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北美大国发出了禁令,禁止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美制造的机器或提供的软件来为H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设计或制造芯片。这项禁令有120天的缓冲期,将在第四季度生效。在这项禁令颁布后,台积电并已将H公司原定产能全部开放给了苹果、高通、联发科、AMD等大客户。之后,北美商务部允许北美公司与H公司在5G标准上合作,国内媒体一片沸腾,认为北美“扛不住了”、“投降了”,H公司概念股也集体暴涨。事实上,这完全是媒体的误读,后禁令时代,局势依然严峻。
北美解禁和放松制裁是媒体误读
北美商务部发布公告,允许北美大国企业在制定5G标准方面可以与H公司合作,不需要再申请临时许可。随后国内媒体一片沸腾,各种北美“投降”、“扛不住了”等言论充斥网络。
事实上,在2020年5月,北美就颁发了北美企业与H公司在5G标准制定方面的合作的临时许可。本次北美只是把临时许可废除了,也就是北美企业可以不需申请临时许可就能在技术标准上与H公司进行合作。
换言之,北美大国从未禁止过北美企业在制定5G标准方面与H公司合作。
北美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3GPP议事规则的限制。3GPP会议讨论虽然充斥着一些堪称宫斗剧的明争暗斗,但总体上还是每个公司为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博弈。
在这种偏向技术类的国际会议上,政治暂时还未深度涉入,北美大国无法将任何一家公司“开除出”3GPP,因而如果阻止北美公司与H公司合作,则意味着在3GPP的讨论上,一旦H公司出场,北美企业必须回避。这样H公司在标准制定组织中反而少了许多竞争对手,可以在标准上拥有更大话语权。
北美商务部允许合作,其实是解除北美企业的枷锁,让北美企业可以没有政治负担的在3GPP标准制定中进行博弈和竞争。
H公司能坚持多久取决于芯片库存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H公司芯片的库存只能维持到2021年初,在最新的限制措施出台后,H公司迄今未能针对限制令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国内媒体报道称H公司的库存能维持1至2年。由于此前H公司曾经以实际需求量的3倍采购芯片,因而芯片库存量应该是颇为可观的。不过,H公司体量巨大,芯片消耗量也大。
从数据上看,H公司2019年购买约200亿美元的半导体(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5%),其中,从北美大国采购芯片超过160亿美元。具体来看,采购金额最大的是购买,约20亿美元,估计是各种网络芯片,从英特尔采购15亿美元,估计是X86 CPU,从镁光采购11亿美元,估计是存储芯片,从Skyworks和Qorvo采购6.2亿美元,估计是各种射频芯片......
虽然明星企业家公开表示“都有备胎”、“自己的芯片比国外的还要好”,但从2019年从北美大国进口160亿美元芯片来看,明星企业家的这种说辞只是安慰媒体和大众。
就H公司自己开发的ARM芯片来说,CPU核在过去10年里全部从ARM购买,工艺高度依赖台积电,H公司只做SoC设计,虽然名义上是“自主研发”,但实际上是“融入国际主流”,依赖台积电工艺,给ARM打工,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会面临休克的窘境。
此前,业界传闻H公司向联发科和展锐求助,但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一旦“懂王”扩大范围,联发科等公司会因恐惧引火烧身而撇清关系,断掉供应链,正如现在台积电的所作所为。何况,联发科和展锐只能解决手机SoC等手机芯片的问题,无法解决高性能CPU、GPU、FPGA、DSP,以及NAND、DRAM、CIS、射频等器件的卡脖子问题。
特别是诸多模拟器件,基本被德州仪器、ADI、博通、Skyworks、Qorvo等公司占据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暂时找不到可以替换的非西方厂商。
因此,H公司能坚持多久取决于芯片库存量,如果库存能够坚持到两边家长谈妥,就可以度过难关。
H公司休克与否对东亚大国和北美大国影响都有限
一些文章大肆宣传称,H公司倒下将是对东亚大国高科技产业毁灭性的打击,或是宣传东亚大国高科技全面崩塌。但实际上,H公司主要业务国内都有替代者。
4/5G基站上,Z公司、大唐可以顶上去。
手机芯片上,展锐可以顶上去;
在网络设备上,烽火、新华三、锐捷可以顶上去;
在PC上,联想等一大批PC厂商可以顶上去;
在智能手机上,OVM等厂商可以顶上去;
在服务器上,浪潮、联想、曙光、新华三、宝德可以顶上去;
在电视上,TCL、创维、康佳、长虹、海信等厂商可以顶上去;
......
