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产业研究

5G农业是伪命题 主粮种植无法承载酷炫高成本概念

铁流 · 2019-10-17 · 来源:铁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农业,特别是主粮种植是低利润行业,无法承载5G+AI等高成本概念。

  前几日,铁流发表《5G+Al+物联网+海水稻是玩概念 华而不实》之后,在一个华为背景比较浓的群里(以下称H群)展开了关于5G农业的讨论。本文中,铁流增加一位网友海洋海水稻的蓝图,对一些H群网友观点进行反驳。并重审自己的观点,农业,特别是主粮种植是低利润行业,无法承载5G+AI等高成本概念。

  一、补充内容:海洋海水稻

  铁流对一位网友引用南方某海水稻研发团队老师的话略作整理:

  蓝海面积广阔,无需追求单产带来的各种传统催长用药,是真正的环保绿色农业,陈老师团队主攻海水种植,主攻高耐盐度下的单产指标,目前做到千分之十二(海水盐度是千分之35)。由于海洋本身的特点,以及盐碱地大多偏僻且土地连片,对于无人值守和自动作业的需求极其突出。因而产生了对于5G+AI+物联网的诉求和无人值守+自动作业的梦想。

  铁流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北方某研发基地的情况,目前的海水稻能在盐分浓度为3-8‰浇灌水种植条件下存活。而陈日胜老师目前的进展是达到12‰的水平。不过,青岛那面的最高亩产可以达到620.95公斤。而陈日胜老师那边的亩产数据,那位网友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表示:

  “关于单产问题,蓝海水稻与陆地水稻有不同的思路,单产指标不是目标,单产只是投入产出比中的一个次要因素,海洋面积相比于陆地面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那么,一个可能性就是南方研发团队的老师研究的品种在耐盐碱方面比北方的强,但亩产方面不如北方

  二、网友批评铁流存在逻辑硬伤

  铁流发表文章后,一位网友引用南方海水稻研发团队老师的转述,表示:

  无人值守*自动作业,是发展目标,是一整套新产业链,需要持续研发。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目前条件下,袁老团队因陋就简,只好先拿摄像头+有线将就着起步。

  咱们不去体会先行者的艰辛和无奈,反而去嘲笑先行者对于5G+AI+物联网的诉求和无人值守+自动作业的梦想。这于情于理何在?

  盐碱地大多偏僻且土地连片,对于无人值守和自动作业的需求极其突出。

  无人值守和自动作业的关键,就是无线宽带通信+AI+物联网。我不清楚您的那篇文章中担忧的“华而不实”和“玩概念”从何而来?

  另外一位网友则@铁流,表示:东西还没出来就鼓吹风险,说句不好听的话,居心不良啊。

  在这里铁流不得不再解释一下。不知道当天在H群里抨击铁流的网友中,有多少是仔细看了看了铁流的文章的,或者只是看了标题,就冲上来把铁流批判一番。比如有一位网友,铁流明明说反对农田拉光纤的,结果这位网友理解为铁流支持农田拉光纤,把文章意思都看反了,之后就这个话题,衍生出一大堆东西。铁流提一点小要求,仔细看完文章再批评。

  上述情况铁流很无奈,文章里关于5G+AI+海水稻的问题,就只有以下这段:

  铁流之前已经介绍了,海水稻本身就是还处在研究中的东西,还远远没有到达大规模推广的程度,从产量、品种稳定性、耐盐水平等多项指标上都还有一些路要走。在海水稻规模化推广前路漫漫的情况下,过度炒作海水稻+物联网+人工智能+5G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诚然,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农业是大趋势,但很多东西过去已经有了,比如根据气温、适度、阳光等条件调整灌溉或蔬菜大棚的通风和采光等。

  媒体报道的所谓5G+AI+海水稻,从报道上看应该是摄像头监控试验田,然后用5G传输到监控室。

  问题在于,这种功能过去摄像头连接有线网络也能做,而且成本更低更稳定。这种用5G网络+摄像头监控的做法只适用于试验基地,不适用于大面积种植,主要是经济上划不来。5G基站本身就很贵,功耗高电费又贵,还有在田间地头拉光纤,建供电保障系统,成本太高,这种模式也许适合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或搞科研,但不适合用在水稻种植上。

