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登制造业王座?
一项研究显示,美国把制造业大量外包给中国的时代即将结束。该研究预测,美国制造业将在未来五年里复兴。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此份报告预测,到2015年,美国可能略微领先于中国,成为最终面向北美销售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基地,这是基于美国生产率的良好增长,以及尚属低廉的工资。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很多地区的薪资正迅速上涨,结果是,除非是为了在巨大的中国国内市场上销售,外国公司越来越没有动力把生产基地设在中国。
美国政府想必会欢迎这份研究。在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为经济持续改善所拟定的诸项计划中,美国制造业的复兴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然而,该研究所预测的美国制造业的时来运转,似乎不足以让美国重夺世界最大制造国的桂冠。这项桂冠美国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直到去年被中国夺取。
波士顿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哈尔•西尔金(Hal Sirkin)表示,未来几十年,中国工业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庞大需求”,将足以让中国继续在头把交椅上坐一段时间,因为这些商品大多将由设于中国本地的工厂供应。
西尔金表示:“所有迹象都表明,美国仍将是(制造业领域)实力强大的老二,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如西欧国家。在西欧,经济趋势不那么乐观。”
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驻院研究员约翰•马金(John Makin)表示,对美国制造业崛起的预测,与美国企业的发展潮流相符:更多的美国企业正在调整方向,转而生产“可以以节约劳动力的新科技制造的、更为精密的产品”。
美国第二大钢铁制造商纽柯公司(Nucor)首席执行官丹•迪米科(Dan DiMicco)表示,得益于美元疲软,未来十年,很多美国企业都拥有“巨大机遇”来扩大本土制造规模。
根据咨询公司环球通视(IHS Global Insight)的数据,去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1990年,中国仅占3%。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上述研究显示,未来五年,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成本估计将每年上涨17% ,而美国的涨幅将仅为3%。过去20年,中国工厂工人的平均生产率已提高十倍,但仍不及美国同项指标的三分之一,从而抵消了中国的低工资优势——中国工资通常仅为美国十分之一。
雇工成本通常占制造业总支出的20%-30%,而购置设备等其他成本,在中国往往并不低于其他地方,因此,到2015年,在许多面向美国市场的产品制造方面,中国不大可能拥有相对于美国市场的成本优势。
这项研究还显示,看上去在美国生产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包括那些生产批量小、存在许多设计变化的产品,例如建筑机械和家具。而那些大批量生产、制造工艺相对固定化的产品,如手机和电视,将继续在中国生产——包括那些最终在美国销售的产品。
译者/梁艳裳
但近来情况逐渐发生改变。从去年开始,美国主要企业接连发布把海外工厂迁回美国的计划。建筑设备、玩具、家具等传统制造企业回归美国的现象尤为明显。
- ▲美国制造企业正在把技术工厂迁回国内。另外,中国正在成长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温床。图为,美国密歇根州福特汽车工厂。照片=Getty Images Multibits
第一季度美国制造业实现9.1%的高增长,创下了所有产业的最高增长率。但同期美国经济仅增长1.8%,制造业正在独力挽救美国经济。
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制造业。“美国制造业迎来复兴?”、“‘美国制造(Made in USA)’时代是否再次来临?”从结论上看,答案是肯定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内工资迅速上涨。
◆中国工资涨幅超过美国5倍,生产效率不到美国三分之一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分析称,目前美国制造业工人的时薪为22美元。而中国工人的时薪为2美元。单单从工资看,中国生产成本只有美国的9%。
但到2015年两国的工资差距将几乎拉近。中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每年增长17%,而美国工人工资仅增长3%。去年中国上海的工资水平接近美国密西西比的50%,到2015年将进一步接近至70%。换言之,中国和美国的工资差距缩小到30%左右。
以制造业为例,在生产成本中工资所占比重最高,达30%。也就是说,从工资水平看,中国产品的价格比美国产品只便宜10%左右。考虑到为语言沟通和运输花费的费用,“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魅力进一步减弱。
如果再考虑生产效率,“美国制造”的地位更是无人能撼动。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但仍不到美国工人的三分之一。此外,人民币不断升值,因此中国和美国的工资差距将日益减小。
◆美国政府和工人的不断努力
进军中国的工厂回归美国,离不开美国政府和工人的努力。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各种制度,吸引企业把制造业工厂迁回美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州是密西西比州、南卡罗来纳州、阿拉巴马州等。这些地区作为针对美国市场的低成本生产基地,逐渐具备竞争力。
卡特彼勒公司在温斯顿塞勒姆市提出的1435万美元奖励政策的诱惑下,决定在该市东部建设工厂。日产汽车公司根据尖端技术汽车项目(Advanced Technology Vehicles Program),获得了联邦政府14亿美元的贷款。至此,日产筹集到在田纳西州建设新工厂所需费用(17亿美元)的大部分。
美国工人和工会为了使工作岗位回到美国国内,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接受灵活的就业、工作方式。福特汽车公司计划在美国创造2000个工作岗位的背后,是因为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签署了一小时14美元的新工人入门工资协议。
◆中国再也不是唯一选择
即使美国迎来制造业复兴,中国也不会丧失制造业大国的地位。首先,中国拥有超过13亿的人口,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顾客的商品,理应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其次,虽然越南、泰国、印尼的工资低于中国,但在供应链、道路等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和熟练劳动力方面还不是中国的对手。因此,劳动强度较高且小品种批量生产的纤维、服装、普及型电视等产品更适合在中国生产。
但面向美国市场的企业有必要重新审核总生产成本。现在在美国也能以可接受的工资条件建立工厂,而且还能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预计,尤其是家电产品、建筑设备等劳动密集度较低且多品种少量生产的产品,5年后在美国生产比在中国生产更有利。
韩国企业也要密切关注中国的工资涨幅和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将此当作构筑有效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机遇。
美国62年来有望首次成为石油产品净出口国
环球网记者朱盈库报道,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30日报道,美国汽油、柴油和其他以石油为基础的燃料出口正在迅猛增长,有望在2011年成为石油产品的净出口国。据悉,62年来,美国一直都是石油产品的净进口国。
报道称,新兴市场需求膨胀,加上美国国内经济活动走弱,使得今年美国燃料出口超过进口,颠覆了历史常态。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29日发布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美国汽油、喷气燃料等各种燃料的出口量为7.534亿桶,而同期的进口量为6.894亿桶。
报道认为,美国燃料出口超过进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很多年来该国一直是一个贪婪的能源消费国。美国不仅从中东大量进口原油,还从欧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方大量进口成品燃料,为国内的工厂和汽车提供动力。
2005年时,美国石油产品的进口量还超过出口接近9亿桶。从那时候以来,这一差额一直在稳步缩减,并在去年11月完全消失,这在数十年来尚属首次。分析师称,美国不会很快摘掉“净出口国”的标签。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