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RM中国换帅罗生门引发舆论关注,据彭博社报道,此次风波可能与H公司禁令有关。彭博社方面分析称,首先整场风波的时间点十分巧合,正好赶上美国制裁H公司;同时ARM公司也依靠ARM China进而在中国开展相关业务,而ARM在美英等国均有业务;去年曾曝出涉事的吴雄昂承诺与H公司保持合作。
诚然,这只是彭博社的报道,并非ARM官宣。但从2016年制裁Z公司以来,ARM多次遵守北美禁令,在大国关系趋于平缓后,又改头换面称与中国企业合作,并与其合作伙伴一道标榜ARM自主可控。由于ARM存在反复横跳的前科,堪称薛定谔的授权,大家对于ARM CPU标榜自主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就当下XC市场而言,ARM在利润、自主等多方面存在瑕疵,必须慎之又慎。
依赖ARM授权在利润上受制于人
利润被ARM攫取也是ARM阵营厂商的一个问题。在通信行业上,高通曾经凭借其优势地位肆意向其他厂商征收“高通税”,引发全球通信厂商众怒,因而在4G时代中欧厂商联手去高通化,随后才有了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和处罚。高通也下调了“高通税”的税率。
事实上,在IC设计行业,ARM税同样引发了很多大公司的不满,这才有了RISC-V的出现和迅速发展。
虽然一些媒体喜欢用中国公司买断ARM授权,仿佛以后都可以免费用,但实际上,买断的措辞是有问题的。
先不谈制裁这类风险,但就资金方面,买了ARM指令集授权,先要支付一笔巨额授权费,根据授权的不同,费用一般是每5年数千万美元至上亿美元,到期后重新谈判购买。法国一家初创公司就解答为何选择RISC-V的时候表示,“8000万美元的授权费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而言难以承受”。
在支付了高昂的费用后,还是要支付“ARM税”的,“ARM税”类似于“高通税”,每生产一片ARM芯片,就要向ARM支付费用。
打个比方,ARM就是地主,国内ARM阵营IC设计公司花高价从ARM那里组土地,种子也是在地主家买的,化肥也要外购,机械化耕作这些东西都要仰仗台积电,最后粮食丰收了还要给地主家一部分。
一旦ARM大规模进入XC市场,将会把整个XC工程绑在ARM的战车上,源源不断的缴纳“ARM税”。通信上“高通税”尚未革除,IT上再来一个“ARM税”,这种负担会使整个行业给外商打工,源源不断的向ARM缴纳自己的利润,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ARM的授权模式是马甲CPU的温床
从实践上看,技术只能迭代演进,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因为后一代都是针对前一代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而每一代改进源码量一般不会超过25%。而很多问题,都是需要规模化应用才能发现的。正因如此,铁流在以前的文章中强调,规模化应用对国产CPU非常重要,是国产CPU进步的阶梯。
从Intel、AMD、IBM、ARM等公司的CPU发展历程看,都是迭代演进几十年。
苹果属于中途插入,也不是一口气吃成胖子,而是拿ARM A8、A9、A15改了三代,经过A4、A5、A5X、A6、A6X数代处理器之后,才出自己的CPU核。
三星所谓的自主CPU核,直到第三代的M3才脱离ARM公版的痕迹。
伯利克这么牛,RISC-V也是迭代演进,一步一个脚印,不存在一步登天的情况。
参照国内自主路线的LX和SW,也是近20年如一日迭代演进技术,根据前代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内核一代一代提升。
如果是技术引进,就可以跳过十年磨一剑的技术积累历程,直接横空出世一款高性能CPU。
非常有意思的是,全世界唯独中国公司,出现了一批横空出世性能不错,且宣传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CPU。
虽然大家都知道某芯技术源自IBM Power8,但并不妨碍其标榜自主。
又比如某芯通,虽然大家都知道技术源自高通,但并不妨碍标榜昇龙CPU自主。
类似的,某公司标榜ARM服务器CPU自主,也存在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问题。
该公司第一款ARM CPU为买A57做集成,第二款ARM CPU同样为买A57做集成,第三款ARM CPU为买A72做集成,第四款CPU为其宣传为设计。虽然PPT上看起来迭代了4代,但问题是,前几代的CPU核是从ARM购买的,该公司只做了SoC设计,即便要说技术迭代,也是ARM完成了从A57到A72的迭代。
铁流认为,那种几年搞一个较高性能的内核一步登天,还宣传源代码100%自己写,就好比一个原来连米格21这个级别的飞机都没有独立设计和制造经验的工厂,宣传自己花了几年就能独立设计和制造了J20一样不靠谱。
从实践上看,那种几年时间吃成胖子,一步登天,比较类似的模式是美国盟友引进F35的技术,并用多年时间学会部分技术,依靠进口核心器件和自制部分零件进行组装,这才是正常的技术发展规律。
在这方面,相对于一些合资/合作公司一看就知道是IBM、高通、Intel等公司CPU的马甲,ARM的这种授权模式非常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此前,ARM就允许客户把 Cortex-A CPU以自己的品牌进行包装和销售,比如高通的 Kryo CPU和三星猫鼬CPU的前几代都有ARM Cortex-A CPU的影子。如今,ARM发起了CXC项目,Arm根据合作伙伴的要求,设计出满足其需求的CPU,同时,Arm还继续维护CPU软件和进行市场营销。说的简单点就是ARM为VIP客户提供高端定制化服务。
由于“国外一开源,国内就自主”的惯例,有了这种购买洋人设计服务的套路和途径之后,随着Arm CXC项目的推进,国内ARM阵营是否会借助Arm CXC项目“开发”出性能越来越强悍的名为“自主”的ARM CPU呢?
