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真
叶向真回到延安。华商报 图
1949年叶剑英和女儿叶向真在北京中南海游泳池旁留影。
华商报消息,7月18日上午,叶剑英元帅74岁的女儿叶向真,来到位于延安城区的王家坪旧址参观。1941年,叶向真在延安出生后,多数时间里都住在王家坪,1946年,随家人一起撤离延安后就再未回来过。这是阔别69年后,已经满头银丝的叶向真第一次回到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探叶帅故居,她回忆起了小时很多趣事
位于王家坪后山腰的叶剑英元帅故居,要走一段石头水泥铺就的弯弯曲曲的上山小路,才能到达。7月18日上午9时许,已经74岁的叶向真老人精神矍铄,和随行人员一起走山路,还常常走在最前头。据旧址的讲解员介绍,叶帅故居院内之前一直有居民居住,并负责照看院落。2013年延安暴雨过后,因无法居住才搬走。
这座位于后山的三间飞檐式平房,是当时专门为叶剑英一家修建的。“当时,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好,就在后山上修建了房子。山上比较清静、空气也好,很适合养病。”叶向真告诉大家,当时延安大部分人都住在窑洞里,自己家住的房子在当时算最高级别的“洋房”了。
来到旧居,看到自己小时候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叶向真十分感慨。“我记得小时候,这里还没有院墙。因为当时狼比较多,家长怕危险,小孩常常被锁在房子里。”她回忆到,有一年冬天,家里已经开始生起了火炉,当时就她一个人在家,闲来无事就开始学大人,把鸡蛋打碎放在洋瓷水缸里,并在火炉上烤,再放些牙粉在一起搅拌,正打算吃的时候被回家的人及时制止了。 “当时院子里种的有西红柿,我那时候中午不睡午觉,偷偷到菜园子,摘个西红柿躲在里面吃,吃的满身都是西红柿汁。那时候个子小,以为躲在里面大人看不见,最后还是被母亲发现了。”叶向真一边参观,一边向随行人员说起自己小时候发生在这里的趣事。
没过延河没看过宝塔山
叶向真是叶剑英唯一一个在延安出生的子女,虽然在延安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离开时,也只是一个5岁的小孩,但是童年发生在这里的很多故事,如今已是老人的她仍然记忆犹新。
叶向真回忆,自己还曾在山下的参谋部前院窑洞里(后为彭德怀住所)住过。参观了这几个窑洞,叶向真告诉大家,当时贪玩犯了错,就会被关在靠右侧的窑洞里。
因为叶剑英当时经常要外出,叶向真曾在李讷家住过,也曾跟随朱德夫妇一起生活。“我们当时小孩都叫他(朱德)爹爹,白天的时候就跟他经常一起去散散步。”叶向真称,当时在他们家屋子前面拉了个帘子,摆个小床住。由于那时候延河上还没有桥,所以从来没有过到延河对面,也没有去看过宝塔山。
“冬天水槽里结下的冰凌,是最好的零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39年开始,为了解决根据地经济困难和生活物资短缺现状,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叶向真的记忆中,那时候延安粮食已经不紧缺了,食堂里还经常有肉吃。叶帅冬天带着战士们打猎,一次回来能拉小半卡车的野鸡,“我们小孩不关心其他的,最喜欢抢野鸡身上的羽毛”。
“小孩子嘴都比较馋,那时候又没有什么零食可吃。”叶向真告诉华商报记者,当时王家坪有个水井,把水打上来之后要倒入木质的水槽中,就像现在的水渠一样。木质的水槽,一冷一热很容易有裂缝,“到了冬天,水槽下就会结起冰凌,那是我们当时最好的零食”。
1946年离开延安时,叶向真还是个5岁的小女孩。那时候的延安还到处是荒坡荒山,很少能见到树木。如今,阔别69年后,再一次踏上自己小时候生活过的土地,看到延安的变化后她很是高兴。“这么多年,没有机缘,也没有时间回延安看看。我很少出去旅游,去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因为工作。”她表示,这次就是想回家来看看,“我在这里生活了5年,这里也是我的家。这次回到延安,再看到这些旧址,觉得很亲切。”
7月18日,叶向真一行人参观了王家坪旧址后,还来到西北局旧址、西北局纪念馆、宝塔山、梁家河参观。
叶向真简介
叶剑英元帅的二女儿,笔名凌子,1941年出生在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
公开资料显示,叶向真是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导演。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供职中国新闻社,其导演的《原野》在1988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世界最优秀影片推荐”荣誉,并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相关阅读:
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作了重要讲话。讲话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朽功绩,概述了新中国成立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