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自媒体发布了关于鲲鹏920桌面CPU的文章,标题鸡血一点的诸如“取代X86”、“英特尔危险了”等等,标题实在一点的则是“伟华发布鲲鹏920台式机”。点开文章则发现,这些文字内容大同小异,配图完全一致,只是标题变化一下。这种情形基本上是有组织、有计划宣传的结果。
这些文章主要内容是山西百信出鲲鹏处理器台式机。有鉴于山西百信的业务范围,“伟华”此举显然是借助百信的资质和渠道冲击相关创新市场市场。如果做商业市场,“伟华”自己就有PC业务,没必要专门找山西百信合作。在鲲鹏920进军机关市场后,将在相关创新市场市场掀起更加激烈的竞争,与自主CPU短兵相接,由于“伟华”体量惊人,政商关系强悍,舆论掌控能力国内顶尖,有可能扼杀自主CPU构建独立于WIntel、AA体系第三极的努力。
ARM PC和服务器商业前景惨淡
一直以来,ARM的簇拥一直吹嘘ARM生态好,是国际主流,具有市场前景。但从实践上看,ARM服务器在全球退潮,高通、博通、AMD都已经放弃了ARM服务器CPU,根源就在于ARM在性能、成本、生态上,ARM服务器CPU都被英特尔、AMD压着打。
一位网友表示:
我认识一个AMD的高层,他曾经领导一个团队秘密开发ARM服务器CPU多年,然而在即将投片前,AMD决定终止该项目。AMD决定放弃ARM架构,还是因为其性能相比x86差距太大,毫无悬念会失败。AMD本来计划用Arm作为后备方案实现对Intel服务器CPU的逆袭,不过后来EPYC服务器CPU的巨大成功,使得Arm方案成为鸡肋。
必须说明的是,现在的ARM服务器CPU都是非常剑走偏锋、急功近利的产物。现在的ARM服务器CPU在设计水平和英特尔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都采用了暴力堆料,堆32/48/64核的方式获取较高的多核性能,这会导致ARM服务器CPU单核性能不足,无法应对一些高负载应用,同时造成ARM服务器CPU比X86 CPU还要贵。
就生态来说,ARM在嵌入式上比较成熟,但在个人电脑和服务器上,生态就不行了。目前,ARM服务器很多Linux库都没有,一家公司在用了ARM服务器CPU后,公司员工表示,X86服务器上60%的应用无法移植过去,即便是能够移植的应用,也会因为移植工作费时费力,还要一定时间和一定规模的应用验证可靠性和稳定性,这些都是额外成本,反而比X86 CPU更费钱。
必须指出的是,“伟华”在宣传上是有水分的。如果“伟华”鲲鹏处理器真的像“伟华”宣传的那么好,“伟华”为何不砍掉X86服务器业务,或者把X86服务器业务卖给联想,自己专注于ARM服务器CPU呢?
