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个群里拿国家扶持玩“沸腾体”、“厉害体”,发此文)
多年前,ARM服务器被业界炒的火热,被热炒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的RISC-V,ARM服务器CPU被诸多行业人士看好,并认为有希望取代X86,或侵蚀部分X86服务器CPU市场。AMD、高通、博通等一大批知名公司相继参与,仿佛ARM将在服务器领域复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成功。
然而,从实践上看,ARM服务器CPU的市场表现非常惨,用户对ARM服务器的反馈并不好,众多曾经押宝ARM的厂商也难以为继,在高通之前,博通、AMD以及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已经放弃ARM服务器CPU,AMD把重心转向X86 CPU,博通则把自己重金开发的ARM服务器CPU直接卖给了凯为。一些小厂在推出几款ARM服务器CPU之后,就听不到后续消息了。就全球范围来看,ARM服务器CPU正在退潮。
在这种大环境下,华为依然执意搞ARM服务器,并与成都政府签订鲲鹏生态基地项目合作协议推广ARM服务器。出现这种反差原因何在?
商业前景黯淡使高通AMD放弃ARM服务器
高通、AMD之所以放弃ARM服务器CPU业务,根源就是ARM服务器CPU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从CPU的性能、功耗、生态、成本来说,相对于X86 CPU没有任何比较优势。
就性能来说,一些厂商在PPT上鼓吹超越英特尔,但这是用48、64核CPU战英特尔14、28核CPU的结果,单核性能只有英特尔一半。实践证明,单核性能上不去,盲目堆核心数没意义。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I3默秒全”、“1核有难7核围观”。盲目堆48、64核还有两个副作用,那就是导致芯片成本贵和芯片多核性能损失大效率低,以华为鲲鹏920来说,实测双路48核CPU,spec rate分值每个核的平均分值只有单核情况的50%左右,性能损失严重。这是个别商业公司虽然宣传自己的ARM服务器CPU比业界标准高25%,但实际上是在商业市场依然被X86吊打的原因之一。
就生态来说,ARM在服务器上与,MIPS、SW64、Power生态是难兄难弟,面对X86都被吊打。虽然多年前行业里就鼓吹ARM服务器生态会很丰富,但多年了,ARM服务器生态一直不行。
就功耗来说,不少文章中都把ARM和低功耗挂钩,但ARM低功耗是以低性能为代价的,一旦把ARM的性能往上提,而制造工艺又没能同步大幅提升,功耗立马就压不住了。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高通的骁龙810,被誉为“火龙810”,搭载骁龙810的手机也被喻为“暖手宝”,目前,ARM的支持者鼓吹ARM具有低功耗优势,那是因为大部分ARM阵营IC设计公司的ARM芯片,其单核性能普遍不足英特尔CPU的三分之一,CPU性能差,功耗自然低。一旦把ARM CPU的性能提升上来,功耗也水涨船高,所谓的功耗优势也就化为乌有了。
就成本来说,由于ARM服务器普遍采用堆核心数的方法,加上芯片产量明显比X86要少,因而在成本上反而比X86更贵。
正是因为在性能、生态、成本、功耗等方面都没有比较优势,不少方面反而被X86吊打,因而ARM服务器在商业市场上前景惨淡,面对这种商业市场没前途的业务,高通、AMD等国外巨头自然选择放弃。华芯通则直接关门。
华为执意ARM服务器的根源是有国家资源倾斜
从ARM在全球市场退潮来看,“看不见的手”无法帮助ARM服务器CPU在市场有所斩获。那就只能依靠“看得见的手”了。从华为自己公开的PPT来看,其ARM鲲鹏服务器也是主公政府、国企、金融系统的。相关合作伙伴的PPT也显示,鲲鹏处理器也是针对政府市场。华为中国官方微博还发布名为《鲲鹏凌云 泰山聚势 | 服务政府数字化,共建融合新生态》的文章。很显然,当下华为鲲鹏是依靠国家资源倾斜输血过日子的。
正是因此,在“看得见的手”的指令下,体制内订单纷至沓来。从目前公开的消息看,华为ARM服务器基本来自体制内市场——浙江等多地运营商开始在个别业务上试用华为ARM服务器。深圳是供电局开始替换ARM服务器。由于三大运营商、国家电网等央企本身就是巨无霸,这种行政指令给华为带来的市场,是AMD和高通等公司梦寐以求,可望而不可及的。