  铁流这段话里主要是针对当下,认为当下北方研发基地一些做法鼓吹5G+AI+海水稻是玩概念——用5G把摄像头接监控室就变成了5G+AI。

  现在有一种风气,无论做什么都要5G+AI,这是病,就像纳米火的时候,什么都要蹭纳米的概念,量子火的时候,什么都要蹭量子的概念。事实上,这种做法对于海水稻品种改良,生产力的进步没啥意义,当下真正重要的是提升耐盐碱程度和亩产水平。

  再强一下,铁流批评的是当下这种蹭热点,玩概念的做法,而不是海水稻本身,对于海水稻,铁流是一直看好的,这一点,只要仔细读了原文章就不难发现。也只有只看标题,不看文章的人,才会觉得铁流“居心不良”。

  另外,还要澄清一点。

  那位网友对于海水稻无人值守+自动作业的描述是非常遥远的远景,是需要漫长时间才能达到的。属于非常宏伟,这个蓝图的描绘水平和实现难度已经超高贾跃亭,相比于马斯克的殖民火星也只是逊色一筹。当然,这里提贾跃亭并非贬义,而是以中性的态度去描绘海水稻无人值守+自动作业的难度,铁流在H群里的表态也是是“祝愿成功”。

  而这位网友用南方研究单位描绘的遥远蓝图,来批判铁流批评当下媒体报道北方一家机构的时候,玩“5G+AI+海水稻”概念,逻辑上未免有些问题。

  打个比方,铁流认为印度当下存在很多天然短板,莫迪鼓吹印度高端制造崛起是概念和政治秀。

  然后,您用越南描绘的几十年后的蓝图批评铁流,说铁流对印度当下的批评是错误的。逻辑上没有这种玩法啊。

  请不要批评铁流文章里没有写的内容,请不要用“越南蓝图”来批评铁流谈“当下的印度”。

  另外,如果5G+Al+海水稻能够被铁流一篇微不足道,阅读量1000左右的文章写死,那还是让它烟消云散吧。

  三、5G+Al+海水稻不现实

  首先,时间上来不及。海水稻的品种培育就需要大量时间,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海水稻种植全部是实现无人化,这也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另外,海洋海水稻还要克服海洋环境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遭遇的困难,会比陆地海水稻还要多,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时间。

  而5G的问题在于,由于技术升级疲软,存在功耗、覆盖、应用、成本四大问题,现在基本靠政治化来推广,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TDS,不可能像2G、4G这样“长寿”。也许20年后,5G都退网了,海水稻无人值守+自动作业技术都没能成熟。也许40年后海水稻无人值守+自动作业技术真的实现了,但通信这块用的肯定不是5G,用的AI也不是现在堪称人工智障的“弱人工智能”。

  其次,成本上划不来。在H群虽然很多网友看好5G+Al+海水稻,但也有网友支持铁流,一位网友表示:

  简单看了一下,赞同铁流。大部分人是不了解农业的。我的本科同学是农业企业家,对此比较了解。中国大部分农业是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本靠保护生存。除了蔬菜——但蔬菜也有农残过高的问题。因此,低毛利,保护价是置顶的一个东西。这种不具有规模效应的保护性产业(全国都在保护,拖着,撑着。参考 主粮和棉花),很难去接受科技尤其是所谓酷炫科技。农业要算的很细,否则一不小心就亏本。且不说主粮产业。肉类养殖加工和蔬菜种植加工都是这样。后两个比较商品化,前者是政策性领域。

  我另一个原来在ZTE,现在在在农业的朋友,说农业信息化是非常现实的,所有现在AI概念统统都是假的。所以,农业弄不的玩概念,玩概念就是骗政府经费,骗吃骗喝,完了。

  还有一位读者留言:

  @铁流 文章已经拜读深有感触,小范围设施农业可以使用数字信息技术辅助生产,但是无法改变普遍性农作物生长环境要素。现在,农业领域需要的是新的深加工技术、新的农作物品种、新的农作物怎样和人更好的融合,而不是什么5G+AI+物联网+海水稻(+N)。现在,农产品扎堆叠加播种、市场信息链路断层、许多农产品滞销供大于求和许多供应不足之间的点才是困扰着农民的堵和痛。

