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新闻可能会让很多人兴奋。
据纳米比亚国内最大的英文日报 《纳米比亚人报》网站11月19日载文称,纳米比亚国防部发言人近日称,就中国未来十年内在该国沃尔维斯湾建“基地”的事宜正在进行“高级别”的讨论,一旦作出决定,国防部将通知国民。该文还称,有报道提到中国计划通过互利友好的磋商方式,在海外建立补给、停泊和维修点,中国海军不会在海外建造“美国式”的军事基地,但并不排除在符合普遍国际规则的情况下,建立一些“海外战略支撑点”。
从纳米比亚国防部正式回应看,中国显然正在和纳米比亚政府谈军事基地的合作。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军事基地和美国常驻军的基地完全不同,而是建立海外补给、停泊和维修点。中国海军如今的补给是外交部和解放军共同协调下的商业补给方式,这种方式暂时应急可以,无法长期有保证地补给。而根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称,中国媒体已列明中国希望在印度洋建立“海外战略补给基地”的18至19个港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点,即:中国开建海外军事补给基地已经提上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将在未来不久有属于自己的海外军事补给基地。之前,习总9月份访问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的合作都有深水港的合作,而这些港口都有一部分是中国经营。那么,未来这些港口必然成为中国海军的补给港。
事实上,早在2011年,印度洋岛国塞尔社就邀请中国在塞舌尔建军事基地,当时中国没有明确作出回应。如果不出意外,塞舌尔的军事补给基地也早已在日程。
从上述中国的布局上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军事、外交政策已与过去发生本质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是“韬光养晦”,是在西方的规则下经商,属于轻装简从,带着“细软”和“土特产”奔波西方掌控的四方。如今,海上强盗越来越多,我们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大,不能再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他人了。所以,我国海军从索马里护航开始走出去,如今更是开建海外军事基地。过去,中国海军很少出近海,而根据最新消息,中国和俄罗斯将在2015年在地中海举行军事演习,这就是改变。
如今,中国的这种发展模式,简单地归纳可以说是“经商带剑”模式,即中国以经商、合作为主,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在出门的时候“身佩宝剑”。
中国的模式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近代经商模式有本质不同。过去数百年,西方人一贯是“带剑经商”,即当对方是强者是就和对方通商,当对方如果是弱者时就仗剑占领,如有不从抬手就砍。哪怕今天,美利坚仍然是“带剑经商”,用强权、霸权来让弱者屈服。过去,世界上只有西方模式才能成功,所以大家都学习西方,受制于西方;如今,世界上新中国崛起,除了西方模式成功外,如今又有了中国模式,这让后进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而且,与西方模式相比,中国的合作模式更加公平合理,更能帮助落后国家发展自己。
客观地说,如今的世界已经开始是两种模式的竞争。这两种模式,用通俗的语言讲讲就是“经商带剑”和“带剑经商”。两者的不同是,前者软中带硬,主张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带剑是为了“防身”,避免损害自己利益;后者则是硬中带软或硬中还硬,是对落后国家威逼利诱,落后国家则不得不从,这种模式是西方自己吃肉,落后国家也许能喝口汤。
事实上,和过去中国没有海洋战略相比,如今中国的大国海洋战略雏形已开始显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构建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三洋贯通”战略布局。
我们知道,习大大刚刚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斐济和太平洋8个岛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这不但可以让中国出岛链入太平洋有了更充分的理由,还能和这些国家合作开发太平洋的海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家,作为中国连接拉美的海上中转站。别忘了,中国刚刚领导成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应急基金,还与拉美国家成立了中拉合作论坛,这其中都有和拉美进行深化合作的内容。从这些战略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其中的一条路线就是从中国东海出发,出岛链入太平洋,然后由海上连接拉美国家。
中国的海上战略布局当然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个路线是从南海出去,入印度洋,过中东入地中海和欧洲连接。在印度洋上,这条海上丝绸之路还要再分为南北两线。北线,连接中东、北非和欧洲;南线,则连接非洲南部大陆,并绕过好望角入大西洋,由大西洋再与拉美的东面国家港口建立海上连接。之所以考虑在地处大西洋的纳米比亚建立军事补给基地,就是中国海军要保护这条连接非洲和拉美的航线。
如果不出意外,只要纳米比亚的军事基地成了,未来数年中国在印度洋将会建立很多军事补给基地,包括坦桑尼亚、塞舌尔、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缅甸、也门都可能有中国的军事补给基地。中国为什么要搞这么多军事补给基地?说明中国海军的军舰在未来10年内将会蜂拥而出,奔向印度洋,我们需要这么多基地补给。这么做,为的是维护我国从南海到印度洋,再过印度洋到中东、非洲、欧洲,甚至包括拉美的航线安全。
中国在做的,不仅仅是印度洋的补给基地布局。在南海,如今有六个岛礁正在大兴土木、吹砂填海,兴建海上军事基地。这些军事基地,将是未来中国控制南海和南海的海上航线的重要抓手,必不可少。这些抓手,将会帮助中国有能力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维护我国航路的畅通,不至于被与外国家控制。当然,从南海东南出去,也可以入南太平洋,从南太平洋也可以连接拉美。
为了解决被美国海军控制的通道问题,中国还在干三件事:
一个是准备在泰国湾动工修建克拉运河。一旦泰国湾的克拉运河打通南海和印度洋的航道,则意味着势力盘踞复杂、美国影响巨大(新加坡有美军军事基地)的马六甲海峡将被架空。克拉运河处于南海腹地、地理上距中国更近,也距中国南海的军事基地更近,更易于控制,保证航道安全。更何况,这条路线比走马六甲更近,能缩短航线距离,降低海上贸易成本。通过克拉海峡,可连接印度洋,再从印度洋出去向南向北分成两条航线连接非洲、拉美和中东、欧洲,将可以勾勒出一个保住中国航线不被美国控制的格局。
另外两件事都在拉美,一件事要和巴西、秘鲁合作建联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一件事是和俄罗斯合作在尼加拉瓜建一条比巴拿马运河更大的尼加拉瓜大运河。一旦这“一河一路”能够建成,在拉美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两洋的路线将增加到三条。三条路线可以联通两洋,美国想遏制住就困难多了。如果想控制或遏制,就需要更多军力部署,国防开支就会增加,这是美国如今又不能承受的。何况,这么遏制下去自己的的兵力过于分散,也就没法玩了。而且,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中国和拉美的航线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条,可以尽量节约贸易连接成本。
经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开始了连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大洋的“三洋联通”宏伟计划。中国这一计划信奉的是“经商带剑”,大家以经济合作、互惠互利为主,彼此都不欺骗,带剑则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是为了打压对方。这种“经商带剑”会让“带剑经商”的美国模式在海上耀武扬威的成本大大提高,再加上美国经济竞争力的进一步的衰弱,“带剑经商”的游戏越往后玩会越艰难,二三十年后是否还玩得下去也就成为疑问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