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志刚强调:“我们是一个纯国企。”尽管罗汉厂大部分仍然保持着国企的身份,但像济南二机床这样,仍然保持最初的体制,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大概仅此一家。更离奇的是,这样一个看似落伍的企业,却通过参与全球竞争,实施“交钥匙”服务,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由过去的分包商变为总包商,由配角变为主角,确立了在国际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被誉为世界三大冲压装备制造商。】
中国工业报编者按:新常态与老格局同在,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分羹。走过黄金十年的中国机床行业面临着异常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动,哪一条战略路径通向未来?有人高举智能制造的大旗,有人已经扬帆出海远征欧美,还有人布局专精特的定制机床。总之,在尘埃落定之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激发行业对战略思考的热情,本报特推出机床行业系列观察,算是抛砖引玉。此为第一篇。
推荐阅读: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十八罗汉”是中国机床行业不可磨灭的记忆。“一五”时期,在苏联专家建议下,国家对部分机修厂进行改造并新建了一些企业,其中有18家企业被确定为机床生产的重点骨干企业,业内称为“十八罗汉”。
两年前,中国工业报记者在山东德州采访普利森集团,这是一家已经改制为民营的机床企业。彼时,机床行业市场下滑态势已明,重型机床成为重灾区。谈到对行业未来走向的看法,该集团董事长陈声环说:“你见过机床厂倒闭的吗?”
在最近的这一轮市场低谷中,确实有一批规模较小的作坊型企业退出了市场,这些企业悄悄地走了,正如他们悄悄地来,行业里很难留下多少印迹。再看当年的罗汉厂,依然是行业的中坚,不论是产值问鼎世界第一的沈阳机床,还是产品打入国际高端市场的济南二机床。但这只是罗汉厂生存现状的一面,另一面,则是一些当年叱咤风云的行业排头兵市场断崖式下跌,甚至停产,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
1997年机械部撤销后,从归口管理上,原来戴着“部属企业”光环的罗汉厂被下放到省级政府甚至是市级政府。而在国民经济众多部门中,装备制造行业也是较早迈出市场化步伐的,到今天,国际知名的外资机床制造商几乎无一不在中国布局,其中多数拥有本地化生产和研发的能力。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但为什么没有主流机床厂倒闭?陈声环说:“处境再艰难,当地政府也会托着机床厂,因为不能倒闭。”
戴着镣铐的舞蹈
过去的一年,我国机床行业企业产销下滑、库存增加,亏损企业超过四成,在受冲击最大的重型机床行业,一些企业下滑超过80%。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惠仁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在这一波市场下滑中,长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罗汉们受冲击最大,有的甚至成了僵尸企业;与此同时,部分优秀的民营企业却在逆势上扬,不断爆出亮点,非常活跃。”
如果比较行业的大集团和民营企业,两者各有优势。大集团的优势在于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雄厚基础;而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体制、机制更活,且没有历史包袱。“现在来看,在经济新常态下,体制机制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传统优势则呈现边际效应递减。”陈惠仁说。
背着包袱前进的罗汉们就要成为明日黄花了吗?现在下结论显然为时尚早,但不少人对罗汉厂的未来充满忧虑。例如,坊间经常有人调侃:沈阳机床是中国机床大而不强的缩影。甚至有人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十年后,我不知道中国的机床企业还能剩下几家。说这话的是一家模具制造企业负责人,该企业通过自制机床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成为该细分市场世界范围内的最大供应商。
那么,罗汉们怎么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未来呢?在4月份的中国国际机床展CEO论坛上,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说:“2002年,集团管理层在讨论发展战略的时候,选择了先做大后做强。因此,过去十年我们走的是先大而后强的道路,这与沈阳机床的历史相关。沈阳有机床之乡的美誉,承载了替代进口的历史使命。”
沈阳机床集团是由3家罗汉厂合并而成。当年,生产卧式车床、专用车床的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钻床、镗床的沈阳第二机床厂,生产六角车床、自动车床的沈阳第三机床厂,共同组成了沈阳机床集团这个行业巨无霸。后来,沈阳机床又兼并了以生产镗床和铣床闻名的罗汉厂——昆明机床,一身集4家罗汉厂,沈阳机床集团在中国机床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011年,也就是中国机床行业黄金十年的末期,沈阳机床集团在美国加德纳公司的权威统计中以27.83亿美元的产值问鼎世界第一。秉承“先做大后做强”战略的沈阳机床集团在最近几年的市场调整中同样面临困境。从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沈阳机床(000410)4月底公布的一季报来看,净利润由正转负,资产负债比例超过88%;另一家上市公司——昆明机床(600806)去年的年报显示亏损超过2亿元,昆明机床去年的营业收入不到9亿元。