  4G时代就有物联网技术、AI,没有用,以色列搞农业,也没有一定要扯5G。这些年,很多东西乱炒作,房子炒贵了,粮食炒便宜了,稻谷今年收购价才120元一担(按一担100斤算)比去年同期更低,玉米,有的地方称之为苞谷苞米的,收购价格才最高0.85元一斤,最近今年炒作粮食挺欢的,可是苦的是农民。一些设备商企业一直觊觎全产业所以眼里只有利益,若继续炒作下去粮食收购价更低那三农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就是雪上加霜了。2007年就有的概念并不新鲜,过于炒作就是居心不良。

  海水稻研究所可以用5G但是别炒作成“5G+AI+物联网+海水稻(或+N)”

  大规模普遍性基础农业是无法“5G+AI+物联网+海水稻(或+N)的”

  科学技术应该是用于实践提升生产力,降低成本,造福农民,而不是忽悠炒作的。

  四、不要人身攻击

  铁流是外行,所有文章都是来源于行业朋友的信息,在一些细节难免有瑕疵,也就是H群网友说的文章有硬伤。如果文章有问题,读者以交流和指导的方式纠正,铁流是虚心接受的,也会把读者补充或修正的内容加到文章里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比如本文开头就增加了海洋海水稻的相关内容。

  不过,对于个别H群网友,不讲道理,上来就扣帽子,搞人身攻击的做法,铁流认为这并不合适。事实上,H群网友在讨论5G农业的时候,硬伤更多。H群里大多数网友恐怕与农业生产绝缘,但并不妨碍他们谈论5G农业。为何到通信这块,个别H群网友就玩起了双标呢?

  H群里讨论5G农业,其实是不太现实的。

  比如在“农田里搞5G基站全覆盖”。

  因为要建基站,必须建连接基站的有线网络,在农田里埋下一串光缆,先不谈翻挖农田埋设光缆的施工行为会对农田造成破坏,这种做法是有成本的。而且供电也是大问题。

  于是提出“用太阳能保障电力”,但基站是全天候工作的,而太阳能要靠天吃饭,夜间、阴雨天发电都是问题,难不成加一个蓄电池系统?如果连入电网,太阳能发电质量也是问题,当然,补救措施也是有的,但还是那句话,这等于是把系统越搞越复杂,也是有成本的。农民真正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简单好用的东西。

  

2.webp.jpg

  由于5G中频覆盖差,为了提升覆盖,拉“广电用700M”,但广电体量小,未必会搞这种投资,于是表示说“华为拉广电一起搞农田5G新号覆盖”,但问题是,盈利模式在哪里?难不成又是忽悠政府买单么?

  对于上述内容,铁流请教了一位从事水果和苗木种植和经营的朋友,这位朋友算是比较“潮”的农民了,在农村盖起了别墅,城里也买了房。他的回复归纳一下就是:“何不食糜”。

  对于上述H群网友的硬伤言论,铁流从来没有人身攻击,只是告知,忽略了成本因素,主粮种植是无法承受这些高成本的酷炫概念的。铁流也希望,H群网友能够发挥自身高学历的特点,少一些人身攻击,多一些技术知识交流。

  以下为之前被H群部分网友抨击的文章原文

  2019年年初,网络上热炒华为准备联合袁隆平院士进军海水稻。之后,华为辟谣,没有任何从事水稻种植业务的计划,也没有发布任何与此相关的消息。从声明的内容看,华为的意思是海水稻种植华为不擅长,这个交给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做,华为做物联网方面的应用。

  最近,有读者转了关于“华为”、“海水稻”、“5G”、“物联网”的文章和5G+AI助力海水稻种植的消息,让铁流谈谈看法。铁流认为,海水稻有潜力,但不宜捧得太高。对于在农业玩“5G+Al+物联网”等概念的做法,铁流持保守态度。

  海水稻有潜力 但不宜捧杀

  误区一:海水稻用海水灌溉

  海水稻的称呼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种水稻使用海水灌溉,但其实上使用海水灌溉只是农业专家们的一个努力方向,目前的海水稻能在盐分浓度为3-8‰浇灌水种植条件下存活,青海水稻研究中心的杨红燕博士表示:这种盐度大至相当于吃剩的菜汤的咸度。相比之下,海水的平均盐度在3.5%左右,盐分浓度已经大幅超越了海水稻浇灌水的浓度。此外,如果在盐碱地里直接用海水浇灌,也起不到用海水稻改善盐碱地土质的目的。

