源在于现实中有自己看不见的一面,或者称之为暗流,或者称之为操纵,或者称之为故意,或者称之为推诿,或者称之为变异思迁,或者称之为变节投降,凡此种种必定造成新的不公和不平衡。如果用本源和支流这两种状态分析这句话,不分和不辩是同一的本源,如同时下所谓的原则,是统一的平等的至高无上的;置于结果或者现状部分的分与辨,实际上是对本源的一种颠覆,是一种违逆,是一种背叛,是一种滥用。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夹杂着许多人为设置的障碍,促使同一的本源逐渐裂变出分与辩的现象,因此有了阶级划分,有了利益争夺,有了革命战争,有了生老病死,有了转瞬即逝、转瞬即空的哀婉与喟叹。

  6、“知止其所不知,至矣。”能够懂得停止于自己所不知晓的境遇,那就是绝顶的聪明。“道昭而不道”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了。这两句话应该连接起来。大道的存在与施行是两个维度,智慧的大小与进退也是互为因果的选择,直至其所不知,止的是什么,止辩,止行,止思,止言;如果有幸让自己的认知和思维境界上升一个阶梯,也应该达到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的高度,则理想与现实,精粹与糟粕,进步与腐朽,谦虚与狂妄,种种镜像一目了然,又何必耿耿于怀呢?虽然其中含有祸与福的因子,但祸事由自大自满自矜所自招,本体滋生所应该承受的更多一点。至于它给别人造成的干扰好破坏,都在它死亡的咒语之中了。

  7、“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六合之外可以代表未知事物,也可以代表过去的时代;六合之内代表已知世界,也可以代表时世当下。对这两个维度存在不同看法,涉及存、论、议三个动词,存有存在的一是,论有描述的意思,议有议论争辩的意思。未知世界固然存在,既往历史固然存在,它们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应该正视它,并且客观的描述事实;对已知世界,对当下的社会实践,客观描述,真实再现,或者只进行事实判断,而不议论是非功过。这是一种处世技巧,也是政治生活中的生存法则,许多文人公知都这里寻找了自己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

  8、《庄子·应帝王》无名人关于“治”的有关看法“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为政者的心态是衡量政治作为与否的根本。听任自然的对立面是主观上的强烈的干预干扰和破坏阻挠,是一种极端自私恣肆的反映,希望对别人指手画脚,希望他人无条件无反抗无意识的顺从自己狭隘的主观愿望,这便是有为、强为、乱为、滥为,一切以压迫剥削多数人的权益从而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制度体制,没有任何一个社会阶级不会做出这样丧心病狂的选择。而合气于漠,以相同的属性论,则彼此是同一体,既然要求别人做到,则自己更应该率先做到;以相异的属性论,彼此都是相对于对方的外物,则自己没有理由和权力对“外物”横加干涉,逼其就范。达到以上两点,方能称之为顺从自安。而这句话的立意和结果的关键是无容私,摒弃自私主观的欲望,世界是美丽如画;而统治阶级从阶级利益、阶级壁垒出发,则会将普罗大众式微卑贱的、无反抗性的、必须而且一直用暴力机器奴役、剥削的对象,而从不以为然,自是自大,这样阶级矛盾便会日益尖锐,所以,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是顽强的,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狭隘的统治阶级在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它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统治阶级相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一种异端,所以它们自然脱离了民族性,而不应视为民族的一份子。《文子·道德》有云:“以道莅天下,天下之德也;无道治天下,天下之贼也。以一人与天下为仇,虽欲长久,不可得也,尧舜以是昌,桀纣以是亡。”可见统治阶级们对于人民的残忍性便是最直接的理由,最充分的原因。

  9、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老子为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演绎。至名无名、至誉无誉、至大无我的精神内涵和形象呼之欲出。如果借用这种标准去衡量统治阶级,在心理上是非常突兀的;那么用反方向的表现来处理同一事件,就一定会非常形象且生动:时时炫耀自己的统治领导地位,时时炫耀自己的作为功勋,试试炫耀自己的英明模范,于一个统治阶级而言是脱离人们的一种表现,于一个统治者而言,是自绝于人民的一种抉择。《文子·道德》对这种社会乱象的描述是:“法烦刑峻即民生诈,上多事下多态,求多即得寡,禁多即胜少,以事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犹扬火而使无焚也,以智生患,以智备之,譬犹挠水而欲求清也。”这是典型的以智治国模式,人为的制造各种矛盾,俟后又人为的解决矛盾,万不得已便戗杀发现、提出、议论矛盾的人,从而在一种混乱反复中苟且偷安、苟延残喘、以满足一己之私欲!人民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能有上述种种表现,足以证明这个统治阶级及其核心统治者尚未脱离低级趣味。它们自私自利,它们残暴肆虐,它们自取灭亡,正如文中将其比喻为虎豹、猕猴、豺狼、猎狗等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像这样的动物,怎么可以拿来更圣哲之王相提并论呢?

