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地方苏维埃政府、红军和游击队的重要领导人,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他历经革命战争血与火的锤炼,成为了一名永远忠于党、永远跟党走的共产党员。他就是宁都籍革命烈士曾德恒。
曾德恒,1905年春生于宁都县东韶乡永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小缺衣少食,10岁开始打短工。1927年初,宁都掀起农工商学运动,此起彼伏革命活动,深深地影响着曾德恒。1928年6月2日,曾德恒积极参加永村、横江农民武装暴动。他们手拿各式武器,包围东韶乡公所粮食办事处,焚烧了乡公所的公文和粮册,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百姓,处决了两名民愤极大的乡公所官吏,对催粮员杨云泉罚款1000块大洋。暴动的成功,使曾德恒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力量和劳苦群众的威力,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同年冬,经赖金声介绍,曾德恒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至1929年夏,东韶的革命活动得到蓬勃发展。曾德恒在老家永乐积极建立农民协会,并任主席。他隔三差五率40多位农协会员打土豪、分浮财,革命行动在永乐周边村庄产生广泛影响。曾德恒还积极组建永乐村党小组,并任小组长,先后发展哥哥曾以恒和多名农协骨干加入党组织。
1930年2月上旬,在红四军的帮助下,东韶乡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德恒当选为主席。他积极组织群众分田分地,发展赤卫队。不到半年,东韶赤卫队由10多人、5支枪,迅速壮大到100多人、30多支枪。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期间,曾德恒带领群众挖地窖藏粮食、衣物和生活用品等,动员群众进山藏起来,实行坚壁清野,使进犯东韶之敌找不到吃的和向导,陷入困境。他还率赤卫队配合红军袭击敌人,取得东韶战斗胜利。
1931年3月,中共赣西特委和宁都县委在东韶召开会议,决定向北发展,开辟宜黄苏区。4月,宜黄县革命委员会在宁都吴村恢复成立,曾德恒任军事科长。5月,宜黄独立营成立,曾德恒兼任营长。第二次反“围剿”战争期间,曾德恒率宜黄独立营和游击队打败了宜黄国民党守望队,配合红军攻打进犯宜黄之敌。随后,曾德恒组建了宜黄游击大队,积极支援和配合第三次反“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宜黄南部苏区得到巩固和发展。1931年11月,宜黄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德恒任军事部长。1932年2月,宜黄独立营、游击大队合编为宜黄独立团。根据上级要求,曾德恒重新组建宜黄独立营、赤卫军、游击队、保卫队等革命武装。他们多次击溃骚扰宜黄苏区的国民党靖卫团。10月,宜黄独立团编入江西军区独立第四师后,曾德恒把犁溪、东陂、神岗、黄陂等区游击队组建为宜黄新独立团,并任团长。
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期间,曾德恒积极开展筹粮筹款,共筹集粮食2000多担,发动妇女不分昼夜打草鞋,仅神岗乡完成草鞋任务670多双。他多次派人刺探情报,加强赤色戒严。宜黄苏区的工作赢得到朱德的高度赞扬:“群众站在我们这一方面,东陂、黄陂均为宜黄县苏维埃政府及独立团所占领,封锁住了消息,决战区域内均无反动势力为难红军。”
1933年2月下旬,国民党飞机对永乐村狂轰滥炸。周恩来与警卫员隐蔽在一颗板栗树下,恰巧被曾德恒遇见。曾德恒不由分说拉着周恩来朝屋后山的一个土洞转移,边走边说:“这里危险,快走!”2月26日,黄陂战斗打响,曾德恒率领的宜黄新独立团与宁都游击队并肩战斗,配合红军将国民党军诱入红军的伏击圈,取得了全歼敌军的重大胜利。3月21日,曾德恒率新独立团积极配合红军作战,取得了东陂大捷。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曾德恒调任中共乐安中心县委军事部长,不久调任宜乐独立团团长。
1934年春他带领宜乐独立团多次转战于宜乐崇山区,与进犯之敌展开游击战。
1934年9月,苏区形势日益严峻,曾德恒的母亲和妻子,托人从东韶捎来一封信,希望他回家。他回信道:“我一颗心永远不变,永远跟共产党干革命。我现在不能回来,因这里前线非常需要我。如果没有革命的大家庭,也决不会有我们幸福的小家庭。”红军长征后,曾德恒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不久,江西军区二分区留下的部队与三县武装在乐安进行整编为抗日先遣营。12月上旬,先遣营在乐安金竹山遭敌包围,曾德恒等人机智指挥部队突围。突围后,先遣营改编为独立团,下辖三个营,曾德恒任第二营营长。
1935年2月,曾德恒率独立团第二营在乐安与新干交界的上大村遭敌包围。突围时,曾德恒左手腕和右大腿受伤,只好转移到洛口镇横坑村下宅一亲戚家中养伤。因叛徒告密,曾德恒不幸被捕。敌人以金钱、官职为诱铒,希望曾德恒供出游击队的情况,但他断然拒绝:“我只做一朝人,不做二朝人,别幻想从我口中得到什么!”4月10日,曾德恒在宁都县城西北的山岗惨遭杀害,时年仅30岁。他用自己年轻的宝贵生命,践行了永远跟党走的铮铮诺言。
曾春生系宁都县委史志办副主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