铁流希望不会,但谁能打保票一定不出现这种情况呢?
ARM授权堪称薛定谔的授权 风险较大
这几年来,往往在大环境比较严峻的时候遵守北美禁令,在大环境趋于缓和之后跳出来宣传一如既往与国内企业合作,与合作伙伴一道标榜ARM CPU符合自主标准。对于ARM这种反复横跳的行为,铁流只能感慨这是薛定谔的授权。
2015年,集成电路大基金注资Z公司24亿人民币,Z公司也喊出了“讯龙芯+ZX OS”的口号,CPU上选择加入ARM阵营,OS则选择和谷歌合作开发。之后开发了好几款集成了A53和A72的机顶盒芯片。然而,在2016年和2018年两次制裁中,由于ARM遵守北美禁令,时至今日,“讯龙芯+ZX OS”依然不见踪影。
在北美2019年制裁H公司时,BBC声称获得的内部文件,ARM 将暂停与华为的全部业务。该内部文件显示,ARM 指示员工暂停与华为及其子公司的 “所有在履行的合同,授权许可证和任何在商谈中的合同”,以遵守最近美国的贸易禁令,因为其设计包含 “源自美国的技术”。
在签订满纸都是China should的文件之后,大环境趋于缓和,这时候,ARM又一副中国人民老朋友的样子,声称授权不受影响,继续保持合作。不过,ARM发言也非常艺术,合作前提是必须“合规”。
至于什么时候合规,什么时候不合规,从实践上看,这个“懂王”说了算(也许没人比“懂王”更懂薛定谔的授权)。对于ARM和ARM中国说了什么,大家不要太当一回事,毕竟ARM公开发言要符合ARM商业利益,关键要看,当“懂王”要禁时,ARM是怎么做的。
在这类制裁事件中,西方科技公司也是在赚钱和政治风险找平衡,当政治风险大的时候,打着“不合规”的旗号,立马翻脸制裁你。当政治风险变小了,就一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样子,标榜“合规”,在中国做生意,从中国赚取高额利润。甚至和联合中国合资企业或合作伙伴高举自主旗帜。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家千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对于ARM进入XC市场应慎之又慎
70年代,西方之所以愿意主动缓和关系,一方面顾然有北方毛熊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当时华夏做到了西方有啥,华夏也有啥,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与西方有差距,但技术门类齐全,而且整个产业链是闭环的,对外来技术依赖性不强,属于有外来技术则锦上添花,没有外来技术也能自力更生。正是因此,当时的华夏获得了西方的尊重,并主动抛橄榄枝加强联系。
如今,之所以反复被北美政客讹诈,根源就在于放弃了伟人时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线,选择了造不如买,融入国际主流的路线,这导致我们对外来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
从实践上看,如果做不到西方有啥,华夏有啥,那么,必然会被欺负,即便一时付出一定对价与西方修好,也会被西方政客反复讹诈。近年来各种例子比比皆是,最近某大学matlab软件被禁用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华夏必须要建立自己基础软硬件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建立独立于WIntel体系、AA体系的第三套技术体系,必须彻底摒弃Intel和ARM,以自主CPU和Linux为基础发展中国版Wintel。
XC市场则是中国版Wintel绝佳的孵化池,如果放任ARM在XC市场扩张,则会侵蚀中国版Wintel的生存空间。在当下这种大背景下,XC市场的走向关系到信息安全和IT产业的未来,不能被个别商业公司的利益绑架。应当扶持真正有助于抗击西方讹诈的自主技术体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