  海水稻的学界称谓是耐盐碱水稻,也就是具备在盐碱环境下生长的水稻。至于为何包括袁隆平挂帅的研究中心在内的诸多单位都以海水稻命名呢?主要是这个名字好理解,通俗易记。

  (小区域收割、脱粒、除杂、测水分、称重,最后再通过几个复杂的固定公式,才能计算出海水稻的产量。)

  误区二:海水稻有海水的咸味

  虽然海水稻长在盐碱地里,而且还可以使用盐分浓度为3-8‰浇灌水灌溉,但这并不意味着海水稻就带有海水的咸味。此前一些媒体报道海水稻苦涩有咸味,其实是以讹传讹。

  在9月28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白泥地试验基地组织专家、记者、当地农民试吃收获的海水稻,大家均表示口感要比普通的稻米香甜,并无海水的咸味。

  误区三:海水稻是由袁隆平院士发现和培育的

  早在1986年,广东农业科学家陈日胜发现了一种可以抗盐碱性的野生水稻,在取下那株野生水稻上结下的522粒种子后,陈日胜开展了长达29年的培育工作。

  从1987年到1991年,陈日胜完成选种工作,最终定型品系为“海稻86”。到2014年11月,陈日胜已将海水稻从亩产100斤增至300斤,在广东、浙江等地,海水稻种植面积也扩张到1000多亩。

  不过,由于陈日胜的影响力相对有限,海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和推广之路比较坎坷。2014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悉海水稻情况后,给科技部部长万钢写信,说明海水稻具备极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两年后,袁隆平院士牵头成立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专门从事耐盐碱高产水稻方面的研究。

  由此可见,海水稻的发现和培养工作是由陈日胜完成的,袁隆平院士则在海水稻的推广和进一步提高海水稻的产量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位科学家都对海水稻的培育和推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误区四:海水稻能多养活2亿人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国家也有死守18亿亩耕地的死命令。不过,考虑到全国各地红红火火的房地产和造城运动,中国耕地资源已经非常紧张。由于中国内陆确有约15亿亩盐碱地,如果都能够种植海水稻,确实能够大幅提升中国粮食产量。因而有媒体由此测算海水稻能多养活2亿人。

  不过,目前海水稻并非能在海水盐分条件下生长,而是可以在盐分浓度3-8‰浇灌水种植条件下生长。对盐碱地的土壤情况同样有一定要求,不是任何盐碱地都能种植海水稻。加上内陆很多盐碱地本身就是缺水地区,因而真正适合海水稻生长的盐碱地,远远达不到15亿亩这么多,一个比较乐观的数据是2亿亩盐碱地具备种植海水稻潜力。不过,这也是理论上比较乐观的数据,实际数据到底怎么样,还有待实践检验。

  目前,海水稻还只是小面积试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要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就必须进一步进行检测和培育,提升海水稻的产量和品种的稳定性。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白泥地试验基地的数据表明,6‰盐度的耐盐碱水稻的小面积测产最高产量为每亩620.95公斤。中国工程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在3-5年内选育出能在盐分浓度3-8‰浇灌水种植条件下,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因此,现在就信誓旦旦海水稻能多养活2亿人,未免有些轻率了。海水稻如果进一步研究和培育,确实有很大潜力,只是不宜过度捧杀。

  传统农业玩“5G+Al+物联网”概念华而不实

  中国当下有个特色,就是喜欢玩概念,造声势,不顾客观实际搞出一堆热词,包装的高大上,然后被全社会吹捧制造一股风潮。

  前几年的搞“共享经济”,万物皆共享,在共享单车之后,又出共享充电宝,共享手机(这玩意不就是公共电话么)等等,甚至还没下限的搞出共享女友,还有媒体鼓吹“共享经济的今天,还有什么不能共享”。

