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共产党人

82岁毛泽东警卫员李连庆离开北京回老家办养牛场

综合 · 2014-12-30 · 来源:南方都市报等
收藏( 评论() 字体: / /

  82岁的李连庆跟你说话时,操着一口略带京腔的普通话,说着说着不自觉会伸出手朝你挥舞,眼睛瞪得大大的。他的牛场门口挂了一面五星红旗,旁边墙上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牛场办公室中央,贴着毛泽东的画像。从这里,你或许可以感受到一丝曾经毛主席警卫员的气息。

02.jpg

李连庆在作报告

  2008年,荷路村的一位老人到北京探亲后,专程上门到李连庆家中叙旧,说起了家乡山沟里的落后。荷路村是禄步镇樟路村委会一个只有410多人的村民小组,由于地处山区,前几年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000元,村里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民风懒散,赌博成风。

  当年10月,李连庆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荷路村时,当年因贪玩被乡亲称为“过树龙”的小伙子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从此,归乡的游子把自己毕生省吃俭用下的近60多万元积蓄捐给故乡。也是在那时,他做了个决定,从北京只身回到云浮老家,开始搞起了家乡建设,办起牛场,从退休老兵变成了媒体笔下的“牛司令”。

01.jpg

李连庆为牛准备草料

  退休后的李连庆在京城过得安逸,可放心不下乡亲。他出招让村里成立农业经济社,发展村集体经济,重新调整土地使用布局。今年春节前,他和村干部一起,从村里20年来没有分过的耕地中,为每个村民腾出3分好地用于发展种植业,其余全部用来发展村集体经济。

  如今,原来已是危楼的祠堂,改建成为“达道书屋”;原来村中只有一角的空地,成了篮球场和300平方米生态小公园,农忙时可成晒谷场;旧祠堂前的荒地成了荷花塘;4.3千米村巷道实现了硬底化;建起了2.1千米排污渠、2个垃圾屋,消灭了私家粪池,36户村民进行了改厕,荷路村今天成了广东省卫生村和生态文明村。

  为整治村风,李连庆会同侄儿李卓南和村干部,召集几位德高望重的村民共同商议了几个晚上,在村中禁止赌博,立竿见影。

  毛泽东叫他“小广东”

  1951年,李连庆应征入伍。李连庆说,怎么能到毛泽东身边他自己也“糊涂”。就在他服役期满返乡前夕,接命令,自己被选拔到北京卫戍区部队中央警卫团。

  在毛泽东身边当警卫员,李连庆一当就是19年。李连庆也当过叶剑英的警卫员。“小广东!”是毛泽东对李连庆的昵称,年近八旬的李连庆说,这个称呼听了19年,依然亲切。

  李连庆说,外界总在猜测毛主席的生活,其实就是“艰苦朴素”四个字。李老告诉媒体,一块地瓜、一根玉米,主席用火烤一下就吃。主席一双鞋子补了又补,补了再穿,连补鞋的人都不愿再补了,主席还要说服别人再补一次,直到鞋的胶质变了不能再穿。

  毛主席教他做农村调查

  2008年春节,当儿时玩伴陈日明和他说起家乡的凋敝时,76岁的李连庆立即决定,要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亲眼见、亲耳听,“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搞农村调查”,李连庆并不是新手。他回忆说,1955年,在中南海的颐年堂前,毛主席亲自培养士兵,给警卫团一中队的干部战士开了一次全体大会,在会上向大家交代了三项任务:第一个是站岗放哨、第二个是学习文化、第三个是搞农村调查。由于毛主席没有那么多时间到全国各地,他想了解全国的情况,有时就通过身边的战士汇报。

  李连庆回忆,当时毛主席要求,回去调查不能透露自己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不能给地方的干部打招呼,要直接接触群众,在闲聊中了解情况。