这里铁流忍不住吐槽一下,由于政策扶持和华为强悍的政商关系,运营商等央企少量采购ARM服务器,然后这种靠政策和关系拿到的市场,被一些人用来玩“沸腾体”、“厉害体”,这种舆论导向控制着实令人无语。
此外,明明是自主技术替换,被玩成了“八仙过海”,按关系分肉,也是无语了了。
除了央企采购,华为也可以从政府采购斩获大量订单。目前,Hi1612、Hi1616的服务器都已经打入了中央机关采购目录,而这两款处理恰恰是买ARM Cortex A57和A72做集成,CPU核源代码完全从ARM购买,华为做的是SoC设计,在安全性上存在较大风险,进入机关安全市场是值得商榷的。
(与合作伙伴携手冲政府采购,而且华为官微这个配图还闹乌龙,铁流在《鲲鹏916不适合进入党政安全市场》这篇文章里介绍过)
另外,近段时期的国际局势,也给华为斩获政府订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华为舆论封神的情况下,由于很多官僚不懂技术,受媒体的熏陶和轰炸后,会本能的认为,“凡是打华为标签的,天然自主可控,天然掌握核心技术”,哪怕是华为和联想同样采用X86 CPU的服务器,在不少官僚的认知里,恐怕华为会被当成“自主可控”,“掌握核心技术”,而联想却无法得到同样的评价,进而在各类政府采购中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最近,东莞松山湖和福州的云计算项目,华为连续以单一来源中标9960万元和1.1亿元可能是这种认识的具体体现。
顺带提一下网友对单一来源采购中标的吐槽:
就像杭州西溪产业园弄一个这个标,华为能打赢阿里云么,这种拿出来说没毛意义
华为控标水平越来越low了
以后全国都拿这一个理由选择华为算了,没什么公平可言!
松山湖,能允许第二家吗?
哇塞,有位专家来自东莞技师学院
铁流浏览了一下评审专家组,分别是:
专家1:姓名:龚锋,工作单位:东莞理工学院,职称:高级
专家2:姓名:张玉昆,工作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职称:高级
专家3:姓名:于占新,工作单位:东莞市水利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职称:高工
专家4:姓名:黄沛昌,工作单位:松山湖管委会产业局,职称:高级
专家5:姓名:粟安安,工作单位:东莞技师学院,职称:高级
相对于近亿元的采购项目,这个专家组的说服力还是偏弱了一些。另外,华为与成都政府签订鲲鹏生态基地项目合作协议推广ARM服务器,与深圳市政府合作也搞了类似产业基地,相信四川各级政府和深圳本地的单一采购来源也快了(深圳供电局的订单则是这种大环境下的缩影)。
铁流对这种单一来源采购没啥看法,毕竟关系也是一种能力。只不过,铁流对一些网友把依靠关系获得的市场,包装为技术如何牛逼(实际上很多政府采购项目,华为提供的也是X86,而不是ARM),玩“沸腾体”、“厉害体”营销游戏,就有些过头了。
华为鲲鹏自建生态存在矛盾
当年,华为买ARM授权做ARM服务器CPU,很大程度是因为当时ARM服务器是一股潮流,认为生态可能会丰富起来,将来可以搭顺风车,依托ARM的生态在商业市场赚钱。
然而,ARM生态却一直没起来,高通、AMD、博通等公司一看无利可图,立即止损退出了。西方商业公司自己烧钱做ARM服务器CPU,自己在商业市场卖,一旦出现商业前景渺茫的情况,立马就放弃了。
相比之下,华为ARM服务器拿了国家核高基的钱,项目已经政治化,因而必然要给一个交代,加上可以依靠行政指令和政商关系获得国家资源倾斜,所以必须继续做下去。
但鲲鹏自建生态,存在一个矛盾,那就是买ARM授权就是为了兼容ARM生态,但现在却提出自建生态。那么,既然自建生态,为何不直接自主指令集呢?
毕竟,ARM授权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中兴微电子的ARM芯片就因ARM参与制裁而休克,当时,台积电和境内晶圆厂都不敢接中兴订单。此前ARM制裁华为,猜测也因为统战和商业利益,台积电一方面接订单,同时考虑合规问题。
2019年8月,台湾政客苏贞昌为了向美国谄媚,说不能让个别公司跟华为的来往破坏台湾的形象,表示“台湾当局”正在考虑要不要授权经济部和国安部控制敏感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因此,无论是ARM授权,还是华为ARM芯片依赖台积电供应链方面存在的风险不容小觑。
相比之下,自主指令集可以彻底杜绝任何这方面的制裁、卡脖子等问题。由于生态自己建,为何要死抱着ARM不放?
一个劲的拿公司的钱和国家资源给ARM做嫁衣呢?
