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苹果推出了搭载了苹果自研Arm桌面处理器的全新的MacBook系列。新处理器称为 M1,具有四个高性能大核,四个高效能的小核和一个8-GPU内核GPU。在新的5nm工艺节点上集成了160亿个晶体管。
从媒体的报道上看,M1可以轻松击败英特尔I7处理器,而且功耗很低,续航可以高达20小时。对于20小时的续航,铁流是非常怀疑的,毕竟就轻量办公而言,功耗最大的是屏幕,而不是SoC。
何况厂商公开的平板、手机续航时间往往是明显高于用户实际体验的。有鉴于苹果雄厚的财力,以及媒体测试往往会被厂商充值,M1到底如何还是交给实践来评论。
在苹果推出M1后,一些观点认为,ARM将在桌面和服务上开始取代X86,在苹果的带动下,能够利好国产ARM CPU,国产ARM CPU也能跟着苹果一起取代X86。
铁流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苹果换芯对国产ARM CPU桌面和服务器生态建设帮助非常小
苹果把X86处理器换成ARM处理器,主要还是基于苹果一贯的商业逻辑,意图打造苹果自己的闭环生态链,进而实现供应链的高度掌控。这样一来,就避免CPU上被英特尔分去一杯羹,在CPU、OS全部自己掌握后,苹果可以借此获取高额利润。
有分析文章认为,苹果在桌面平台换ARM后,国产ARM桌面CPU也能从中获益。这种分析是教条化的想当然。苹果在生态建设方面一直致力于保持非常高的掌控能力,着力于建设闭环生态,这一点从IOS上就非常明显,客户只要入了苹果的坑就比较难走出来。
因此,苹果的生态建设是封闭的,其他厂商是享受不到苹果闭环生态建设的成果。这一点从智能手机上就非常明显。其他厂商无法直接使用苹果的应用软件,软件开发厂商也必须搞一个IOS版,一个安卓版。IOS版软件生态再丰富,对安卓阵营手机厂商来说也没有意义。
在桌面平台上也是类似,苹果自己的闭环生态真的建起来了,这些应用软件也是苹果专享,国产ARM CPU根本就无法“搭便车”。正如IOS上的软件对安卓手机无意义,必须专门开发安卓版的APP才行。
另外,苹果目前只是在桌面领域推广ARM,并不涉及服务器,在生态上,嵌入式归嵌入式、桌面归桌面,服务器归服务器。智能手机上生态好,并不等于桌面或服务器生态就好,开始进军桌面并不意味着服务器生态就会崛起。一些分析文章能够从苹果在桌面换芯,推倒出利好国产ARM服务器CPU生态建设,这逻辑令人无语。
从实践上看,某省的“H河”品牌ARM服务器就遭遇了窘境。由于一度没有拿到户口,导致XC市场受阻。就商业市场而言,由于X86的强势,该ARM服务器很难找到大买家,所以只能拼命冲击党政机关和国企采购。
“因为苹果行,所以我也行”是形而上学的
在中国J20正式亮相后,印度、韩国、土耳其、印尼等国家也纷纷宣布开发第五代战机。但时至今日,这些国家的5代战机研发计划依然只是计划。
这件事被网友调侃为“人生三大错觉之一,中国行,我也行”(别问铁流另外两大错觉是啥,我也不知道)。这种现象的根源,是这些国家在军工技术上与中国差距过大,在内功有限的情况下做白日梦妄图一步登天,自然在实践中遭遇挫折。
而如今,绿色计算产业联盟的文章认为,“苹果的换芯也从侧面证明了道路的可行性,国内ARM架构的服务器与PC应用,大有可为”。这种观点是形而上学的,没有做到具体情况辩证分析。
先说明一点,苹果正在换芯,不是苹果换芯成功。用正在换芯去论证“国内ARM架构的服务器与PC应用,大有可为”,论据实在是太过于薄弱。
退一步说,即便将来换芯成功,也不天然代表着“国内ARM架构的服务器与PC应用,大有可为”。
实践证明,到底行不行,不能只表面看别人行或不行,而要看别人为什么行,具备哪些成功要素。
再来逐一对比,自己是否具备这些成功要素,如果具备,则可以试一试。如果不具备这些要素,盲目的认为,“因为苹果行,所以我也行”,那就会陷入印度、韩国、土耳其、印尼等国家五代机研发上的“人生错觉”。
苹果换芯的前提:生态、用户、资金、时间、性价比
铁流用苹果上次从Power换到X86的成功案例来分析。铁流认为,苹果能够完成此举,生态、用户、资金、时间、CPU性价比等要素缺一不可。
由于苹果电脑的早期成功,苹果公司有一批忠实的用户,而且已经习惯了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加上苹果一直奉行闭源,且苹果对自己的生态拥有非常强的掌控能力和开发能力,因而苹果可以完成操作系统和生态的移植。
CPU性价比也是必须的,毕竟,如果新CPU的性价比还不如旧CPU,那么,替换的意义何在?这岂不是吃饱了撑了给自己找麻烦么?
