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共产党人

孙瑞林:追寻“骄杨”足迹,发扬“骄杨”精神 ——纪念巾帼英雄杨开慧烈士牺牲90周年

孙瑞林 · 2020-11-14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英雄们为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捍卫、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依然需要更多新的英雄!

  追寻“骄杨”足迹,发扬“骄杨”精神

  ——纪念巾帼英雄杨开慧烈士牺牲90周年

  孙瑞林

  

1.jpg

  

  【按:17年前,也是11月,笔者参观走访了巾帼英雄杨开慧烈士的故乡——板仓,深受教育和感动,回京后,写了一篇纪念这位巾帼英雄的文章,原题是《走近杨开慧》,发表在《环球视野》第18期上。今年11月14日,是杨开慧烈士牺牲90周年纪念日,笔者重发这篇旧文,以表达对这位巾帼英雄的无限钦佩和崇敬,并借此缅怀、学习、宣传和发扬杨开慧烈士对党,对革命那种忠贞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2003年11月18日,笔者专程前往毛主席的家乡湖南韶山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故居。本来没有参观杨开慧烈士故居的打算,因为笔者不知板仓地处哪里,路途是否好走,怕给接待我的单位和朋友增添麻烦。说来也巧,瞻仰完毛主席故居后,11月19日,在朋友安排我去岳阳楼参观的高速公路上,偶尔看见“开慧乡--板仓”的路牌,笔者很高兴,决定在归来途中,到板仓瞻仰、参观杨开慧故居。

  到了岳阳楼,因心里想着板仓,无心欣赏和品味洞庭湖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崖”的诱人景色,就匆匆驱车赶路。板仓处于长沙与岳阳中间,与两市相距各大约70公里 ,并紧靠京珠高速公路,从岳阳出发,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家乡人民的骄傲

  一进板仓,我们首先参观“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馆”。这个馆是群众集资筹建起来的,馆里把资助者的名单镌刻在墙上。这座风格古朴典雅的口字型建筑,面积1,438平方米,宽大明亮的展厅,以“千秋骄杨”为主题,分3个展室展示烈士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陈列馆同时附设“毛岸英生平事迹陈列室”和“杨昌济生平事略陈列室”。整个展厅布置得庄严肃穆,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其中有杨开慧烈士的亲笔信和诗词等许多珍贵文物。

  

2.jpg

  走出陈列馆,隔一条马路,就是杨开慧烈士故居。据介绍,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烈士故居,是1966年家乡人民按原貌修葺恢复的。湖南省人民政府还于1983年10月1日,把它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jpg

  

4.jpg

  这是一座红土墙、青瓦顶,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虽已进入冬季,院子里的几棵桂花树,依然枝繁叶茂,婆娑多姿。当笔者走进故居,完全被这里的俭朴氛围与革命精神所吸引,这就是“骄杨”出生、成长和战斗过的地方。笔者怀着十分景慕的心情,在杨开慧烈士的寝室和遗像前驻足良久,并向这位笔者心目中的巾帼英雄鞠躬、敬礼,以表达对她的无限崇敬与哀悼。

  

5.jpg

  走出故居,右侧郁郁葱葱的棉花坡山冈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埋葬着烈士的忠骨,现已辟为烈士陵园。山顶上高高矗立着杨开慧烈士的塑像。我们拾级而上,在烈士塑像前献上一束鲜花。陪同的同志告诉笔者,这尊汉白玉塑像高3.7米,是1990年家乡人民和全国人民捐资塑建的。

  山后边就是杨开慧烈士与其父杨昌济先生的墓。据介绍,烈士家乡人民对烈士墓进行过多次整修。1959年7月1日,当地人民在烈士墓后树立一块“光辉长照后人心”的石碑。后来,又把烈士诞生地长沙县清泰乡更名为开慧乡;板仓村更名为开慧村。当地学校、医院也均冠以“开慧”名字。2001年,在杨开慧烈士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湖南省、长沙市及家乡人民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全国各地近万名群众冒雨来到板仓,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追寻“骄杨”足迹,学习“骄杨”的革命精神。

  

  毛主席的好妻子

  毛主席一生中有过三次婚姻,三任妻子都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各个都是女中豪杰,被毛主席《蝶恋花》诗中称为“骄杨”的杨开慧是毛主席最杰出的妻子。

  

6.jpg

  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唱遍五湖四海,它深切地表达了毛泽东对爱妻的无限怀念,也使杨开慧的名字深深地扎根在亿万革命人民的心中。