毕竟,生态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ARM和日本软银,而且万一将来生态建成了,高通、AMD也都可以来搭便车,没准演变成中国耗费巨资给ARM开荒,然后ARM成为最大受益者,高通、AMD、博通也来收割劳动果实。
必须指出的是,购买ARM指令集授权价格不菲,而且要持续续费。同时,每生产一片芯片都要支付费用,华为ARM芯片卖的越多,ARM利润就越高。
如果是自主指令集,那么,就不存在指令集方面卡脖子问题,也不需要向外商支付专利费,每生产一片芯片也不需要支付专利法,建立生态的一切劳动成果全部中国企业收获,外商想用中国企业建立的生态必须支付专利费,从付出和回报角度看,如果是自建生态,显然自主指令集是最优选。
扶持ARM新时代的“宁予友邦,不与家奴”?
实践已经证明,市场的力量无法帮助ARM进军PC和服务器,既然“看不见的手无能为力”,那么,只能依靠“看得见的手”了。由于现在ARM服务器CPU商业市场是死路一条,因而重点冲击党政国企市场,依靠政府扶持。
既然要靠政策过日子,为何一定要扶持ARM,而不是扶持自主CPU?
难不成是“宁予友邦(ARM),不予家奴(自主CPU)”?
铁流认为,ARM PC和服务器(商业市场)就是一个大坑,高通做ARM PC销量惨淡,高通ARM服务器直接放弃,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国家资源不宜去给ARM填坑。党政市场更不宜学慈禧太后补贴外人(ARM),而应当坚定的走自主道路。
最后重复一下之前的观点,既然自建生态来说,为何不自主指令集,而一定要死抱着ARM,给ARM做嫁衣呢?
毕竟,连生态都自己建了,自主指令不需要向ARM支付专利费,也避免了任何因指令集带来卡脖子问题。
一些厂商死抱着ARM,并给ARM各种做包装,鼓吹ARM“自主可控”、“低功耗”、“国际主流架构”、“生态好”等等,但仔细分析,这些说法都说经不起推敲的。
说穿了,其实是因为自己当年因为想搭便车选了ARM,结果发现几年下来都没便车,必须自己修路自己开车。由于沉没成本太高,骑虎难下,虽然ARM没有优势,但“我们”可以“发明ARM的优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忽悠到政策、资金和客户。
原本抱着跟生态的心思上了ARM的贼船,现在只能含泪把全程走完,所以闹出现在这种自己建生态,又买ARM授权的情况。
实践证明另起炉灶建中国版Wintel才是正途
某司员工留言:
满脑子零和博弈;
走融入西方然后提升话语权的发展道路;
我们公司的愿景是建立人类全链接,所以封闭的路线是不可能的。
换言之,就是还是迷信夫妻论。
但问题是,现在不是中国不想融入西方的问题,而是西方千方百计针对中国的问题,自贸易摩擦以来,川普政府的所作所为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了。这位群友“满脑子零和博弈”的话,应该对川普说,而不是对铁流说。
事实上,中国在过去40年,已经把融入西方这条发展路线做到极致了,跟在洋人身后吃土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联想如今的窘境,就是最佳范例。
何况,就融入的发展路线来说,也是存在问题的。
就CPU来说,ARM如果一心想着融入X86然后提升话语权,会有现在的ARM么?
如果一心想着融入ARM,然后提升话语权,会有现在的RISC-V么?
全美达和VIA倒是一心想融入X86,结果又如何?
AMD实力不俗,而且抢先推出64位指令,与Intel交叉授权。但一度也被压得很惨,股价一度只有20亿美元......
事实上,真正要把中国版Wintel做起来,必须另起炉灶。
实践上看,ARM就不是走融入路线的。
为什么有成功的范例不去学,偏偏去学VIA、全美达这些失败者走过的死亡之路?
中国现在需要的是打破X86和ARM垄断,而不是去加强X86和ARM的垄断,把原本生态局限于嵌入式和移动端的ARM,向服务器扩张,这明显就是加强ARM了。特别是把ARM往党政市场塞,则显然是在挖中国版Wintel的墙角了。
再宏观一点,俄罗斯在叶利钦时代一心想融入西方,结果被西方当猴耍,最后认清现实,选择了政治强人普京接班,而且还要签订不追究叶利钦历史责任的协议。
几次霸权更迭,靠的都不是融入,而是另起炉灶——英国没有遵循西班牙、荷兰制定的游戏规则,反而大搞官方海盗行为,甚至海军BOSS就是海盗头子,之后重创西班牙“无敌舰队”,三次英荷海战打垮荷兰。
美国也不是融入,在殖民地时代,美国就搞独立,然后百年高关税,无视欧洲知识产权,肆意山寨偷窃欧洲技术,这明显是修墙+另起炉灶啊。苏联也不是融入英国殖民体系,而是和美国一道把英国的殖民体系肢解,创立了新秩序。
以史为鉴,融入西方然后提升话语权的发展道路最多做成一个类似于日本的半殖民地,无法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