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实录
女神读书会第184次网络讲座
张耀祖老师:
今天晚上很高兴跟这么多朋友交流关于中国工人阶级的问题,下面由我来跟大家解读关于工人阶级七十年来创造的辉煌和他们所遭受的磨难。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一共有五个问题。
第一个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关键环节是什么;第二个是七十年来中国工人阶级上升和下滑的基本状况描述;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工人阶级在这七十年中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和我们应该汲取的教训;第四个问题是中国工人阶级究竟还有没有前途,重点分析当今世界时代背景;第五个问题是当前这种条件下,我们如何能够回归到当家作主的过程。我们提出的一个主张是,让一部分、一部分地区先搞起社会主义,即在一定的区域,搞一个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特区。我们先给大家做一个基本的介绍以后再进行充分的讨论。
首先讲第一部分把内容概要地讲一下。这七十年,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就是前三十年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是一个上升的过程,而后四十年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由于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程度与资本的力量和资本在生产生活中的影响范围是一个负相关关系所以相应地,前三十年,资本的力量和影响范围是一个缩小的过程,后四十年是一个扩张的过程。也可以通俗地讲,前三十年是一个社会主义化的过程,后四十年是一个资本主义化的过程。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关键是三位一体: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过程的直接管理者、劳动参与者。三者缺一不可。如果说劳动者不是所有者,那就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当家作主了。如果说劳动者不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管理者,那么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角色就可能被架空。这一点有助于来理解国有企业的职工为什么会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逐渐被僱佣劳动化的问题。这主要是劳动者如果不再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那么这种所有权实际上是被架空的。这样我们就也能理解,为什么今天的国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追逐的也是利润,为什么国有企业也造假,为什么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也搞末位淘汰、互相竞争,为什么国有企业也会延长劳动时间、克扣工资,为什么国有企业也不管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而绞尽脑汁压缩成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国有企业里面的职工、工人只是名义上的所有者,完全失去对劳动过程的控制。
劳动者当家作主有三种经济组织形式:家庭个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
比如家庭开一个杂货店,这就是一家人,又是主人,又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过程的管控者,在家庭这个经济单元里,家庭成员都是当家作主的。但是这种家庭所有制经济组织,当家作主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受外部市场摆布的情况比较严重,经常会面临破产。集体经济也是一种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形式,但是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不稳定的经济形式。就目前来看,劳动者当家作主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全民所有制经济。这种全民所有制经济,恐怕广大的青年人是很难理解的,有过国营经济经验的人是很容易了解其基本内容的。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有一个很著名的批注,认为工人最重要的权力是管理企业、管理国家。今天即便宪法上写着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事实上,今天的中国工人阶级做了汉献帝,成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受尽磨难和屈辱。
教科书中有一段提到1936年的苏联宪法规定苏联公民“有劳动权利,休息权利,受教育权利,年老、患病及丧失劳动能力时获得物质保证的权利”,等等。毛泽东当时就有针对性地在这段文字旁边批注道:“最大的权利是管理国家”。他后来还在一次会议上谈到:“这里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的确是这样,工人阶级丢掉了管理权以后,即便在劳动法里写的其他权利也统统丢掉了。
其次讲第二个部分。用七十年来的生动事例来说明工人阶级的地位变化。
在前三十年中,我们从1949年说起。新中国的成立,面临着一个如何把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快速工业化的问题,这样中国人民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新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所以说,新中国1953年以前完成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大任务以后,很快就实施了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这就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
在这里,我们之所以要讲中国工业化的问题,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是要说明,新中国的工人阶级是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步伐成长起来的,同时他们的地位上升也是从工厂的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得到体现的,中国工人阶级所创造的辉煌也是从工业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新中国建立以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中国工业化。中国的工人阶级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了它的成长之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主要还是在苏联援助和帮助的条件下开启的,这点不能忘记。苏联自己又是如何工业化的呢?那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利用全球资本主义大危机所造成的资本剩余、各种企业的设备和生产力的过剩,技术人员的失业等等有利条件,从资本家手里借贷过剩资本,又货比三家,引进成套设备,只用12年的时间苏联就把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家。
