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共产党人

朱德初心的萌芽、成长和形成

余洋 · 2020-05-31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朱德初心的萌芽、成长和形成

 

  余洋

  2020年05月26日08: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0/0526/c85037-31723476.html

  北宋思想家张载曾发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这成为后世读书人安身立命和理想奋斗之所在。在近代列强入侵、国势倾颓之下,“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即“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这就是朱德的初心。其形成,与朱德童年的生活遭遇和学习经历密不可分,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艰辛度过童年——初心萌芽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朱德初心的萌芽,始于对自己和穷苦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

  1882年,朱德的祖父朱邦俊一家,租佃了地主丁邱川家的田地,从此全家成为佃农。朱家每年都要用50石粮食纳租,以致终年不得温饱。一旦遇到灾年,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即便如此,地主仍会给勤劳本分的朱家加以刁难和压榨。1895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三十),朱家因无力满足地主蛮横的加租要求,被逼着连夜退佃搬家。在除夕这样一个本该其乐融融的团圆时刻,朱家被迫分居两处,不满9岁的朱德跟随伯父母、祖父母和三叔、四叔迁居大湾;他的生父朱世林一家则迁居陈家湾。

  家庭的辛酸遭遇,地主的为富不仁,给幼年朱德留下锥心之痛并埋下反抗的种子。50年后,朱德在祭奠母亲时,沉痛地表示:童年的这一经历和他亲眼所见的许多不平的事实,孕育了他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在他所说的“许多不平的事实”中,饥民吃大户被打杀的惨剧就是其中的典型。当时,四川水旱灾害严重,粮荒严峻,饥民只得到处乞讨,前往有粮食的地主家要一点吃的填肚子,叫吃大户。朱德曾目睹六七百衣衫褴褛的饥民颠沛流离吃大户,他们没偷没抢,却被地主请来的官兵一路打杀,惨不忍睹。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朱德的心。

  当时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朱德不仅自己感受到作为劳苦大众的冷暖,更能心同此理、感同身受地理解、同情其他百姓的悲惨生活。朱德不仅自己要反抗、摆脱这种不公和苦难,而且还要使千千万万与他一样的劳苦大众摆脱苦难、获得解放。

  这在他于1944年写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有直接的反映,“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朱德发誓:“我将继续尽忠于自己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前后对照可见,朱德已经把对母亲的感情和对吃大户的贫苦百姓的同情,升华到为全中国贫苦百姓谋幸福生活的高度。而这种升华正源于他童年的家庭遭遇和目睹的不平。

  主动关心时局——初心成长

  朱德初心的成长,与他的私塾老师席聘三密不可分。

  席聘三饱经沧桑,熟读历史,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朱德从10岁起就跟随席聘三读书。他青年时代思想成长的重要8年,都是在席聘三的教诲下度过的。在其感染下,朱德打牢了旧学功底,而且开始了解中华民族遭受的侵略和面临的严峻危机,并主动地关注时局。

  正值1898年维新变法之时,席聘三想办法找到了一份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的文书,向朱德等学生讲述了国家遭到的侵略和时人挽救危亡的努力。朱德听了之后深受触动,他借来先生的那份文书,一边抄写一边领会,受到其中革新思想的启蒙,尤其对加强军事力量的主张感兴趣,还开始注重体育锻炼。这为他后来投笔从戎的实践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民族的苦难始终牵动着朱德的目光,他开始关注时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消息传到大湾,朱德就和同学聚集在席聘三家里,讨论义和团能否打赢八国联军,以及义和团发展到当地该怎么办的问题。当得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一路烧杀抢掠时,朱德极为愤慨,对百姓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忧虑。席聘三从“科学使得西方国家转趋富强”这一事实出发,特别要求学生们深入治学,以便到国外去研究西方科学。由此,朱德开始接触、学习西方科学,表示将来要出国学习西方科学,实现科学救国;要拥有更多的知识,实现富国强兵,使穷苦百姓和灾难深重的祖国不再受到欺侮。

  就这样,在席聘三的启蒙、教育下,朱德幼小的心灵萌发出爱国主义思想,他开始有意识地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读书不忘忧国——初心形成

  朱德初心的最终形成,深受张澜的影响。

  1906年秋,朱德进入顺庆府(今四川省南充市)官立中学堂学习。这所新式学堂的校长张澜和一些教师都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热血志士。他们对中国所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比席聘三有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使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之虑。他们在给朱德等学生的讲课中,不断介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事实,还经常隐约地抨击清政府的腐败。张澜更是激愤地提醒学生:“要亡国灭种了,要牺牲身家性命,去救国家。”他的话使已经开始关心国家之事的朱德深受震撼。作为当时社会底层中饱受欺压的弱势群体,朱德对国家的苦难和屈辱更为敏感和痛惜。“救国”的意识深深植入他的心海,由此接受了“读书不忘救国”的思想,这成为他一生中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1906年冬,朱德从顺庆府中学堂毕业。离别时,20岁的朱德赠给同窗好友戴与龄一首诗作:

  骊歌一曲思无穷,今古存亡忆记中。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应气如虹。恨他狼虎贪心黑,叹我河山泣泪红。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朱德的离别诗,没有传统的离愁别恨之苦,只有对古今历史兴亡的担忧和思考。他以“污吏”与“书生”、列强的狼虎之心和祖国的泣红之泪对照描写,反映出国势的严峻,以及自己爱国报国的赤子情怀。他以书生自况,明确表示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和挽民族于既倒的远大志向。至此,朱德的初心最终形成。此后,朱德坚守这份初心,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70个春秋。他用“倾心为国志无违”“一息承肩总未休”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不愧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楷模。

  原载:《党史文汇》2020年第3期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朱旄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7.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