现状却是商业市场大量出货的是“伟华”的X86服务器,“伟华”的ARM服务器反而往相关创新市场冲,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ARM服务器CPU必须依赖政策保护,纯商业模式下,ARM PC和服务器商业前景惨淡。
伟华高举市场旗帜 但全力冲击相关创新市场采购
由于纯商业模式下ARM PC和服务器商业前景惨淡,国内属于ARM阵营的“伟华”、飞腾和华芯通就全力冲击机关国企采购了。从“伟华”官宣来看,主要市场在通信、金融、电力行业的国企和机关单位的采购,央企八大行业和机关单位主要是受行政指令影响,特别是相关部门指定品牌强推。非常耐人寻味的是,“伟华”一方面高举市场旗帜,鼓吹基准测试超越英特尔25%,鼓吹商业前景如何美好,但实际的做法全是冲击机关单位和国企的,而且一些项目连招投标流程,几家竞争这个市场的皮都不要了,直接上来就是指定品牌单一来源采购,吃相非常难看。
如果ARM的支持者诚实一些,直接说明和英特尔的差距,直接说明ARM CPU一样是要和自主CPU靠机关市场扶持的也就罢了,最令人反感的点是,一方面指责X86 CPU不自主可控,标榜ARM CPU自主可控,另一方面指责自主CPU没生态,标榜ARM CPU生态好。
但实际上,ARM CPU公司攻击X86 CPU自主性不行,攻击自主CPU生态不行,但却罔顾ARM 桌面和服务器CPU在自主性和生态上都不行。
ARM和X86都是洋人的东西,都是需要外商技术授权,一旦遭遇制裁会非常麻烦,都属于跟着洋人身后吃土,无法建立其独立于Wintel、AA体系的第三极。同时,ARM桌面和服务器CPU商业市场也不行,生态更不行,ARM服务器很多Linux库都没有,一家公司在用了ARM服务器CPU后,公司员工表示,X86服务器上60%的应用无法移植过去。就市场来说,华芯通之所以关门,就是因为政府停止了输血,ARM CPU和自主CPU一样是依靠政府采购扶持的。
ARM CPU厂商这种指鹿为马的宣传方式着实令人无语,一方面绑架政府资源指定品牌单一来源采购,一方面高举市场大旗,一些海思员工放言,“我们走商业市场,政府爱买不买”,但实际的做法完全相反,到全国各地劝说政府投资圈地建设产业园,前不久到HN省,劝说政府投资10个亿左右资金。双重标准程度可谓登峰造极。
自主CPU在相关创新市场试点中份额处于明显优势
在原本的计划里,“伟华”是今年三季度进安全项目名录,虽然受川普升级贸易摩擦事件的影响可能会推迟,但凭借“伟华”的政商关系,运作进入安全项目名录还是没有啥问题的。可以说,在不远的将来鲲鹏处理器将与自主CPU短兵相接。
目前,龙芯在相关创新市场PC和服务器市场份额很高,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龙芯在相关创新市场PC和服务器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龙芯CPU在性能上相对于友商其实没有太多优势,在制造工艺上还落后于友商,在政商关系上,计算所内部山头林立,华芯通、宏芯、RISC-V、海光等背后都有计算所的身影,龙芯能从娘家获得的支持非常有限,相对于能够背靠大单位、央企的友商更是不能比。
龙芯之所以能够取得这种成绩,主要还是重视软件,不少API都是自己在维护,自己做移植,能满足机关单位日常办公的需要,能够用起来。事实上,机关单位办公电脑对性能要求非常有限,大部分是写总结、做报表、电子公文传阅等低负载应用,用英特尔的CPU属于浪费和性能过剩。使用龙芯后,不仅不会降低办事效率,还彻底杜绝了人民公仆上班炒股、打游戏。
在相关创新市场市场,能不能站稳脚跟的关键,不在乎芯片的制造工艺多么先进,而在于机关单位常用的那些软件,能不能用起来。国产ARM CPU的路线是“紧随国际主流”,是跟生态,一些东西洋人没去做,国产ARM CPU就没得用。因而对于相关创新市场单位来说,反而不如龙芯这种自建生态的。龙芯在软件移植方面不仅自己做,还与伙伴合作,比如QQ已经有了龙芯版,微信也有政务版,WPS也专门针对龙芯做优化。
“伟华”冲进相关创新市场市场后,飞腾能跑的“伟华”也能跑,飞腾跑不了的应用,“伟华”也跑不了,因为都是ARM。之前说了,相关创新市场市场比的不是谁工艺先进,而是能不能用起来。“伟华”鲲鹏处理器的最大优势是7nm工艺,功耗低,但相关创新市场单位对功耗并没有啥意义。鲲鹏处理器采用台积电7nm工艺,并不会成为其冲击机关市场的杀手锏。