  1957年7月和11月,李连庆带着任务两次“秘密”回乡,去田间调研,找农民交谈,收集了许多真实的情况。他和农民泡在一起,却抽不出更多时间来多陪陪母亲。

  这次和50年前不同了,回京的李连庆不用再写汇报,他只是平静地给妻女做了个简短的“报告”:“毛主席说,‘一切为了群众’,我必须‘溜’了,回家乡做点事情。”

  不顾反对独自返乡

  “活一天,就要发一天光,为人民出一天力。”这是李连庆老挂在嘴边的话,他说这也是毛主席教给他的。现在的他依旧过得像个军人,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做100个俯卧撑、5分钟长棍、5分钟双节棍,然后给整个牛场的人做早饭。大清早他会守在电视机旁边,看《人与自然》电视节目,他说人和动物的世界一样,弱肉强食。开始跟他谈到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做警卫员的日子,他会略显骄傲又感慨,现在的社会风气比不上从前。

  “你是哪儿来的?”“广东。”1957年,已经入伍当了6年兵的李连庆被选拔到中央警卫团,驻守中南海,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主席这样问他。

  当年他25岁,连拼音都不会。就这样,他一边当警卫,一边参加学习班,学会了普通话,还拿到了高中文凭。1976年,毛主席去世,同一年,李连庆在老家的母亲也病逝,他却因为工作所需无法回家。此后,他担任叶剑英元帅的卫士长,叶剑英逝世后,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

  这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云浮人,慢慢成了说话带京腔、在北京安家落户的北京人了。

  2008年,李连庆在北京见到了儿时的玩伴,从朋友口中,他得知了老家的情况。他的老家云浮市樟路村委荷路村,现在只有410多人,村集体年收入不到3000元,与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老年人和孩子留守在村里。

  就这样,他萌发了回老家做点事的念头。“当时全家人都不理解。但我总感觉家乡在呼唤我,乡亲们在呼唤我,大家有需要,我就回家乡来了。”李连庆不顾全家人反对,只身回到了老家。

  用光130多万积蓄

  李连庆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个人的力量很小,只希望为父老乡亲做点事。

  如今荷路村村民都知道李连庆,称他为“亚公”,表示尊敬。他回来之后,村里的老祠堂焕然一新,祠堂前面的那片空地修了一个简单的篮球场,村前的臭水塘成了一个荷花塘,村中巷道铺砌了1.3公里,修建了2公里的排污渠和2个公共厕所。这些工程,用了李连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一百三十多万元的积蓄。

  牛场刚办起前两年,李连庆的生活条件并不好。不到10平米的偏屋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地上堆满了杂物;床顶上用一个木板隔开,搭起了上下两铺,何丙泉睡在上面,李连庆睡下面。两年前,李连庆的女儿李艳第一次来牛场探望父亲,看到这样的环境当场哭了起来。

  后来,在牛场办公室另一侧建起了一个小房间,李连庆才有了个自己的单间。“一回去,她就会叫我臭牛粪。”李连庆笑着说,老伴一直到现在还耿耿于怀。

  前几天,他给北京的老伴打了个电话,说自己今年春节回不去了。一间新牛舍要在年底竣工,他说自己得留在这儿。

  每年为村民创收30万

  这几天李连庆很忙。不光忙牛场,前后约着采访他的媒体已经有十几家。“我已经拒绝了很多,”李连庆侄外孙、牛场的合伙人何丙泉主要负责他的对外联络。

  坐轮渡过西江,再走两公里的路程,跟着指示牌穿过一条曲折的田埂、上坡,这里便是云浮市云城区都杨镇珠川村的一座山头,是李连庆和何丙泉创办的星耀畜牧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李连庆选择养牛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小时候在老家放过牛。2010年,他决定和何丙泉把村里闲置的田地租过来,办起牛场。他们会常年聘用附近村里10余名劳动力,来做一些日常工作。何丙泉说,过去四年,牛场已经为附近村民带去了每年30万的收入;同时,牛场每年还会消化100多万斤农业的秸秆。

