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长鑫宣布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宣布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500亿,其与国际主流DRAM产品同步的10纳米级(19nm)第一代8Gb DDR4首度亮相,一期设计产能每月12万片晶圆。
DRAM是易失性存储技术,断电失去数据,电脑上4G/8G内存条采用的就是DRAM。近年来,DRAM芯片市场增长迅速,根据IC Insights的报告,2019年DRAM销售额将占总IC销售额的17%。
悲剧的是,如此庞大的市场,基本被外商垄断。目前,DRAM基本被以三星、SK海力士为代表的韩、美企业垄断,2018年三星、SK 海力士、镁光在DRAM全球市场中占比分别为 45.5%,29.1%,21.1%,总占比超过 95%。国产DRAM芯片除了在龙芯电脑上能够看到,而且也只是DDR3,而没有DDR4。商业市场上基本充斥着进口的DRAM芯片。可以说,合肥长鑫10nm 级8Gb DDR4量产,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合肥长鑫引进奇梦达技术再创新
说起合肥长鑫存储,还有一段小故事。
当年,在武汉、合肥等5座城市争夺存储器基地并以武汉的胜出而谢幕之后,合肥依旧没有放弃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雄心,依旧不放弃打造存储芯片基地的梦想,并举全省之力投入其中,目前,合肥长鑫是安徽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因而有行业朋友调侃,如果说长江存储是“国家队”的话,那么,合肥长鑫就是“省队”。
最初,媒体报道合肥长鑫在技术上与日本前尔必达社长坂本幸雄合作,主攻方向是DRAM,在资金上投入460亿人民币,该DRAM工厂预计量产时间为2018年下半年,届时12英寸晶圆月产能高达10万片。
不过,之后就听不到坂本幸雄方面的消息了。据公开消息,合肥长鑫的技术来源是德国奇梦达。由于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在存储芯片上玩反周期投资,通过存储芯片价格周期性震荡玩死、玩残了不少欧洲和日本企业,奇梦达、尔必达都是三星反周期投资的受害者。
虽然奇梦达在商业上不成功,但在技术上还是可圈可点的。合肥长鑫买下了奇梦达的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再创新,把从奇梦达获得的46纳米堆栈式DRAM平稳过度到10纳米级别,同时,合肥长鑫还在探索HKMG、EUV甚至GAA等新技术和新工艺在DRAM上的实现。
目前,三星、SK海力士的DRAM芯片也是10nm级别,就技术水平来说,合肥长鑫的DRAM芯片与三星、SK海力士的DRAM芯片在制造工艺上处于同一档次。因此,如果合肥长鑫的技术足够成熟,并能够通过产能平摊成本,商业市场是可以期待的。
不过,由于存储芯片行业和面板行业有一定相似性,估计合肥长鑫也要经历与京东方类似的一个长期亏损过程,在经历数年、乃至10年的腥风血雨之后,才能在商业市场上站稳脚跟,与三星、SK海力士分庭抗礼。
晋华完全依赖境外技术被制裁后休克
在为合肥长鑫点赞的同时,铁流也提一下休克的晋华。
2018年10月29日,美国商务部对福建晋华实施禁售令,称因其涉及违反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为。
随后,联电开始撤出技术骨干,并中止了和晋华的技术合作,这直接导致晋华研发陷入停摆。
2019年1月下旬,晋华向美国商务部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提交信函,要求移出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声明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晋华希望澄清公司并不存在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风险,并说明公司始终一以贯之地遵守美国法律。
由于晋华集成电路已纳入中国"十三五"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堪称国际级项目。
