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多家大陆企业受到M国技术禁令,禁止相关公司使用含M技术,整个行业要向相关公司供货都需要经过M国政府许可。
因此,必须打造本土产业链,才能避免卡脖子问题。在这种情形下,一些媒体鼓吹个别公司可以1至2年搞定28/14nm生产线等观点,其实是过于乐观的。半导体产业链很长,每个环节都需要较深技术积累,并非几年运动式“会战”就能搞定的,必须以十年为单位循序渐进。铁流认为,15至20年后能够把产业链全部补全或超越现在西方的水平,就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不久前,刚由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退休的高启全表示,我国在未来会把中低阶的晶片供应链做好,但至少需要10~15年时间。高启全认为,M国会封锁中国高阶半导体的发展,中国要取得像极紫外光(EUV)先进制程技术看来没有机会,但预估M国之后应会陆续放宽在消费性或中低阶的晶片生产链限制。相对上,台湾半导体产业链十分成熟,有机会在两岸合作上找到发展机会。
当下,大陆最佳做法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不放弃自主研发,以十年磨一剑的态度积累技术,力争用15至20年补课,并超越西方半导体产业链。另一方面可以和海峡对岸乃至欧洲厂商进行合作,在规避M国技术的情况下,从海外吸收先进技术,解决短期的卡脖子问题。
另外,大陆应对改变撒网式投资的方式。现在一些地方投资过于急迫,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盲目投资,不仅浪费了发展产业的数年发展机遇期,还使地方上背负了巨额债务。当下,应当先搞定技术和专利,在技术能够具有初步市场竞争力的情况下,再大规模投资建厂,国有资金投资不宜“贪大求洋”、急功近利,而应当从本土的“绩优股”和“潜力股”中逐步培育出有技术、有实力的半导体企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