资金和时间也是必要条件。苹果上次换芯用了将近8年才正式完成,虽然没有耗费资金的具体数字,但从这么长的准备时间,以及移植了大量软件来看,想必软件移植上花的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国内ARM基本不具备苹果的成功因素
我们再来对比下国内ARM是否符合这些条件。
就生态掌控力来说,苹果对Mac和苹果手机具有极强的生态控制能力。国内ARM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即便是商业上比较成功的麒麟芯片,其生态也是高度依赖谷歌安卓,不具备软件生态控制能力。而ARM在PC和服务器上的生态被X86秒杀,根本遑论生态。
就用户来说,苹果用户对于苹果的电脑和手机已经形成了很强的用户粘性,习惯了苹果的用户一般习惯继续购买苹果的产品。但国内ARM不具备这种条件,由于都是安卓,高度同质化,铁流可以在H、小米、OPPO、VIVO、中兴等品牌中随意换机,不影响使用。
而支持ARM(PC、服务器)的国产Linux操作系统则非常小众,目前这些Linux用户大部分是程序员和开发者,与普通消费者绝缘,国内ARM在手机、PC和服务器上根本不存在用户粘性。
就性价比来说,现在高通以及国产的ARM PC和服务器CPU性能比英特尔和AMD差,价格却更贵。诚然,一些厂商在PPT上鼓吹超越英特尔,但这是用48、64核CPU战英特尔14、28核CPU的结果,单核性能只有英特尔一半。实践证明,单核性能上不去,盲目堆核心数没意义。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I3默秒全”、“1核有难7核围观”。盲目堆48、64核还有两个副作用,那就是导致芯片成本贵和芯片多核性能损失大效率低,以H鲲鹏920来说,实测双路48核CPU,spec rate分值每个核的平均分值只有单核情况的50%左右,性能损失严重。
另外,资金和时间也是大问题。之前,H宣布投资30亿搞ARM生态,但问题是,这点钱够么?毕竟,根据高管余某介绍,开发麒麟980 H就花了21亿。
可以说,在生态、用户、CPU性价比、资金上,国内ARM基本都不具备,而且在时间上,国内这些单位也普遍“比较急”,怕是没有苹果那样8年时间做准备的耐心。
这种情况下,迷信“因为苹果行,所以我也行”,盲目搞ARM必然要栽大跟头。
ARM服务器在商业市场被X86压着打
就商业市场来说,ARM CPU基本没戏,也许只能在一些细分市场找到一席之地。
多年前,ARM服务器被业界炒的火热,被热炒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的RISC-V,ARM服务器CPU被诸多行业人士看好,并认为有希望取代X86,或侵蚀部分X86服务器CPU市场。AMD、高通、博通等一大批知名公司相继参与,仿佛ARM将在服务器领域复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成功。
然而,从实践上看,ARM服务器CPU的市场表现非常惨,用户对ARM服务器的反馈并不好,众多曾经押宝ARM的厂商也难以为继,在高通之前,博通、AMD以及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已经放弃ARM服务器CPU,AMD把重心转向X86 CPU,博通则把自己重金开发的ARM服务器CPU直接卖给了凯为。马维尔在收购凯为获得X2和X3之后,最近也对ARM服务器CPU团队进行了大裁员,大陆和印度团队都裁掉了,只在美国本土保留一个小团队,并宣布放弃ARM通用服务器CPU。一些小厂在推出几款ARM服务器CPU之后,就听不到后续消息了。国内华芯通做了几年后也关门了。就全球范围来看,ARM服务器CPU正在退潮。
可以说,纯商业模式下,无论是X86进手机,还是ARM进服务器基本没戏。
正是因为商业市场基本没戏,ARM服务器CPU只能在PPT上吊打英特尔,在商业市场被英特尔吊打。所以这些ARM CPU各个宣传自主可控,卯足了劲,往党政国企采购冲。