  杨开慧,又名霞,字云锦。1901年11月6日(农历9月 26日),诞生于长沙县清泰乡下板仓屋场(今开慧乡开慧村)。

  杨开慧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是与她从小受其家庭的熏陶分不开的。其父杨昌济(后改名“怀中”),号华生,一生“撰行纯洁,笃志好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曾以公费留学日本、英国九年,专攻教育和哲学,“欲栽大木拄长天”。 归国后,曾拒绝湖南督军谭延闓要他当教育司长的任命,而毅然选择了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普通教员的工作,后往北京大学任教,与李大等革命人士过从甚密,并为《新青年》撰文和介绍文稿。母亲向振熙,为人忠厚善良,勤劳俭朴,同情并支持革命。

  开慧从小爱读《木兰辞》,向往着那种少女戎马倥偬的征战生活。她爱憎分明,同情贫苦农民,尤其喜欢听民间流传的有关穷人起来造反的故事,对那些造反的农民英雄,非常敬佩和神往。

  1913年春,开慧离开故乡板仓,随父迁居省城长沙第一师范。这年,青年毛泽东怀着改造中国的宏伟理想来到一师求学。在五年求学期间,毛泽东深得杨怀中先生的赏识。杨怀中常对人说:“我在第一师范有两个最好的学生,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蔡和森,特别是毛泽东,他将来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杨开慧在这里结识毛泽东以后,对毛泽东很是敬仰。

  1918年,杨怀中先生应聘到北京大学任伦理学教授。杨开慧亦随家到了北京。同年8月19日,毛泽东为领导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来到北京,经杨怀中先生介绍,在李大钊同志担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工作。开慧因此又有机会参加毛泽东组织的各项活动,阅读《新青年》、《新潮》等进步书刊,学习十月革命的经验,初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成为毛泽东最真挚的朋友、知己。《毛泽东自述》一书中,毛泽东说:“我在这里还遇见而且爱上杨开慧……”。

  1919年,具有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正是这次伟大运动的策源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使杨开慧又一次受到了战斗洗礼。她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积极活跃,写文章抨击当时弊政。这年年底,毛泽东率领“驱张运动”代表团,第二次来到北京。在此,毛泽东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同时,指导十八岁的开慧阅读马列的书,研究中国社会改造问题。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信念激励下,两个人的友谊日益加深。

  1920年冬,为了更好地协助毛泽东同志开展革命工作,开慧同志毅然放弃自己的“独身主义”,同毛泽东结了婚。

  从1920年至1927年,他们在一起生活了7年。这7年,杨开慧既是毛泽东的妻子,又是毛泽东的战友和助手,去长沙,进上海,到广州,住武汉,在这个时期毛泽东的革命征途上,总是相依相伴着开慧这样一个志同道合的伟大女性。他们有时也因革命的需要而分别,但两颗心总是相牵相挂。毛泽东在 1923年写的《贺新郎》一词中,用“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样深情的诗句,来表达他与爱妻之间纯洁、高尚的情谊。1927年7月,毛主席离开妻儿老小,参加领导秋收起义,分别这年的冬天,杨开慧写了首十分感人的《偶感》诗: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从这首诗中,可以想象,自1927年与爱人生离死别到1930年英勇就义,整整三年间,在虎穴狼窝之中,一个孤身女子带着三个幼小孩子,既要坚持地下工作,又要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是何等艰难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她不顾自己的安危,依然对爱人毛泽东那么一往情深地思念与牵挂,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1930年底,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得知杨开慧壮烈牺牲的噩耗后,立即写信给烈士家属,表示沉痛的哀悼,寄30元银元作为安葬费用,当地群众用这些钱修了墓,立下了墓碑 。1962年,当章士钊先生请教《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中“骄杨”作何解释时,毛主席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同年11月,杨开慧烈士的母亲逝世时,毛主席在发来的唁函中称杨开慧烈士为“我的亲爱的夫人杨开慧同志”。

  裴多菲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杨开慧烈士,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洒尽最后一滴热血,贡献出自己瑰丽的青春和美好的爱情,她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这首不朽的诗篇。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杨开慧烈士不仅是毛主席好妻子,好战友,更是党的好党员。她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初创时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0年1月17日,杨怀中先生病逝于北京。杨开慧一家扶柩回到板仓。安葬父亲后,她进入福湘女中读书。这是一所美帝国主义办的教会学校。为了向学生进行奴化教育,学校规定学生每周都要做“礼拜”。杨开慧不但自己不去,而且还向同学们宣传:做礼拜是帝国主义分子用来毒害学生的精神鸦片,鼓动其他同学也不要去参加。就在这个时期,毛泽东领导了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驱逐反动军阀张敬尧的群众运动。开慧勇敢地投入了这一革命洪流,积极组织福湘的学生参加示威游行。

  杨开慧坚决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热烈主张妇女解放。在《湖南通俗日报》和福湘的校刊上,她发表了《向不平等的根源进攻》、《呈某世伯的一封信》等战斗檄文,用尖锐泼辣的笔触,反对封建礼教。不久,杨开慧又投入了“开放女禁”的妇女解放运动,动员和串联了福湘和周南女中的徐乾等五名女同学,冲破学校反动当局和社会封建势力的种种阻力,毅然离开女校,上岳云男子中学学习,成为湖南第一批进入男校学习的女生之一。