  10、自知者明,自知则无成见无偏见,故明。不自见,故明,一个不过于表现自己的人,是明智的表现。以第三者或者更高维度来审视,或许更可行,而不必太在意是非及是非的标准。

  11、《齐物论》是《庄子·内篇》中最重要也最难读的一个章节。齐物就是无分别心,就是将万物的关联性和所处的场景无限放大,彼此便成了孤立的存在。既然单独存在,那么它们之间隔阂巨大就无区别了,则它们的存在状态就变成相同的、没有拘束,没有对比,因任自然,冥杳无知无识,不需要刻意去求证,我们只有适应,只有顺从,这样才能从世俗的不均衡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让灵魂得到自由,让精神得到进一步放松,从而摆脱烦恼。齐一就是物我为一,将分别磨平变成类似,所以更多的可以以一种相对冷静的状态去开袋虚空中笃实的事物,忘掉自己,把自己作为万物的组成部分,方能达到物我两忘。

  12、千万要懂得收敛心性,不能自大自负,一个人生命于他人来讲是无足轻重的;所以,学会转身,学会止步,学会止于己所不知,你才能走的更稳健、更遥远,看的更透彻、更坦然。

  13、“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甚矣,夫好治之乱天下也!”恃强而骄,恃国而彪,上诚好知的“好知”绝对不可以解释为追求圣智,若如此,含有积极向上的无畏的品格;应该理解为自私自利的个人追求凌驾于万民万事万法之上,即所谓的人治社会。凡此种种无外乎贪欲不止和沽名钓誉、假公济私、师心自用之类。譬如自诩无我者,以圣人自居,以救世主自处,实则是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大权在握,可以为所欲为,为资本势力扫清障碍,为外国势力保驾护航,为王位声誉曲意逢迎,对已知的东西无法探究根源,对司空见惯的东西没有戒备、不敢怀疑、不敢否定,则终将陷于一种惯性的奴役和顺从,而假圣人的喋喋不休的理论束缚,早已经捆不住明智者的思维世界了。

  14、欲望本身会获得一定效果,但这种效果会引导并刺激欲望的泛滥,进而形成害人害己的利刃。自身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敌人,而且欲望难以收摄,则又称为自戕的凶器。根本没有回还的可能。纵容欲望,其实就是以残害他人他物为饵、牺牲自己为代价的一种鲁莽草率的过程。

  15、忘我即自然,自然则不逐外而动,乃内不化也。无我即舍己从人、舍己而从众、舍己而利人利物,最大程度上忽视本体的存在,应时随潮而动,则己亦是弄潮人!

  16、《庄子·列御寇》有“知道易,勿言难。”既难在自己是否真正体会领悟了道,更难在以自己的体悟的道审视这个世界的时候,道被非道所驱使,而让行道变成了一种不可能,自己却屈身在非道的氛围之中,眼巴巴地看着道缄默无语。她连一点申诉、辩解的机会都没有。此时此刻,自己的内心是不会得到安宁的,更何况她的施者与受者都是自己的同类;当终于决心抛弃这些牵绊的时候,当你的心灵封闭如同物化而无我的时候,当你的愤懑变得异常平静毫无波澜的时候,你的沉默难道可以证明你已经悟道了吗?虽然你的呼喊未必让现实向道的方向延伸或者向道妥协,但你信奉的道一定会让非道感到一丝丝压迫和不安。《文子·道德》对于道德的描述:“夫道德者,匡衰以为正,振乱以为治,化婬败以为朴”(这是一种顶层设计)“夫道德者,所以相生养也,所以相畜长也,所以相亲爱也,所以相敬贵也。”(这是一种社会实践)而道德终极要求相对于民生而言,则是“御之以道,养之以德,无示以贤,无加以力…御之以道则民附,养之以德则民服,无示以贤则民足,无加以力则民朴。”其中含有廉政、勤政、简政、俭政,善政、德政、亲政、和政,并且从反面给出了一种结果“不下则离散,弗养则背叛,示以贤则民争,加以力则民怨。离散则国势衰,民背叛则上无威,人争则轻为非,下怨其上则位危。”同时告诫统治阶级:道、德、俭、宽“四者诚修,正道几矣。”如果否认这种规律,那么“夫失道者,奢泰骄佚,慢倨矜傲,见余自显自明,执雄坚强,作难结怨,为兵主,为乱首,小人行之,身受大殃,大人行之,国家灭亡,浅及其身,深及子孙,夫罪莫大于无道,怨莫深于无德,天道然也。”古人诚不我欺也。