  冬日的下午,上百头牛被赶到了前方的田地里吃草。如今牛场占地面积约为300亩,养牛数量达到了300头左右。

  每天早晚,李连庆必做的事情,就是到牛舍挨个巡逻一圈,看看哪里需要填草,哪里需要加水。除此以外,《参考消息》、《新闻联播》也是他每天必看的东西。

  推动调整全村口粮田

  “连庆公解决了我们一家人口粮问题,也改变了荷路村!”村民李伟强家中有5口人,当年分田到户时只定了2口人的口粮田,此后30多年,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村里再没调整过土地承包。人多地少,粮食成了李伟强家的大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央确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保持不变的政策。但不少村民尤其是承包土地较多的村民,把这一政策理解为“自家承包的土地数量不能变”。而村干部则怕得罪人一直没能调整。

  这一情况并非荷路村的孤例,广东不少地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村民陈伟明告诉记者,连庆公向村干部提出调整土地时,部分地多的村民不乐意,甚至说出难听的话。然而,随着祠堂修缮、沟渠疏浚,村民享受到越来越多好处,反对声渐歇。

  等到开村民代表会议时,基本上所有村民都支持李连庆的调整建议——口粮田按照各户人口重新调整,荒废的农地集中起来统一种植蔬菜副食和经济作物;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成立村农业经济社,发展村集体经济。

  “开会时,连庆公一句话也没说。但是大家一看连庆公在,心就定下来了。连庆公为村里做了这么多贡献,我们都愿意听他的。”陈伟明说。

  如今,走在荷路村村道上,李连庆当年的努力已经开花结果:7亩土豆田已经结薯,每亩产量高达5000斤;20多亩黄栀子也进入了挂果期……

  “就是来帮乡亲们做点事”

  “连庆公啊,有面!”在听说了李连庆的事迹后,“独臂将军”叶选宁作出如是评价。李连庆听后嘿嘿笑了。

  荷路村村民竖起大拇指说:“连庆公肯吃亏呀,捐了自己的财产做好村里的公益事业不说,凡事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令人肃然起敬。有这样一位老党员带头在先,我们这些后生能不拥护、响应吗?”

  与李连庆联合创业的侄外孙何丙泉回忆说,为了村里的公共事业,连庆公一共花了130多万元。然而,在祠堂重建完工后,连庆公坚持要把全村老少铭刻下来,连出钱只有50元的老人家都刻了名字和捐款数。而作为发起人的李连庆,出资最多,却没有刻下钱款数。“连庆公淡泊名利的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他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态度感染了很多人。在创办养牛场的过程中,缺钱,启动资金不够,好心的老板多次注资,连张收据都不要。缺医,云浮市畜牧兽医渔业局原副局长、高级兽医师陆敏志愿加入了养牛队伍,每周都到农场“报到”。缺人,周边城镇的工厂自动组织职工来帮忙挖番薯、割番薯藤。他的牛场已经开始惠及周边的农民。去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资金并不充裕的高要市禄步镇宏旭肉牛专业合作社张北宏找到何丙泉,希望赊购牛犊。连庆公听说后,二话没说,立即答应。在李连庆公司的帮助下,张北宏的合作社养牛规模已发展到100多头,价值上百万元。

  尽管已经拥有云浮市数一数二规模的养牛场,董事长李连庆却不喜欢别人叫他“老板”。“我不是老板,就是个干活的工人,来帮乡亲们做点儿事。”李连庆指着公司总经理何丙泉说,“养牛要是为了发财,就不干了。这个养牛场,我不可能传给儿女,要靠这里的后生仔来干”。

  “我不是老板,我是农民的儿子”

  “我是农民的儿子。”在连日来的采访中,李连庆嘴里不时会蹦出这样一句话。李连庆表示,作为一个老党员,跟在毛主席和叶帅身边多年耳濡目染下,帮助群众多做好事实事,已成为最基本的政治自觉。