苏联人帮助我们进行的工业化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156个大型工程项目。自然地,在援建的过程中,苏联同时也把他们的国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带到了中国。另一方面,苏联撤军就是林彪进东北,东北解放以后就实行军管。因为苏联国营企业实行的首长制或者叫一长制,一个人说了算,所以东北解放以后军管企业实行的也是一长制。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执行企业管理的首长制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只讲生产效率,不讲民主与思想问题。最后大家都知道,在1956年,在新中国首次出现了工人的罢工潮问题。罢工一直持续到1957年的二三月份。这次罢工很好地教训了中国共产党,这种教训的结果就是中国共产党切实地改变了企业管理制度。这个企业管理制度最重要的就是在国营企业中实现了三权分立式的管理制度: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行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三权鼎立的制度,跟我们前面说的三位一体是相吻合的。党委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实际上以全国劳动者代理人的角色来执行其职能。职工代表大会在这里的职权远大过厂长,它不是橡皮图章,而是一个参加企业管理、监督的权力机关,注意,是权力机关。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工人阶级地位上升速度非常高。后来在大跃进中,由于工人阶级劳动热情的焕发,创造了毛泽东称为“鞍钢宪法”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两参一改三结合。这可以说在全世界,只有中国工人阶级创造了最民主最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现了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当然,这一套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被中共官僚严重地形式化了。这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发动之前,毛泽东有一句感叹就是,在中国已经相当大的一部分领导权,不在无产阶级手里。那么,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不论是政治地位还是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都上升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包括我们知识分子的大学也是由工宣队来管理的。
毛主席逝世成了工人阶级地位下滑的转折点。在华国锋主政时期就已经抛弃了“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主张,变成了“服从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胜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党的领导是干什么呢,就是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就是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
这里把国营企业工人地位的下滑分为四个阶段:没有奖金就没有积极性的阶段;没有奖金,只要能照发工资就行的阶段;拖欠工资也行的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让你滚蛋,也就是下岗的阶段。
第三部分主要谈的是工人阶级的宝贵遗产和经验教训的问题。
这里面有个重要点强调一下。我们今天可能非常关注新工人的成长,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这就是,中国工人阶级比较缺乏劳资对立斗争中的历史经验积累,原因很简单,中国没有过一个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过程。不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工人阶级有着丰富的劳资斗争经验。而在这三四十年的劳资斗争中,新工人还没有找到一条能够跟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斗争方式。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沿海地带新工人的斗争状况。一方面是与它的幼年成长相关的阶级意识增长过程,还有一个就是一些组织观念和形式是舶来品,很多斗争的方式是从欧美甚至从韩国台湾香港这种半殖民地引进过来的,显然不适合当前的斗争形势。
回到主题,我们讲中国工人阶级在过去三十年所创造的辉煌。这三十年来中国劳动人民创造并掌握的物质财富,可以跟欧洲资产阶级数百年来创造的财富相媲美。中国工人阶级创造历史的自信和能力也不逊色于欧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而且更不象是资产阶级那样是在血与火的掠夺中壮大自己。中国工人阶级完全是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克服千难万险创造独立出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认真一下从1964年到改革开放截至的三线建设。在这个中国的西南部战略大后方建设了一千多个大中型国营企业,其中的壮举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正是在这三十年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工人阶级,克服如此艰险的险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就真正在他们的内心确立了自信,也赢得了尊重。这就是前三十年中国工人阶级留给劳动人民最可贵的遗产。
当然,中国工人阶级也不是完美无瑕,他们也是有缺点的。这个缺点就是轻信。中国工人阶级之所以有轻信的缺点,这是与其还处在幼年阶段有关。前面说过中国的工人阶级主要是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成长出来的一个队伍,队伍中的主要成员直接来自于农村,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建国后的第一代农民工。那么,他们身上除了有农民阶级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同时也存在着因为生产范围的狭小、教育程度的较低而形成的小农意识的残余。那么,这就容易受统治阶级的愚弄,轻信他们的谎言!