可以说,H公司的主要业务国内都有替换者。一旦H公司倒下,Z公司、大唐、展锐、烽火、新华三、锐捷、小米、OPPO、VIVO、浪潮、联想、曙光、新华三、宝德等公司都可以顶上去。所谓的“H公司倒下,东亚大国高科技产业会被毁灭性打击”的言论完全不客观,过度贬低了东亚大国科技产业,过度拔高了H公司的能力。
还有一些文章称,北美不敢切断供应链。因为一旦切断供应链,北美芯片公司业绩会大幅下滑,不仅会对美方造成巨大损害,还会对与H公司合作的欧洲厂商带来影响,甚至会造成全球性反弹。由于损失巨大,因而北美政客会投鼠忌器,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比较片面,不够辩证。
宏观上看,过去几十年“融入国际主流”其实是给西方主导的产业链打工。东亚大国企业对北美大国企业是强依赖,而北美大国企业对东亚大国企业是弱依赖。在整机设备上,北美大国科技公司可以从日本、韩国、东亚大国台湾公司中找到一大批替代者,但东亚大国却很难找到北美大国及其铁杆盟友之外的芯片供应商或替代者。
这里明确一点,全球市场不以一家公司的存在而存在,不以一家公司的消失而消失。
全球手机市场的规模和人民对手机的消费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H公司的存在而增加,也不会因为H公司的消失而减少。北美大国制裁H公司后,短期北美大国芯片公司会业绩下滑。
由于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没有了H公司,大家就不买新手机了。所以当H公司芯片供应链断裂后,只会导致原本其占据的市场被小米、OPPO、VIVO、三星、苹果等品牌手机侵蚀,随着手机销量的增加,然后这些公司会向北美大国芯片追加订单,经过一个周期之后,北美大国芯片公司业绩必然回升。
基站也是类似。全球5G基站市场总量摆在那里,H公司被制裁之后,原本属于H公司的市场份额被诺基亚、爱立信、Z公司、大唐、三星等公司侵占,然后这几家公司争相向北美大国芯片公司追加订单。北美大国芯片公司只会遭遇短期业绩下滑和损失,长期来看影响并不大。
最好的例子就是台积电,台积电遵守禁令之后,第4季营收将与第3季持平,全年营收成长维持年增15~18%的目标仍可达成。可以说,遵守禁令对台积电自身影响不大,但对H公司来说就非常麻烦了。
5G标准专利上处于群雄制衡状态
一直以来,国内媒体喜欢在报道H公司的时候沸腾体宣传,鼓吹H公司在5G标准专利上拥有压倒性优势。相比之下,同样在5G标准专利上颇有建树的Z公司则无法获得同等待遇,甚至还要被媒体各种鄙夷。
从数据上看,H公司、三星、LG、诺基亚、爱立信、Z公司、高通、英特尔等公司在5G标准专利上位居前列。H公司申请专利数是第一,但授权专利数量上位列第四。
这里说明一下,申请专利是厂商自己申请的,而授权专利是获得官方认可的。厂商在申请后,一些专利可能无法通过审批,一些专利还在审批过程中,还未获得授权,因而申请专利只能说明一家企业申请了很多专利,授权专利才是真正有用的专利。
授权专利的数量排序为:
三星(1728件)、诺基亚(1584件)、LG(1415件)、H公司(1274件)、Z公司(837件)、高通(831件)、爱立信(768件)、英特尔(148件)。
从排名前八的企业数据上看,韩国拥有的5G标准专利数量最多,东亚大国紧随其后,然后是芬兰、北美大国和瑞典。从授权专利的数量上看,H公司是5G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但无法像媒体鼓吹的那样占据压倒性优势。
专利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当下,专利注水是行业普遍情况,工程师为了完成KPI,企业为了增加必要专利数量,都拼命把垃圾专利往标准里塞。一些厂商把同样的技术在多个国家申请专利,结果导致专利数量倍增。
要做知识产权谈判的话,专利数量只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核心因素是加权专利占比。
5G的必要专利将几千项,但是其核心技术只有七八项,关键技术也只有十几项,企业之间谈判知识产权付费问题,一定会最终折算加权专利占比。就加权专利占比来说,5G知识产权加强占比最凶的是北美大国高通。高通的5G必要专利数量瞧起来不是特别多,但是,它的加权占比很凶,远远领先于其它会员单位。排在高通之后的,是爱立信。后面的三星、诺基亚、H公司、Z公司几个企业占比的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H公司的加权排位是第五位。
可以说,5G标准是全球企业共同制定的标准,既非“东亚大国智造”,也非H公司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标准,东亚大国是5G标准的重要参与者,而非主导者。
在5G存在成本、应用、功耗、覆盖四大问题的情况下,5G的意义非常有限,一些网友总是喜欢引用北美政客用来煽动民粹的话术,称H公司5G“秒天秒地”、“压倒性优势”,所以北美要压制,这完全是臆想。
H公司的命运取决于两边家长谈判
从“懂王”过去的一系列行为来看,其目的在于以H公司等一批东亚企业为人质,逼迫东亚大国签署新版“广场协议”。