如何适应新常态?整个行业都在看沈阳机床。同样是在4月份的中国国际机床展上,沈阳机床向外界展示了一系列战略调整的举措。
4月20日,沈阳机床发布跨界IT、金融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与神州数码及产融结合的光大金控分别成立投资公司与云科公司,开启5D工业时代;与中国黄金集团打造珠宝高端智能制造基地;与国开行签订战略协议,探索跨界的、直接的、以“联姻”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总体战略布局和模式创新;与神州数码、工信部标准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公司发起成立“中国制造2025创新联盟”;与重要客户进行智能工厂项目签约。
关锡友表示,目前以i5智能机床操作系统为基础打造的“i平台”,将机床加工领域的设计、制造、服务、供应链、用户等环节集成到云端,改变传统的单机生产模式,用“互联网+机床”的思维构建一张智能机床领域的互联网。沈阳机床计划打造集“智能制造”和“云制造”概念于一体的信息集成平台——i平台。
不难看出,沈阳机床正在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施智能产品升级,并开展从工业制造商向智能制造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型。
与沈阳机床炫酷的战略转型方案相比,另一家罗汉厂——济南二机床的运作波澜不惊,却尽显大国重器的沉稳。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志刚强调:“我们是一个纯国企。”尽管罗汉厂大部分仍然保持着国企的身份,但像济南二机床这样,仍然保持最初的体制,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大概仅此一家。更离奇的是,这样一个看似落伍的企业,却通过参与全球竞争,实施“交钥匙”服务,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由过去的分包商变为总包商,由配角变为主角,确立了在国际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被誉为世界三大冲压装备制造商。
近年来,济南二机床的福特项目在业界很受关注。目前,福特汽车在美国的4个工厂,先后6次购买了济二的7条高速智能冲压生产线、2条落料线。持续订货标志着济南二机床冲压自动化技术、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水平。据悉,目前第8条线正在洽谈。
对于未来的发展,张志刚的看法是:中国机床工业到了由大到强的转折点。怎样才叫“强”?必须是产品门类系列齐全,不断推出高端产品,引领产品发展方向;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上,与技术领先者竞争,在全球市场拥有较高的占有率;价格上,不以低价取胜,同时员工收入高、福利好。
他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短板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职业精神上,行业普遍缺乏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反观先进的德国和日本,这些国家的机床企业都具有严谨、细腻的专业精神,已经实现了从“产品”到“工艺品”的提升。
观察沈阳机床和济南二机床的战略动向和实践成果,尽管在体制和机制上不占优势,但只要企业要重新进行战略定位,罗汉厂未必没有第二春。起码从现在的态势来看,罗汉、外资、民营各有千秋,谁也不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重型机床的救赎
在当年的“十八罗汉”当中,重型机床占据着四个席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中包括武汉重型机床厂、北京第一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后来更名为齐重数控。
如果按产值计算,十八个罗汉厂里,重型机床能分到一个席位就不错了。之所以十八有其四,这是重型机床的特殊地位决定的。重型机床属于极限制造,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扮演者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这是这样一个战略型产业,却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寒冬。
2014年,国内重型机床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销售水平仅仅相当于2011年的51%。同样是2014年,我国主要重型机床的进口额只相当于2011年的75%。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机床工具行业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调整。”陈惠仁说,“而重型机床行业的调整则在2010年就开始了,比整个行业早一年开始了下行。与2010年的高峰相比,重型机床企业的产销水平已经跌至两到三成。”
对于重型机床行业成为重灾区的原因,他分析说,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重化工业高速发展阶段已经结束或者趋于结束。
过去十年,能源装备、原材料、基础设施及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拉动了重型机床行业的发展。当时,行业里最火爆的产品也是重型机床。
“经济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头两年,还有人在等着市场恢复,但那是不可能的,这一阶段已经过去。”陈惠仁说。
四大罗汉能否突出重围、自我救赎?