实际上在马列时代,工人阶级屡遭失败以后他们也有一个解释,就是说这种失败跟这个阶级当时的不成熟程度密切相关。在当时,有一句话「资本主义一旦复辟,劳动人民就会受二道苦,受二茬罪」。这个在当时呢,理智上是有道理呢,感性上呢,却是自信大于轻信。大家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大厦如此坚固,何患几只小蝼蚁。从而呢有可能因为一碗红豆汤而丧失长子权。
第三部分就是我们要问的,中国工人阶级有前途吗?
今天,资产阶级已经相信他们打断了工人的脊梁骨,同时呢,工人阶级还没有从挫败中完全恢复过来。即便像我们这样的进步小资产阶级,要打心里来相信工人阶级能够改天换地,这样的人还不多。为什么呢,因为在四十多年来,工人阶级还没有令人信服的举措。
但是是金子,它必然会发光的。革命导师对于工人阶级的失败,并不悲观。他们对待工人阶级的最终胜利是充满了信心的。我相信当我们了解了中国工人阶级正的反的两方面历史以后,也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他们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历史。
但是这个历史怎样创造呢,这就有马克思的名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
这句话的意思无非就是说创造者、当事人处于一个什么时代,以及创造历史的当事人,他创造历史的客观条件是什么。或者通俗地说,中国工人阶级具备哪些客观的优势条件,能够打败它的对手。
文章在这一节讨论了一百年前十月革命胜利的时代背景和国内的客观条件,也讨论了七十年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客观条件,包括八年抗战能够取得胜利的条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里不再讨论,大家可以去看文字稿。
我们在这里着重讨论一下,这几年不是在讨论打败日本的究竟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时候涉及到的一个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日本投降以后为什么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有能力开始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这是为什么呢?文章里对于这一点也做了讨论。最关键的强调的还是根据地的问题,敌后根据地政权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最关键的亮点。这样才有了厚积薄发。由于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并且进行政权建设,所以在日本投降以后很快就能够接受大片的地盘,紧接着能够进行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在这一部分,文章着重强调了根据地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这是用得笔墨比较多的部分。
第四部分我们要分析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国工人阶级要创造自己的历史,不得不分析其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什么呢?它还是一个帝国主义时代,但是他不同于列宁和毛泽东时代那样的被称为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对当前时代的分析,所依据的理论还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重点是运用毛泽东所强调的矛盾分析法,也就是对立统一法则来分析这个问题。
文章所作的结论是,今天这个帝国主义,是一个以美国独大的帝国主义体系正在走向衰亡。这个帝国主义体系并不是我们原来理解的帝国争霸的一个体系,而是美国独大的一个帝国主义体系,而且它正在走向衰败。这种衰败预示着资本主义已经穷途末路。同时我们也认为欧美或将成为最后的帝国主义形态。
我们可能很多人经常涉及谈世界大战的问题,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证据能够表明:这个资本主义,这个帝国主义敢冒险用一场世界大战来加速自己的灭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给了他们极大的教训。
文章对为什么会形成美国独大的帝国主义体系做了一个大致的说明,这里不多讲了。这主要是苏联的崩溃、中国加入世界体系,最后形成了美国独大的这么一个帝国体系。
紧接着文章用世界体系理论对今天的的世界做了一个说明。这个世界体系理论认为,今天的世界是以国际分工为标准而划分为核心、半外围、外围这么一个三层级结构的世界体系。
文章认为,中国属于半外围国家。同时讨论了今天中国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还是国内的阶级矛盾等问题。文章指出目前在左派中间有两个主要的相关流派。一派是中帝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而且是一个要同美国争霸的帝国主义国家,从而认为可以满足列宁时代俄国的革命条件,也就是我们可以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阶级战争。另一种观点恰好相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美帝国主义的附属国,已经到了要救亡图存的阶段。文章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两种观点都是把民族矛盾作为主要矛盾。文章认为,中国今天所努力的,所要巩固的,正是其半外围国家的地位。我们最近一个时期看到的所谓中美贸易战,夸张的成分不小。实际上是中国要保,美国要拆,围绕着半外围国家地位所进行的一场斗争。