  之后的“量子”和人工智能,也是一出大剧目,”量子”衍生出量子鞋垫、量子内衣、量子戒指、量子饰品、量子围巾、量子手套、量子衬衫等等。而人工智能明明是图像识别、机器学习之类“弱人工智能”,却被包装成为科幻电影里的那种接近于人甚至超越人的人工智能,厂商凡是宣传都要提一把人工智能,好像不带这个就无法凸显自己“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在实践的洗礼后,不少网友把厂商鼓吹的人工智能调侃为“人工智障”,甚至华为手机的人工智能还出现了把出师表和曹操的头像误认为是月亮的奇葩情况,在拍照后把出师表和曹操头像模糊化,还非常贴心的增加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11.webp.jpg

  对伤口进行美颜则是手机拍照“人工智障”又一个例子。一位用户在登机时不小心划破了胳膊,要拍照给HR报意外保险,发现华为的“皮肤柔滑”效果太过头了,根本拍不出流血的效果。最后折腾一番,只能用iphone 8拍照。

  之前的那一波5G封神,则更是惊天动地,某大商人还表示“5G商用后,美国将成为落后国家”,在厂商的媒体宣传上,5G更是无所不能,彻底改变社会和老百姓的生活,国内某厂商更是标榜自己5G如何如何牛逼。然而,结果却是三大运营商对5G不感冒,工信部部长说对广大用户来说,4G手机够了。还有一位工信部官员则给予当下被厂商吹的神乎其神的5G基站“功耗较大,能力较差......将淘汰,扔掉300亿”的评价。

  不知是否是一个热词已经有点玩不下去了,类似漫威搞复仇者同盟,玩超级英雄大串烧,国内厂商和媒体也玩热词串烧,把5G、人工智能、物联网、海水稻这些词汇连在一起。并向公众展示这些技术如何牛逼和搞这些东西的公司是如何牛逼。

  但实际上,铁流之前已经介绍了,海水稻本身就是还处在研究中的东西,还远远没有到达大规模推广的程度,从产量、品种稳定性、耐盐水平等多项指标上都还有一些路要走。在海水稻规模化推广前路漫漫的情况下,过度炒作海水稻+物联网+人工智能+5G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诚然,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农业是大趋势,但很多东西过去已经有了,比如根据气温、适度、阳光等条件调整灌溉或蔬菜大棚的通风和采光等。媒体报道的所谓5G+AI+海水稻,从报道上看应该是摄像头监控试验田,然后用5G传输到监控室。问题在于,这种功能过去摄像头连接有线网络也能做,而且成本更低更稳定。这种用5G网络+摄像头监控的做法只适用于试验基地,不适用于大面积种植,主要是经济上划不来。5G基站本身就很贵,功耗高电费又贵,还有在田间地头拉光纤,建供电保障系统,成本太高,这种模式也许适合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或搞科研,但不适合用在水稻种植上。

  类似的,一些媒体鼓吹人工智能+养猪也是大坑。在一些文章中,鼓吹用人工智能实现猪脸识别,但问题是人的脸很干净,但猪的脸肯定不可能像人脸那样干净。人会老实站好了对准摄像头,但猪肯定不会像人那样老实站好去识别。

  事实上,与其搞什么猪脸识别,不如在猪身上做标记来的简单使用,比如以前农户在猪耳朵上做标记。由于农业本身就是利润相对微薄的行业,是没有能力去过度承载“高科技”(高成本)又没啥实际作用的辅助设备的。媒体报道中养猪+人工智能如何成功,这一方面与宣传方式有关,毕竟“国内首家XXX,首次应用XXX”这种非常适合给政府写报告,另一方面,也和猪肉价格疯涨,使养猪利润在短期变高了有关,但这并非是常态,当猪肉价格回落后,养猪业是无法承载这些高成本,却又没啥实用性的辅助设备的。

  铁流认为,以当下的技术水平而言,在农业方面,智能化、信息化(物联网、5G、AI之类技术的应用)对实际效益的提升是微乎其微的。诚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最多是节省一些人工,比如传感器可以代理人工监测湿度、温度等,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传感器替代人工检测,这在以前早就有了,并不是这一波物联网、5G、AI等热词带起来的。何况按照目前的智能化程度,想节省特别多人工也不可能。当下一些媒体的吹捧,只会产生拔苗助长的作用。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青松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