对于晋华事件,工信部LD MY在1月29日表示,去年10月份以后,美国商务部泛化了国家安全的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以所谓“可能使用了来自美国的技术,威胁到了美国的军事系统基本供应商的长期生存能力”为由,用“可能使用了”、“可能威胁到了”等理由,对福建一家还在建设过程当中、产品还没有量产的企业实施了出口管制,“我们认为是站不住脚的”。
铁流以前的文章中提过,晋华实际上是给联电挡枪,因为与镁光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是联电,而不是晋华。晋华只不过是出钱委托联电研发技术,然后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获得联电研发的技术成果,联电在研发DRAM技术过程中,是否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这与晋华无关。
即便镁光和联电存在知识产权纠纷,那也应该由镁光和联电这对当事人之间解决,不应该由案外第三人晋华来承担负面后果。在整个事件中,即便要找责任承担者,也应该是联电,而不是晋华,晋华只不过找合作伙伴的时候遇人不淑,纯属躺着中枪。
整个事件中,镁光、联电、晋华都是输家:
晋华因镁光制裁处于停摆状态;
镁光的数款产品在中国大陆被福州中院裁定禁售;
联电则因福建晋华事件导致的律师费等各种费用支出为2300 万美元(根据联电的 2018 年第四季度财报)。
另外,晋华还有一个巨大的败笔——技术依赖联电 研发中心设在境外。
把研发中心设置在境外,是晋华的一大败笔。因为如果把研发中心放在中国大陆,那么,国外大厂要调查取证会比较麻烦,而晋华和联电合作的研发中心恰恰设在台湾地区的南科厂区,这让镁光很容易狙击联电和晋华。在晋华被制裁之后,联电马上撤出了上百名技术骨干,直接导致晋华研发工作停摆。
那么,为何当初晋华和联电不把研发中心放在境内?
首先,台商不愿意。一直以来,台商在与大陆厂商技术合作中都是非常保守的,在技术上可谓严防死守。
其次,研发中心放台湾也更省钱。因为办公大楼、研发设备、研发人员全部迁移到中国大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如今中国大陆一线大城市房价、地价节节、生活成本攀升的情况下,研发中心放在中国大陆,成本优势已经没有了,反而还要额外支付一比搬迁费用。
而在整个过程中,晋华是纯资本,缺乏一个有经验的技术团队,因而即便资料全部给过来,晋华也消化不了,因而联电才是项目研发的实际主导者,话语权掌握在联电手里,对于联电来说,无论从经济性,还是从技术保密性的角度看,放在台湾地区的南科厂区,显然对自己更有利。
坚定不移自主研发
铁流希望,国内企业应当把更多精力和资金放在自主研发上。对于技术转让有充分的准备和预案,避免重复遭遇制裁后,合作方爽约就抓瞎的情况。
对于技术转让,不能有过高的期待,特别是不能对台系企业报以过高的期待——根据此前规划,福建晋华于2018年9月投产,月产能为6万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级项目,在技术上完全依赖联电,采用出钱委托联电研发,共享技术成果的发展模式,抗风险的能力极差。
铁流认为,晋华与其从联电那里获取技术,还不如直接从镁光那里获得技术。
就技术引进来说,如果国内已经有团队取得了一定成绩,那么就应当直接扶持本土团队,哪怕本土技术比引进的技术差一些,也应当扶持本土的。
如果本土缺乏已经成型的技术团队,那么,引进技术后,首当其冲的是消化吸收和在创新,而不是直接把引进的技术包装成自主。
合肥长鑫在说明技术来源和实现再创新之后再发布的做法是非常负责的。
目前,国内“自主研发”、“自主可控”出了很多乱象。
比拿开源软件改改吹自主,或买国外技术授权吹自主,或引进技术后不说明来源,发布误导信息让大众误以为是从零开始自主研发的纯自主。
这些做法虽然能在短期蒙蔽一些人获取巨额利益,但从长期来看,会对真正做自主事业的企业造成伤害,并使老百姓对本国企业的技术信用产生不信任感。
文末,铁流也泼一盆冷水,由于在原材料、设备等方面,国内还是高度依赖进口的,因而希望对于合肥长鑫量产10纳米级第一代8Gb DDR4的事情,大家不要沸腾体,万一引来川普的关注,直接在原材料和设备等方面卡脖子,合肥长鑫会非常麻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