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瞬间:毛泽东被一面之缘的白求恩深深感动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大夫因败血症逝世的。11月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高调纪念这位外国来的战友。在文中,毛泽东不仅热情颂扬白求恩,而且教育全党学习白求恩。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不夸张地说,毛泽东专门写文章且如此高调地赞扬一个人,白求恩之外恐无他人。而且这篇《纪念白求恩》也成了经典“老三篇”中的一文,影响一代接一代的中国人。
正如毛泽东在文中所言,自己与白求恩只见过一面,后来接到过许多封来信,也只回过一封。显然,沟通不多。但是,毛泽东如此高调赞颂白求恩,决非简单的“外来和尚好念经”,也不仅仅是他的医术高明,而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首先,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之时,已48岁,事业如日中天,是欧美著名外科专家,到哪里都是“香饽饽”。他抛弃安宁富裕和风光无限的生活,带来稀缺的医疗器械和设备,来到生存都很艰苦的中国,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陕北。且为了及时救治战场上的重伤员,他坚决要求到赴烽火连天的战场一线,组建战地医疗队,在前线直接救治伤员。
第二,白求恩在唯一一次与毛泽东会谈时,穿的是刚领取的八路军军装,一见面就呈上了自己的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证。会谈的内容都是医疗救治方面的,态度很认真。丝毫没有施舍者高人一等的姿态,也没有一句与私人利益有关的事。
而且,在这次谈话中,白求恩主动提出75%的救治存活率,给自己一副重担。
谈完之后,毛泽东才发现,没有谈及被白求恩的报酬。后来给白求恩工作地方的司令员聂荣臻发了一封电报:请每月付白求恩大夫一百元。但是,这份工资被白求恩坚决拒绝,还给毛泽东回了封电报: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可是我万分幸运能够来到这些人中间,和他们一起工作……最后,白求恩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没要一分钱工资。
第三,如毛泽东文章中所言,“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白求恩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第二周就开始施行手术。经过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恢复了健康、回到了前线。
随后,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就带领战地医疗队出现在哪里。
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创造了一项无人打破的记录——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手术。
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震得小庙上的瓦片哗哗地响,白求恩却在小庙里紧张地手术着。同志们劝他转移,他却不肯。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
就这样,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一次,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
后来,白求恩在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
白求恩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
显然,就是这些非凡的表现,尽管只是一面之缘,毛泽东却被白求恩深深感动。写出了经典《纪念白求恩》,将他树立为全党学习的榜样。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