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原哈军工院长刘居英在北京逝世 享年98岁
刘居英,1917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北大团支部书记,后到豫西工作。1937年到山东,自莱芜地区组织抗日武装。1951年入朝,任志愿军铁路管理局局长、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1961年,陈赓逝世后,刘居英继任“哈军工”院长。“文革”后,刘居英担任过海军政治部主任,最终回到铁道兵任副司令员。他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解放勋章。2015年12月6日5时45分在北京301医院逝世。
将军生平:
刘居英,吉林省长春人,1917年生。1935年以化学单科10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于化学系。年轻时代的刘居英思想活跃,追求正义,崇尚革命,在北大读书前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国难深重,日寇入侵华北,在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在一二·九运动中,刘居英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积极分子,运动中游行时,大个子的刘居英扛着大旗,威风凛凛地冲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此时他是北大团支部书记。后因国民党搜捕,被迫转移到豫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豫西特派员。后因抗战形势的需要,受党组织派遣,来到山东根据地。刘居英来到山东,正值我党在山东大举抗日义旗之时,他在莱芜地区组织抗日武装,次年与徂徕山起义部队会合,任团政委。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社会部部长、山东省民主政府秘书长兼公安总局局长抗战胜利后,刘居英随罗荣桓到东北,1945年后,任长春市市长兼卫戍司令部政委,东北民主联军支队政委,吉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哈尔滨铁路局、沈阳铁路局局长,东北铁路总局第一副局长。建国后,任中长铁路管理局中方局长。抗美援朝开始,刘居英率铁道兵部队入朝,开始了他的铁道兵生涯。
1951年8月,刘居英上任伊始,正赶上由美军及其同伙,包括英国、法国等18国军队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开始对我军大规模地遂行“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计划。当时,敌方在军事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美军投入战场的各种类型飞机共1100余架。其中,用以攻击我军集结地域、后方基地、交通枢纽以及运输车辆的兵力达50%以上。到7月份,美空军兵力又增加到24个大队又10个中队,拥有各类型飞机约1700余架,且飞机作战性能也大有提高。战役最激烈时期,美军每天出动220多架B-29轰炸机,每架携带15吨炸弹,当飞机集群起飞时,整个天空像发生了蝗灾时大批蝗虫起飞、遮天闭日,昏暗的天空上投下的无数炸弹像冰雹似地落向我军所控制的铁路、公路、桥梁,响声震天,弹片和各种碎片在空中飞舞,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人统计,在我军铁路路基上,平均每7米就落下一颗炸弹。在交通枢纽处,敌人还投下许多定时炸弹和子母弹,用以杀伤我抢修人员,或破坏我已经修好的公路、铁路和桥梁。对公路、铁路两旁的树林,美军更是投入大批的凝固汽油弹,烧毁树林,使我军车辆无法隐蔽。形势极端严峻!
我军入朝初期的情况是,当时是既无空军,又无防空兵器,更没有防空经验。入朝初期仅有一个高炮团,共36门高炮,第一批入朝的6个军共计有18挺高射机枪。本来,苏中两党协议,指望战争开始,苏联派空军来朝鲜参战,事到临头,斯大林又变了卦。这时,志愿军早已集结到鸭绿江边待命,朝鲜战局危如累卵,为了顾全大局,志愿军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还是出了兵。所以志愿军在对敌空军争夺制空权的斗争中,开始时处于被动状态,只能是采取消极的伪装、隐蔽、疏散等防护手段,较大的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只好在夜间用夜幕掩护下进行。偏偏在这要命的关头,天公也出来捣乱,1951年8月,朝鲜北方天降暴雨,山洪暴发,到处是洪水。部队一方面要组织抗洪,另一方面还要组织运输,在天灾人祸双重打击下,我军车辆损失很大。从1950年10月25日入朝算起到11月8日止,仅仅半个月时间就损失汽车339辆,占我汽车总辆数48%。在第一到第三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的粮食供应仅为部队总需求的25%,弹药只能做到重点补给。