  “这次回来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也不是为了享受清新的空气,而是为了在有生之年给乡亲们做点事情。”李连庆说。

  他曾经离开这片土地。无论是每天必看《参考消息》、《新闻联播》的习惯,还是办公室门口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都显示了他过往生活的烙印。

  浓重的乡音、满是老茧的大手、“叭叭”扬起赶牛鞭杆告诉我们,他仍然是那个乡亲们熟悉的“过树龙”。

  他从广东山区走来,从农民中走来。而最终,他又回到了农民当中。

  家乡的山山水水赋予了他永远的“农民气质”:朴素、务实、勤劳。同时,他的“农民气质”又团结了更多的乡亲,并为乡亲做了更多的好事实事。

  这让记者深深地感到,这是一曲“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赞歌,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久久不绝。

      (报道综合自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等)

  附文:

  南方日报评论员:矢志为民服务的“牛司令”激励南粤

  近日,南方日报隆重推出“走转改”活动的升级版——大型主题采访系列活动并开设“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首个子系列《老兵新传》“牛司令”的故事引发强烈反响。故事主人公是一位满身散发着牛粪味的老汉,名叫李连庆,他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当了19年警卫员,后来又当了叶剑英元帅10年的卫士长。6年前,离休多年的李连庆放弃在北京的舒适生活,毅然回到广东老家。在一举改变老家“脏乱差”的面貌后,又来到小河对面的云浮山区创办畜牧公司。

  在乡亲们的满怀期待和家人的担忧中,82岁的李连庆已经在广东山区坚持了6年。他的目标是改变家乡这片贫穷的土地,而支撑他的是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深深怀念,对他们一生所信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践行。这位老人见证了新中国6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中国奇迹又是怎样震撼世界,其爱国、爱乡、忠诚的精神底色,始终激励着他不畏艰辛守候在乡土旁、蜗居在农舍里,只为了乡亲们改变贫穷落后的呼唤。“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一天算一天没意思,活一天,要为人民出一天力。”朴素的话语说出了不平凡的情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勉励是李连庆珍重一生的精神财富,也同样是所有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于心的人生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对于这一信仰,“牛司令”李连庆坚守了一生,哪怕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仍常怀“奉献”之心,凡事以乡民利益为重。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更要以这位老人家为镜,照照自己身上衣冠是否端正。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所谓“根”无疑是浓浓的乡情。自古以来,“故乡”永远都是心灵的寄托。63年前,李连庆离开故土,63年后,他又怀着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梦想,回到了家乡的青山绿水之间。他的决定与努力改变了生他养他的村庄,曾经脏乱差的荷路村已经成为“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文明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传承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正是为了实现人民的这“十大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正因这一代代的传承与升华,本应安享晚年的李连庆始终不忘桑梓之情,当故土需要的时候,深深的乡土情怀、为老百姓服务的情操激励着他作出慷慨的奉献。

  在李连庆身上,我们读懂与领悟的应有更多。从敏捷不逊年轻人的身手到毅然离京返乡的决定,再到“移军”云浮山区创业的激情,处处提示我们:创业者永远年轻。创业者可以恢宏庞大,也可以如李连庆般发挥余热进行力所能及的开拓。毫无疑问,哪怕已是耄耋之年,只要心怀创业精神,情怀便永远不老;只要仍然愿意拼搏,便总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创业者要不断激发自身的创业活力,培养坚忍不拔的品德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成就万事百业,勇于创造。可以说,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便无法在超越自我、超越困难的征程中不断前进。

  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矢志坚守、对故乡热土的无限热爱、发挥余力艰苦创业的精神,成就了今天依然在路上奔忙的李连庆。他平凡的言行中闪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正激励着无数人奋发向上,为美好的生活、强盛的中国而拼搏前行!

  相关阅读:

        毛泽东警卫员:主席身边19年是一生财富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朝阳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