中国外围国家的地位是出在世界不平衡发展体系之中的,它进一步的变化呢,还有待观察。有人认为要成为帝国主义,那它就是要进入核心国家。有人认为可能要成为附属国,那就是要进入外围国家。这些需要事实说明,认为暂时既不会进入核心国家,也不会落入外围国家。今天中国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巩固半外围国家地位。将来中国涉及到各种国际关系时,恐怕都会以它为指针来进行调整。如果只是炫富,炫耀自己的武力,应该是中国的统治者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文章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民族矛盾,而是阶级矛盾。或者说,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中国东西部区域两极化发展失衡的矛盾。
我们就涉及到东西部区域分化的问题了。大家知道,前三十年,为了平衡历史上的东西部区域两极分化,采取了东北和沿海支援内地建设的战略,后期进行的三线建设最具有代表性。中国历史上原来的矛盾是南北矛盾,就是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民族跟中原汉族的矛盾,到了近现代主要表现在东西矛盾矛盾上。这一东西矛盾形成主要就是因为全球资本主义在扩张的过程中通过海洋进行扩张,所谓的蓝色文明,最后在中国沿海地带发展起了资本主义。最后,西部成为落后地带,东部作为较先进的地带,这样就逐渐加大了东西两级分化。
现在人们不是惊叹吗,说东北沦陷了。最近热议的东北疫苗问题,就是国有企业私有化了的一家企业。当年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三省,近几年经济增长在全国垫底。事实上,除了东部沿海三个发达的经济圈,其他内陆省份都需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才能够维护地方的财政平衡。那么,我们分析,中国在将来,由于资本主义危机的日益深化,其最头疼的就是如何保卫其半外围国家的地位。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由中央向东北和西部进行转移支付的能力就会削弱,东三省和西部如何实现地方财政平衡就是一个大问题。
文章提到去年秋季,吉林省政府委托北大的林毅夫团队做了一个报告,被称为“吉林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经济措施。结果呢,新自由主义市场教派,猛烈抨击他们说这是要回到计划经济。其实林毅夫还不算书呆子,他知道东北的经济是由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摧毁的。目前还没有听到吉林省切实实施这个报告,可能是两难吧。过去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是靠资本家,现在林毅夫提出呢,要靠政府进行积极干预,就是主要靠官僚来管控经济,但是现在看来目前的官僚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这个报告目前还没有听到进行实施,估计是会流产的。
我们认为呢,只有计划经济才能能够拯救东北经济,同时也只有计划经济才能够拯救西部的衰落。尤其是在三线建设的地带,这个地方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大家看一下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大致走的就是三线地带。同时这里也集中了遭受市场经济之苦的国有企业工人,这里也是中国的能源资源储存地,这里也是去沿海地区打工的新工人的老家,实际上就是劳动力的供应地。
主张,由于几十年来市场经济摧毁了东北经济和西北经济,而挽救的方案就是在这些地方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特区。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论述,设立特区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由于涉及的比较多,我这里不再重复,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的文字稿。
我强调一下这个提法,就是主张,在那些遭受市场经济蹂躏的,而且有着计划经济光荣传统的地区,设立一个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特区:让这一部分地区,这一部分人先搞起社会主义。
第五部分的内容是提出了一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实施方案。就是从方针、政策和策略上论述了如何把三线建设成为计划经济特区的问题。这个内容比较具体而繁杂,大家如果认为这个提法是荒唐的,那自然不会去看它的具体方案了。如果认为这个计划经济特区的设想或主张还算靠谱,还有一定积极的政治经济意义,那么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去看原文。
我今天的这个报告,实际上是个抛砖引玉,是把问题先提出来,渴望来跟各位网友,跟这个女神读书会的各位进行讨论。我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