临危受命的刘居英,面对严峻的形势,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为了完成运输任务,他必须勇敢地同老牌的名将麦克阿瑟斗智斗勇!刘居英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术,他决定先在诸兵种协调上下工夫,努力使铁道兵成为合同军队的一员,力图摆脱孤立挨打的被动局面。在志愿军本身没有现代化的防空力量的条件下,刘居英指挥铁道兵,采用各种土技术、土手段,想方设法抢修铁路桥梁与线路。在被炸地点,让工兵和汽车运输部队,组织人员使用人力进行漕渡或实施分段倒运。所谓漕渡,就是在河水里用人力拉纤的方法搞运输,这是我国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在大运河里运输的方法。分段倒运,就是使用人挑肩扛、人力车、马车一起上的办法。总之,为了保持铁路运输不因局部铁路被炸而中断运输,什么原始的、古老的办法都用上了。战士们还创造出“出格”的调度办法,晚上趁敌人轰炸的间隙,鸣枪为号,让几辆火车,像赶羊一样快跑,迅速通过水下“暗桥”。“暗桥”就是战士们在河流水面下修的隐蔽性桥梁,由于桥修在水下,敌机看不见。就这样,部队巧妙地把一部分被阻的弹药和后勤物资运上前线,有力地支持了前方战场的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的后勤补给。当然,这种补给离志愿军的需求还相差很远。
中央时刻关注着志愿军装备的改善,为了更加有力地反击敌人的“绞杀战”,1951年9月前后,军委从国内调来了3个高炮师,用以加强志愿军地面防空力量,与此同时,我年轻的空军也开始投入了反“绞杀战”的战斗,这样我军的防空力量一时大为增加。这些部队统一配属给刘居英指挥。在空军和防空部队的有机配合下,刘居英指挥铁道兵在加强抢修的同时,不断总结战士们反“绞杀战”斗争经验,创造了“列车片面续行法”。所谓“列车片面续行法”是在铁路运输受阻地段,抓住有利时机,敢于打破铁路运输传统的发一列货车,回一列空车的惯例,将装满物资的重车,一列接一列的连续发现,使各种物资在一个区段上得到了源源不断地续行,抢得了时间。因为,打破了去一返一的惯例,所以称为片面续行。这就保障了弹药、粮秣及冬装能及时送到前线。此阶段通过封锁区的物资达15400多箱,初步改变了我军前线的供给面貌。
到1952年上半年,我军防军力量又有较大地加强。祖国大后方又调来了两个探照兵连和三个雷达兵连,来配合铁道兵作战,使防空力量更为加强。雷达部队开始工作后,可以远距离的发现敌机,部队实现了对飞机的远距离预警,使列车可以提前作好隐蔽斗争的准备。探照兵连则在黑暗的夜空里发出了强大的光柱,将夜航的敌机锁定并暴露无遗,极大地提高了我高炮部队的命中率。同时,也加强了对敌机的震慑作用。美军肆无忌惮的时刻终于过去了!与此同时,铁道兵在刘居英的指挥下,在铁路抢修方面,还创造了“以集中对集中,以机动对机动”的战术。为了对付敌机的轰炸,在许多地方修了大迂回的线路和许多便线、便桥,以确保有多重线路可以通车。在铁路运输方面,我军也不断总结经验,创造了“月亏集中突运”、“抢22点”和“重、空车循环运输法”等灵活对策。在志愿军的有力反击下,到1952年6月,美军雄心勃勃的“绞杀战”计划终于宣告失败。此时,那位不可一世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也被美国政府解职,卸任回国了。
在抗美援朝战史上,铁道兵的这段英雄业绩,被称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刘居英将军就是铁道兵的总指挥。他是我军所有将领中,最早体会到高技术战争威力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在高技术战争中,以智取胜的第一将。笔者这样讲,也许有人讲,当时高技术战争还没有出现。但这只是在名词上的界限。现今,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特点是,战争双方作战部队不直接接触,采用的技术手段是,远距离平台和精确打击相结合。朝鲜战争中,美国发动的“绞杀战”,就是以强大的空军为基础,把飞机作为作战平台,至于精确打击,当时,虽然做不到,但他们采取了地毯式的轰炸,其威力也不亚于精确打击技术。
刘居英将军这段经历,对以后他在哈军工的办学,无疑增加了各种思想上的准备。朝鲜战争培育了他,使他成为独具超前眼光的军事教育家。成功的军事教育家,就是要像邓小平同志所精辟指出的那样,“面向世界、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即能够预见未来战争的样式的变化,预见未来武器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未来战争样式的影响。抗美援朝结束,1954年春,从前线归来的刘居英由周总理亲自推荐,出任哈军工第一副院长,协助陈赓同志主持日常的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历任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文革复出后出任海军政治部主任,铁道兵副司令员等职。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解放勋章。