  17、“知道易,勿言难。”自己循道而行,千差万别,何必统一于人。只要不将自己所认为的道的认知强加于人,便是自然,便是顺遂,便是天道。既然身体已经化于道,道化己身,无言无我,方为正道。多言无益,道自渡人,道自废人,自累累人,勿易言道。《文子·道德》对统治阶级形而上学的道德体系、是非标准有着精准的预判:“天下是非无所定,世各是其所善,而非其所恶。夫求是者,非求道理也,(求)合于己(者);非去邪也,去迕于心者。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所谓是非也。”它们所谓的道德与是非标准已经变成了一种特立独行、变成了一家之言“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在意识领域的对抗已经无法消弭,所以《庄子·齐物论》对此有个精妙的总结:“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意思就是师心自用、自以为是、罔顾其余。这类人有个共同特征,即“神越者言华,德荡者行伪,至精芒乎中,而言行观乎外,此不免以身役物也。”夸夸其谈、行不顾言、追名逐利、私心泛滥。

  18、不逐物,无外失故无外刑(外在的迫害);内不化,无内动故无内刑(内在的焦虑);外化而内不化(或云化一),唯真人能之。《文子·精诚》篇中讲到“人无为而治,有为也即伤。无为而治者,为无为,为者不能无为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这与《道德经》中“无为而无以为”和《庄子》中的“无为而无不为”有相同相通的意境,但是更接近《庄子》的思想,这里,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阅读古籍的时候要认真体悟。“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在下则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亦远矣。”这里的“利人”实则是“利民”,因为其利远,所以既利益时下的人民,更将有利益于未来的人民,俗称“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如果在当世便做到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焚林而猎,饮鸩止渴,这样一定是断送了子孙的福报,断送了子孙的依靠,是一种舍本取末的癫狂的选择与做法,则何以利益千秋,一定会得到后世的唾弃与咒骂,则何以功利当下,一定会得到怨声载道与分崩离析的结局。人类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这样的例外。

  19、“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事物之间有对立面,有相同面,对立面和相同面在于质的区别与相同。从事物的对立面看不到相同面、相同点,从相同面或相同的角度来分析就会有有所认知和了解。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对立面也可以互相印证,即因彼之是而正己之非,因己之是而正彼之非。可惜这种豁达宽阔的心胸不是每个人即使自诩为无我的人所能轻易做到或者真正做到的。“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在这里,庄子表明了矛盾是非是共生的;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则是非正误美恶都有其存在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印证,在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基础上,促进事物本体的进步,这才是懂得大道的关键。而如何看待这种正义性与负能量之间的鏖战,大抵可以反映出这个现实的世界或者现实的社会环境是进步的呢,还是倒退的呢?是光明的呢,还是黑暗的呢?是自我壮大呢,还是自掘坟墓呢?《文子·上德》开篇中讲到:“主者,国之心也,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即百节皆乱”可以将其理解为民族精神、民族信仰、民族力量,而不是局限于统治者一己之身,虽然昏聩的统治者一定程度上可以干扰、改变、蹂躏统治阶级继而破坏民族意志但绝对不可能左右历史发展的规律,即固本清源,即革故鼎新,即大浪淘沙。如果“操锐以刺,操刃以击,何怨于人?”这就是咎由自取,这就是福祸自招,这就是作茧自缚;而这样的人,何谈治身,何谈修德,何谈美誉?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吴铭|卿等佳人,奈何做贼
  2. 对关于淮海战役争议问题的一点看法
  3. 文学广播与新时期文学的传播与转型——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为例
  4. 常征|胡锡进这次捡到了枪?
  5. 老辈当年担心啥
  6. 伟人智慧12条,精辟!
  7. 从卷王失败开始说起
  8. 打工人的怨气和阴阳怪气的职场表情包
  9. 河南也曾发生“马树山案”,作为一名退休的老纪检谈几点看法
  10. 庶民警醒识真理
  1. 李克勤|林彪的条目不能这么写,这样是不能向后人交代的:黄克诚大将的话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
  2. 不停地诉苦,用意何在?
  3. 聊聊原“火箭院长”王小军
  4. 吴铭|卿等佳人,奈何做贼
  5. 恒大, 还过个屁的年!
  6. 吴铭|华尔街正在搬家
  7. 毛主席亲自免去她的职务...
  8. 李昌平:减产这么严重,还要再分田单干吗?
  9. 对关于淮海战役争议问题的一点看法
  10. 吴铭:不打自招,自相矛盾
  1. 祁建平:走“邪路”是当前最大的危险
  2. 郭建波|关于二月逆流的历史考察
  3. 解密90年代:为什么会成为一段最残酷的历史?
  4. 统一台湾为何困难重重???
  5. 狼烟四起,大反噬来了!
  6. 一帮混蛋
  7. 一帮蠢猪
  8. 吴铭:尼克松为什么会后悔访华
  9. 朝鲜半岛,为什么脱离中国?
  10. 很多专家不如小姐,有八大理由!
  1. 毛主席亲自免去她的职务...
  2. 刚刚,一场最诡异的袭击
  3. 吴铭|卿等佳人,奈何做贼
  4. 美国既然在衰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蜂拥而入?
  5. 聊聊原“火箭院长”王小军
  6. 吴铭|华尔街正在搬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