对于“伟华”与自主CPU短兵相接,只要政府不过分拉偏架,不要指定品牌搞单一来源采购。铁流对自主CPU的前途持乐观态度。因为在龙芯3A3000问世以前,龙芯在性能上略逊色于友商,但还是熬过来了,而且市场份额上居于明显优势,如今3A4000已经问世,3A5000一年左右也会有样片,实力更强了。无非是过去打败了一些小BOSS,如今来个大BOSS,这反而是对龙芯的磨砺。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龙芯冲破了“伟华”这道坎,没准就能获得与英特尔、AMD同台竞技的资格。
当下还有一点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就是自主CPU获得国家政策倾斜和扶持反而是最弱的,龙芯这样坚持毛时代思想,坚持独立自主路线的企业只能找鼎晖拿风投,大量国有资金被用于扶持皇协军。
鲲鹏处理器自主含金量存疑
从实践上看,技术只能迭代演进,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因为后一代都是针对前一代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而每一代改进源码量一般不会超过25%。而很多问题,都是需要规模化应用才能发现的。正因如此,铁流在以前的文章中强调,规模化应用对国产CPU非常重要,是国产CPU进步的阶梯。
从Intel、AMD、IBM、ARM等公司的CPU发展历程看,都是迭代演进几十年。苹果属于中途插入,也不是一口气吃成胖子,而是拿ARM A8、A9、A15改了三代,经过A4、A5、A5X、A6、A6X数代处理器之后,才出自己的CPU核。三星所谓的自主CPU核,直到第三代的M3开始才逐步脱离ARM公版的痕迹,之后M4继续改。伯利克这么牛,RISC-V也是迭代演进,一步一个脚印,不存在一步登天的情况。参照国内自主路线的龙芯和申威,也是19/18年如一日迭代演进技术,根据前代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内核一代一代提升。
这里提一个参照,凯为的Thunder X2倒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性能大跃进,不过,Thunder X2并非是Thunder X1的技术演进,而是基于凯为从Broadcom购买的Vulcan。
非常有意思的是,全世界唯独中国公司,出现了一批横空出世性能不错,且宣传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CPU。比如宏芯,虽然大家都知道宏芯技术源自IBM Power8,但并不妨碍宏芯宣传CP1符合自主可控。又比如华芯通,虽然大家都知道华芯通的ARM服务器CPU技术源自高通,但并不妨碍华芯通宣传昇龙CPU自主可控。
“伟华”第一款ARM CPU为买A57做集成,第二款ARM CPU同样为买A57做集成,第三款ARM CPU为买A72做集成,第四款CPU宣传为自主设计。虽然PPT上看起来迭代了4代,但问题是,前几代的CPU核是从ARM购买的,该公司只做了SoC设计,即便要说技术迭代,也是ARM完成了从A57到A72的迭代。
诚然,站在巨人肩膀上并非不可以,但不宜操之过急,比如迭代研究几代以后,相对于原始设计取得明显性能提升以后,再标榜自主研发,比如类似苹果那样开发出Cyclone之后宣传自主。
另外,ARM指令集授权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当年全美达、VIA就死在X86授权上,被英特尔用X86专利大棒打死一家,打残一家。一旦发生极端情况,ARM授权也会成为高悬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从公开材料看,国内RISC-V的一些支持者就对ARM架构授权自主可控持保守态度。
另外,ARM授权费用颇为不菲,一旦ARM被确立为国家指令集,那么整个中国IT产业都将永久缴纳巨额ARM税。而龙芯、申威和RISC-V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创新市场应当全力培育自主技术体系
作为商业公司,基于市场惯性和ARM在移动端具备较好的性能、功耗和生态,将ARM用于商业市场是没有问题,但ARM也只能局限于商业市场。在创新市场和8大行业,切不可把ARM这个特洛伊木马往里塞。当下,大量政府资源被个别大公司绑架,投入到ARM处理器中,这绝非幸事。应当把真正自主可控的技术送到相关创新市场市场,实现自主技术的螺旋式提升,逐步建立独立于Wintel、AA体系的第三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