朝鲜战场: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叱咤风云的美军反法西斯名将,他1880年1月1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个军营里,父亲是一名陆军上尉。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的麦克阿瑟,崇军尚武、热爱军队,1899年经过不懈地努力他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世界闻名遐迩的西点军校,在西点他受到了极正规、极严格地训练,加上自己刻苦努力,终于出脱为西点军校公认的最优秀的学员之一。麦克阿瑟是美军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为数不多的将领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出任陆军第二十四师参谋长,屡立战功,被军中公认为“是战争中最勇敢无畏的军官之一”。战后,30岁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任了西点军校校长,在任期间,为西点的教学改革奠定了现代化军事教育基础。他所制定的“责任、荣誉、国家”六字校训,历经100年不衰,至今仍是美国军人奉行的准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太平洋战场上,麦克阿瑟战绩卓著,他率部队像赶猪一样把日本侵略军从东南亚一直赶到冲绳,成为二战后举世仰慕的英雄。踌躇满志的麦克阿瑟在朝鲜挑起战端后,这个被胜利冲昏了头的71岁的美国佬,倚仗美军装备先进,具有强大的制空权,作为远东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上将,在成功地导演了“仁川登陆”的奇迹后,又制定了一项对付我军弱点的“空中封锁交通战役”(即“绞杀战”)计划。
在“绞杀战”计划里,他们妄图对志愿军和人民军后方所有要地,军事设施以及交通运输线实行毁灭性的所谓“地毯式”的狂轰滥炸。道格拉斯·麦军阿瑟还口出狂言,要在三个月的以内,摧毁朝鲜北部地区所有的铁路运输系统,一举切断我志愿军后方运输补给线,割裂我军前后方之间的联系,窒息我军作战力量,以此作为政治筹码,协助其军事上停战谈判的需要。
“大军未到,粮草先行”,这是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深谙的道理。我志愿军入在开战之初,在后勤运输与供应上,受到麦克阿瑟“绞杀战”的严厉打击,几乎被美帝国主义掐断了脖子。朝鲜战争是我军第一次在异国领域里进行的作战。由于战场条件远不同于国内,朝鲜地域狭小、人口稀少,无法就地保障几十万大军的供应。志愿军所需粮秣、被服、装备全靠国内用铁路运来,由于敌人仗着空中优势,对我补给线狂轰烂炸,战争的物质保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当时,不仅弹药不能及时地运上去,就连部队的口粮也难以为继。志愿军在数九寒天,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有的部队甚至穿着单衣,有时几近断炊,弹药也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入朝十个月,连续打了五次战役,共歼灭敌人29万,并将敌人赶回到“三八线”以南。但要想继续扩大战果,像对付国民党蒋介石部队那样,大踏步前进和后退,大口大口吃掉敌人,也难以做到!只能一点、一点的消灭敌人。这个“一点、一点”小到营以下。毛泽东同志称之为:“零敲牛皮糖”。
如何尽快地提高后勤及装备保障水平,摆在了志愿军领率机关的面前。为了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全面胜利,彭德怀决心突然以往对后勤工作管理的思维定势,打破我军编制的常规,在志愿军指挥机关,创建后勤司令部,全面指挥后勤供应问题,并报请中央军委任命洪学志同志为司令员,主管军事物资、装备的调配及所有军事物资的运输的指挥问题。鉴于当时的后勤指挥工作的重点在于运输,物资从国内运输不到朝鲜,什么保障都谈不上!运输工作是后勤保障的最关键的环节。洪学志同志深感此项工作责任重大,要对付狡猾老道的世界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决非易事!在干部中挑来挑去,最后选中了我军铁道兵年轻的运输专家,当年只有34岁的刘居英同志,任命他为志愿军前方铁道运输司令员兼政委,另兼铁道军事管理局局长,全面负责志愿军地面运输问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