  

7.jpg

  1920年7月,毛泽东途经上海返回长沙,开始以主要精力从事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当时经费短缺,杨开慧不顾家庭经济困难,毅然动员母亲,把父亲去世时北京大学同事送的“奠仪”费,捐作革命活动经费。10月,毛泽东在湖南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杨开慧同志光荣地成了第一批女青年团员之一。

  1921年,毛泽东在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会后,毛泽东回到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担任书记。在毛泽东同志亲自培养下,杨开慧同志就在这一年冬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湖南最早的女党员之一。随后,杨开慧随同毛泽东住进长沙清水塘,担任湘区党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

  为了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毛泽东同志于1921年8月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杨开慧积极参加了该校的筹建工作,并利用自己担任湖南学联干事的身份,动员学联给该校以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毛泽东在湘区党委工作期间,集中力量领导湖南的工人运动,杨开慧经常协助毛泽东接待各地来访的工人代表,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为了使毛泽东有充沛的精力考虑和处理大事,开慧主动承担了大量的机关日常事务。她夜以继日地整理材料,抄写文件,接待来访;来往于文化书社、青年图书馆、裕湘纱厂等党的秘密联络点之间,传达党的文件和毛泽东的批示,搜集社会动态和敌人情报。

  1923年4月,毛泽东奉命调上海党中央工作,随后不久开慧与母亲携带一岁半的岸英、半岁的岸青也到了上海,协助毛泽东办报,整理材料,还和向警予一道,组织和指导妇女运动。为向工人宣传革命真理,她经常到工人夜校讲课。

  1924年底,开慧随同毛泽东离开上海,次年二月回到韶山。她利用当地的风俗,以和毛泽东一起“走人家”的形式,深入贫苦农民家谈心,做调查,了解他们的疾苦,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鼓励他们起来和地主豪绅进行斗争。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开慧和当地贫苦农民的共同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韶山地区就办起了20多所农民夜校,杨开慧是农民夜校的总负责人之一。她在夜校讲课时,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例如,她在教“手”、“脚”两个字时,就说:“我们农民有两只手,什么都要做,地主也有两只手,却什么也不干。我们农民有两只脚,会上山吹柴,下泥作田;地主有两只脚,却要我们用轿子抬着走。同样是手和脚,为什么不一样?”借此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她还叫农民唱这样一首民谣;“金凤子,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今天望,明天望,只望老天出太阳,太阳一出照四方,大家喜洋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动和筹备,韶山地区相继建立了20多个秘密农会以及公开的群众性革命组织——“雪耻会”。1925年6月,我党在农村最早和最坚强的支部之一——中共韶山支部建立了。

  1925年秋,毛泽东去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全国革命中心广州。杨开慧也于同年冬离开韶山前往广州。她积极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和《农民问题丛刊》等工作,认真搜集整理有关全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各种材料,编写文稿。她继续担任联络工作,有时同周恩来同志联系,常去市中心同在全国工会工作的邓中夏等同志联系,也常去西堤同恽代英、林伯渠、李富春等在北伐军工作的同志联系。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7月攻克长沙,10月占领武汉。11月上旬,毛泽东离开广州到上海,随后到了武汉,杨开慧又和一家老小回到湖南。12月,湖南召开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和工人代表大会,毛泽东便从武汉回到长沙。

  为了回击国民党右派、右倾机会主义者和地主豪绅对以湖南为中心的蓬勃兴起的农民运动的诬蔑,从1927年l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深入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县,做了32天的农民运动考察工作,杨开慧对大量的调查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和整理。2月,毛泽东和杨开慧先后到达武昌,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8月7日毛泽东出席了党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杨开慧得知“八七”会议精神后,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随后,她和母亲带着三个孩子从武昌回到家乡板仓,毛泽东则奉中央指示回湘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利,毛泽东率部队上了井冈山,杨开慧便留在板仓。在白色恐怖中,她和地下党同志一道镇定自若,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开展地下斗争……。

  

  劳苦大众的贴心人

  有这样两件事足以体现杨开慧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1927年2月在武昌时,有一次,在“农讲所”外的街上,有一个老婆婆死了儿子,很伤心,她家里穷,没有钱安葬,在街上滚地痛哭。杨开慧见了非常同情,立即告诉毛泽东和“农讲所”的彭湃、蔡和森、夏明翰等十几个同志商量,大家捐了十几块钱,立即送给了那位老婆婆。老婆婆很感动,第二天就到农讲所来磕头致谢,杨开慧忙把那位婆婆扶起来,说:“不要谢,做得到的事,大家就应该互相帮助。”并安慰她不要太伤心了,要好好保重身体。

