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为鸿蒙系统成为舆论热点。微内核、方舟编译器、性能提升60%、兼容安卓应用、打通所有平台成了后来提到鸿蒙系统必提的五大关键词。
华为微内核和新编译器是原理性的胜利、五年后鸿蒙基本替代安卓、华为让谷歌无法淡定等论调充斥舆论。
目前,对鸿蒙的一些说法恐怕脱离实际。
华为鸿蒙采用微内核可能不会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国内几乎所有媒体在提到华为鸿蒙采用的是微内核的技术路线时,都会强调微内核更先进、代表着未来、性能也更强、扩展性非常优良。但就目前实际使用的操作系统而言,采用微内核的操作系统在性能上并不占优。
微内核、宏内核可能多数人并不熟悉,但是Windows系统大家几乎都用过,Windows系统的内核就是一种微内核。与Linux相比,Windows几乎没有性能优势。
以最强调性能的超算领域为例,2018年宏内核的Linux则完全垄断了超算Top500的操作系统。
因此鸿蒙采用微内核可能会具有一些优点,但是我们不宜夸大这种优势,最终鸿蒙会具有怎样的性能体验还是要看华为针对它所做的优化,而非因为它是微内核所以肯定性能强。
采用微内核之后生态管理的压力会更重
宏内核,就是把系统所需的很多部分都集成进内核。以Linux系统为例,进程、线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驱动、网络协议等等部分都在内核里。
微内核,就是内核中只有最基本的调度,把其他系统模块都做成内核外的一个进程。
从原理上说,微内核要比宏内核灵活,更方便修改(宏内核也并非像少数媒体所说的几乎无法修改)。
而积木式的微内核就要容易地多,无非是移出一块,再用新的一块进行替换即可。
不过这种方便很大程度上对厂商的生态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Windows在安装了较多软件或者流氓软件之后,系统会变得卡顿,即使卸载这些软件也无法完全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这就是由于Windows的微内核允许软件厂商将启动项等内容写入系统进程造成的。随着这些“外来积木”的加入,微内核难以避免的会变得越来越大,速度严重受影响。
而安卓系统尽管让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分别跑在各自的虚拟机中,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安全风险和生态管控的难度。但是应用软件因为可以直接使用一些系统的中间件,开机自启以及未经授权录音录像等问题也是一直反反复复。
如果华为使用了微内核,在不如微软和谷歌强势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生态管理,这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方舟编译器兼容性如何是个问题
根据PPT,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智能手机在系统运行速度上比前者高60%!
但是这并没有说腾讯的软件可以不加修改的直接通过方舟编译器编译后运行在鸿蒙系统之中,也没有说与谷歌原来的zygote编译器编译时的命令和参数保持一致,当然经过方舟编译器编译的程序能否跑在普通的安卓系统里也是一个未知数。
同时反过来说,鸿蒙按目前的消息是兼容安卓,但是不是所有应用软件都能够不加修改的运行在鸿蒙中?
这些问题都是中小软件公司决定向鸿蒙平台迁移或者开发方舟编译器版本时考虑的主要问题。不解决好,软件商就会有后顾之忧。
另外,世界上自己编写相应编译器的公司或者团体并不少,比如英特尔有ICC,申威有SWCC,龙芯有LCC。然后,像ICC之流由于软件兼容性等原因,只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得到了应用,被广泛应用的是GCC。
对鸿蒙进行赞美和表扬无可厚非,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支持华为循序渐进的解决可能面临的这些问题也很重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