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当过秀才,办过学校,编过报纸,参与过中央工农政府的领导工作;他是年龄最大的中共“一大”代表,人们称赞其是老年人的模范、中年人的模范,同时也是青年人的模范;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他的革命精神和工作能力:“叔翁办事,可当大局”……他就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何叔衡。
何叔衡,字玉衡,号琥璜,1876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一面务农,一面断断续续读了8年私塾。1902年何叔衡考中秀才,县政府让他去管钱粮,他却愤于衙门黑暗腐朽,甘愿回家种田、教私塾。虽被有人讥笑为“穷秀才”,却也因其正直和嫉恶如仇而颇受乡里称道,与同是宁乡的文化人谢觉哉、王凌波、姜梦周并称“宁乡四髯”。
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
1920年夏,何叔衡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先后介绍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进步青年到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及赴俄留学。同年冬,何叔衡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何叔衡当了几十年的教书先生,爱穿长衫,参加共产党后从外貌看仍是一副旧式学究模样,有人还说他老而笨。深入了解他的人,却知道他全然没有旧学者的迂腐气息,不仅精明而且办事热忱。毛泽东就说过:“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
1927年秋何叔衡从湖南转移到上海,被临时中央有的领导人认为带有旧式文人习气,于是被派到街头进行宣传鼓动,作为参加第一线斗争的锻炼。当时街头警察密探到处抓人,何叔衡不会上海话,也不熟悉当地情况,很快便在街头宣传中和其他几个人一起被捕。
被押到警察局审讯时,何叔衡的外貌和随机应变却救了他。当时参加共产党的几乎都是热血青年,因此审讯官反复端详了何叔衡后,觉得此人不像是个革命者,而是抓错了的“土学究”。于是便试探着问:“你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吗?”
何叔衡故意摇头晃脑,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回答:“吾乃学者,岂能不知?共产党三民主义是也,国民党五权宪法是也!”
接着,何叔衡又讲起孔夫子的《论语》,话还没说完,便听上面惊堂木一拍而喝道:“快滚!”
何叔衡不紧不慢地走了出去。随后,审讯官通过拷问别人,知道了刚放走的人竟是中共的元老之一,其头颅有上万元的赏格,再派人去追,却已找不到任何踪影。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按照党的要求,何叔衡在湖南发展国民党组织,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曾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等职。
1928年6月,何叔衡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1931年11月,他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年近六旬的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
1935年初,国民党军杀声从四面逼近,中央局书记项英派便衣队送何叔衡和病弱的瞿秋白等去闽西。他们一行昼伏夜行,2月14日凌晨到达了上杭县水口镇附近。不太熟悉陌生环境的便衣队一时大意,天亮后在小村做饭冒出炊烟,结果很快被保安团二营包围。几十个便衣队员用驳壳枪且战且走,冲到村南的大山上,匪兵紧追不舍。何叔衡气喘吁吁奔跑困难,又不愿拖累同志,面色苍白地向带队的邓子恢喊:“开枪打死我吧!”邓子恢让特务员(警卫员)架着他跑,到了一个悬崖边,何叔衡突然挣脱警卫,纵身跳了下去。邓子恢后来痛心地回忆,当时他们过了这座山,依托一条小河将追兵打退,何叔衡若能被架着再跑一段,也许可免于殉难。
后人根据邓子恢的回忆,长期认为何叔衡是坠崖而亡。60年代福建当地公安机关审讯一个当时的反动团丁时,才知道进一步的详情。据凶手交待,他和另一团丁在战后搜索时,在山崖下发现了一个躺着的老人,已头破血流,从衣服里发现了银元和港币。这两个家伙搜身时,老人突然苏醒,抱住凶手的腿欲搏斗,结果被连击两枪打死。何叔衡在“新民学会”时就以性情刚毅著称,临难不苟正是他这种品格的表现。
1935年2月24日,59岁的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实践了他的铮铮誓言。
1937年在延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6周年大会上,毛泽东在为牺牲同志默哀的名单中念到何叔衡的名字时,大家莫不为这位党内革命长者的牺牲而深感悲痛。
2009年9月10日,何叔衡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