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在被称为中国目前最大建筑工地的城市,北京。我因工作到了某建筑工地,与这个工地上500多位民工中年龄最长的老王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夜。
中秋节:“两个多月了,这是我第一次吃到肉”
65岁老王一眼就认出我来,他接过我手里的月饼带我走进了他住的“棚子”。当时是晚上6点。许多农民工都陆续回来了。“今天放工早”老王告诉我。不久,工地上开饭,老王打回来了属于自己的中秋节“福利”——4块月饼、2个苹果、2个梨、1瓶酒、约小半碗炒粉条、还有稍后工友带回来的小半碗辣椒烧肉,但肉已经很难找得到了。“两个多月,这是我第一次吃到肉”老王高兴的告诉我。他说,来了大半年天天吃的土豆、豆腐、茄子,主食总是馒头,他们有时候经常蹲在马路边吃饭,也没在乎过路上的风尘与尾气什么的。到了晚上,我为老王买了些猪头肉、啤酒、白酒什么的,在棚子里陪他一起喝了起来。工地上也组织即把个人在空地用餐,一瓶白酒一碟花生米大家吃的很开心。
老王的“家”
老王名叫王德贵,是河南一个山村的农民。喝了点酒老王的话变得多了,他乐呵呵的跟我说:“这里的住宿条件不错,比其他工地条件强多了”。其实就是个15平米房子4个钢管高低床,小屋摆得满满当当,晚上蚊子就围着打架。老王的床也是硬硬的,床上盖得都是几块几十块的东西。和老王同住有3个人,其中有一个左脚大拇指包扎着,他告诉我是被钢管砸坏的。我问他有没有休养,他说没有,身旁的工友当即反问我:“休息了谁给发工钱呀!”这就是老王的“家”:
老王的工作,为什么来打工
老王是工地的勤杂工,老王满怀感激的跟我说:“俺是羊群里的老驴,年龄最长,大家对我很照顾,让我干轻松的活”,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把马路上、工地周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垃圾及时打扫清理干净。一个年轻工友告诉我,他们每天大约5点多就得起床,吃了面汤和馒头就要开始劳作,午饭是烩菜馒头,晚饭是菜汤配馒头。老王倒是很满意,老板包吃包住。65岁高龄的老人为什么远走他乡做建筑工人?“俺家里穷,没钱过日子,没钱给儿子娶媳妇”
酒喝到最后,老王突发感想“长安城虽好,不是久恋之地”“俺是农民,这里不是俺的家啊”听到这里,中秋月儿圆,异乡的男儿在想家。农民工们几乎没有在中秋回过家,关爱农民工,如果你也是农民工,或身边有农民工。可以到吉工家APP上,在这里农民工可以免费“找活”,认识更多老乡。可以“记工天”,让工钱工时有依据。百度搜索“吉工家”,相信它一定能帮助到更多农民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