铁流就ARM CPU的商业前景咨询了几位服务器厂商高管。
A:H要扛起与X86竞争的大旗,有些悲壮。高通、AMD都放弃了。中国特殊的市场,加上搭上安可快车,也许能成功。若不是政治任务,商业客户目前用ARM的积极性不高。另外,arm在性价比和生态方面,对比X86没优势......我们目前是X86,看看鲲鹏的发展再说。
B:ARM也许对部分应用有效的,但不会适用大多数通用应用。生态建设肯定是重要的,这方面X86优势太大。如果你是一个软件厂商,现在的软件恨不得3个月一补丁,1年一升级,你愿意维护多个指令集版本么。
诚然,现在媒体上有一些报道ARM服务器如何如何,但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政治任务,或大公司搞一个方案B,而且也是试一试的性质,而不是规模替换。什么时候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规模化采购,替换数据中心30%以上的X86服务器,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应用。
“因为苹果行,所以我也行”只会沦为邯郸学步
苹果换芯最大的启示,是建立中国自主技术体系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具备生态的控制能力,必须形成一定规模且稳定的用户群体,CPU要具备性价比,要有充足的时间和资金。
铁流始终认为,不要老是开口闭口“国际主流”,看看美国,就是用华氏度,身高就用英寸英寸,就是不用公制,标准上“非主流”,美国就落后了?就“闭关锁国”了?不是照样蓝星霸主么!
中国国土广袤、人口众多,市场巨大,英杰辈出,完全有能力自己搞一套,中国企业没必要总是跟在洋人身后吃土,要有独立自主的勇气和能力。特别是自建生态的情况下,就更没必要买ARM授权了,完全可以另起炉灶么!
在CPU国产化替代的道路上,只有踏踏实实直到追赶,一步一个脚印做芯片,做生态,做产业。
迷信“ARM弯道超车”的结果只会是“弯道翻车”,高通、AMD等国际巨头已经摔到坑里并及时止损了,新岸线早在2011年就提出搞ARM PC,华芯通在此前大张旗鼓搞ARM服务器CPU,结果都摔死在坑里了。
原因就在于不具备生态、用户、资金、时间、性价比等要素。在解决这五项问题前,谁搞ARM PC和服务器,谁摔进坑里,只能靠政策倾斜过日子。事实证明,现在国内ARM CPU都往央采、AK、XC冲。
既然要靠政策过日子,为何一定要扶持ARM,而不是扶持自主CPU?
难不成是“宁予友邦(ARM),不予家奴(自主CPU)”?
铁流认为,ARM PC和服务器(商业市场)就是一个大坑,高通做ARM PC销量惨淡,高通ARM服务器直接放弃,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国家资源不宜去给ARM填坑。党政市场更不宜学慈禧太后补贴外人(ARM),而应当坚定的走自主道路。
从实践上看,在特殊市场,ARM厂商虽然获得了海量国家资源倾斜,但ARM PC和服务器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反而被懂王制裁后“休克”和“绝版”,全国几十个由地方政府投资的KP产业中心因为无法获得稳定芯片供货处境窘迫,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特别是在英伟达收购ARM之后,美国对ARM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国产ARM CPU将在设计和制造两个环节受到钳制,其风险不可小觑。
如果总是“屁股决定脑袋”,分析事物局限于表面现象,迷信“因为苹果行,所以我也行”,那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
如果因邯郸学步而挤压自主CPU的生存空间,这无疑是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