武汉重型机床厂最具代表性。武重是我国“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156个重大项目之一,也是我国重型机床厂里产品系列最全的企业,研制出了世界规格最大的28米数控立式铣车床、国内龙门最宽的数控龙门镗铣床等装备。
2011年,武重被纳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旗下。谈到武重目前的经营状况,该公司董事长杜琢玉说:“宏观经济下行造成的市场需求萎靡只是外因,从武重企业自身来说,商业模式、发展理念守旧是重要原因。”
他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自2013年年中上任以来,就开始了马不停蹄地转型调整。“转型升级要顺应市场,打造消费者价值和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并且激发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改革、调整、转型、扩量、降本、增效。这是杜琢玉提出的“12字方针”,也是他为武重走出困境开出的“药方”。按照新的战略布局,重型机床在武重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将会下降,只占六成左右。而另外四成是加工、铸锻和非标机床的制造。
2013年的CIMT展会上,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破天荒地没有带来实物参展。在这个业内最重要的展会上,不带机床来的齐二成为行业议论的话题。
现在,有迹象表明,经历了市场严重萎缩和重大人事变动的齐二慢慢步入正轨。4月20日上午,齐二机床自主研发的高速落地铣镗床和数控卧式镗床在CIMT2015展会上亮相。
据悉,齐二机床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高校的技术与人才资源优势,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同时,为了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齐二机床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近几年,齐二与德国罗特乐公司就高档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与意大利FMT公司就大型数控导轨磨床、与瑞典AP&T公司就重型数控油压机、与日本阪村株式会社就高速精密自动锻压机、与美国环球公司就精密数控卧式铣镗床进行合作。通过引进世界领先的源头技术、合作生产,经消化吸收再创新,使企业掌握国际先进技术,扩大了产品品种、提升了产品水平,实现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出口欧洲、印度,高速精密自动锻压机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大型立、卧车出口德国、韩国等地。
齐二机床还先后研发制造出了用于航天领域的大型环缝焊接专机,用于大飞机制造的数控龙门铸锭组合铣床,用于汽车行业关键设备的重型多工位自动化冲压生产线,以及用于汽轮机和电机行业的转子槽专机和电机槽加工专机。
东边不亮西边亮。重型机床行业的罗汉们显然已经看到并接受了重型机床市场不断萎缩这一事实,并且在积极转型。重型机床业内人士经常笑言:做一台死一台。因为该产品理论上是没有使用年限的,而且市场需求不大。在这一领域,欧洲传统上的优势企业早已显露颓势,不少企业被中方并购。市场小了,这是客观上的困难,但重型机床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仍在,积极探索其它领域的专机研发制造,扬长避短,才是未来的出路。
●记者手记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济南二机床的一名老员工告诉我,同城的济南一机床曾是他们羡慕的对象。位列“十八罗汉”的济一以与日本马扎克合作而闻名,利用OEM方式出口,迅速提高了该厂的工艺技术水平。据说当年,济一的机床产品检验齿轮噪音,不仅考核分贝数,还要听了“悦耳”,标准不可谓不苛刻。其时,济一产品大量出口,确实风头无两,正如今天的济二,应了风水轮流转的老话。
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济南一机床解除了与马扎克的合作,引进技术又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逐渐衰落。最困难的几年,工厂停产了。最近两年,济一又开始生产并在展会亮相,有否极泰来的趋势,希望济一能重振雄风。
另一个罗汉厂——南京机床厂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与德国公司合作生产中小型数控车床并转让技术,条件相当优惠,大大提高了南京机床厂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但后来改制几经折腾,到现在也没有恢复元气。
罗汉厂的境遇大抵如是。
岁月流转,载浮载沉。前几年,有媒体评选出“新十八罗汉”,既有老罗汉,也有新鲜血液,但商业化语境下的榜单总是能有多个版本,叫人莫衷一是。
其实,现在业内人士也不太爱提“十八罗汉”了,毕竟是陈年旧事。但偶尔回望当年的光辉岁月,仍然心中充满了憧憬。毕竟,中国机床行业如果有百年老店的话,大概率会首先从这个群体里诞生。当然,谁都知道,得一时风光易,做百年老店难。
为什么做百年老店难?盖因潮起潮落、盛极而衰是历史常态。但也不是没有例外,装备制造行业的百年企业早已出现,罗汉们要想保持今日的辉煌或是重现往日的风光,不妨去看看这些成功的案例。机床行业是独特的,但企业运营是相通的。
最后,想起晏殊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链 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