此前,虽然“懂王”宣布把H公司列入“实体名单”,但又给了90天的宽限期,然后北美大国公司为了赚钱拼命卖,H公司为了囤货使劲买。另外,不少北美大国科技公司还通过寻找法律的漏洞,向H公司大量出口芯片。
从“懂王”上台的一系列行为上看,“懂王”的真实目的是逼迫中国签署“广场协议”,要求中国向北美大国开放金融,允许北美大国资本进入中国命脉产业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北美大国资本实现从中国吸血。同时,打压其他国家的制造业,比如对墨西哥“修墙”和征收高关税,使一大批欧美日汽车厂放弃在墨西哥的建厂计划,要求郭台铭在北美大国本土建工厂,打压中国高端制造业,让工厂回到北美大国,使北美大国中下层民众获得工作,兑现自己的竞选口号。
可以说,一家公司的生死根本不是“懂王”关注的,从头至尾,制裁Z公司和H公司只是“懂王”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Z公司和H公司的生死,“懂王”根本不在乎,两家公司只不过被“懂王”拿来当了一回人质。
之所以选择Z公司和H公司,也是两家公司的特质决定的。
首先,两家公司是非常全球化的公司,在海外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都涉及到与YL贸易这个雷区,Z公司有内鬼指控,H公司则有汇丰当污点证人,这使“懂王”师出有名,方便动手下刀。
其次,两家公司对北美大国技术和芯片有较高依赖性。虽然中国通信设备整机做的不错,并在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的信贷支持下,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但在核心技术和器件上,对北美大国及其盟友有较高依赖性。
在CPU、GPU、DSP、FPGA、NAND、DRAM、射频、WIFI、光通信芯片、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激光器等器件上,对美欧日韩等国的英特尔、英伟达、AMD、高通、博通、三星、SK海力士、东芝、镁光、德州仪器、ADI、Skyworks、Qorvo、恩智浦、英飞凌、lumentum、Finisar、Neo Photonics等公司都有一定依赖性。2018年和2019年,H公司采购芯片都超过200亿美元。因此,制裁H公司和Z公司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最后,H公司和Z公司是旗帜,太大而不能倒。其实,很多央企在多年前就被制裁,但一声不吭,业务照常。比如中国超算、中国核电等等。而H公司和Z公司是中国通信产业的旗帜,一旦倒下,对整个产业和民心士气将造成毁灭性打击,所以国家必须会救,这就使“懂王”有了讨教还价的筹码。
“懂王”想要做的是挟持H公司作人质进行谈判,而不是杀死人质撕票,因而H公司短期来看是安全的。这从“懂王”一方面高调升级制裁,一方面又在夏威夷搞谈判可以看出其目的。虽然叫得凶,但本质上还是挟持人质进行讹诈,逼迫东亚大国出让利益的套路。
就H公司的未来而言,短期来看不会有危险,因为“懂王”暂时不会撕票。加上资本逐利,北美大国的芯片公司还是运用各种手段规避禁令,向H公司出售芯片。H公司凭借库存和特殊渠道买到的芯片,完全可以支撑到两边家长谈妥。在付出一定对价后,H公司可以在受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做生意,正如2019年的经营状况。
即便最后没能谈妥,H公司库存又耗尽,最坏的结局也不过是H公司分拆。由于H公司的主要业务国内都有替代者,因而不会对东亚大国科技进步造成多少负面作用。H公司在拆分后,不再会出现“大公司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的局面,反而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充分竞争。
结语
总而言之,即便在半导体领域北美再怎么强势,天塌不下来,即便面对最坏的情况——H公司分拆,地球照样转,东亚大国ICT行业也依然会照常发展。
国内一方面要认识到局面的严峻性,不要对西方继续抱有幻想,必须另起炉灶,独立自主。
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既不要沸腾体——H公司“秒天秒地”、“压倒性优势”。
也不要过于悲观——“H公司倒下将是对东亚大国高科技产业毁灭性的打击”,“或是宣传东亚大国高科技全面崩塌”。
从北美的经验看,一个仙童倒下去,英特尔、AMD等一批巨头站起来。
只要整个产业发展的土壤在,北美大国再怎么压制,也只是减缓东亚大国的进步,而无法彻底遏制东亚大国产业升级。
东亚大国处于国力上升的过程中,北美大国处于国力下滑的过程中,时间对我们有利,在这种背景下,因怒而“兴兵”,争一时之长短反而是因小失大。
如何不卑不亢的用少量代价换取东亚科技产业发展的时间,并用好这些珍贵的时间,才是最为关键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