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中华之和
——中医看世界【28】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就是“和”。近年来,“和”更是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直接诉求,对内要建设和谐社会,对外主张建立和谐世界。但是,对于这个伟大的“和”,中国人一直被儒家的错误解读所累,如果没有中医的“和”解,或许将永远失去对“和”的正解。
一说到“和”,人们想到的,往往就是《论语》里面 孔 先生的那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后人对这句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最后,归结为“和而不同”,成为很多 “正人君子”的价值标准。然而,这个“和而不同”,实际上是一种精神鸦片,腐蚀了中国人两千多年。
这个“和而不同”,一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不对呀。是的,在一个自然的环境里,当然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姿。但是,自然界的这种百花齐放,它的前提是相同物种群落的同一性,如果没有这种群落的同一性,就不存在不同物种群落之间的差异,【没有群落的物种是不能够存在的。】也就不存在什么“和而不同”。
同样,对于人类,不同的族群,之所以能够以不同的姿态,同时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也是因为同一个族群必须保持一个共同的文化,起码必须有相同的文化信仰。如果没有这种族群的文化同一性,就不存在不同族群之间的差异,【没有族群的“君子”是不能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也就不存在什么“和而不同”。
对于一个国家,它存在的前提和意义是它的文化必须区别于其它的国家,这种区别,是以本国的文化统一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种国家文化的同一性,就不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那就没有了国家的界限,那就完全的相同了,还说什么“和而不同”呢?
儒家的“和而不同”,还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儒家的“和”是一个要实现的目的,或者说是一个“和谐”的状态。但是,任何一个“和谐”的状态都必须是以同一性为基础,而不是以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为基础。因此,儒家的“和而不同”,实际上意味着永远不能实现“和谐”的状态。中国两千年的反复动乱,就是最好的实证。
如果把儒家的“和而不同”与它的“中庸”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看出其中的悖谬。所谓“中庸”,就是不站在矛盾双方的任何一方,而是站在矛盾双方的中间。但是,站在矛盾中间,并不是要消除矛盾,而是指望矛盾双方放弃斗争,都做“君子”,“和平”共处。所以,毛主席说,孔子的那些话,每一句听上去都不错,但是,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那么,正解的“和”是什么呢?就是中医的“和”。中医的“和”,是“中气”的旋转运动,是一种主动保持系统平衡的能量,其意义主要不在于“和谐”的状态,主要在于达成“和谐”状态的手段,这个叫做“和”的手段,有时是“甘草人参”,有时是“乌头附子”,有时甚至是“蛇蝎砒霜”,目的是要恢复身体阴阳的相互转化运动,也就是身体的运动“和谐”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和”。这样“和”出来的阴阳平衡状态才是真正的“和谐”状态。
中医的这种“和谐”的状态,和儒家的“和谐”状态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医的“和谐”是三“气”的运动平衡,是“中气”为枢轴的阴阳旋动,【如果没有中气的枢轴作用,阴阳就会变成一升一降的直线运动,那样的话,世界就不会有稳定形态的物质和生命。】而不是阴阳双方静止的对立统一。
中医的这种“和谐”理论,应用到一个国家文化系统,就是人民不再以两个对立的阶级身份统一于一个国家,【实际上,如果没有象西方那样的统一的超限信仰,两个对立的阶级必然有两种根本上对立的文化。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只是政权的统一,而不是完整文化的统一。】而是全体人民都以劳动者一个身份统一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文化。【比如社会主义国家,地主资本家阶级全部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这个全体劳动者统一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所谓国家的和谐,就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相互转换运动,达到平衡的状态。实现这个平衡状态的关键力量是“教育”的枢轴作用。【这个教育,不是现在这种重学术轻信仰的所谓现代教育,而是毛主席时代那种以信仰带动学术的和谐社会“核心驱动力”教育。】这样的“和”才是中华之“和”的正解。
辛卯年三月二十五
关键词:中华文化 中医 儒家 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