  1927年秋,她和毛泽东分别,回到板仓,当时,板仓地区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许多农民没有饭吃,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阶级敌人在广大农村疯狂反扑,使贫苦农民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种严重情况,杨开慧积极地领导贫困农民同敌人进行斗争,同时,动员大家尽可能地在经济上互相帮助,度过难关。贫苦农民缪大伯一家八口,到了冬天,都还是穿着破烂的单衣,啼饥号寒。杨开慧知道了,立即把家里的衣箱打开,只要可以穿的全部清点,打成一个包,连夜送到缪大伯家里,缪大伯泪水纵横地对开慧说:“霞姑娘,你救了我们一家!”又一次,有个妇女因家里断炊,到开慧的邻居家借粮,这户邻居一粒米也未借给她,杨开慧见了,心里很不平静,立即给她家送去了几升米。像这样的事例很多,在当地群众中广为传颂。

  

  英勇捐躯,光照后昆

  1930年 7月底。红军攻打长沙被迫撤离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革命斗争的烈火,疯狂进行“清剿”,并成立“铲共义勇队”、“清乡队”等反革命武装,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板仓附近的清泰、白沙一带,就有46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先后惨遭杀害。面对敌人的疯狂屠杀,杨开慧首先考虑的是党的事业,保守党的机密。为了以防万一,她将党的文件密封在一只蓝花瓷坛内,埋在地下,直到解放后,才被挖了出来。国民党反动派对杨开慧同志恨得要死,怕得要命,当地“铲共义勇队”上告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健。敌人杨言,捉毛泽东不到,捉毛泽东的妻子也赏大洋一千。何健亲自密令长沙警备司令部派了一个姓陈的密探到板仓,伙同福临乡乡长范觐溪捉捕杨开慧。杨开慧三次遭到敌人的围捕,前两次由于群众保护,都安全脱险了。

  

8.jpg

  1930年10月的一天下午,杨开慧不幸被敌人的密探发现。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几十名敌人把杨开慧的住所下板仓屋团团围住。杨开慧临危不惧,从容处理了手头上的党的文件,轻蔑地对冲进来的匪兵说:“要走,就走!”敌人横蛮地把杨开慧和保姆陈玉英一起逮捕起来,连当时年仅八岁的毛岸英也被一起押解到长沙。

  杨开慧被押到长沙后,先后被关在国民党的警备司令部、清乡司令部和陆军监狱署等处的牢狱中。杨开慧带着小孩坐牢,在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利诱下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敌人使用各种凶残手段,妄图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毛泽东的具体地址,杨开慧始终只有一句话:“不知道。” 一天,国民党省政府的执法处长把她押到客厅,假惺惺地请她坐下,阴险地说:“你年纪轻轻,上有老母,下有孩子,要好好想一想,何苦执迷不悟,跟着毛泽东呢?只要你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马上得到自由。”杨开慧极其轻蔑地回答说:“我早就想好了!”“这些事不用你管,我自己有主张。”敌人歇斯底里大发作,以死相威胁,杨开慧大义凛然,怒斥敌人:“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想从我这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那是妄想!”

  在狱中,不管敌人怎样严密监视,杨开慧同志仍然想尽办法,向难友们宣传革命主张,鼓励同志们不怕苦,不怕死,经受考验,坚持斗争。她忍着巨大的伤痛,每天教岸英读书写字,给她讲革命道理。有次她问岸英:“我们这里的情况,你记得住吗?你将来怎样告诉爸爸?”岸英回答说:“我记得住,我要好好告诉爸爸,我们一定要报仇!”

  杨开慧同志在狱中关押时,党组织曾多方营救,并派专人在长沙活动,还打算组织力量进行抢救;群众也多次联名要求释放杨开慧同志。杨开慧同志被捕的消息,引起国内外舆论哗然,一些知名人士要求保释的电报,纷纷飞到长沙。反动头子何键非常惊恐,决定对杨开慧早下毒手。

  1930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24日)朔风哀号,阴霾密布,麓山肃穆,湘水含悲。这天下午一时,杨开慧同志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从容就义,壮烈牺牲。

  离开板仓后,笔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深感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千千万万个像杨开慧、刘胡兰、江竹筠、董存瑞这样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20世纪末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政策和叛徒的出卖,一个一个的共产党垮掉了,一个一个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颜色。我国也面临着内外敌对势力妄图用西化、私化、腐化、分化的手法搞垮我们的国家,让我国处于重蹈苏联覆辙的危险局面。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学习杨开慧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对于我们高举毛泽东的伟大旗帜,反对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英雄们为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捍卫、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依然需要更多新的英雄!

  (《环球视野》2004年3月23日第18期)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青松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7.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